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晚清书论与书家研究
晚清书论与书家研究


晚清书论与书家研究

作  者:曹建 著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定  价:89.00

I S B N :9787010164007

所属分类: 艺术  >  美术  >  书法/篆刻    

标  签:书法/篆刻  书法理论  艺术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曹建编*的《晚清书论与书家研究》是对19世纪书家书论的整理研究,分为导论与上、中、下三篇。
上、中篇为晚清书家个案研究。下篇为晚清书论研究。书家研究是书论研究的基础,书论研究是书家研究的深入与提高,旨在厘清晚清书家的书法渊源与艺术风格,梳理书法理论的内在发展理路,促进当代书法的理性推进。
作者以晚清文集笔记整理为基础,进行晚清书法家个案研究。张廷济、永理、吴荣光三家都有金石癖,重收藏,书法观念相似;吴荣光与何绍基有师生之谊,何绍基与曾国藩以同乡、同好而时常一起切磋书法,吴云与好友陈介祺、潘祖荫等人互有交流,沈曾植、康有为则与潘祖荫同朝为官,横跨晚清、民国的叶昌炽、姚华观念与沈曾植、康有为同声相应。晚清书家之间互有联系,相互影响,进而形成了晚清书法观念的历史链条。晚清碑学家对北碑的误读以及气力论等理论,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其后的书法教育实践。碑学与帖学在取法对象、书法风格与审美追求上有着区别,碑派对茂密、方整、丰实有着偏好,而帖派对疏朗、圆美、虚和*为侧重。碑学与帖学的互缘共生是贯穿整个晚清的特点。

TOP作者简介

曹建,1968年生,别署曹健,字尚游,号嘉轩,又号申柳堂,四川仁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政协委员,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

1987年由四川仁寿一中保送入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书法受教于张一农先生,1991年本科毕业考取硕士生,导师为徐无闻、苟运昌、秦效侃教授,1994年硕士毕业留校工作至今。其间,2001年—2004年在南京艺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黄惇教授。2007年一2012年在西南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为张大均教授。

专著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009),重庆市政府文艺奖(2008),两获中国书法兰亭奖(2006、2012)。书法作品参加国内外多项展览。


TOP目录

序导论上篇 书家鉴藏与书法第一章 张廷济金石题跋与书学观念 第一节 张廷济生平与书法交游 第二节 张廷济金石学成就及书学、印学观念 结论第二章 永瑆刻帖与题跋研究 第一节 永理书法交游及其书风传承 第二节 永理刻帖与碑帖题跋中的书法观念 结论第三章 吴荣光的鉴藏与书法 第一节 以吴荣光为交集的书画圈 第二节 吴荣光书法观念及其学术渊源 第三节 吴荣光书法创作的取法与风格 结论第四章 吴云的鉴藏及其书学思想 第一节 吴云生平及书画交游 第二节 吴云的金石鉴藏与书法 结论中篇 书家研究第五章 何绍基在四川及其回腕执笔法之固化 第一节 希望与失望:学政生涯的亮丽开始与草草结束 第二节 为官与在野:成丰五年七月的矛盾痛苦与排解 第三节 回腕执笔法:对免官的无声回应第六章 曾国藩的书法与书学 第一节 曾国藩的书法 第二节 曾国藩书学思想的形成和来源 第三节 曾国藩的书学审美思想第七章 沈曾植帖学观念及其帖派创作 第一节 沈曾植的帖学渊源 第二节 沈曾植的帖学观念 第三节 沈曾植的帖派创作 结论第八章 康有为个性与其书法相关性研究 第一节 康有为个性与其书法相关分析 第二节 早期个性的形成与其书法 第三节 流亡时期的人格发展与书法创作 第四节 天游化入与其书法创作 结论第九章 叶昌炽书学研究 第一节 叶昌炽的金石学成就 第二节 叶昌炽书法品评的碑学立场 第三节 叶昌炽的书法史观 结论第十章 姚华的碑帖兼治与其艺术的开放视野 第一节 姚华生平及书画交游 第二节 姚华书法观念 第三节 姚华书法 第四节 姚华的颖拓艺术 结论下篇 书论研究第十一章 碑派笔法的误读与正解 第一节 “误读与“正解的表面所在:“笔与“刀 第二节 “误读与“正解之关键所在:中锋、侧锋与方笔、圆笔 第三节 “误读与“正解之根源所在:执笔与转指 第四节 “误读与“正解结果之所在:失落与辉煌第十二章 清代书法气力论研究 第一节 气力论 第二节 力论 第三节 尽一身之力说 结论第十三章 晚清书法审美范畴的对立与共生 第一节 茂密与疏朗:碑帖两派的结构审美范畴 第二节 方整与圆美:碑帖两派的形态审美范畴 第三节 丰实与虚和:碑帖两派的笔法审美范畴 结论后记

TOP书摘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胶订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75.6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