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遇见二十岁的自己
遇见二十岁的自己


遇见二十岁的自己

作  者:【韩】金普一

译  者:高文丽

出 版 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定  价:36.00

I S B N :978756802190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心灵疗愈  >  心理百科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二十多岁的年纪,难免会遇到人生中的各种烦恼,会面临有关事业、爱情等诸多选择,当人在遇到失败与成功、责任与义务、希望与风险、得到与失去等等选择的时候,应该何去何从呢?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专门写给二十多岁年轻人的书,但是大多数是以简单实用性为卖点,而没有从宏观哲学的角度为读者解答有关如何生活的问题。作者在书中坦言,年轻人在通往所谓成功的道路上,如果不能以智慧的方式去处理各种人生问题的话,到头来一切都将是虚幻一场。
本书通过很多电影、书籍,以及各个时代先哲们的亲身经历为20几岁的年轻人上了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人生课。

TOP作者简介

金普一,韩国教师,编著《解读韩国的基础2-科学篇》、《隐藏在书架上的论述》、《用国语教师的科学解读世界》、《打开思想的开关:14岁的哲学少年》、《用人文学解读科学》,及《14岁人生的导师》等图书,曾任韩国出版人协会“本月推荐书目”的推荐委员。

TOP目录


作者寄语 为焦虑的青春加油



01二十岁,我是谁

谁能告诉我我是谁?
年轻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力量
在无数的"我"中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我?
大自然对人们的馈赠
只有意识到不自由的人才渴望真正的自由
人的绝望是学来的
怯懦囚禁灵魂,希望还你自由


02二十岁,焦虑的两副面孔

萨特,我的命运我做主
人们会自己选择前进的道路
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我"的存在
摆脱焦虑的技巧,助长焦虑的技巧
焦虑与压力,真的是人类的大敌吗?
不追赶别人就会感到焦虑.的"他人指向型"
二十多岁,身处焦虑旋涡的年龄


03二十岁的选择,左右将来的命运

诘问"是否合适"的中庸智慧
在信息过剩的时代,选择反而是件苦差事
选择时请考虑机会成本
"纠缠到底"不符合中庸品格
在无法选择的东西面前,我们依然有选择的余地
不存在什么"最佳选择"
渴求孤独的自我,希望和别人维持关革的自我
人群中的孤独
意义必定战胜痛苦
安全的道路与危险的道路,你会选择哪一条?
萨克顿所选择的危险之路


04二十岁的孤独、游戏与朋友

"面对自我"的治愈时间
无法忍受枯燥时间的"网络一代"
与自我内心的文本相遇
游戏的人,纯粹的人
游戏必有同伴
你会与怎样的朋友一起坐在餐桌前呢?
心灵捕手,游戏玩伴的友情
要玩就像村上春树这样玩
祷戏的快乐并不在于胜负
不狂不及(我的马拉松体验记)


05 二十岁的欲望与幸福

互联网,既是疏离之处,也是解放之处
没有反思和内省的帝国主义式欲望
不懂节制的人类欲望
在幸福感与负罪感之间,购物的两难抉择
堂堂正正地过属于自己的小日子
享受真正的奢侈吧
把欲望多样化吧,差异的丧失会助长暴力
大脑制造出来的蹩脚幸福学
最重要的人就在身边


06 二十岁,谈成功

忍耐不是全部
以成功为目的付出的忍耐是拙劣的
智慧的快乐主义者,远藤周作
满足与延边满足适当混合的战略
狂热追求成功的社会
知止不殆


07二十岁的爱情

从不考虑别人感受的幼稚爱情
爱情为我们展开无限变化的可能
不要模仿别人,爱情是自己的
所谓爱情就是品位不断趋同
爱是理解
理解源于学习
会把对方逼入绝境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爱情
爱情中无所谓进步或保守
爱情不是逼迫

TOP书摘

不能独处真可谓现代人的共同症状了。当他们独处的时候,他们就会启动电脑,或是戴上耳机。在网上聊天、打游戏,玩手机,这些都是现代人消费孤独的方式。同时,人类还在不停 地寻觅消磨时间的新方法。

没有网络、没有MP3、没有电视的地方会令人感到孤单和寂寞。此时,用手机给朋友打电话聊天是个好主意,但是如果 他们的电话恰好坏掉了的话,就会再次感到焦虑。对于不习惯面对自己,也就是说对于不习惯思索、反省、遐想的现代人来说,"孤独"的时间不过是可怕的“被孤立”的时间罢了。然而,这种被孤立的时间恰也是面对自我的时间。

德国小说家托马斯?曼在他的小说《威尼斯之死》里说道: “孤寂能让人产生独创精神,酝酿出一种敢作敢为、令人震惊的 美丽的创作,也就是诗。” (Solitude gives birth to the original in us ,to beauty unfamiliar and perilous ,to poetry. )他所说的“Solitude”(孤独)是产生美与诗的积极性的孤独、创造性的孤独。例如,蒙田的书房就是产生这种孤独的场所。他在《蒙田随笔》中曾经这么说“我倒喜欢它位置偏僻,不易接近,这样就做事效率或环境清静而言,都是有好处的。书房就是我的世界,我试图实行绝对的垄断,使这个小天地成为亲情之外的世外桃源。”

对于蒙田来说,避免遭受别人侵扰的孤独空间,就是书房。 在他的书房里,可以看到豁然开朗的风景。蒙田是幸福的,因 为在自己的书房里,向外可以看到世界,向内可以看到内心。

在津回和寿澄名为《享受孤独的人才会成功》(书名仅仅从成功学的角度来分析孤独,这令人颇有微词)的著作中,他将孤独分为了两类。一类是“孤单”(loneliness) ,源自与社会关系的割裂,是一种艰辛、黑暗、寂寞的"消极的孤独"。另外一类是“积极的孤独”,即独处" (solitude) ,为生活赋予光彩与自信,发挥着摇篮的作用,帮人们寻找全新的道路。 津田和寿澄将“孤单”称为黑暗的孤独,将“独处”称为光明的孤独。伴随着因社会关系的隔离而产生的情感就是“孤单”,而为了恢复身心元气,寻找本然自我的积极的孤独就是“独处”。

“孤单”的时间是焦虑而孤立的,在这样的时间里,人们会慌忙地靠近他人。因为如果不依靠别人,自己就会觉得不安。在《幸福之路》里,伯兰特?罗素认为,与一百年前的人相比,现代人的孤立与厌烦的时间已然缩短了许多,但是人们依然不容易战胜它们,并且罗素对其原因进行了冗长的说明,试想一下中世纪农村的冬天那单调的生活吧。人们不会读书写字,黑暗中只有蜡烛给他们微弱的光明,柴火的烟雾弥漫着唯一的屋子,室内依然寒冷如冰。屋外,道路实际上不能通行,因此几乎看不到来自邻近村庄的行人。一定是这类厌烦产生了搜捕巫 者的风俗,这种风俗后来成了晚土唯一有点生气的活动。我们比我们的祖先更少厌烦,却更怕厌烦。我们开始知道,或者说开始相信,厌烦不是人的自然命运的一部分,它可以通过追求 足够强烈的兴奋而得以避免。

现代人可以借助娱乐设备、通信设备简单地避免厌烦,并追求剌激,因此现代人并不认为厌烦是人们理所应当要经历的命运。但是,一百多年以前的人们就不同了,他们对于厌烦的 免疫力比我们强多了。四周既没有网吧、KTV ,也没有电视、收音机,当然对厌烦的免疫力比较强了。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176

开  本:32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62.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