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基于需求导向的大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研究(J)
基于需求导向的大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研究(J)


基于需求导向的大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研究(J)

作  者:王济干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定  价:40.00

I S B N :9787010172354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政治    

标  签:教育  社会科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结果,调研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提出培养基于需求导向的大学生核心素质,具体分析了大学生核心素质的要素构成与运行机理,对大学生六大核心素质的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从有效要素、有效过程、有效结果三个方面进行基于实证的大学生核心素质教育的有效性分析,深入探讨了基于大学生发展需求的核心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路径。

TOP作者简介

王济干,汤建,周春燕 等 著


TOP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的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第二章 大学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理论综述

一、关于“素质”的国内外理论探究

二、素质教育

三、大学生核心素质

四、大学生素质模型

五、一般系统论与自组织理论

六、建构主义的学习迁移观

第二节 实践综述

一、国(境)外高校素质教育实践综述

二、国内大学生素质教育实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人才素质分析

第一节 大学阶段学生发展的特点

一、思想活跃,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生事物

二、成就动机强,有较高的个人发展目标

三、追求自我,合作意识比较淡薄

四、易于追求物质享受,功利倾向比较明显

五、心理问题凸显,抗挫能力较弱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大学生专业素质的要求

三、社会经济发展对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的要求

四、社会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要求

五、社会经济发展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

六、社会经济发展对大学生身心素质的要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学生核心素质的基本特征与运行机理

第一节 大学生核心素质全人模型的构成要素及其特性

一、大学生核心素质全人模型的构成要素

二、大学生核心素质全人模型的特性

第二节 大学生核心素质全人模型的运行机理

一、思想政治素质发挥“大脑”机能,引领大学生核心素质提升

二、专业素质发挥“躯干”作用,支持大学生核心素质提升

三、科学文化素质、创新创业素质发挥“双臂”作用,助推大学生核心素质提升

四、身心素质和能力素质发挥基石作用,保障大学生核心素质提升

第三节 大学生核心素质全人模型功能定位、运行机制及启示

一、大学生核心素质全人模型

二、大学生核心素质全人模型子系统的功能定位

三、大学生核心素质全人模型的运行机制

四、大学生核心素质全人模型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以大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创新

第一节 以大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教育管理新模式

一、核心素质理论视角下的大学新生转型教育

二、学生参与式的创新创业教育

第二节 以大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

一、教学要素研究

二、基于大学生发展需求导向的教学改革模式构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学生核心素质教育有效性评价研究

第一节 素质教育有效性评价的内涵与要素

一、基于不同视角的素质教育有效性

二、素质教育有效性评价要素构成

第二节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有效性评价

一、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有效性评价必要性分析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有效性评价内容

第三节 大学生素质教育有效性评价设计与研究过程分析

一、调查问卷设计

二、调查对象与数据收集

三、样本特征分析

四、量表信度分析

第四节 大学生素质教育有效性评价调查结果分析

一、基于不同利益主体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有效性总体评价比较分析

二、基于不同利益主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有效性评价比较分析

三、基于不同利益主体的专业素质教育有效性比较分析

四、基于不同利益主体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有效性比较分析

五、基于不同利益主体的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有效性比较分析

六、基于不同利益主体的能力素质教育有效性比较分析

七、基于不同利益主体的身心素质教育有效性比较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大学生核心素质教育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

第一节 构建人才培养工作五大体系

一、大学生核心素质提升培养体系

二、教育教学协同融合的育人体系

三、以提升就业质量为导向的管理体系

四、学生教育管理品牌工作培育体系

五、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体系

第二节 大学生核心素质的提升路径

一、江苏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实践

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践

三、构建“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四、实施“4456大学生骨干培养工程”

五、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工作模式

第三节 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

一、完善人才培养顶层设计

二、大学生通识教育改革

三、大学生工程和实践能力培养

四、课程教学模式与考试方法改革

第四节 深蓝学院精英人才“3456培养工程”

一、深蓝学子“3456培养工程”的实施目标与基本思路

二、“3456培养工程”建设的主要举措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TOP书摘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54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46.8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