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华尔街之狼:金融之王卡尔•伊坎传
华尔街之狼:金融之王卡尔•伊坎传


华尔街之狼:金融之王卡尔•伊坎传

作  者:[美] 马克·史蒂文斯 著

译  者:刘骏

出 版 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定  价:49.00

I S B N :978730816383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经济  >  经济实务  >  金融    

标  签:管理  金融/投资  金融理论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卡尔·伊坎,美国顶级富豪,被《财富》杂志称为这个星球上“最成功的投机者”,1987年电影《华尔街》的主角原型之一。他的名字前常被冠以“企业狙击手”“企业掠夺者”“无情投机商”这样骇人的头衔,早在1985年,他就因对环球航空公司漂亮的恶意收购,成为“企业掠夺者”的代言人,让华尔街上各大公司的高管胆战心惊。

  在马克·史蒂文斯著,刘骏译的《华尔街之狼(金融之王卡尔·伊坎传)》中,一直以来神秘莫测的卡尔·伊坎将和畅销商业作家马克·史蒂文斯联手,带领我们看到一些美国公司历史上最大交易的幕后故事:伊坎对菲利普石油公司的突击,塑造了他的威胁者形象;对德士古石油的大胆突袭,让他赚到了5亿美元,这也是有史以来纽约证交所的最大单交易;他对环球航空公司的惊人收购让他大捞了一笔,然而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他无疑是不合格的。

  从这本书发表后至今,伊坎的战绩更加辉煌彪悍,仿佛一匹狼王,笑傲华尔街。


TOP作者简介

  马克·史蒂文斯(Mark Stevens):畅销书作者。他的商业畅销书《你在搞什么营销》震撼了营销界的基础,《魔鬼管理学》重新定义了管理的规则。他的书已经在美国、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中国、德国、西班牙、日本、俄罗斯和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出版。

  在沃顿商学院、耐克和甲骨文,史蒂文斯都是一位深受欢迎的培训师。他还经常作为特邀评论员,在福克斯商业网、美联社、CNN国际频道和彭博电视、CNBC、MSNBC、NPR以及彭博电台等发表营销及品牌方面的洞见。同时,他在《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和福布斯网都设有专栏。

  他的博客“非常规思维”名列“世界十大营销博客”。

 

  刘骏:注册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本科就读于南京大学商学院,后赴美留学,获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金融硕士学位。曾就职于中国银行总行、世界银行总部、加拿大住房和信贷机构(资产证券化部门),目前在加拿大联邦金融机构监管署(OSFI)从事金融机构监管工作。曾在《上海证券报》《英国金融时报》等金融媒体发表文章,参与翻译了《红色资本:中国的非凡崛起与脆弱的金融基础》一书。


TOP目录

前言 关于写作本书的一场战役

第一章 亿万美金的商业模式初见端倪

第二章 从湾水到普林斯顿:“意义的实践标准”

第三章 我的儿子是个期权交易经纪

第四章 第一击:“主宰公司的命运”

第五章 说话的时候像个普通人,真干起来却毫不手软

第六章 利用“对上帝之惧”遭遇“顽强抵抗”

第七章 在80年代致富,就如同从小孩手里抢糖吃

第八章 当菲利普石油遇上“来自地狱的野蛮人”

第九章 伊坎对洛伦佐:获得环球航空

第十章 伊坎董事长:模范榜样还是“劫贫济富”?

第十一章 伊坎对战德士古:又是一年,又一个5亿

第十二章 冷钢:美国钢铁马拉松集团和一个时代的结束

第十三章 王的战马和骑士

尾声


TOP书摘

译者序 关于卡尔·伊坎其人

  刘骏

  1987年美国电影《华尔街》里的主角哥顿·盖柯说过一句话:“我的使命不是创造,而是占有。”这反映了华尔街世界闻名背后的实质只是资本再次分配的一个场所。在那个时代中,活跃了大批当时乃至现在都十分有名的投资银行家和金融大鳄,比如布恩·皮肯斯、詹姆斯·戈德史密斯、索尔·斯坦伯格、迈克尔·米尔肯,当然也包括卡尔·伊坎,这些人还有另外一个名称“CORPORATE RAIDER”,企业掠夺者。这个时代以90年代米尔肯的坠落和为这些掠夺者们提供资金安排的投资银行德崇证券的关张开始而终结了“咆哮的80年代”,直到今天,只有卡尔·伊坎一人仍然活跃在资本收购和兼并市场上。

  所谓“机构掠夺者”,他们之所以被这么称呼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收购者,是在于他们通常只是把收购作为获利的手段,而对企业经营本身并无太大兴趣(他们也不同于被动投资者,即持有一定股份而不想介入经营),正因为此,他们也更容易被人认为是“空手套白狼”。他们在认定目标企业的时候往往带有价值投资者的眼光,一旦开始收购,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迫使被收购企业做出回应以获利。这些回应包括但不局限于:以高价收购之前被掠夺者们以较低市场价格吸纳的股份,以阻止收购;寻求“白衣骑士”施以援助;收购其他“坏”资产以降低掠夺者的收购胃口;法律诉讼等。有一些时候,即便企业把该做的都做了,依然无法抵御掠夺者的进攻,那么掠夺者在获取企业以后通过分拆企业的优良资产高价出售也可以获利而脱身。我们可以看到往往成为掠夺者目标的企业最终不是正常经营被搅乱,就是企业资产支离破碎甚至最后消失。可见掠夺者似乎是个市场的破坏者,可是掠夺者仍然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这是由于掠夺者有个十分响亮的口号即“为投资者说话和为投资者争取利益”。这又是为什么呢?

  美国企业治理机制上,“委托代理”一直是个问题,企业所有者依赖管理者的经验来为自己的财富增值,企业的管理层很多时候却并不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出发,而是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尤其是当企业所有者是分散的投资者的时候,所有者对管理者的干预能力是相对薄弱的,毕竟所有者和管理者对企业的信息获取是不对称的。于是,分散的股东对一个强大的内部人的管理者是乏力的,甚至是无能为力的。这个时候,掠夺者的出现恰恰符合了所有者的这一需要,掠夺者可以通过市场收购客观上抬高企业的股价;一旦收购成功可以更换整个管理层,精简企业运行成本;更重要的是,掠夺者的存在可以随时提醒企业管理层,一旦企业经营不善,缺乏效率,就很可能成为掠夺者的下一目标!最后这点可以说是有一定意义的,因为这是以一个市场行为来约束和规范另一个市场行为,是值得监管者注意的。

  当然,中国和美国的法律基础不同,企业的运行机制也有差异,投资者的监管也存在差异,但是从普遍意义上看,美国80年代所发生的收购风暴在现在的中国的确也存在发生的土壤,这是因为一、中国经历了十年的高速发展,现在社会财富急速增加,形成富余资本,这些富余资本为收购家提供了资金的保障;二、中国存在一定数量的没有国家背景的上市企业,这些企业在运行中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儿成为收购方的目标;三、涉及敌意收购的法律和执行实际案例不多,这就为如何解释和判定造成了不确定。

  不可否认,在敌意收购中往往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欺诈行为,这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副产品,因此作为政府或者监管者,如何对这样的收购加以鉴别,以鼓励真正的可以改善投资者地位的收购行为,限制打着“改善地位”的幌子而其实损害企业正常经营的收购行为,是个难题。平衡的监管可以促进长期的资本市场繁荣吸引更多投资者,盘活资金,反之,则可以破坏稳定的市场和企业经营!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胶订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4.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