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李敖精编:四部正讹•庸言录•文心雕龙
李敖精编:四部正讹•庸言录•文心雕龙


李敖精编:四部正讹•庸言录•文心雕龙

作  者:李敖

出 版 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丛 书: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精装珍藏版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定  价:50.00

I S B N :978755280421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古籍  >  古籍与文献整理  >  地方文献  人文社科  >  古籍  >  古籍与文献整理  >  古籍整理    

标  签:国学古籍  国学普及读物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1”选录了胡应麟的《四部正讹》、姚际恒的《庸言录》和刘勰的《文心雕龙》等著作。《四部正讹》一书,上承宋濂的“诸子辨”,扩大检讨重要的古书,为古书辨伪,是功力极深的一部著作。姚际恒的《古今伪书考》,张之洞视之为“简便易看,为读诸子之门径”。《文心雕龙》是中国有史以来精密的批评的书,它“体大而虑周”,反对不切实用的浮靡文风,主张实用的“摛文必在纬军国”的落实文风。

TOP作者简介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上山·上山·爱》等100多本著作。

 

TOP目录

四部正讹

导读 / 002

引 / 003

卷上 / 004

叙论 / 004

连山易 / 006

归藏易 / 006

子夏易 / 007

乾凿度·乾坤凿度 / 007

谶纬诸书 / 008

三坟 / 011

古文尚书 / 015

元命包 / 016

关朗易传 / 017

麻衣心法 / 018

元经 / 018

仪礼逸经 / 019

卷中 / 020

鬻子 / 020

阴符经 / 021

六韬·三略 / 022

文子 / 023

鬼谷子 / 024

伍子胥 / 025

兵家诸书 / 025

鹖冠子 / 026

关尹子 / 027

黄石公素书 / 029

抱扑子 / 030

亢仓子 / 030

刘子新论 / 031

孙子 / 031

子华子 / 032

李卫公问对 / 033

化书 / 033

广成子 / 034

卷下 / 035

黄帝内传 / 035

穆天子传 / 035

晋史乘·楚梼杌 / 036

山海经 / 037

古岳渎经 / 039

燕丹子 / 040

宋玉子 / 040

神异经·十洲记 / 040

赵飞燕外传 / 041

越绝书 / 041

鲁史记 / 041

西京杂记·述异记 / 042

列仙传 / 042

牟子论 / 043

洞冥记 / 043

汉武内传 / 043

拾遗记·名山记 / 044

梁四公记 / 044

隋遗录 / 044

开元天宝遗事 / 045

广陵妖乱志 / 045

潇湘录 / 045

牛羊日历 / 046

龙城录 / 046

白猿传 / 047

周秦行纪 / 047

碧云騢 / 047

云仙散录 / 048

清异录 / 048

艾子 / 049

钟吕传道集 / 049

香奁集 / 049

诗话诸书 / 050

结论 / 050

庸言录

导读 / 054

古今伪书考

经类 / 056

易传 / 056

子夏易传 / 056

关朗易传 / 057

麻衣正易心法 / 057

焦氏易林 / 058

易乾凿度 / 058

古文尚书 / 059

尚书汉孔氏传 / 059

古三坟书 / 059

诗序 / 059

子贡诗传 / 061

申培诗说 / 061

周礼 / 061

大戴礼 / 062

孝经 / 062

忠经 / 064

孔子家语 / 064

小尔雅 / 065

家礼仪节 / 065

史类 / 066

竹书纪年 / 066

汲冢周书 / 066

穆天子传 / 066

晋史乘 / 068

楚梼杌 / 068

汉武故事 / 068

飞燕外传 / 068

西京杂记 / 068

天禄阁外史 / 069

元经 / 069

十六国春秋 / 070

隆平集 / 070

致身录 / 070

子类 / 071

鬻子 / 071

关尹子 / 072

子华子 / 072

亢仓子 / 072

晏子春秋 / 073

鬼谷子 / 073

尹文子 / 074

公孙龙子 / 074

商子 / 075

鹖冠子 / 075

慎子 / 075

于陵子 / 076

孔丛子 / 076

文中子 / 077

六韬 / 078

司马法 / 078

吴子 / 079

黄石公三略 / 079

尉缭子 / 080

李卫公问对 / 080

素书 / 081

心书 / 081

风后握奇经 / 082

周髀算经 / 082

石申星经 / 082

续葬书 / 082

拨沙经 / 082

黄帝素问 / 083

灵枢经 / 083

神农本草 / 084

秦越人难经 / 084

脉决 / 084

神异经 / 085

十洲记 / 085

列仙传 / 085

洞冥记 / 085

博物志 / 086

杜律虞注 / 086

有真书杂以伪者 / 087

三礼考注 / 087

文子 / 087

庄子 / 088

列子 / 089

管子 / 090

贾谊新书 / 091

伤寒论 / 091

金匮玉函经 / 091

有本非伪书而后人妄托其人之名者 / 092

尔雅 / 092

韵书 / 092

山海经 / 093

水经 / 093

阴符经 / 094

越绝书 / 094

有两人共此一书名今传者不知何人作者 / 096

吴越春秋 / 096

有书非伪而书名伪者 / 097

春秋繁露 / 097

东坡志林 / 098

有未足定其著书之人者 / 099

国语 / 099

孙子 / 099

刘子新论 / 100

化书 / 101

四库全书

导读 / 104

进《四库全书》表 / 105

附:掌故二则 / 111

文心雕龙

导读 / 114

译注凡例 / 115

原道 / 117

辨骚 / 128

明诗 / 141

论说 / 156

神思 / 171

体性 / 182

风骨 / 191

养气 / 200

通变 / 208

定势 / 218

情釆 / 229

镕裁 / 238

夸饰 / 247

附会 / 256

物色 / 265

时序 / 276

知音 / 299

序志 / 310

 

TOP书摘

叙论

凡赝书之作,情状至繁;约而言之,殆十数种。

有伪作于前代而世率知之者,风后之《握奇》,岐伯之《素问》是也。有伪作于近代而世反惑之者,卜商之《易传》,毛渐之《连山》是也。

有掇古人之事而伪者,仲尼倾盖而有《子华》,柱史出关而有《尹喜》是也。有挟古人之文而伪者,伍员著书而有《越绝》,贾谊赋鵩而有《鹖冠》是也。

有传古人之名而伪者,尹负鼎而《汤液》闻,戚饭牛而《相经》著是也。有蹈古书之名而伪者,汲冢发而《师春》补,《梼杌》纪而楚史传是也。

有惮于自名而伪者,魏泰《笔录》之类是也。有耻于自名而伪者,和氏《香奁》之类是也。

有袭取于人而伪者,法盛《晋书》之类是也。有假重于人而伪者,子瞻《杜解》之类是也。

有恶其人,伪以祸之者,僧孺《行纪》之类是也。有恶其人,伪以诬之者,圣俞《碧云》之类是也。

有本非伪,人托之而伪者,《阴符》不言三皇而李筌称黄帝之类是也。有书本伪,人补之而益伪者,《乾坤凿度》及诸纬书之类是也。

又有伪而非伪者,《洞灵真经》本王士元所补而以伪亢仓,《西京杂记》本葛稚川所传而以伪刘歆之类是也。又有非伪而曰伪者,《文子》载于刘歆《七略》,历梁隋皆有其目,而黄东发以为徐灵府;《抱朴》纪于勾漏本传,历唐宋皆志其书,而黄东发以非葛稚川之类是也。又有非伪而实伪者;《化书》本谭峭所著而宋齐丘窃而序传之,《庄注》本向秀所作而郭子玄取而点定之之类是也。(二说尚难信:谭事仅羽流所述;向子期与嵇、阮诸文士友而绝不为言;姑据前人载此。)

又有当时知其伪而后世弗传者,刘炫《鲁史》之类是也。又有当时记其伪而后人弗悟者,司马《潜虚》之类是也。(《潜虚》,司马公属草未成,后人赝补行世,见朱紫阳《语录》,黄东发《日钞》。世以数学,无辩其非是者。)

又有本无撰人,后人因近似而伪托者,《山海》称大禹之类是也。又有本有撰人,后人因亡逸而伪题者,《正训》称陆机之类是也。

右诸伪书外,又有此十余种,世或以非伪而信之,或概以伪而疑之,皆弗深考故也。余故详为别白,俾撰者弗湮其实,非撰者弗蒙其声,于经籍或有补云。

连山易

《连山易》十卷,见《唐艺文志》。案班氏六经首《周易》,凡夏、商之《易》绝不闻。隋牛弘购求宇内遗书至三十七万卷,魏玄成等修《隋史》,晋、梁以降亡逸篇名无不具载,皆不闻所谓《连山》者。而至唐始出,可乎?《北史·刘炫传》:“隋文搜访图籍,炫因伪造《连山》及《鲁史记》上之。”马端临据此,以为炫作;或有然者。盖炫后事发除名,故《隋志》不录,而其书尚传于后:开元中盛集群书,仍入禁中耳。郑渔仲谓此书当时不存,则宋世已无可考;今亦未能必其炫也。(《归藏》今亦不传,故二书惟论其大概,不能致详。)

归藏易

《归藏易》十三卷,晋太尉参军薛贞,唐司马膺各有注。案《七略》无《归藏》;晋《中经簿》始有此书;《隋志》因之;至宋,仅存《初经》《齐母》《本蓍》三篇。郑渔仲以为“其文质,其义古,后学以其不文则疑而弃之。《连山》所以亡者,要当复过于此。”噫,《连山》,夏易也;《归藏》,商易也。《禹贡》之文,千古叙事宗焉,《商书》简洁而明肃,或有过于周者:孰谓夏殷之文不郁郁也!《隋志》称此书惟载卜筮,不类圣人之旨;盖唐世固疑其伪。若郑以晚出为辩,则马端临之说尽之矣。(薛贞,晋人,载于《隋志》;郑以为隋人,亦误。五经,《易》最多依托,以卜筮易于传讹也。)

子夏易

《子夏易》十卷:陈振孙云:“《汉志》无卜氏易;至《隋志》始有《子夏易》二卷,其为依托甚明。且隋唐时已残缺,宋安得有十卷,其经文、彖、象、爻辞,俱用王弼本;又陆德明所引隋《子夏易》语,今本十卷中皆无之:岂直非汉世书,并非隋唐之旧矣。”余案,《子夏易》载《通考》者今亦不传。据陈氏所论推之,当是汉末人依托,至隋残缺,唐宋人复因隋目,取王氏本伪撰此书;正犹《乾坤凿度》本汉世伪撰,至隋唐亡逸,宋人复伪撰以行,伪之中又有伪者也。(晁景迂以此书张弧撰。案,弧唐大理评事,今有《素履子》传于世,晁岂误记此耶?)

乾凿度·乾坤凿度

《周易·乾凿度》二卷,又《乾坤凿度》二卷,今合为一,实二书也。《乾坤凿度》称黄帝撰,而《乾凿度》皆假孔子为言,其伪固无容辩说;然亦匪《凿度》本书也。案诸纬,《汉艺文志》绝不经见,《隋志》始备详之。盖哀、平末其端已兆;光武《赤伏》定基,魏晋以还,禅受亡不援藉符命。自隋文禁绝,其目犹数十家。宋世但七纬,传说者咸以好事掇拾类书补缀而成,非汉魏之旧。今七纬又仅《凿度》传,余读之信矣。王子充《丛录》所见正同,则元末已亡久也。(是书余尚疑为近人掇拾者;《读黄氏日钞》,详载其言,政与今传本合,乃信其为宋世书。)

《乾凿度》曰:“求卦主岁术,常以太岁为岁纪。岁七十六为一纪,二十纪为一蔀首。即置积蔀首岁数,加所入纪岁数,以三十二除之;不足除者,以《乾坤》始数二卦而得一岁末算,即主岁之卦也。”案此条见《后汉·黄琼传》注中,盖非宋人伪撰者;要之,亦魏晋之文也。

又《乾坤凿度》云,“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成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故曰易也。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右俱《凿度》中孔子所云,实全写《列子·天瑞》一节,稍增损数字,遂不成语言。又《列子》“重浊者下为地”之后,有“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三语,意乃完足;今刬去后三语,而以“物有始,有壮,有究,故三书成《乾》”接之,文义顿断缺,可笑。盖《元包》《洞极》之类,犹是稍能文者所为;此特荒陋俚儒伪撰耳。然《三坟》又出此下矣。

谶纬诸书

谶纬之说,盖起于河洛图书。当西汉末,符命盛行,俗儒增益,舛讹日繁。其学自隋文二主禁绝,世不复传。稍可见者,惟类书一二援引及诸家书目具名而已,而往往纪载不一。因参考异同,尽录以资博雅。且俾知书亡已久,即好事家藏,秘本间见,皆伪中之伪,无万一足征也。《易》则《稽览图》《乾凿度》《坤灵图》《通卦验》《是类谋》《辨终备》《乾坤凿度》《京房易钞》《乾元叙制》。《书》则《尚书纬》《尚书中候》《璇玑钤》《考灵曜》《帝命验》《运期授》。《诗》则《含神雾》《推度灾》《纪历枢》。《礼》则《含文嘉》《稽命征》《斗威仪》《礼记默房》。《乐》则《动声仪》《稽耀嘉》《叶图征》。《春秋》则《元命包》《演孔图》《文耀钩》《运斗枢》《感精符》《合诚图》《考异邮》《保乾图》《汉含孳》《佐助期》《握诚图》《潜潭巴》《说题辞》。《论语》则《论语摘辅象》《撰考谶》。《孝经》则《孝经纬》《孝经杂纬》《孝经内事》《古秘援神》《句命决》《援神契》《元命包》《左右握》《左右契》《雌雄图》《分野图》《弟子图》《口授图》《应瑞图》。《太平御览》又有《书·帝验期》《礼·稽命曜》《春秋·命历序》《孝经·威嬉拒》等。然隋世所存仅十之三。马氏《通考》止《易纬》数种,晁陈俱斥为伪书;今惟《乾坤凿度》行世:盖《易纬》又几尽矣。

纬书,《太平御览》又有《易卦·统通图》《尚书·钩命决》《礼记·稽命曜》《春秋·命历序》,又《河图·括地象》《河图·稽命曜》《河图·挺辅佐》《河图·帝通纪》《河图·录运法》《河图·真钩》《河图·著命》《河图·矩起》《河图·天灵》《河图·秘征》《河图·玉版》《洛书·录运法》《洛书·稽命曜》等。寻其命名,亦《易纬》之类。第《御览》所引用亦甚希,而诸史艺文志,马郑《经籍》略,并其名皆无之。盖自唐已亡;高士廉等编《文思博要》,或缀拾于宋齐诸类书中;《御览》又得之《博要》诸书中;决非宋初所有也。

《乾坤凿度》所载《纬书太古文目》,有《元皇介》,次《垂皇策》,次《万形经》,次《乾文纬》,次《乾凿度》,《坤凿度》,次《考灵经》,次《制灵图》,次《河图八文》,次《希夷名》,次《含文嘉》,次《稽命图》,次《坟文》,次《八文》,次《元命包》,共一十四纬。今见于类书者,惟《含文嘉》《元命包》《乾坤二凿度》而已。《垂皇策》《乾文纬》《乾坤二凿度》,说《易》者也。《含文嘉》则《礼》。而《元命包》,《春秋》《孝经》皆有之,不知何者在先;而卫元嵩《易元包》,则又因是命名者也。今《乾坤凿度》全书存,其理欲深而甚浅,其文欲怪而甚庸。其他杂见类书者往往不相远也。

《坤凿度》又有《地灵母经》《含灵孕》(见注。)《易灵纬经》。又《洛书》有《灵准听》,又《地形经》,又《制灵经》。甚矣其名之众也!盖此又宋世伪撰《乾坤凿度》者依仿《御览》所存诸目创立新题,故尤可笑。近关中胡氏《野谈》首集诸纬书名仅十三二,乌伤王氏《丛录》直据《隋志》及《通考》亦不能详:余故备录之以资好事,噫,昔之伪撰者,彼既已滥用其心,而余又穷搜其目,得无以五十步笑百步哉!曾巩氏曰:“欲使天下之毋惑其说,莫如大明其说之非而放之。”余之意其亦犹是已矣!

纬书名义率不可通晓。今据《乾坤凿度》,录其一二有注释者于左;自余可以例推。昔人云:“以艰深之词文浅易之说。”但观其名,无事开卷矣。(有撰人者并附。)

《乾坤凿度》(圣人凿开天路,显彰化源也。庖牺者。)

《钩命决》(天地失序,必有沮泄,用阴阳钩治之也。女娲著。)

《乾凿度》(圣人顺乾道浩大,以天门为名也。)

《坤凿度》(太古变乾之后,次凿坤度,作为是书。)

《地灵母经》(女娲著。)

《易经纬》(炎帝皇帝著。又黄帝作《易八坟》。)

世率以“谶”“纬”并论。二书虽相表里而实不同,“纬”之名所以配“经”,故自《六经》《语》《孝》而外无复别出;《河图》《洛书》等纬皆《易》也。谶之依附《六经》者,但《论语》有谶八卷,余不概见。以为仅此一种;偶阅隋《经籍志》注附见十余家,乃知凡谶皆托古圣贤以名其书,与纬体制迥别。盖其说尤诞妄,故隋禁之,后永绝,类书亦无从援引,而唐宋诸藏书家绝口不谈。以世所少知;附其目于此:

《孔老谶》十二卷。

《老子洛河谶》一卷。

《尹公谶》四卷。

《刘向谶》一卷。

《杂谶书》二十九卷。

《尧戒舜禹》一卷。

《孔子王明镜》一卷。

《郭文金雄记》一卷。

《王子年歌》一卷。

《嵩山道士歌》一卷。

又有以纬候并称者,今惟《尚书·中候》见目中,他不可考云。

《茅山志》引《河图·要元篇》云:“句金之坛,其间有陵;兵病不起,洪波不登。”又曰,“乃有地脉,土良水清,句曲之山,金坛之陵;可以度世,上升曲成。”《要元篇》盖汉世谶书,《后汉书志注》不载其目,仅见此焉。在杨氏《谈苑醍醐》所记。以用修语,余未敢深信。然他无可考,姑录此以广异闻。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352

开  本:16

加载页面用时:126.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