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先秦文体与话语方式研究
先秦文体与话语方式研究


先秦文体与话语方式研究

作  者:过常宝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定  价:88.00

I S B N :978710111748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学    

标  签: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先秦文体与话语方式研究》,过常宝撰,凡八章,将先秦文献分为四种类型:一,宗教文献。甲骨卜辞、《周易》卦爻辞、图画文献等是其中的代表,其叙述方式是虔敬而不容置疑的,不包含任何现实意义上的价值判断,因此也就没有真正的叙事,体现了信仰文化中禁忌思维的特点。二,政教文献。这类文献的代表是《尚书》、《春秋》等。《尚书》中的早期文献都体现了神道设教的文化策略,它或是周公以祖灵的名义颁行的训诰之辞,或是据前代祭仪所改编的典谟文献,总之,是要借神灵的名义为新的朝代立法。而《春秋》则可以看做是法例文献。史官利用文献的神圣性特征,将灾异现象作为神意展示给人间,同时也将人间非礼现象呈告给神灵,具有明显的现实审判的意味,虽然审判方式是隐讳的,但足以使被载录者产生畏惧之心。由于政教文献仍然具有宗教特征,所以,它的话语方式同样是不容置疑的。三,史职文献。即《左传》、《国语》等。此类文献追究事件的因果关系,审判虽然仍在“礼”的标准下进行,但审判的权力已落在“君子”手里,审判的依据中包含了越来越多的历史理性和道德理性。因此,它们是一些有着强烈世俗精神的话语方式,反映了春秋中后期形成的“君子”文化的特征。四,诸子文献。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丧失,文献魅力的下降,引起了众声喧哗的局面。士人各依门派,各倡己见。但诸子们仍然有着如何获取话语权力的焦虑。

TOP作者简介

过常宝,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香港教育学院、韩国高丽大学、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著有(《中国古代文学接受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依然旧时明月(增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楚辞与原始宗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制礼作乐与西周文献的生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等多部著作,发表论文近百篇。

TOP目录

绪言

第一章 商周巫卜文献

第一节 甲骨卜辞

第二节 图画文献

第三节 易占卦爻辞

第四节 象征和阐释

第二章 西周礼教文献

第一节 铭文与盟诅辞

第二节 神道设教与周初八诰

第三节 追溯来的典谟

第四节 《尚书》文章 余论

第三章 春秋史传文献

第一节 史官及其撰述制度

第二节 《春秋》书法

第三节 《左传》叙事逻辑

第四节 虚饰与实录

第四章 春秋“语”类文献

第一节 春秋君子文化

第二节 《国语》与君子立言

第三节 《老子》与箴戒之“语”

第四节 《论语》“语录体”的意义

第五章 战国诸子文献(上)

第一节 诸子的形成

第二节 《礼记》与儒学传承方式

第三节 《墨子》论辩及理论

第六章 战国诸子文献(中)

第一节 《孟子》与师道传统

第二节 《庄子》与“优语”

第三节 “优语”的意味

第七章 战国诸子文献(下)

第一节 苟子与“七十子”之学

第二节 《荀子》文章 体制

第三节 《苟子》文体观念

第四节 《韩非子》诸体

第五节 参验法和辩难术

第六节 《说林》和《储说》

第八章 战国策士文献

第一节 策士及其文献

第二节 策士的话语方式

第三节 策士寓言

参考文献

后记

TOP书摘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403

开  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8.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