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如何做导演:从观念到技术
如何做导演:从观念到技术


如何做导演:从观念到技术

作  者:[美]威廉·保尔(William Ball)

译  者:孙菲 蔡骁颖

出 版 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年07月

定  价:35.00

I S B N :9787550297388

所属分类: 艺术  >  影视/媒体艺术    

标  签:艺术  影视/媒体艺术  影视理论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戏剧学院创始人威廉·保尔四十年舞台经验的系统梳理,整合自他在美国戏剧学院导演课上的授课内容,也是专门写给年轻导演的剧场常识和技巧。作者保留了与学生对话般的轻松言语,坦率解答了创作中会遇到的林林总总的问题,例如:在观念上,导演应具备怎样的素养?影响其做出重大决策的原则是什么?应该避免哪些思维误区?在导演工作中,从试戏、选角到排练、首演,与演员沟通、解读剧本有哪些技巧?需注意哪些问题?此外,作者还专设一章,介绍了标志性调度、标志性道具等高效率的视觉叙事手段。


TOP作者简介

    威廉·保尔(1931—1991),演员、导演、美国戏剧学院(A.C.T.,American Conservatory Theater)创始人及艺术总监。1958年凭《伊凡诺夫》获外百老汇戏剧奖奥比奖和剧评人奖(纽约戏剧委员会奖)。随后在休斯敦艾力剧院、旧金山演员训练班、阿瑞娜大舞台演艺中心、圣地亚哥老环球剧院担任导演。1959年,凭借外百老汇作品《牛奶树下》获劳拉奖和外围剧评人奖。1962年,其导演的《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再次获得多项大奖。1965年凭《伪君子》获托尼奖。1979年,凭借其在美国戏剧学院剧目演出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托尼奖。

译者简介

    孙菲,戏剧导演,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青年教师。编导作品有《少年法庭》《幸福的烦恼》《苏格拉底之死》,导演作品有《伪善者的奴隶》《艾比大王》,译著有《戏剧的故事》。另发表《导演元素训练中创作主体意识的培养》《后现代戏剧对导演创作的影响》等理论文章,并曾参与编撰《小学戏剧课堂课程教材》(教师用书 1—3年级)。

蔡骁颖,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学士,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硕士,北外剧社前社长,曾导演并出演《我爱桃花》《窗台上的尸体》等话剧,并参与制作出品《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未完待续》《V独白》。

TOP目录

前 言

Chapter 1 从艺术的源头开始

艺术作品的核心是什么

帮助演员寻找光明的按钮

剧场是“制造信念”的地方

“忘记自己”“完全沉醉”是剧场的魔力

Chapter 2 完美的直觉

让理性为直觉让路

直觉是宇宙通过个人展现自我的渠道

尊重直觉,坚持肯定原则

少干预多鼓励,天性为你铺路

Chapter 3 成功的基石

相信普遍的美

了解戏剧的传统形式

排练之前确定戏的主要元素

创造完整统一的剧中世界

不要打破剧中世界的真实系统

选择准确的隐喻以统一创意

Chapter 4 试戏和选角

选对演员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万一选错怎么办

试戏多长时间最好

要不要让演员对着你表演

礼貌性试戏

Chapter 5 怎样处理与演员的关系

鼓励演员克服恐惧

演员都惧怕失败

导演要学会赞美

如果导演与演员发生分歧怎么办

鼓励演员原谅他们自己

怎样面对演员提的问题

别害怕难题,把它视为挑战

用提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

当演员说“我能跟您谈谈我的角色吗”

当演员试图避免表现情感时你应该做什么

如果演员习惯于固有套路怎么办

假装糊涂

尽量避免提个人意见和抱怨

微妙的肢体接触

有计划地排练

善用注意力持续时间

排练过程的时间分配

控制自己不去打断排练

永远不要给演员做示范和读台词

演员需要的只是方向性鼓励

尽量不要让演员在导演不在场时单独排练

尽量避免演员之间互相指导

不要让事后可能会给演员提建议的人看排练

归罪于人是导演的致命缺点

用非个性化的方法表达观点

演员的台下关系

Chapter 6 角色的最高任务

打开表演大门的金钥匙

角色的欲望系统

引导演员找到强烈而恰当的目标

导演评论表演的习惯用语表

找到能够用于行动的动词

升级用于行动的动词

万能杠杆:“使”和“让”

Chapter 7 排练的过程

准备工作

和设计师讨论

文本准备

第一次读剧本

成功的标准

坐 排

舞台调度

构图与图像化

台词背诵

细 排

即兴表演

连 排

点评演员

试衣间

特殊片段

化妆及服饰展示

纯技术排练

化妆间的分配

技术合成

第一次技术合成的烦恼

带妆彩排

谢 幕

预 演

首场演出

Chapter 8 舞台语言的言外之意

制服、标识性道具和标识性调度

颜色的暗示作用

配 乐

预 算

群众演员

关于喜剧的格言警句

注意未解决的格式塔

后 记

附 录 表演专用术语和技巧

致 谢

出版后记

TOP书摘

  从艺术的源头开始

  艺术作品的核心是什么

  我带着一点偏见把戏剧理解成一种艺术形式,所以接下来我说的所有内容都会与这一理解有关。艺术这一概念可能会稍扩大,但它不会涵盖商业和工业。

  艺术作品最重要的特征是统一性。所有艺术形式的核心都是统一性,如果缺乏统一性,它就不能被称作是艺术作品。统一性意味着它的各个部分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和谐度越高,艺术作品的质量也就越高。我们追求的就是能提升各部分和谐度的技巧。

  艺术作品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它能揭示宇宙。娱乐业不用揭示宇宙,没有这个必要也没有人有这个期待。没人要求夜店、杂技表演去揭示宇宙,但人们会期待戏剧有揭示宇宙的能力。

  艺术作品的第三个特征是它能唤醒人的心灵。这点也让它和商业或娱乐行业区别开来,人们不需要后者来唤醒心灵。唤醒心灵意味着观众在演出过程中某个时刻忽然会有“啊!”——灵光一现的感觉,他的自我得到了启发、觉醒、振奋和改变。大部分情况下这种启发都是不由自主的,且时间非常短暂。有时人们事后能够意识到这种启发,但是在发生的过程中,人们通常都是察觉不到的。

  人们对戏剧还有一些比对娱乐业和电视节目更多的期待。人们会希望戏剧来展现人类的美。戏剧中所蕴含的人类之美有许多不同的呈现形式,它的展现方式也多种多样,但人们总能通过艺术作品见证和分享作者的愿景——他对人类之美的赞赏、敬畏和惊叹。非艺术作品总是缺少人类之美的表达。以上所说都只是一般规律,但我的确想把戏剧同娱乐业和电视节目分开来讨论,这样就不会误导大家了。

  那么我们要从哪里开始讨论呢?如何设计舞台调度?戏剧中不同颜色隐含的意义?还是怎样对付一个难搞的演员?当我们开始讨论作为艺术形式的戏剧,我们要讨论到怎样的程度?一直讨论到艺术的本质吗?是的,但是比那些还要深刻。那是从艺术和整个人类的关系开始讨论吗?

  不错,但还要更深一些。我们要超越“艺术”二字的范畴,追问艺术从哪里来,从艺术的源头展开这些讨论。让我们离戏剧体验的中心更近一些。

  帮助演员寻找光明的按钮

  知觉是意识的开端。让我们先从知觉开始,再从知觉上升到戏剧的层面。剧场里的戏剧是一种特殊的协定。它不仅仅是特殊的,而且是荒诞的、笨拙的、尴尬的、不可思议且令人费解的。在这个忙碌且嬉戏的社会里,那么多人走到一扇小窗前,掏钱到一个黑屋子里坐上三个小时,只为了看另外一群人在那个屋子的尽头模仿着人类的各种行为。在这个过程的结尾,那些在黑暗中静静坐着的人们鼓掌表示满足,然后回到他们各自的现实生活中去。你会觉得这是个十分奇怪的行为,尤其是考虑到人类通常不会一起在黑屋子里一动不动连坐三小时,并且对他们自身之外的事物全神贯注。人类通常只注意自己的需要,而很少会安静地坐在一起关注自身之外的事情。

  形而上学是一切体验的中心。一个不会对外界事物产生敬畏之心的人和死人没什么区别。而戏剧给人的体验就是一种对外界事物的惊叹、敬畏和赞赏。

  知觉是自我意识的一种。人类最初的体验就是“我是”。知觉,即“我是”,这是一切的开始。在知觉之后苏醒的是身份意识。当你在“我是”之后加上一个词时,原本广泛的知觉就变得个性化了。由绝对集中成为相对。“我是一个导演”,这时我的知觉一下就被限定和定义了。一个人可能会有六或八个相互重叠的身份。“我是丈夫,我是父亲,我是经纪人,我是共和党党员,我是长老会教徒,我是高尔夫球手,我是杂志读者,我是糖尿病人,我是集邮者。”个体对于其身份的认识会给他的现实赋予规律,给他的行动赋予定义。为了维持一个可控的、舒服的、值得尊敬的身份,一个普通人会限制自己的认知。

  然而,一个戏剧演员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无数身份当中。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一次又一次地将“我是”这一短语补充完整。而每一次他都以不同的内容来补充,“我是屠夫,我是银行家,我是总统,我是酒鬼,我是情人,我是国王,我是恶棍,我是女儿,我是园丁”,等等。一个演员会不停地将初级知觉和身份结合,而身份一直在变换。

  演员在“我是”之后留有一个空白。他会说:“我可以是任何人,也可以是所有人。”这就是演员和经纪人的区别。

  演员的工作就是不停地相信自己不同的身份。问一个演员他是否会限制自己的潜在身份,或者限制自己相信的能力。他会告诉你不可能。一个演员拥有强大的相信的能力,以及无限的身份。“我是任何人,也是所有人,我是一切,我是宇宙。”演员拥有全宇宙的统治权。

  这使得演员处在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他的工作以知觉、身份和信念为中心。力量,来自他的想象力。演员视自己为宇宙的无限可能。他是宇宙的揭示者和示范者。演员拥有无限相信自己各种身份的能力。“我是任何人、所有人、任何事物、所有事物以及宇宙。”他的袜子也许有破洞,但是他拥有无限的自我认知能力。也就是说,他本身是行走的宇宙。一个导演在意识到与他对话的演员是宇宙的揭示者后,就会改变他对演员说话的方式。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演员的信念,即他是宇宙的揭示者,但他从不大声说出来,因为人们会以为他疯了。他从不炫耀这一点,从不为此而斗争,也不花大力气解释,因为他明白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他有面向宇宙的视野,而他破烂的袜子只是物质。我们现在谈的是艺术家与表演者在知觉上的区别。

  当你与一个演员交谈时,这种知觉也许会让他显得糊里糊涂。这时他看起来像是处在一个超脱的、害羞的、没有立场的状态,因为此时此刻他并没有做他擅长的事情。

  他处于一个游离状态。大多数演员在和你说话的时候会有一种特有的未完成性,一种不确定性或者说一种模糊性。这是因为他们在等着担任某一个身份。作为一个导演,你必须意识到你的演员在某一方面是个超人,而在另一方面可能就会含糊和笨拙起来。他的举动有可能是含糊不清的,但他的力量是无限的。导演在处理这种特殊的情况时,应该视其为一种神圣的力量,应当尽量小心翼翼并且饱含敬意。

  另一方面,你应当理解当一个演员没有确定自己的定位之时,他需要支持、力量、指示和引导。当演员们在自己选择的身份之外生活时,他们会长久地被一种极端的挣扎困扰。这时候导演就需要给这些演员以特殊的关怀。因为他们在这个社会中独一无二,且不被大多数社会成员理解。

  正如我所提过的,宇宙的知觉是所有演员的起点,他们相信自身蕴含着宇宙之光,甚至整个生命都可以用来不遗余力地揭示自己的宇宙观。演员最大的渴望就是被看到。他们相信自己关于生命的见解是独特且卓越的,与所有人都不一样。他们急切地想让全世界所有人都来分享他的见解,因为他们觉得缺少了那些见解,整个世界就会没有那么美妙。

  他甚至会感觉到自己不得不为生命带来光明和启发,因为他就是光明的源泉。演员的大问题是“不知道光照的开启键在哪里”。而对于导演来说,他的责任就是协助演员找到那个键,给演员他们所期待的东西——为黑暗的房间带来光明的力量。

  ……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39页

版  次:第1版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7.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