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全胜——信息网络时代的制胜之道
全胜——信息网络时代的制胜之道


全胜——信息网络时代的制胜之道

作  者:王建伟

出 版 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7月

定  价:68.00

I S B N :9787535496669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军事    

标  签:战略战术战役  政治军事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书从战争的起始、战争的不同程度到当今和未来战争所涵盖的各个范畴,全景式展现中国的应对之道。作者创造性地使用“三理”融战争、“制脑权”等前沿概念,并从互联网+战争、外交战、金融战、舆论战、气象战等十余个因素中揭开未来战争的面纱,并结合相关技术分析中国的应对之策,全面解析中国的全胜之道!

 

TOP作者简介

王建伟,现任国防科技大学政治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战士,宣传干事,院校教员,广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理研室主任、宣传部部长,陆军第四十二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国防大学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教研部主任,南京政治学院院长,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86年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员”。出版专著15部,200余万字,组织编写《60个怎么看怎么办》、《科学建军治军研究》等教材10余本,在《求是》、《哲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100多万字。《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界限》获“五个一工程奖”。

TOP目录

第一章 战争的“圆”点 / 001

一、古老的命题 / 003

二、历史的轨迹 / 006

三、美苏争霸不战而胜 / 013

四、严峻的挑战 / 020

五、新拐点 / 034

六、网络信息时代大战略 / 042

 

第二章 力量 / 061

一、战争是力量的竞逐 / 062

二、技术制胜 / 069

三、美军三次“抵消战略”/ 074

四、撒手锏 / 081

五、角力 / 087

 

第三章 威慑 / 095

一、示形·造势 / 096

二、军力“肌肉”秀 / 102

三、兵临城下 / 109

四、从“战争工具”到“战略符号”/ 114

五、亮剑 / 121

 

第四章 微战争 / 129

一、从本·拉登之死说起 / 130

二、可控 / 135

三、发现 = 摧毁 / 141

四、“古罗马军团”重生 / 148

五、蝴蝶效应 / 156

 

第五章 “互联网 +”战争 / 165

一、“棱镜门”事件的警钟 / 166

二、鼠标操控的战争 / 171

三、网络战争 1.0:“赛博”战士 / 177

四、网络战争 2.0:“X 计划”/ 184

五、网络战争 3.0:震网 / 190

六、战争 VS 治理 / 196

 

第六章 “三理”融战争 / 203

一、消失的链接 / 204

二、生理信息战 / 212

三、心理信息战 / 225

四、智能战 / 2343

 

第七章 金融战 / 249

一、资本与战争 / 251

二、虚假的逻辑 / 255

三、“薅羊毛”游戏 / 262

四、貌似“fair play”的国际贸易 / 270

五、反 制 / 277

 

第八章 “制脑权”/ 283

一、疯狂的“颜色革命”列车 / 284

二、大脑没有“防火墙”/ 289

三、被妖魔化的“中国式”/ 294

四、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 307

五、坚守意识形态上甘岭 / 314

 

第九章 话语权 / 321

一、传统媒体与舆论 / 322

二、网络集聚下的舆论操控 / 329

三、舆论即意识形态 / 335

四、适应者死亡 / 344

五、“E 缘”政治下的逆袭之战 / 351

 

第十章 规制权 / 357

一、“非中性”的国际制度规则 / 359

二、美国不“例外”/ 363

三、“合法化”战争 / 374

四、从参与到制定 / 3824

 

第十一章 伐交 / 389

一、没有硝烟的暗战 / 390

二、军事同盟,福兮祸兮? / 396

三、亚太再平衡 / 405

四、破局 / 415

 

第十二章 气象武器 / 421

一、泥泞的胡志明小道 / 422

二、翻江倒海 / 427

三、山崩地裂 / 433

四、HAARP 项目 / 439

五、塑造环境 / 445

 

第十三章 决胜“不战之战”/ 451

一、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 452

二、以多手对多样 / 458

三、科技创新为驱动 / 464

四、军事力量是保底的手段 / 472

 

后记 / 479

 

TOP书摘

当前,世界各国研发的气象武器,按功能主要分以下四类:

隐形匿迹。利用气象控制手段,人为制造特殊气象环境,隐蔽己方军事目标和作战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曾在意大利的沃尔图诺河上制造浓雾带,达到掩护军队强渡的目的。依靠气象手段隐形匿迹,就是人为制造恶劣天气环境,降低光、电以及红外侦察器材的探测效果,屏蔽敌方监测设备,导致对手难以探测己方真实位置、攻击方向和火力配置,有效隐蔽己方战略意图,削弱对方针对性防护效果。现代战争中,各类气象伪装手段运用灵活,形式多样,效果明显,成为气象武器在实战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形式。例如,利用海洋环境特点研制的海幕武器,通过人为制造保护舰船和军事设施的水幕,可使敌侦察飞机和舰载雷达等设备遭遇干扰、丧失效能,难以有效监视、发现、跟踪目标,实现“神出鬼没”的隐蔽攻击。

拨云见日。运用人工气象手段,消除风、雨、雪、雾等天气障碍,为己方军事行动提供天气保障。1999年,北约部队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大规模空袭行动。当年4月5日,南联盟城市尼斯上空黑云压城,暴雨一触即发,然而,一架北约战机飞过以后,天空立刻放晴,数小时过后,尼斯城便遭遇北约空军轰炸,此后,类似情景在南联盟的其他城市上空不断上演,由于当时整个欧洲天气都处于晴朗状态,于是,关于北约军方操控气象的传闻不胫而走。气象清障,依据战场行动需求,综合利用各类气象操控手段,把不利气象转换为有利天气,在较短时间内,为己方作战行动快速创造良好的战场天气。目前,在气象清障方面,已经形成以驱雾炮弹、人工消云、除霜武器为主,具有实战应用能力的各类气象武器。

呼风唤雨。运用气象环境武器,可以人为控制、破坏敌方战区内的战场天气环境,削弱和限制对手作战行动、打击对手有生力量。作为主动性气象攻击方式,国际法明令禁止气象侵袭应用于军事领域。但是,由于其潜在的巨大军事价值,气象攻击仍然受到少数西方军事强国的青睐。从目前气攻击技术的发展趋势看:陆地上存在以人造地震、人造洪瀑、人造干旱为主的“三只虎”,海上存在以海啸武器、巨浪武器、飓风武器、吸氧武器为主的“四黑煞”,高层空间存在以太阳武器、闪电武器、人造臭氧空洞、化学雨武器为主的“四大金刚”。当前气象侵袭技术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系统化、隐匿化等特点,气象侵袭来无影,去无踪,毁伤惊人,一旦失去限制,可能带来毁灭性的全球环境灾难。

兵戈扰攘。运用气象技术手段,干扰对方武器装备使用和作战行动推进,人为制造混乱局面。诸葛亮“草船借箭”,就是利用大雾天气,干扰曹军的判断和决策。在二战的北非战场,恶劣的沙尘天气,也给交战双方的军事行动带来诸多干扰。现代战争中,人们可以使用气象环境武器,将恶劣天气人为强加给对方,从而给对方武器、装备、作战行动产生干扰影响。在海上战场,通过对海洋重力场、磁场的细微调整,就可以干扰导弹、鱼雷攻击的轨迹。在高层空间,通过人工介入大气电离层中复杂电子活动,可以干扰卫星信号,降低卫星导航的可靠性和准确度。据报道,美国科学家正在尝试通过气象干扰手段,影响电离层中电子和其他带电粒子运动,对GPS全球定位系统进行高空气象干扰。

欧美等军事强国积极推动气象武器研发,主要源自于其巨大的战争潜力:

战略武器。气象武器是体现“总体战”思想的战略性武器。气象环境不仅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而且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关联,各国政治家、军事家对其格外重视。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就指出,“气象控制比原子弹还重要”。气象武器通过制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敌对国家农业减产、交通瘫痪、能源中断、民众流离失所,进而引发深重的社会危机。运用气象武器,成为削减敌国综合国力、制造社会动乱甚至颠覆政权的重要方式手段。

恐怖毁伤。气象武器具有与核生化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匹敌的破坏能力。气象武器不再是能量转换的介质,而是扮演催化剂和倍增器的作用,通过释放较少的能量,激发自然界气象变化所蕴藏的巨大能量,形成类似“蝴蝶效应”的超强释放。较之传统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气象武器的毁伤范围和破坏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次飓风的威力,相当于上万颗原子弹;一次闪电的功率,可以达到几亿至几十亿瓦特。通过人工激发、引导的方式,人类可以驾驭各类自然力量,实施规模空前的毁灭性杀伤。

使用隐蔽。实施气象武器攻击,通过隐蔽的人工催化手段,对局部范围内的气象变化施加影响,整个作用过程与自然界正常的天气、地质变化浑然一体,且结果具有延迟性,往往需要在几天后才能够反映出来,这些都造成气象攻击过程难以察觉,导致受害国追责困难。气象攻击的隐蔽性,为非战争状态下国家之间的对抗提供了新的途径。

未来战争中,气象武器将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气象武器以自然环境为作用对象,它的不可控性,可能造成连锁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对全球范围的地质构造和物种结构产生难以修复的影响,给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严峻的威胁。鉴于气象武器无区别的巨大毁伤力,1977年,联合国颁布《禁止将影响气候手段用于军事目的公约》。1992年出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重申禁止研发气象武器的立场。可以预见,为了避免出现新的“末日武器”,国际社会应当以核武器作为前车之鉴,将全面禁止气象武器从条约落实到行动。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488

开  本:16

加载页面用时:42.9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