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晚清海关
晚清海关


晚清海关

作  者:杨智友 著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2月

定  价:40.00

I S B N :9787214198563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古籍  >  古籍与文献整理  >  古籍整理    

标  签: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近现代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脱胎于两次鸦片战争的硝烟之中,贴着外籍税务司制度的标签,被时人称作“洋关”的晚清海关,堪称清政府里*没有贪污腐败的衙门,有一整套源于英国文官制度的管理体系,形成了以英人为主、洋员控制的海关网络,拥有洋员1345人,华员10625人,管辖着46个海关、50处常关、182座灯塔、798座望楼、2800处大小邮商,每年为大清国提供白花花的3000多万两白银,占财政收入三分之一强。

TOP作者简介

  杨智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研究员,香港“大公网”、“新浪网”专栏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海关史。出版专著《海关密档:民国海关事件掠影》《穿越世纪的守望:宋美龄》《大事件:帝国海关风云》《海关机密档》,发表民国史研究学术论文、专业文章60余篇。

TOP目录

引子:钟声里的海关记忆

1 李泰国和他的传奇姓氏

2 上海滩崛起的“娃娃领事”

3 伟大的海关事业

4 “鬼子六”交办的第一件洋务

5 寻找戈登

6 唐阿七案件

7 日意格先生的黄马褂

8 同文馆的背后推手

9 “马厘亚老士”号事件

10 世博会上的新面孔

11 马嘉理事件

12 中国开始动起来了

13 业余外交家

14 梅生走私军火案

15 天朝“奇葩”是怎样炼成的

16 这一条漫长的邮政路

17 庚子议和

18 总税务司的对手

19 赫德之死

征引及参考文献

后记


TOP书摘

序言

  1949年前的中国,过去被称作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双半”性质的社会。何为“双半社会”?也就是说,它既有殖民地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有封建社会的基本特性,无论其政治架构是皇权还是共和民国,其社会性质并没有质的改变。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受尽了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带来的灾难,经过无数流血牺牲和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迎来了站立起来的一天。但是,我们决不能忘记过去所受过的屈辱和苦痛,不能忘记100多年前,在这片土地上,帝国主义列强曾经怎样趾高气扬地欺辱过我们。

  于是,我们自然就会想起1949年前的中国海关。在中国最落后的年代里,它曾经是当时中国土地上最洋化最先进的地方之一:西式的建筑、高大的钟楼、金发碧眼的洋员,在低矮晦暗的中国口岸城市里,分外惹人注目。但是,细加思索,它们就像是长在腐败旧社会躯体上的一块“痈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之集中体现。

  维系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到了清代中后期,衰败颓废之象已昭显,西方列强仰仗工业革命的成果以及他们闯出的环球航线,不请自来,敲开了闭关锁国的大清国门。然而,仍然沉睡在天朝大国迷梦中的中国统治者,对外部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无所知。他们揉揉惺忪的双眼,好奇地打量着那些穿着奇装异服、装备奇技淫巧的洋人,第一反应居然是,呵呵,又来进贡的了!

  很可惜,这次来的可不是什么进贡的番国使者,而是来自西方“文明世界”的道貌岸然的外交官及其身后拥有坚船利炮的军队。他们不是来做客的,而是要夺你的财产、资源,要你的主权、土地,用害你的毒品换你手中的白银。

  不该发生的一切就这样发生了。在经历了无数的交涉、战争和妥协、退让后,中国的亿万两白银流向了西方列强和东瀛海盗的囊中,成为他们富国强兵和经济起飞的资本;中国的土地一块又一块地被割让,成了强盗们的战利品;中国城市中出现了一片又一片洋人的租界,号称“国中之国”。而作为国家主权象征的国门——海关,也在近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被外国人反客为主地把持,成为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从1854年中国近代海关建立之日起,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洋员不仅负责征收关税,主管贸易,还利用所居有的特殊地位和所掌管的中国财力,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插手中国的军事经济,涉足中国的文化教育,染指中国的卫生检疫,等等。这种现象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所特有的、世界史上也极为罕见的一种特殊制度——外籍海关税务司制度。在这一制度架构下,得益的不仅仅是以英国籍税务司为主的老牌英帝国主义,而是在各地各级海关机构中工作的洋员群体以及列强各国。 当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用唯物史观来看“海关”现象亦是如此。中国旧海关虽是列强在华侵略势力的工具和代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给中国人留下了百年耻辱的回忆,但在客观上,它在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完全是负面的。

  新型海关是旧中国通向世界的一扇窗口,海关洋员的在华活动,给处于封建落后状态下的中国人,带来了近代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崭新的生活方式,而在他们插手中国事务的过程中,也曾经为了西方的利益,为了把中国培育成列强的成熟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引进和采取了多方面的改革措施,客观上促进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商品市场的形成。在保证西方列强对华债贷掠夺的基础上,他们也用部分关税收入致力于中国的教育发展和卫生检疫事业的开创。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局部改善都是以丧失主权的重大代价换来的,未免得不偿失。

  对于近代中国海关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的分析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项重大课题。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许多成果,学者们认为海关是研究近代中国的一个理想的“抓手”,由此可以涉及当时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通过对中国近代海关史的考察研究,不仅可以丰富相关学科的内容,还可以充实、扩大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可以对原有观点和框架进行突破,加深对中国近现代社会性质的认识。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典藏民国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在其全部馆藏231万卷档案中,海关档案大约占其三十分之一,比例不大,但内容却具有无可比拟的珍贵性,堪称镇馆之宝。为开发这一档案资源,我馆在组织专门力量整理出版海关档案资料的同时,也着力加强海关史方面的人才培养。2003年,中国近代海关史的研究重镇厦门大学招收海关史研究生,经过考核选拔,智友有幸回到母校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

  之所以说“有幸”,一是智友再续与母校厦大的缘分;二是他以此为契机,明确了专业方向。

  这以后,智友一直都从事海关历史档案的整理研究和利用发掘工作,即使后来转岗行政部门,依然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勤勉有加,笔耕不辍,出版、发表了大量作品,逐渐成长为我馆民国档案和民国史研究的中青年业务骨干。尤其在2011年,他被确定为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对象后,更是快马加鞭,不仅在我馆档案业务协调和管理中发挥专长,还在民国档案编研工作中起到学术带头人作用。

  《晚清海关》是智友在海关史方面的第四本专著。

  作为海关题材的历史普及读本,该书通过对以赫德为主的海关洋员参与一系列历史事件的记录与梳理,在全景展现晚清海关风云变幻的同时,也折射出海关视野里波诡云谲的历史镜像。可谓“一部海关档案,半卷晚清通史”。作者长期在海关档案及海关史领域耕耘,在本书写作创作中,融入展现了自己的研究心得,除在有关章节里首次披露许多鲜为人知的海关事件,如“‘马厘亚老士,号事件”“梅生走私军火案”等之外,还结合新材料、新方法的运用,就老题材写出了新意,如“寻找戈登”“马嘉理事件”等。全书从立意到形式皆新颖不俗,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有很强的可读性,给历史爱好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

  通读全书,我以为有如下风格:一是论从史出,观点均有翔实的材料支撑。作者利用馆藏第一手档案史料,从细节入手,去丰富若干历史事件内容,从全新的海关视角来解读晚清历史。二是人物鲜活,重视历史的现场感。作者运用隽永的文字,细腻、生动再现历史情境,给读者以深刻的代入感,作品很具可读性。

  值得一提的是,智友在最近几年的个人创作中,谋篇布局日益精进,史料运用愈加纯熟,文笔驾驭越发老到,发表的诸多作品均赢得好评。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围绕当下热点和时代主题,多头出击。就拿本书中的第六章“唐阿七案件”来说,其核心内容作为先期成果发表在名牌文史期刊《看历史》上。这篇紧扣时代脉搏的反腐题材文章,深受该刊主编青睐。智友立刻抓住机会,以此为选题向名家组稿,策划了一组反腐倡廉的系列文章,作为《看历史》的一期“封面故事”。刊出后各大纸媒、网络空间大量转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我想,正如智友在本书的“引子”部分提到的,这也是一个历史档案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在祝贺智友新著即将付梓的同时,还要感谢本书的出版单位。江苏人民出版社自建社以来,一直重视档案资料和历史类图书的出版,曾与我馆合作,推出了多部精品佳作。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我馆编辑的《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丛刊》便陆续在该社出版,可见双方合作的历史渊源。如今,《晚清海关》一书的面世,为我们多年以来的良好合作再添新篇。

  最后,希望智友继续为广大读者贡献更多更好的作品。

  马振犊(研究馆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长)

  2016年11月20日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胶订

页  数:255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83.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