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电影审查:你一直想知道却没处问的事儿
电影审查:你一直想知道却没处问的事儿


电影审查:你一直想知道却没处问的事儿

作  者:梅峰、李二仕、钟大丰

出 版 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定  价:49.80

I S B N :9787550282452

所属分类: 艺术  >  影视/媒体艺术    

标  签:艺术  影视/媒体艺术  影视制作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让读者全面了解世界电影审查历史和现状的必备参考书,历数美国、英国、法国、韩国、台湾、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审查与分级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过程,详细介绍《一个国家的诞生》《蓝天使》《巴黎最后的探戈》等影史经典审查案例以及特殊审查时期。

    本书还通过深度剖析电影创作者与审查者之间的诸多博弈,探讨电影审查制度与电影产业发展、社会价值观建构的相辅相成作用。正确认识这一制度,制定理念科学、目标明确的电影内容管理方式,将有助于中国电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TOP作者简介

    梅峰,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外国电影史。主要编剧作品《紫蝴蝶》(文学策划)、《颐和园》(与娄烨、耐安合作)、《春风沉醉的夜晚》和《浮城谜事》。导演处女作为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不成问题的问题》。

    李二仕,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中国电影史、英国电影、电影性别学,剧本翻译。主要著作《英国电影十面体》《解码英国电影大师:关于性、爱与死亡相通相异的三种解读》;译著《电影理论新发展》;参与主编《走进世界电影的各地课堂:国际影视教育的现状与趋势》、《影像中国》(Cases of Montage China)等。

    钟大丰,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中外电影史及电影理论。主要著作《中国电影史》《惑学思影录: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论集》;译著《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电影剧作问题攻略》;主编《影戏年鉴》、《“重”写与重“写”: 中国早期电影再认识》(上、下册)、《拉满生命之弓——李奕明电影文集》等。

TOP目录

前 言 电影审查是建构内容控制标准的一种方式

第一章 美国电影审查与分级制度

第二章 英国电影从审查到分级的演变

第三章 法国电影审查与产业运营机制

第四章 德国电影的法律法规、审查制度及辅助金制度

第五章 意大利电影从审查到分级制度的嬗变

第六章 波兰电影审查制度概述(1944—1989)

第七章 佛朗哥时代(1939—1975)的西班牙电影审查

第八章 韩国电影审查制度及政策的演变

第九章 印度:从殖民审查到多宗教文化下的电影分级

第十章 泰国电影审查概述

第十一章 从台湾电影政策演变看台湾类型电影的兴衰

第十二章 香港电影审查制度及政策的演变

出版后记

TOP书摘

第一章 美国电影审查与分级制度

1.1 基于资本利益和价值建构的美国电影内容控制体系

    审查通常是政治权力对艺术创作在社会上的传播进行限制的一种手段。按照西方现代社会理论,个人有充分的表达权力,所以艺术的表达不应有政治权力进行审查和限制其传播。在美国,其他所有艺术形式的表达和传播都没有系统的社会审查制度,但电影是一个例外。尽管从世界范围来讲,电影诞生不久之后都面临着审查的要求,但这种方式与美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毕竟是背道而驰的。然而有关审查制度本身存在的合理性不是本节探讨的重点。本节只是尝试从美国电影的经济运作机制与电影审查制度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对于社会价值建构所起的作用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对认识电影媒介的社会、经济和艺术属性之间的关系引发一些具有启示性的思考。

    电影审查的最早记录始于1897 年纽约的“人民诉多利斯案”。其中新婚之夜的场景被认为是“超出了公众认可的端庄的界限”而被法官禁止。电影审查制度的出现是基于对于电影可能给观众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的防范需要。但是在早期,电影审查试图“保护”的观众,不仅包括今天的分级制度的预设保护对象——儿童和青少年,还包括更多社会中下层的普通成年观众。这与当时美国占主流地位的清教文化传统有很大关系。电影是一个相对比较大众化的媒体,最初是作为一种娱乐出现的,特别是在电影诞生最初那些年代的美国,观众主体是以中下层移民为主的群体。美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由殖民地时期的白人清教文化建立的。一直到20 世纪10 年代之前,即真正的电影审查制度建立之前,电影的主体观众基本上是此前实际上被排除在人权范围之外的那些“下等”观众,上层人士认为这些人从理论上讲是缺乏辨别能力的,需要加以引导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电影。审查制度能在电影领域内实行是与电影作为一种以直观的影像给大众提供娱乐享受的媒介特性分不开的。电影呈现给观众的是直观、生动的视觉影像。

    它首先被人们当作一种现实来感受,而不是拍摄者的一种表达来看待。这种直观的视觉形象不同于意义明晰的语言媒体,它具有复杂的读解性,在不同的观众当中可能得到不同的读解。正是这种直观生动的影像特征,是电影艺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影响力的基础。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即对于下层阶级的不放心,这是呼吁电影审查制度最初的起因。那么,究竟是什么人对下层不放心呢?换句话说,呼吁审查制度的压力来自何方呢?美国在20 世纪初年,要求增设审查的主要是这样两种力量:一种当时叫作社会革新势力;一种是宗教势力。这两种人基本是早期盎格鲁—撒克逊和犹太裔移民上层,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接近于清教传统的道德观念,掌握知识和话语权,而且对一部分民众有一定影响力。他们采取的方式是动员自己所能影响的观众对电影展开抵制和反对。有的宗教组织劝阻信徒们看电影;有的组织人们对于一些他们认为道德上有害的影片进行抗议和抵制,乃至造成对于整个影片的经济效益的影响。例如宗教组织发动信徒抵制《达?芬奇密码》就属于类似的活动,只是今天宗教组织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往昔了。当这种抵制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影响到影片收入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电影公司的反对。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44

版  次:第1版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5.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