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领读经典(第一二三辑)
领读经典(第一二三辑)


领读经典(第一二三辑)

作  者:谢锡文 主编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3月

定  价:75.00

I S B N :9787549591770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随笔/散文  >  中国现当代随笔    

标  签:党政读物  政治军事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为文学经典导读类Mook,内容选自山东大学文学生活馆“领读经典”系列讲座实录。本辑为第一辑,选取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一个朝代一部经典进行讲述。所谈皆名家名作、丰富生动,简洁明快,可读性强,让经典文学作品进入粗粝而丰富的现实生活,让文学精神贯穿至人的成长中。作品通过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关汉卿等作家作品的叙述,引领读者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经典有一个直观感受。


TOP作者简介

  主编:谢锡文,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文学生活馆创办人。

  学术顾问: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ji教学名师,山东大学特聘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TOP目录

领读经典(第一辑)

接地气的“文学生活馆”——《领读经典》序言

如何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

先秦 《诗经》

汉代 《史记》

魏晋 陶渊明

唐代 李白与杜甫

宋代 苏轼

元代 《窦娥冤》

明代 《三国演义》

清代 《红楼梦》

近代 梁启超

后记

 

领读经典(第二辑)

如何阅读中国现代文学经典

鲁迅 《呐喊》

茅盾 《子夜》

巴金 《家》

老舍 《骆驼祥子》

曹禺 《雷雨》

沈从文 《边城》

钱钟书 《围城》

萧红 《呼兰河传》

张爱玲 《倾城之恋》

领读经典(第三辑)

如何阅读外国文学经典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莎士比亚 《哈姆莱特》

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

雨果 《悲惨世界》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乔伊斯 《尤利西斯》

海明威 《老人与海》

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TOP书摘

接地气的“文学生活馆”

  ——《领读经典》序言

  温儒敏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办了一个“文学生活馆”,已经好几年了,口碑挺不错的。每次活动都有很多听众来听讲,百十人的报告厅坐得满满dangdang,有些人只好坐地上。真想不到,在当今,文学讲座还能如此受热捧。其实这是普及性的讲座。主讲的大都是学有专长的学者、教授,题目是从古到今中外文学名著的解读,听众则以校内外普通的文学爱好者为主。这完全是公益活动,在当今这样浮躁的环境中,能坚持多年也很不容易。“文学生活馆”虽然挂在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的名下,但具体工作都是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谢锡文、马兵、侯滢等老师和一些志愿者做的。我欣慰地看到,这个活动的确帮助我们接触和了解到“文学人口”的状况,也看到社会上“文学生活”某些真实的侧面。现在“文学生活馆”把讲座的内容汇集整理出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它能将山东大学的“文气”更加广远地传播,惠及更多文学爱好者的“文学生活”。

  这套书的编者要我写篇序言。我想把一篇旧文(原题“文学研究也要接‘地气’”,载《求是》杂志2013年第23期)拿出来,附在这里,希望能让读者多少了解什么是“文学生活”,以及为何要研究“文学生活”。再回过头来看“文学生活馆”的这些讲座汇集,也许就更有意思了。

  现在我就把旧文抄录于此:

  当下,不少文学评论和文学史研究在“兜圈子”:只在作家、作品—批评家、文学史家这个圈子里打转,很少有人把目光放到圈子之外的普通读者身上。当然,这并不是说这种重在作家、作品评价的研究不好、不重要。相反,文学研究在作家、作品的一亩三分地上深耕细作,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所要强调的是,现在大多数文学研究只在“内循环”式研究的一条道上走,不考虑普通读者的接受情况,割裂了作品与社会群体之间的联系。今天的文学研究之所以单调乏味、缺少活力,恐怕与这种做法有很大关系。

  文学研究离不开“理想读者”。所谓“理想读者”,并不是大众眼里高不可及的专业评论家,而是被很多人忽视的普通读者。很多情况下,能够zui直接、zui真实地反映作家作品实际效果的,首推普通读者。他们自觉不自觉地都在“参与”文学活动。所以,普通读者进入文学研究的视野,不仅理所当然,而且很有必要。同样,作为文学研究的“大头”,文学历史研究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作家与评论家的“对话”,而应当把注意力放到大量普通读者身上,看他们所传递出的普遍的趣味、审美与判断,因为普通读者才是更准确、更真实、更富有价值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说,不但要重视专业评论家写的文学史,还要关注并写出大众的、群体性的文学活动史。

  文学研究一旦走进普通读者,就会豁然开朗、别有天地。我国现在每年有3000多部小说问世,但生产、销售、传播、阅读等情况我们并不是很清楚。比如:那些畅销小说是怎样出炉并引发轰动效应的?这些小说主要在哪些方面引起当代读者的兴趣或关注?怎么看“策划”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普通读者的“反应”和批评家的评论之间有什么不同?小说如何影响普通读者的精神生活?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下功夫琢磨。研究透了,弄明白了,是很有意义的。再比如,社会各阶层文学阅读状况,网络文学的生产传播,中小学语文中的文学教育,电视、广告中的文学渗透,甚至四大名著、古代诗词对当代精神的影响,等等,都可以做专题调查研究,也同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有,当前社会各阶层群体的文学阅读情况,包括农民、城市白领、普通市民、大中小学生等群体的文学阅读调查,一些重要文学类型,如诗歌、武侠小说、打工文学等的接受情况,文学经典在社会的传播、阐释、变异的状况等,都大有文章可做。

  因此,走出“象牙塔”,走进生活的广阔天地,走进社会大众,是文学研究的当务之急。做到这一点,既要关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读者的“反应”,又要分析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在社会精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创造性地运用访谈、问卷、个案调查等方式,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充分论证文学的社会“事实”。只有进入粗粝但丰富的现实生活,文学研究才能接通“地气”,把zui真实、zui生机勃勃的一面还原给作家和研究者,从而打开束缚创作灵感的“绳扣”,激活被“学院派”禁锢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016年12月16日于北京大学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74.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