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文以载车:民国火车小传(精装)
文以载车:民国火车小传(精装)


文以载车:民国火车小传(精装)

作  者:陈建华 著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定  价:48.00

I S B N :978710012998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其他人物传记    

标  签:文学  中国文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余年前火车进入中国备尝艰难与屈辱,而在今日为世界瞩目的中国高铁的回望中,则带来历史启示。火车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无论物质与精神,而其“速度”却难以描述。这本小书以晚清至民国时期文学中的火车表现为叙事主角,追踪纵横交错的铁道地图的历史形成,勾画城乡分野、经济发展与物质文明的进化,同时分析由火车给人们所带来的日常生活、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变化。此书意在为中国文学史文化史开启一扇饶有兴味的想象之窗,根据第一手资料与历史时序展开叙述,包括五四新文学、鸳鸯蝴蝶派、新感觉派等不同流派的文学作品,对于经典性文本作细读演绎,揭示多元的思想与艺术特征。此书约七万字,并配上数十幅从大量报刊杂志挑选的历史性图像,以原创性、可读性和学术性诉诸专业与非专业者的阅读兴趣。 


TOP作者简介

    陈建华,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哈佛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美国欧柏林学院。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任访问学者。香港科技大学荣誉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发表中英文论文百余篇,著作有From Revolution to the Republic: Chen Jianhua on Vernacular Chinese Modernity、《“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革命与形式――茅盾早期小说的现代性展开,1927-1930》、《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国时期文学、电影与文化的转型》、《十四至十七世纪中国江浙地区社会意识与文学》、《帝制末与世纪末──中国文学文化考论》、《雕笼与火鸟(三十年集)》、《古今与跨界――中国文学文化研究》。诗文创作《去年夏天在纽约》、《陈建华诗选》、《乱世萨克斯风》、《灵氛回响》等。 


TOP目录

自序

小引

清末文学海陆空

马桶的轻喜剧

旅行比喻目的

“震惊”与现代性灾难

游记的全景感知

《风景》与“无轨列车”

“上海特别快”的“狐步舞”

车厢社会人看人

铁道的骗局与罪行

尾声:一个火车浪游者


TOP书摘

自序

  这三篇写火车的,曾连载于《上海文化》上,现在就要变成一本小书,对我来说多少有点意外之喜。对现代文学里的交通工具有兴趣,跟我现在教书的上海交大似乎有缘,其实缘起于几年前我在香港科大上过一门关于中国现代文学与衣食住行的课。其中关于“行”的部分就会讲到《海上花列传》里长三堂子妓女乘着马车在大马路上兜风啦,鲁迅的《一件小事》啦,老舍的《骆驼祥子》啦,张爱玲的《封锁》啦,或者讲到一些不为人道的作品,如周瘦鹃的《火车上》、滕固的《摩托车的鬼》、萧红的《蹲在洋车上》等,仿佛独得之秘而不免喜形于色的样子了。 

  自那以后凡看到有关交通器具的图文,都会放在一个“民国交通”的文件专档里,渐渐的多了起来。也是因为近年来我大半时间一头扎在漫无边际的民国通俗文学的汪洋里,流连于都市物质文化的摩登光景,更有点迷途不知返了。 

  原先打算写了火车,再写电车、汽车、黄包车,乃至马车、飞机、轮船……这么一路写下去是个不坏的主意,许多地方没去过,虽是纸上风景,也有一番“知人论世”的乐趣。突然想起一位朋友说他不怎么喜欢旅游,所到之处没有他的想象世界来得美妙。他是诗人,这么说的时候我还在写点诗,于是秋水伊人,顿觉自己的情商打了折扣。 

  不知怎么会想起李笠翁的小说集《十二楼》来,讲楼的故事,不过得有亭台阁榭的搭配,就像下了火车进了城,还得滴滴打车或搭乘地铁或别的车。楼的故事无非是人情世界,却曲曲折折,惊喜不断。笠翁的小说特别讲究技巧,照他说这些故事是“空中楼阁”,因此读起来像在园林里游逛,眼前的景致忽而奇峰突起引人入胜,忽而曲径通幽别有洞天,不过这些都是他的好朋友杜濬的。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124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188.9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