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闪亮经济学:通晓经济世界里的大道理
闪亮经济学:通晓经济世界里的大道理


闪亮经济学:通晓经济世界里的大道理

作  者:[英] 菲尔·桑顿(Phil THornton) 著

译  者:张茗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4月

定  价:29.00

I S B N :9787302461623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经济  >  经济学读物  >  经济学理论、研究与通识    

标  签:经济  经济学理论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经济学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学科。它像天体物理学一样,有很多专业的词汇和短语,而经济学家们写的书籍和文章更是充满了令人费解的用希腊语写成的等式。但和天体物理学不同的是,人们每天在不知不觉中都要用到经济学。任何一个签署过抵押贷款契据、上过大学课程,或者选择如何为商品付钱的人都在作经济方面的决定。如果他们凭直觉或跟着身边的人做了选择,结果可能都不如他们了解哪怕一点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后再做选择好。

 


TOP作者简介

  菲尔·桑顿,撰写关于经济学、金融和企业方面的书,长达20多年时间了。他有近10年的时间担任《独立报》的财经记者。从2007年开始,在自由撰稿之余,他建立了明晰经济学网站(www.clarityeconomics.com),关注企业和经济学上所有的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金融市场、财政政策、税收和监管。

  在2010年的时候,他获得了世界媒体大奖赛年度杰出记者的称号。而早在2007年,他就已经获得过该大奖赛年度记者称号。2013年,他的书Brilliant Economics由培生出版社出版。目前,他和妻子以及三个儿子住在伦敦。

 

  张茗,女,生于1986年10月。2010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与雇佣关系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同年入读该校博士并担任研究生课程助教。现为英国伦敦大学社会学博士研究生。2011年英国“青年劳动力雇佣现状”学术会议主讲人之一。2012伦敦奥运会赛事志愿者主面试官之一。现于北京大学从事行政工作。新华通讯社伦敦分社特约记者。多年海外学习、生活、工作经历,深悉英国文化。译有《纳尼亚传奇——魔法师的外甥》、《魔鬼戒律:100条必须打破的商业规则》、《承诺:逃离负面思维》。

 


TOP目录

译者序Ⅰ

关于作者Ⅲ

作者致谢Ⅴ

简介Ⅶ

 

第1章 经济学——生活中的商业1

第2章 增长的奇迹15

第3章 经济循环——从繁荣到衰落又回到繁荣29

第4章 工作和工资39

第5章 通货膨胀之痛53

第6章 政府的角色68

第7章 利率,货币政策和中央银行82

第8章 货币与金融95

第9章 住房和房地产110

第10章 贸易和通货123

第11章 经济学的未来139

 

绝妙术语表154

实用网站165

参考与延伸阅读168


TOP书摘

第1章 经济学——生活中的商业

  就算让所有经济学家首尾相连一起躺着,他们也无法达成共识。

  ——肖伯纳(1856—1950),作家、编剧

  经济学家从来没有过什么正面报道,人们甚至有可能编纂一本很长很搞笑的、专门关于经济学的笑话书。但这些笑话其实是许多对经济学是什么、经济学家在做什么的猜测。这些批评有些很有道理,但很多都被经济学思维方式的优势所超越。

  为了保持轻松的心情,我们可以用一系列最出名的笑话来解释其中一些猜想。但在此之前,我们有必要想一想2007年金融危机对经济学家名声造成的损失,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经济学家未能成功预测危机发生而对其名声造成的损失。

  2008年年末,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倒闭引发全球经济低迷约一个月以后,英国女王陛下访问伦敦经济学院,并为一栋耗费7100万英镑的建筑剪彩。她问在场的经济学家:“为什么你们都没预测到这一切的发生?”全世界的头条新闻立刻纷纷引用,因为这让成千上万直接受经济衰退影响的人们产生了共鸣。在此之前,只有少量经济学家预测到信贷危机一定会到来。“危机”爆发后,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内的经济学家们表示,没有人预测到“危机”是因为现代主流经济学家所用的模型并不能体现2008年信贷市场上出现的剧烈震荡,而且经济学家们都过于相信市场能自行纠错。

  不论大家怎么批评,毫无疑问的是,大规模的信贷紧缩、全球经济衰退和欧元区债务危机已经将经济变成了政治议程的首要任务,也成了全世界茶余饭后话题的中心。关于衰退原因的辩论,以及恢复增长最佳方式的辩论将会持续数年,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将会是辩论的重要元素。这也意味着,现在是了解经济学这门学科演变历程的最好时机。但先来看几个笑话……需要多少经济学家才能……?问:需要多少个经济学家才能换灯泡?答:两个。一个假设有梯子,另一个换灯泡。

  对经济学家的一大批评就是他们太依赖假设和猜想的模型,他们假设的行为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总是如此。但经济学是科学而不是艺术,它寻求使用科学的过程制定定律或理论。就像物理学家会用实验来检测两种化学药品的反应一样,经济学家也会用模型来检验一项理论。

  问:需要多少个经济学家才能换灯泡?答:要看工资水平。

  非经济学家常常认为经济学家只关心钱。这可能是因为公众视野里的经济学家大都为投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工作,所以人们总是看到他们代表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说话;也有可能是经济学家总是关注效率,给人们留下了他们只关心钱的印象。实际上,经济学家是想将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最大化,也包括环境等福利。

  问:需要多少个经济学家才能换灯泡?答:一个都不用。因为如果需要换灯泡的话,市场应该已经换了。

  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学的核心——尤其是新古典主义学说的核心(后面马上就会提到)——就是理性主体,这和经济危机中人们对经济学家的批评联系得很紧密。如果经济活动中的所有人都时刻为自己的最大利益着想的话,如果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比如房价或股价脱离了正常范围,那么理性主体的集体效应会将其拉回长期的稳定水平。而经济学越来越需要与别的学科,如心理学等结合起来,以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

  【经济学是生活中的一般事务】想法的诞生什么是经济学?这个问题有很多定义和分支,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经济学是研究商品、服务和财富的生产、消费和分配的学科。”尽管经济学以其复杂的术语和难懂的公式而闻名,但它实际上是日常生活的学问。英国最知名的经济学家之一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将经济学描述为“生活中的一般事务”。经济学这个词(economics)本身来源于古希腊词语:oikos,意为房子,和nomos,意为规则或定律。经济学可以看作是家庭管理的学问,当然,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上,它也关注这些规则如何在全国乃至全球层面发挥作用。

  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即资源的稀缺性。如果土地、劳动力、原材料、时间和脑力都可以无限使用的话,经济学就没有必要存在了。但事实上,所有这些经济学家称之为生产投入的东西都是有限的,也就是说需要一个体系来分配它们。

  因此,经济学是关于分配这些资源的选择及其影响的科学。人们每次作选择,比如一笔钱是用来买书、看电影还是存进银行,选择一个就必须放弃其他机会。对于政府来说也是一样,他们要决定是花100亿英镑建新机场还是减100亿英镑税。

  你作选择时所做的牺牲被称为机会成本。作选择的时候留心会因此失去什么,能让人更确定自己作出了正确的选择、用最有效的方式使用了资源。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69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75.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