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 套装13册) [Handbook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 套装13册) [Handbook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 套装13册) [Handbook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作  者:王敏,曾秀琼,郭伟强 等 编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定  价:2456.00

I S B N :978712200703A

所属分类: 专业科技  >  自然科学  >  化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是一部全面展示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的经典专业工具书,由我国分析化学界众多专家倾力打造。手册共包含10分册共13册,涵盖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以及化学计量学等方面的内容,对各种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础数据、发展历史、仪器构成、谱图解析、方法与应用做了系统介绍,实例丰富、数据翔实,是广大分析工作者的科研好帮手,众多分析化验室、化学实验室的必备工具书。

★《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保持了本手册一贯典型性,体现预见性和前瞻性,突出新颖性和实用性。在编排方式上突出手册的可查阅性,各分册均编排主题词索引,与目录相互补充,对于数据表格、图谱比较多的分册,增加表索引和谱图索引,部分分册增设了符号与缩略语对照、化合物中英文名称索引、分子量和分子式索引。读者可通过多种途径检索到有关知识点。


TOP作者简介

★ 《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编委和著作者团队浓缩了我国分析化学领域前沿、核心、专家资源,包括10位院士、多位杰青、长江学者以及具有丰富研究和教学经验的资深学者,由汪尔康院士担任编委会主任,江桂斌、陈洪渊、张玉奎三位院士担任副主任。编委和著作者团队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首钢冶金研究院等重点研究机构。《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是我国分析化学界集体智慧的结晶。


TOP目录

《分析化学手册1:基础知识与安全知识(第三版)》:

第一篇 基础知识

第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数据及表解

第一节 国际单位制(SI)及其相关单位间的换算

一、国际单位制

二、常用单位的换算

第二节 分析工作中常用的符号及缩略语

第三节 化学元素的基本参数

第四节 离子的基本参数

一、离子半径

二、各种离子的活度系数

第五节 溶液的基本参数

一、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二、常用溶剂的基本特性

三、常用酸、碱、盐溶液的浓度和密度

第六节 生成常数和解离常数

一、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

二、水的离子积常数

三、酸和碱的解离常数

第七节 金属离子配合物的基本参数

一、金属配合物形成常数

二、配位体的基本参数

三、金属离子和配位体的配位效应系数

第八节 分析化学数据信息源及其查询方法

一、数据类刊物

二、数据中心

三、主要的手册、丛书

四、有关化学与物理性质的重要网站

五、其他国内外化学化工网站简介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纯水的制备与检定

一、分析用纯水的制备

二、水质的检定

第二节 常用器皿、用具及其洗涤

一、化学实验常用器皿与用具

二、分析器皿的洗涤

三、常用洗涤液

四、玻璃器皿的干燥

第三节 滤纸、滤膜及过滤方法

一、滤纸

二、滤膜

三、滤纸的折叠和过滤操作

第四节 研钵和坩埚

第五节 干燥方法

一、固体样品的干燥

二、液体样品的干燥

三、气体的干燥

第六节 冷却方法

一、实验室常用制冷剂

二、使用液态气体作制冷剂的注意事项

第七节 加热方法

一、固体加热方法

二、液体加热方法

三、微波加热介绍

第八节 试剂的提纯和制备方法

一、无机试剂的提纯与制备

二、有机试剂的提纯与制备

第九节 气体的获取和纯化

一、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

二、常用气体的制备与纯化

第十节 试剂的回收和净化

一、贵重试剂的回收与净化

二、废旧电池处理及重金属回收

三、有机溶剂的回收

第十一节 化合物重要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方法

一、熔点的测定

二、沸程的测定

三、沸点的测定

四、密度的测定

五、凝固点的测定

六、结晶点的测定

七、色度的测定

八、黏度的测定

九、比旋光度的测定

十、折射率的测定

十一、软化点的测定

十二、闪点与燃点的测定

十三、玻璃化温度的测定

十四、辛烷值的测定(马达法)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准备工作及试剂

第三章 试剂和溶液

第一节 基本知识

一、化学试剂的分类

二、化学试剂的规格

三、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第二节 普通酸、碱及盐溶液的配制

一、酸溶液的配制

二、碱溶液的配制

三、盐溶液的配制

第三节 元素和离子的标准溶液

一、元素和离子的标准溶液的配制

二、测定化学试剂杂质用标准溶液

三、某些特殊试剂溶液的配制方法

第四节 滴定分析用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一、滴定分析用基准试剂

二、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第五节 缓冲溶液

一、常见缓冲体系

二、pH标准缓冲体系

三、各类缓冲溶液的配制

四、生化缓冲体系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普通分析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第一节 天平

一、天平的类型及使用

二、砝码的级别与检定

第二节 容量器皿的校正

一、容量器皿的校准

二、玻璃量器的最大允许公差

第三节 测温装置及其校正

一、1990年国际温标(ITS-90)

二、实验室玻璃温度计的校正

三、电子测温装置

第五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保存和制备

第一节 样品采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一、抽样检查的基本概念

二、抽样检查的类别

三、抽样方法

四、采样时需注意的事项

第二节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一、水样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二、取样时的注意事项

三、各类水样采集的一般方法

四、水样的保存

五、分析项目的确定

第三节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一、采样的原则和目的

二、采样方法

三、食品的采样量及注意事项

四、样品的保存

五、样品的制备

六、食品样品的前处理

第四节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二、土壤样品的制备

第五节 植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一、采样的一般原则

二、样品采集量

三、样品的采集方法

四、植物样品的制备

五、含水量的测定

第六节 气体样品的采集

一、直接采样法

二、富集采样法

三、无动力采样

四、采样效率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

《分析化学手册2:化学分析(第三版)》:

第一篇 分离与富集

一、分离与富集的依据

二、分离富集的方法

三、分离效果的评价

第一章 萃取分离法

第一节 概述

一、分配系数

二、分配比

三、分离系数

四、萃取率

五、萃取常数

六、pH

第二节 常用的萃取方法和装置

一、单级萃取的常用装置

二、连续萃取的常用装置

三、逆流萃取法及克雷格萃取装置

第三节 萃取体系及其基本性质

一、螯合物萃取体系

二、高分子胺类

三、形成离子缔合物的萃取体系

四、协同萃取体系

五、冠状化合物萃取体系

六、离子液体萃取体系

第四节 萃取溶剂

一、萃取溶剂的分类

二、各类萃取溶剂的互溶性规律

三、萃取溶剂的选用

四、萃取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常数

第五节 元素和离子的溶剂萃取分离法

第六节 固相萃取

第七节 固相微萃取

第八节 其他萃取方法

一、超临界流体萃取

二、双水相萃取法

三、浊点萃取法

四、顶空液液萃取

五、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和分散固相萃取

六、同时蒸馏萃取

七、加速溶剂萃取

八、超声辅助萃取

九、微波辅助萃取

十、超声-微波协同萃取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第一节 沉淀分离基础

一、沉淀的生成

二、沉淀分离的条件

第二节 沉淀分离法

一、利用无机沉淀剂分离

二、利用有机沉淀剂分离

三、均相沉淀法

四、元素和离子的沉淀分离法

第三节 共沉淀分离法

一、无机共沉淀

二、有机共沉淀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离子交换分离法

第一节 离子交换材料的基本概念

一、离子交换树脂的命名

二、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指标

三、分配系数、分离因数及其他

四、离子交换过程及条件控制

第二节 离子交换与吸附剂

一、无机离子交换/吸附剂

二、离子交换树脂

三、特种离子交换/吸附材料

四、离子交换膜技术及其应用

五、其他离子交换材料

第三节 离子交换与吸附材料的制备

第四节 离子交换与吸附分离的应用

一、元素和离子的离子交换分离法

二、有机物的离子交换分离法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相变的分离方法

第一节 挥发法测定元素

第二节 蒸馏分离法

一、术语与概念

二、塔板理论

三、无机物的蒸馏分离

四、有机化合物的蒸馏分离

第三节 氢化物分离法

第四节 升华分离法

第五节 结晶与重结晶

第六节 区域熔融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其他分离法

第一节 膜分离法

一、膜及膜分离的基本概念

二、膜材料

三、膜分离操作

四、液膜分离

五、分子印迹膜

六、酶膜反应器

第二节 浮选分离法

一、离子浮选法

二、沉淀和共沉淀浮选

三、吸附胶体浮选

四、溶剂浮选法

第三节 流动注射分离分析

第四节 仿生分子识别分离技术

第五节 场流分离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分离富集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一、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二、表面活性剂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用于分离富集的表面活性剂

一、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体系

二、有机溶剂萃取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第三节 水溶液中分离富集的表面活性剂

一、形成凝聚体的析相法

二、胶束增强的超滤法(MEUF)

三、吸附胶束絮凝法

参考文献

……

《分析化学手册3A:原子光谱分析(第三版)》

《分析化学手册3B:分子光谱分析(第三版)》

《分析化学手册4:电分析化学(第三版)》

《分析化学手册5:气相色谱分析(第三版)》

《分析化学手册6:液相色谱分析(第三版)》

《分析化学手册7A:氢-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第三版)》

《分析化学手册7B:碳-13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第三版)》

《分析化学手册8:热分析与量热学(第三版)》

《分析化学手册9A:有机质谱分析(第三版)》

《分析化学手册9B:无机质谱分析(第三版)》

《分析化学手册10:化学计量学(第三版)》


TOP书摘

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得物质组成、结构及相关信息的科学,即测量与表征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含量测定、确定物质的结构形态及其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分析化学是一门社会和科技发展迫切需要的、多学科交叉结合的综合性科学。现代分析化学必须回答当代科学技术和社会需求对现存的方法和技术的挑战,因此实际上已发展成为“分析科学”。

《分析化学手册》是一套全面反映现代分析技术,供化学工作者使用的专业工具书。《分析化学手册》第一版于1979年出版,有6个分册;第二版扩充为10个分册,于1996年至2000年陆续出版。手册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国内很多分析化验室和化学实验室的必备图书,对我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分析化学提出的种种要求,各种新的分析手段、仪器设备、信息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分析化学学科的内涵、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为更好总结这些进展,为广大读者服务,化学工业出版社自2010年起开始启动《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的修订工作,成立了由分析化学界30余位专家组成的编委会,这些专家包括了1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多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各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在编委会的领导下,作者、编辑、编委通力合作,历时六年完成了这套1800余万字的大型工具书。

本次修订保持了第二版10分册的基本架构,将其中的3个分册进行拆分,扩充为6册,最终形成10分册13册的格局:

1 基础知识与安全知识 7A 氢-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2 化学分析 7B 碳-13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3A 原子光谱分析 8 热分析与量热学

3B 分子光谱分析

9A 有机质谱分析

4 电分析化学

9B 无机质谱分析

5 气相色谱分析 10 化学计量学

6 液相色谱分析

其中,原《光谱分析》拆分为《原子光谱分析》和《分子光谱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拆分为《氢-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和《碳-13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质谱分析》新增加了无机质谱分析的内容,拆分为《有机质谱分析》和《无机质谱分析》,并对仪器结构及方法原理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另外,《热分析》增加了量热学方面的内容,分册名变更为《热分析与量热学》。

本版修订秉承的宗旨:一、保持手册一贯的权威性和典型性,体现预见性和前瞻性,突出新颖性和实用性;二、继承手册的数据查阅功能,同时注重对分析方法和技术的介绍;三、着重收录了基础性理论和发展较成熟的方法与技术,删除已废弃的或过时的内容,更新有关数据,增补各领域近十年来的新方法、新成果,特别是计算机的应用、多种分析技术联用、分析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四、在编排方式上,突出手册的可查阅性,各分册均编排主题词索引,与目录相互补充,对于数据表格、图谱比较多的分册,增加表索引和谱图索引,部分分册增设了符号与缩略语对照。

手册第三版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支持,编写与修订工作得到了我国分析化学界同仁的大力支持,全套书的修订出版凝聚了他们大量的心血和期望,在此谨向他们,以及在编写过程中曾给予我们热情支持与帮助的有关院校、科研院所及厂矿企业的专家和同行,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我们也真诚期待广大读者的热情关注和批评指正。

《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编委会

2016年4月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13册

版  次:3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42.9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