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远乡的手,以及手作(精装)
远乡的手,以及手作(精装)


远乡的手,以及手作(精装)

作  者:[日]三谷龙二

译  者:小米呆

出 版 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定  价:59.00

I S B N :9787535680235

所属分类: 生活  >  手工/DIY  >  其他    

标  签:工艺美术  艺术与摄影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继《木之匙》《日日器物帖》后,日本木艺大师三谷龙二带来散文集《远乡的手,以及手作》。

    沿着成长的足迹,三谷龙二重访福井、京都和松本,与生活在三座城市里的手艺人、工坊主倾心交谈。

    这是一次对往日人生的回望,也是对日本手工艺的历史、今生和未来的叩问。

    福井是手作之乡,我谷盆、越前漆、岩佐黑板、山元眼镜商会……福井手艺人为日本贡献了别具特色的手作工艺。

    京都是传承之都,国宝级木工黑田辰秋、瓷土艺术家娓奈奈子、纸艺家井上由季子……在日本,没有任何地方比京都更重视匠人精神的传承。

    松本是工艺新城,松本工艺祭、濑户内生活工艺祭,手艺人与使用者在这座城市聚集交流,工艺与生活的交汇在这里重新开始。

    带着一双记忆之眼与现实之眼,三谷龙二与手作的美、生活的美真诚相会。


TOP作者简介


    三谷龙二,木艺师,画家,装帧设计师,日本设计委员会成员,“生活工艺”的倡导者和领军人物。

    他是当代木质器物的开拓者,在日本年轻人中引发了使用“好用不贵的木质小物”的风潮。

    除了各种平面和立体的作品以外,三谷龙二也参与了伊坂幸太郎的《哦!爸爸们》《重力小丑》和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等书籍封面的制作。筹备并持续参与日本*的工艺博览会“松本工艺祭”,后又发起“工艺的五月”“濑户内生活工艺祭”等活动。

    著有《日日器物帖》《木之匙》《三谷龙二的木器》等。

 

译者

    小米呆,七十年代初生于湖北,学生生涯在东北,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化专业。现旅居日本。

    译作有《做衣服》(山本耀司著)、《好物100》(松浦弥太郎 、伊藤正子著)、《深夜食堂 严选之味》(饭岛奈美、安倍夜郎著)等。


TOP目录


福井

去福井 旅行开始

我谷盆

手作之乡八轩町

雨镇

眼镜

鉴赏力 制作力

京都

黑田辰秋的工作间

圆柱形茶筒

中量生产的工坊

甜品与活版印刷

新河

手与心的关系

瓷土工作

松本

从京都到松本

登上小山丘

市内的水井

一个人的时间

冬夜的快乐

露天温泉与书

时光重叠的城市

松本工艺祭

生活 手作

手中的小小漩涡

拒绝束缚

后记


TOP书摘

  去福井

  我出生于北陆之城福井市,在那里一直生活到18岁。其后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举家迁往关西,在大阪和京都一共生活了8年。现在我已移居松本,虽然其间曾有半年的时间在东京逗留,但我真正居住和生活过的只有这三座城市。

  现在回想起来,在迁居松本之前,我对“工艺”几乎无甚兴趣。直至如今,从事木制品工作已然近30年,而此前我对这项至今仍乐此不疲的事业居然从未上心,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究竟在内心何处埋有工艺之根,让我最终对它萌生了兴趣呢?不,想来这也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能够对工艺产生兴趣的实不多见。也许制作生活用具的工艺,距离生活本身并不算近。我开始思考工艺与生活之间遥远却又接近的关系。

  高中时起,我突然开始注重时尚(现在应该更早了吧),那个年代流行的是学院风装扮。我穿着纽扣领休闲衬衫搭配棉质长裤,出没于电车站附近的唱片行和爵士乐咖啡馆。看到书上写着“事物自有其规定,使用时需首先掌握”,从而知道了选择物品也需要遵循规则。

  当时喜欢音乐的我,求着父母给自己买了把便宜的电吉他和Guyatone牌的音箱,每天练习吉他,和初中时代的朋友一起组成乐队,一度模仿披头士,模仿“爸爸与妈妈”合唱团(TheMamas&thePapas)。

  我还喜欢画画,年少时曾经画过漫画。我与朋友小林君合作,两个人以每月两三本的速度做手绘漫画杂志,只在自己的班级和隔壁班级传阅。当时经常去小林君家玩,他家是做桐木衣柜的,我至今仍能回想起在光线昏暗、铺着木地板的工作间,他的父亲和工匠们劳作时的情景。他们用刨子削刨抽屉,也在里面的设备间加工板材。

  高中时我加入了学校的美术部,高二那年一位当代艺术作家来执教,给我们上美术课。年轻真是无所畏惧,上一年之前还在画风景画的同学们,在那一年5月就开始搞起了当代艺术。大家对当代艺术一无所知,却个个兴趣盎然。我也做了木箱子,还用布、天然石块和金属等材料组合在一起做了意义不明的作品。在那时,我能够借机接触到木头、石块、布料、金属等各种材料,也不失为一件益事。第一次做意大利面也是在那时。我站在厨房里,一边看着哥哥买来的伊丹十三的《女人们啊!》,一边做烟肉蛋意大利面。书上说面条必须煮得恰到好处、劲道耐嚼(很难掌握火候),连做饭也有各种各样的规矩,伊丹对生活处处都一丝不苟的态度由此可窥,而我也着实被他的文章惊到了(烟肉蛋意大利面的做法,和我现在的做法全然不同)。

  就这样,在十几岁男孩子的脑瓜里,对各个领域的好奇和兴趣日益增多,但是工艺,还远远地隐在雾的另一方。

  从对生活用具产生兴趣起,我就开始考虑生活和工艺之间的关系。或许绝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并不了解工艺,我也曾经如此。但同时我也知道另外一些人不惜花费时间精力,通过大量学习,为能够做出实用且美观的生活用具而始终不懈地努力着。在终于可以观察两种世界的今天,我想重回自己曾久居过的福井、京都、松本这三座城市,漫步其中,探访自己熟悉的街道和生息于此的手作世界。记忆之眼与现实之眼,带着这样一双蜻蜓之眼踏上旅途,将会看到什么呢?

  首先,我登上了开往福井的列车。

  中量生产的工坊

  “当当当当”,锤子敲击金属的声音清晰可闻,越走近声音越响。我突然觉得这是久违了的令人怀念的声音,不由得唱起了《村里的锻冶场》这首歌来。但是我将要拜访的寺地茂先生的工厂却是锻打铜、铜锌合金、铝等金属制锅的地方。其实我以前并不了解,锻冶场是用铁来做刀具的。寺地先生的工厂不叫锻冶场,应该叫作锻金场。

  寺地茂从小学六年级就开始帮忙做事了。弹指一挥六十年,一直这样手持锤子敲打金属。他身板结实,一见便知是常年的工作锻炼出来的。

  “说起敲打金属的工作,我什么都做过。”寺地先生如是说。最艰难的时候,他还干过汽车钣金的活儿。

  “以前,家里是做西阵织专用的染色锅的。那时在京都有很多家这样的店铺,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了。所以大件的东西我也能做。现在的年轻人么……”他想了想又说,“嗯,也能做吧。”说着他友善地笑起来,露出了洁白的牙齿。

  “年轻的时候,每天都做工到深夜啊。而且,每天晚上都是边喝酒边敲打。那时候周围的工匠都这么干活。”

  眼前浮现出寺地先生做工鼎盛时期的样子,从早到晚敲啊敲,心无旁骛地工作着。

  “边喝酒边敲打,借着那股劲儿能做出很有感觉的东西呢。锻金这活儿,总保持一个动作哪成?那样做出来的东西也许样子不错,却没了气势,不带劲儿啊。”我正想着这锻金的男人可真是三句话不离喝酒啊,怎料他话锋一转突然就触到了做东西的核心。

  “太完美可不成啊!”寺地先生的眼中倏地闪过一道光芒。寺地是一流的工匠,不仅如此,从他做出来的东西可以看出,他的设计和鉴赏力也是一流的。

  从京都到松本

  在松本,日升日落,每天过着无所事事的日子。咖啡店的店门一开我就钻进去,吃吃午饭读读书,几个小时就过去了。然后去附近可以听爵士乐的小店,又打发掉几小时。出来吃个晚饭,回家。一天的生活仅此而已。每天的日程表空白着开始又空白着结束。可是,就在这样的天当中,也有一些微小的事情发生,像是第一次与店里的人搭话啦,向木材店要来木头边角,用雕刻刀雕刻人体啦……这样的一件件小事,就像小小的缨尾虫在雪白的纸上一样,格外醒目,就因为镇日长闲,才会在心中留下鲜明的痕迹。这些都是忙起来就会变得不起眼的、会被忽略跳过的事情。我在内心毕恭毕敬地将它们留下,继续生活。淘洗过的米粒自然会顺着水槽的排水管流走,但我却愿留住些微琐事,哪怕有的会令人心痛。这样郑重生活的每一天,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都是快乐的。

  我们虽然没有足够的冰糖,但是可以品尝干净透明的风,可以啜饮清晨瑰丽的桃色阳光。我经常在田野和森林中,看见破破烂烂的衣服,变成最漂亮的天鹅绒,变成绫罗,变成镶嵌宝石的衣裳。我喜欢这样美丽的食物和衣裳。

  宫泽贤治在《要求太多的餐馆》的序言开头的这段描写,与我那时的心情不谋而合。童话是将为人的切要之事,传达给尚未涉世的孩子们的书;是为了把那些成年以后容易忘却的大本大宗,在童年时就装进孩子们的心中而写的书。所以成年人,也应时常去重新读一读它们。我正处在想要重新开始人生的时期,我想从“切要之事”开始,一点点地、不慌不忙地步入新的人生。

  “艾丽莎那么虔诚坚定,那么纯真善良,魔法对她也无能为力。”

  安徒生的《野天鹅》教给我:人只要没有失去“大本大宗”,那么就不会陷入诱惑和谎言等世间的魔法。我是这样理解的,哪怕原意也许并非如此。

  读书,是我的另一项人生体验。在那以后我开始了职业木工的生涯,所以那段专心读书的时光,虽然短暂,但却像一个小而坚定的芯核,留在了我的内心深处。

  其后我去了东京,再后来,接到松本相识的朋友的邀请,他说他的店里需要人手帮忙,于是我再一次回到了松本。那人做小件的木工品,还在城里经营着一家小小的画具店。从那时开始一年左右的时间,我在松本帮人做这两种工作。

  就这样,随着一个又一个的机缘巧合,我在松本开始了真正的生活。但是,人在旅途的感觉还残留在我的体内,即使在松本,那种漂泊不定感也还是驱之不散。工作结束后回到家里,入夜时,我会走出房间,不自觉地散步到车站。车站周围,四处飘荡着若有若无的旅行气息,这反而使我平静下来。

  “我现在的生活,是从这个车站开始的。”

  手作生活

  手工作业是凭两只手就可以做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举手之劳”。配合着两只手的制作速度,生活的节奏自然形成,但放之于现代社会中,这种节奏就显得非常缓慢。同时,工作和生活的场所相邻,也就是说职住接近,是地方的手艺人常见的生活形式,一边工作,一边顺便处理家中的大小事情。这在较早之前以农业等第一产业为中心的社会中,再平常不过。把家庭全部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随着时间的流逝,做东西这一项慢慢突出并不断进步,不知不觉,与“工作和家庭渐渐分离”相反,有了一种顺应时光的生活方式。当然,这种职住接近的生活,一定是考虑工作和生活两方面,从中有意识地选择出来的极具都市代表性的“生活形态”。

  在休息日慢慢逛过每天开车经过的道路,你会发现,原本很熟悉的道路,突然多了一种新鲜感。不知是因为乘车和步行的动态视觉不同,还是因为平日匆忙而无暇仔细观察,总之那种差别非常明显。同样,在日常的时间中,悠闲漫步的人和忙碌奔波的人所看到的世界也是不同的。

  那么,以手艺人的生活节奏,不就可以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世界”了吗?

  观察生活,物品从生活中诞生。生活中诞生的物品,透过其外形和触感,会自然流露出制作者观察生活的角度和感情。所以,物品诉说和传达着很多东西。生活与制作,在一天之内数次往返,此起彼伏,我们一边调节着花费在两者之上的时间,一边生活着。做东西的时候专心致志,在每一个细节上全神贯注以免出差错,用去了人大半的精力。所以做东西,与其说是精神劳动,莫不如说是一种体力劳动。对于眼前的“不得不做的工作”,为了万无一失,必须全天不停地重复身体特别是手的动作。所以,并没有闲暇去考虑复杂的事情,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身体里仅存的一点火光和高度紧张的精神,一点点暗淡、松弛下来,就这样将身体挪到晚饭桌前……夜晚早早地降临了。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184页

版  次:第1版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39.5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