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万劫归来:一个家庭三年半的日本集中营经历
万劫归来:一个家庭三年半的日本集中营经历


万劫归来:一个家庭三年半的日本集中营经历

作  者:(美)艾格尼斯·凯斯 著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7年03月

定  价:45.00

I S B N :9787108057891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纪实/报告文学    

标  签:纪实文学  文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该书讲述的是 “二战”期间一个家庭在日本集中营的三年半经历。1942年,日本占领婆罗洲。作者与丈夫以及他们仅1岁半的儿子乔治,一起被关进集中营。身为俘虏,作者依然用作家特有的敏锐目光观察自己、身边的俘虏以及那些复杂的日本人——既暴虐成性又温文尔雅。本书记录痛苦,却不渲染痛苦,观察人性,却不抨击个体,作者的笔触克制而动人。本书于1950年被好莱坞改编为同名电影(Three Came Home)。

    本书附有“二战”期间的珍贵历史图片,以及由作者手绘的插图,简洁传神。

TOP作者简介

    艾格尼斯·凯斯(Agnes Keith,1901–1982):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橡树园,出生后不久随家人迁居加州好莱坞。青年时期年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一度任职当时很具影响力的《旧金山观察家报》。1934年与大英帝国北婆罗洲林业长官亨利·凯斯(书中的哈里)结婚,隧随夫远行,旅居当时的北婆罗洲首府山打根,生活写作。其主要作品为其自传体三部曲:《风下之乡》(Land Below The Wind),《万劫归来》(Three Came home)(好莱坞 1950 年改编拍摄了同名电影),以及《重回婆罗洲》(White Man Returns),叙述了她所经历的“二战”前、“二战”期间以及其后在南洋的生活及感悟。

TOP目录

前 言 01

《时代周刊》的推荐序03

自 序 07

01.天赐儿子 15

02.黑暗时刻 49

03.特别保育院 67

04.疟疾 95

05.新年快乐 115

06.被囚禁的修女 127

07.活下去 153

08.打消傲慢 183

09.心照不宣 20

10.关押中的孩子 227

11.敌人 243

12.忍耐 265

13.最后的喘息 295

14.敌人坠落 319

15.老妇 337

16. 1945年9月11日 347

17.回家的路 361

18.三口之家 379

TOP书摘


《时代周刊》的推荐序

    当日军于1942年7月进驻北婆罗洲时,英国保护领地政府给此地的英国公民发出一条冷峻的指令:“面对敌人,消极抵抗,不合作。我们已无力保护你们。珍重!”

    美国作家艾格尼斯·牛顿·凯斯和她的丈夫哈里,以及2岁的儿子乔治,是收到这条阴冷消息的众人中的几位。此后,经过3年半的拘押生活,到婆罗洲全面解放时,他们仨全都设法从集中营里活着走了出来。当凯斯一家1945年9月走出集中营时,他们几乎被饥饿和疾病耗尽,凯斯太太一度体重不足80磅a。但她带出来大量的日记。这些日记写在各种能找到的纸片上,被分散藏于各种地方:床褥、地下、她亲手给乔治缝制的玩具里。正是因为这些零星庞杂的日记,才有了这本《万劫归来》。

    对凯斯太太来说,这一切始于1934年。那时的日子,后来回想起来,像一首浪漫的田园诗。那一年,她在加州的家里,做过新闻女、时装模特、好莱坞龙套演员。这时,她哥哥童年时期的一个朋友出现了。他是大英北婆罗洲政府的林业、农业长官哈里·凯斯,从任上休假,前来看望老朋友。哈里与艾格尼斯两人闪电般坠入爱河。

    婚后,凯斯夫妇在北婆罗洲首府山打根建立家园。那时的山打根是一个有着1.5万亚洲人口、70名欧洲人的繁华小镇。凯斯太太在本书中描述道:“这里,在婆罗洲的丛林边缘,在苏禄海和南中国海温润蔚蓝的水边,英国殖民者的生活平静,却也并不像传统的英式生活那样烦琐。社交俱乐部、金牌俱乐部、网球俱乐部、壁球俱乐部、桥牌俱乐部、英式橄榄球、橄榄球、足球,组成了这些英国人的白天;而馥郁的热带花木香气充盈了他们在异域的慵懒的夜晚。”

    凯斯太太的第一部书《风下之乡》是一本关于她在婆罗洲生活的生动回忆录,获得1939年《大西洋月刊》的“非虚构类作品奖”,被誉为当年“最有趣、最有特色的非虚构作品”。这本书在美国和其他地区的成功带给凯斯一家的红利,据后来的经历证明,远非名声和版税可衡量。人们相信它在日本读者中所引起的巨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救了她一家三口的命。

    到1941年末,日军飞也似的入侵北婆罗洲。凯斯太太拒绝离开丈夫回美国,相反,她开始为乔治囤积紧急物资。日军进驻时,她和乔治与其他殖民家庭的妇女儿童一起,在殖民政府的总督府中等候救援。

    在卡尔·迈当斯为本书新版所写的序言中,这位自己也身陷日军集中营21个月之久的《生活》周刊摄影记者,为战时的集中营生活提炼出了具有揭示性意义的结论。在迈当斯的观察中,他发现那些从集中营走出来的幸存者之间,通常都建立起惊人的强烈的像亲人一样的关系,几乎类似于一种集体认同。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核心经历,是共同的贬抑遭遇—在集中营里,无可避免地,生命价值被贬低,生存条件降至最低水平。

    当凯斯太太挣扎在她早期的集中营生活时,出现了一位“恩人”。这就是须贺上校,本书中最复杂、最难以理解的一个角色。一位精明、骄傲的日本军官,掌管着整个婆罗洲战争期间的犯人,从战俘到平民。他读过凯斯太太上一本书《风下之乡》的日文版,非常喜欢,因此他命令凯斯替他写作,将她在集中营里的思想和经历记录下来。她小心翼翼地、有选择地记录下“事实”,定期送给他审查。须贺也回报以善意和照顾,比如给乔治饼干,还以写作为名,降低她的犯人劳动量,并在她丈夫命悬一线之时,出面交涉。如果没有须贺的帮助,凯斯一家也许已经被战争抹去了。

    “原谅”是本书的基调。凯斯太太作为一名快速修复者,对一遍一遍地舔旧伤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她通过理解痛苦来原谅痛苦;通过拒绝个人层面的评判,来原谅有敌意的朋友,以及残暴的卫兵。

    当本书1947年第一次面世时,获得了极为一致的欢呼和好评,很大程度上,便是因为凯斯太太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类深刻的同情和关怀。书评家们认为,凯斯太太描写“捕猎者”时不见苦涩,而对自己也没有自怜自艾,或者胜利后的沾沾自喜。她甚至在最艰难的时刻,还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可贵的幽默,从而给这样沉重的题材带来了阅读的快意。无怪它登上畅销书榜,也无怪它持续成为读书俱乐部的经典,以至于后来好莱坞改编、搬上银幕。

    战后,哈里被召回婆罗洲,凯斯太太不久带着7岁的乔治前往,一家团聚。其后3年的婆罗洲生活,构成了她的下一部书的素材。那以后不久,凯斯一家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代表被派往菲律宾,在那里,他们见证了菲律宾的民主运动,这一事件促成了艾格尼斯·凯斯于1955年出版著作《宫殿里的赤足》。

    此后他们便远离东南亚丛林,以联合国官员的身份在非洲沙漠国家利比亚服务。本书里的小男孩乔治,在那里长成了6英尺高的青年。成年以后,他成为越战中的心理医生,职责是安抚老兵。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95

版  次:第1版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1.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