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奋斗成就梦想
奋斗成就梦想


奋斗成就梦想

作  者:胡敏

出 版 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定  价:36.00

I S B N :9787501252701

所属分类: 生活  >  成功/励志  >  励志    

标  签:名人励志  心灵励志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奋斗”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从湖南乡村走出来的挑土少年,走进湘潭大学,考进上海师范大学,再走到北京,创办民办教育机构,奋斗的精神在胡敏教授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本书中,胡敏教授讲述了成长中学习的心得、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尽职尽责、勇敢地辞去众人艳羡的工作选择创业的道路并在教育的事业上硕果累累。他曾经差点被学校开除,是老师的力挽才成就了他今后的人生;他曾经拿到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却碍于体制无法成行,但仍然尽职尽责地工作,成就学生的梦想;他辞去令人艳羡的工作时也曾心意彷徨,以为自己得了心脏病。这些经历告诉我们,成功的人生并非没有波澜,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梦想。
  同时在本书中,胡敏教授对留学和家庭教育也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向读者诠释了如何用奋斗的精神去演绎成功之道、学习之道、留学之道、职场之道。他不拘一格,提拔敢想敢干的企业员工,让他们全力施展身上的才华;他承认人人都有所谓的“短板”,但主张别让短板抹杀了一个人的优势;通过本书,您将会从胡敏教授的经历和感悟中认识到:成功的人生,无外乎在正确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坚持到底!

TOP作者简介

胡敏,著名英语教育专家与教学管理专家,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兼校长。留英学者,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团中央、教育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MBA专项赛创业导师。19岁登上大学讲台,28岁被评为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领域年轻的副教授。40岁创办新航道,如今新航道在全国已拥有40余家学校和分支机构。被媒体称为“中国雅思之父”。曾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英国文化协会授予的全球“雅思考试20年20人”杰出贡献奖等多项殊荣。

TOP目录

自序:坚持住的梦想最有价值 

 

第一辑 感谢一直努力的自己 

    “人生几十年,谁能料定!”这句话从那一天起成了我一生的座右铭,它伴随着我、鼓励着我,从家乡中学走进湘潭大学,从湘潭大学考进上海师范大学,再走到北京,走进国际关系学院,走进中国民办教育的浪潮里,一直走到今天……

 

奇迹总眷顾为之努力的人 / 002

坚持的人生,就可以毫不畏惧 / 006

痴迷到无能为力,热爱到感动自己 / 009

感谢自己的努力,终没有辜负您的期望 / 011

在行走中磨砺和发现自己 / 013

何必走别人的路,你只需做最好的自己 / 017

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辜负你 / 020

对自己苛刻一点,向他人多学一点 / 023

靠什么与命运较量 / 026

我要一砖一瓦地建造自己的城堡 / 028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 032

 

第二辑 梦想,给了我坚持的源泉 

    除了鹰,世界上还有一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那就是蜗牛。蜗牛能到达金字塔顶,是靠它永不停息的执着精神,这才是它的惊人之处。

 

人生的深度,决定了你的高度 / 036

坚持靠毅力,也靠智慧 / 040

很小很小的梦想,却给我最大的力量 / 043

改变世界,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 046

熬过最难熬的日子,便是阳光满地 / 050

不凡的人生,只因返朴归真 / 054

梦想给了我远行的方向和力量 / 057

先积累,后一骑绝尘 / 060

静下来,智慧就来了 / 063

会休息也是一个人的竞争力 / 066

 

第三辑 学习力,让你从优秀到卓越 

    稻盛和夫在《干法》一书里将人分为3种: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人;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人;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人。他的观点是,要想成就熊熊事业,就必须成为一个“自燃型”的人。

 

自燃力,让你与众不同 / 070

英语,连接世界的桥梁 / 074

用心,一切皆有可能 / 085

凭什么与众不同 / 090

你凭什么更优秀 / 095

大学毕业前必做的18件事 / 099

从经典中汲取用之不竭的智慧 / 102

没有什么事比执行更重要 / 105

成长就是逼着自己向前迈 / 108

 

第四辑 如何留学,才能学有所成 

你为什么要出国留学?答案千千万万,可大可小,上可以俯瞰世界,报效祖国;下可以只为一己之私,圆己之梦。听听你内心的声音。在你内心一定有一个能让你自己满意、或者确切地说是能让你的未来满意的答案!

 

你为什么要出国留学 / 112

美国名校会看重你的哪一点 / 115

如何做,才能避免盲目留学 / 119

出国仅仅只是留学第一步 / 123

语言能力比“语言分数”更重要 / 127

梅花香自苦寒来,留学成功须经三段“苦熬” / 131

成功留学才是真留学 / 134

把握住这个教育大时代 / 139

低龄留学,如何准备才能避免无功而返 / 144

 

第五辑 赢在职场,从改变自己开始 

不要再抱怨,静下心来,学会以一颗“归零心态”来定位自己,找到我们的起点,把自己定位在“锅底”,这样不论你朝哪个方向努力,都是向上的。

 

别让“心高气傲”害了你 / 152

你只需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 157

挫折是路上最常见的风景 / 160

慢慢走啊,路上的风景很美 / 162

与众不同是你的竞争力 / 166

别因“短板”抹杀了你的优势 / 170

所有的付出,都不会把你辜负 / 173

你一定有超越想象的潜力 / 176

行动,一切美好的开始 / 180

每一次实习,都是一次机会 / 183

你凭什么在职场脱颖而出 / 188

大变革时代,拿什么武装我们自己 / 194

创业的用人之道 / 198

追随内心最深处的声音 / 201

成功是一种习惯 / 208

 

第六辑 家庭才是最好的学校 

所有的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我们孩子未来的期望都很高,但是我们每天要问自己,我们今天到底为孩子付出了什么?中国家庭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有原则、用心、用智慧去关爱我们的孩子并与孩子共同成长!

 

爱是陪伴,更是传承品格 / 216

孩子是父母手中的那只风筝 / 219

一位母亲的信念 / 222

中国式家庭教育,到底该补什么 / 225

家庭教育需要爱,更需要智慧 / 235

父母好心态,孩子才有未来 / 240

 

媒体专访 

当胡敏走在伦敦罕有的阳光里,他还不曾预想,接下来这个匆促的会晤会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他同样不曾预料:中国的雅思教育正是由此进入了一段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崭新航道。

 

他的名字叫“胡雅思” / 244

守望者胡敏:把学生从悬崖边上拽回来 / 251

 

后记 

梦想从来不问出处,它们起初都很小,但只要我们为梦想始终如一地坚持,它就会像一颗极具生命力的种子一样成长为参天大树!

 

梦想的力量 / 256

TOP书摘

不凡的人生,只因返朴归真

(节选自本书第二辑,54-56页)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年代:因为害怕错过什么,所以我们渴望获得更多瞬息万变的信息以应对变化;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们总是试图加快脚步以便挤出时间将工作做得更好、获得更多回报,却常常忘记人生的初衷;我们曾经扬言“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然而在现实的纷扰下,我们却迷失了自我……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写照,我们最大的苦恼是信息太多、诱惑太多;我们最大的难题是选择太多、无所适从。我们一直在求快、求多,然而,多真的就意味着好么?

    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不是小说作家也不是散文大家,而是80岁的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通常我们以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至少需要长篇巨著、卷帙浩繁,恰恰相反,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以简练的文字摘得了世界文学桂冠。据评审委员会介绍:“特兰斯特勒默的诗集有一个特点:显现为简练、具体而苦涩的隐喻……他的诗凝练而通透,在他最近的诗集中,特兰斯特勒默的风格已经转变,篇幅更为简短,凝练程度更高。”国内众多诗评家在评价特兰斯特勒默的诗歌时提到“作品多短小,但精炼而意繁,真正达到了‘少就是多’”。事实上,特兰斯特勒默从1954年发表处女诗集《17首诗》至今,共发表163首诗,大多为短诗。正是对文字精准的极端强调,特兰斯特勒默四到五年出一本诗集,每本诗集一般不超过二十首诗,平均一年写两到三首。优秀的作者在权衡质与量时,一定是善于将“质”放在首要考核要素;优秀的作品也绝不是通过量产而来,而是经过千锤百炼地去粗取精而成。

    人生其实就像一个雕塑艺术品的过程,美丽与否在于你如何将那些影响美丽的因素剔除,正如米开朗基罗所说:“美就是净化‘过剩’的过程。”智慧的人生就是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在工作、生活、事业中,我们曾经以为复杂的那些成功法则,多年后你会发现其实都很简单。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看到或者接触到苹果产品时,第一感觉是:简单!而当你真正使用苹果产品的时候,你一定又会感受到这种简单背后功能的强大。事实就是如此,强大的功能并不影响产品的简单呈现,简洁被认为是苹果最为普遍的美学特点。一直以来,乔布斯都专注于打造简洁的产品,这种对于“少”的追求已经延伸到产品之外。乔布斯1997年回归苹果继任首席执行官后,一上任就迅速通过“砍掉70%的项目,留下30%精华”的方式来确定主打产品,进而砍掉了近90%没有特色的业务和产品,陆续专注于iMac、iPod、iPhone、iPad等产品和项目的研发。从苹果产品的设计、包装到网站的功能,在苹果的世界中,创新意味着消除多余的元素,进而凸显必要的元素。乔布斯是敢于“对一千件事情说不”的人,尽管很多决定在当时难以做出,但一个个产品的热销事实证明,这些对于“少”的追求在今天看来无疑是十分明智的。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其实最初是由德国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的设计哲学。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再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正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更显得高贵、雅致,而结构本身也已升华为建筑艺术。西格兰姆大楼为世界上第一栋高层的玻璃幕墙大楼。内部不少设施也由密斯·凡德罗与他的徒弟菲利浦·约翰逊一手包办。大楼前的广场约占地基一半,这在当时也是创举,集中展现了密斯·凡德罗所提出的“少即是多”原则。这种“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影响了一代建筑设计,甚至延伸到了人类其他各个领域的设计。事实上,密斯·凡德罗并没有受过正式的建筑学教育,他的建筑思想是从实践与体验中产生的,而正是这种实践体验让他理解了设计的本质。“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其实,“少就是多”的内涵,我们可以很轻易地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中品味出来,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卷,而是在于一大片留白之中那醒目的几笔。

    多并不意味着好,“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恰恰相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少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

因为太多的诱惑,我们都在奔跑,筋疲力尽,但遗憾的是不知道为什么奔跑;因为对于多的苛求,我们都在拼搏,蓦然回首,却发现我们需要把握住的其实很少。少是一种追求,少是一种智慧,少是一种本质。不论是对于文学的追求,还是在商业上的取舍,抑或是建筑与艺术上的造诣,不论是生活、工作还是事业、人生,有一种力量,只要我们转过身就能发现——少,就是这种力量!

 

 

别因“短板”抹杀了你的优势

(节选自本书第五辑,第170-172页)

 

若干年前,当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水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时,估计连他自己也未曾想到,如今水桶原理会在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运用得如此广泛。

“水桶原理”最初是针对企业经营而提出的管理理论,其核心内容是: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如今,水桶原理的运用已不局限于企业经营,而扩散到了其他领域,被应用得越来越频繁,应用场合及范围也越来越广,由单纯的比喻上升到了一种理论。这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水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也可象征某一个个人。水桶原理提醒我们要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身的弱势而加以弥补,然而它也极其容易让我们忽略自身的特长。

很多人“深谙”水桶原理,于是竭尽所能去寻找并弥补自身的短板……然而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尽管水桶原理源于美国,但在美国,他们的教育重心是寻求每一个人身上的优点、强项,鼓励每个学生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如果你热衷于你的强项,其他的你不喜欢或不擅长,那么

你可以把你的强项发挥到极致,这就是他们的教育。相比之下,在中国,大家似乎有一种面子观念,不甘示弱,强调要“高、大、全”,各方面都要表现优秀。我们的观念是发现短板就拼命地花时间、花精力、花金钱来弥补这个短板,我们自己成了查找自身缺点的专家,为修补这些缺点而倾尽心力。可是结果呢?在近期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一项调查中显示,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在所有加入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

我们把过多的精力用于弥补短板,而无暇顾及发挥自身优势。其实,若能集中优势把某一项做精、学专,那将更容易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倘若我们换个思维,将弥补短板的那些时间、精力用于本身喜欢的、擅长的地方,这是不是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结果可能大不一样!我们要专心致志专注我们最喜欢的,将其变成我们的强项,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因为这可能就是我们今后立足于这个社会的根本。

通常我们认为扬长避短与取长补短互为同义,但我觉得扬长避短旨在“扬长”,而取长补短重心在“补短”。同样的时间、精力用于前者,可能事半功倍,而用于后者则可能事倍功半。正如有人问世界著名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是怎么成功的,大卫·科波菲尔说:成功对我们来说好比是个固定的车站,我们在为怎么到达而绞尽脑汁,大家都在争夺汽车上的座位,没有得到座位的人不得不等下一班汽车,可是,为什么我们不能骑马或者乘轮船去车站呢?这样,我们不是也到达了吗?只不过我们换了一种方式。事实上小时候大卫·科波菲尔被老师、同学认为是白痴,每次考试都是倒数,即便再努力,学业也毫无进步。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对魔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于是跟随魔术师学习魔术。事实证明,他在魔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悟性和超前的学习能力,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以至于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就换了四个魔术老师。

诚然,在你几经周折将自己各方面的短板都“补齐”后或许你也一样能成功,但是如果有一种“扬长”的方法能够让你迅速地在自己的领域、行业里脱颖而出,那么何乐而不为呢?爱因斯坦少年时功课平平,不被老师喜欢,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还公开骂他长大后肯定不成器。但他对数学、几何和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凭借他在这方面的优势和努力,最终成为世界伟大的物理学家。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短板理论”,只顾想尽办法提高短板,结果可能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依然收效甚微。世界知名心理学家克利夫顿曾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成功的人善于挖掘自身优势并将其发挥到极致,每个人最大的成长空间在于其最强的优势领域。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去弥补劣势,做一只博而不精的普通的“水桶”,不如竭尽全力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出类拔萃!

 

 

 

每一次实习,都是一次机会

(节选自本书第五辑,第183-187页)

 

关于就业的话题似乎一年比一年沉重,2016年765万应届毕业生,不断降低的大学生期望月薪,让“史上最难就业年”名副其实。

何谓就业,我认为至少应包含两层意思:有事可干;有事能干。然而,当前就业之难恰恰是毕业生“有事不愿干,有事不能干。”前者是不愿屈就于普通岗位、基层工作;而有事不能干是因为很多大学生无法胜任高要求的工作。《2013大学生实习反馈调研报告》显示:59.5%的大学生未参与过实习求职。大多数学生只能以“零工作经历”的状态进入职场,“缺少实习经验”成为用人单位拒绝大学生的首要理由。如何让大学生的实习价值得到真正体现?在当前中国式实习环境下,值得我们深思!

 

正确认识:实习不是打酱油!

 

2013年5月,我赴美国参加儿子的本科毕业典礼。在校园里,我所看到、接触到的毕业生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充满自信。这让我非常好奇,因为在国内“毕业即失业”似乎已成为一种预言,足可让许多应届毕业生愁眉不展。在与同学们的聊天中,我发现他们中主要有两类人:1.成功获得研究生录取;2.已经获得企业的聘用。也就是说,他们毕业后基本没有后顾之忧。而找到工作的学生中,几乎所有学生都是自己找到的工作,80%的同学还未毕业就已获得了企业的录用。绝大多数学生受聘于他们的实习机构,在正式录取前,他们最少的也已经在该机构里实习了6个月的时间。

有一年,儿子跟我说:“在美国上大学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每到假期,同学们都想尽一切办法、挤破头皮要找到最好的机构去实习。”于是,他找到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安永和毕马威,希望能够获得实习机会。经过层层考核,最后顺利获得两家公司的实习资格,最后他选择了安永。实习期间,他独立承担任务、接见客户并解决问题,还要定期提交实习报告。他的工作跟正式职员的工作基本上没有差别,因为表现优秀,安永向他发出了正式工作邀请,并提供了优厚的待遇。

相比美国大学生实习,中国学生的实习就像是“打酱油”:临近毕业,学生为混个用人单位的盖章,顺利提交就业协议,被迫走出校门参加实习。实习成了很多毕业生不得已而为之的“任务”,在工作中不以为然应付了事,认为只要就业协议一盖章就万事大吉;而用人单位也洞察到了实习生这种心态,安排实习生做一些端茶倒水的琐碎工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对待实习,首先应端正实习心态。真正的实习一定是全身心深入参与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绝非蜻蜓点水,更不是流于形式主义混个实习证明到学校交差!

 

规划时间:实习也要趁早

 

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一个学业平常的女学生,在同学们手忙脚乱投简历找工作的时候,却气定神闲,因为她已经获得一家世界500强公司录用。这位同学大一时就找到了这家公司实习,从大一开始周一至周五在学校正常上课,周六、周日在公司实习。几年下来,她表现优秀,大三时那家企业就决定正式录用她,只要毕业证下来就能正式签约,而且待遇要比普通应届生高。企业需要的是既有扎实的理念知识、又有实践工作技能的人才,这样的人入职后能够快速给机构创造价值,不用她用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据调查,超五成大学生可通过实习转正,早实习,意味着早日争取到职场的通行证。大学生从进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就应该有一个长远规划,除了专业的学习,还应培养应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实践技能。在美国,大学生从大一就开始为未来做准备了,通常学生在修课同时,每周会规划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实习。实习时间短则3个月,长则9个月甚至一至两年,寒暑假的时间都会充分用于实习。

遗憾的是,在国内“实习”两个字似乎是大四学生的专利。《2013大学生实习反馈调研报告》对未参与过实习求职的调查样本进行统计,近七成人表示“离毕业尚早,尚未到实习阶段”。“不急、等待”成为中国大学生对待实习的一种基本态度,这种态度导致了大学生走出校门后求职时的“被动”局面。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并非从告别大学校园的那一刻才开始,大学期间的知识储备、社会实践、实习经历都是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当然,早规划并不是说进入校园就一门心思去实习,而是在保证学业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锻炼自己,书写一份精彩的简历!

 

把握内容:实习应以积累经验为主

 

实习,顾名思义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就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拿到实践中去检验,因此积累工作经验毋庸置疑是实习的首要任务。在美国,80%的受访学生认为:工作首先是要有活可干,而找工作应该是有活就干。在他们看来实习的目的应该是积累社会经验而非薪水和福利,因此即便暂时找不到感兴趣的工作,也会做一些兼职,没有报酬也在所不惜,为的是积累工作经验,为求职简历加分,直到找到全职工作为止。相反,中国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计较物质利益,过分强调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工资福利,对实习工作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是否符合自己的专业,能否得到锻炼,而是希望一步到位,结果往往容易适得其反。

手机报上报道说,当前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持续增加,而学成归国人数却持续减少,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已居世界首位。道理很简单,对于同一届学生,当中国的企业在大四时才走进校园去招聘,美国的人才争夺之战早在大一就开始了,通过实习他们既培养了实习生的工作经验,又为未来储备了人才,很多优秀的人才在实习期间就被一些优秀的企业“相中”并“预定”了!

只有提前把自身的“内功”修炼好,才可能在职场中纵横。当然,实习如能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无疑是最好的,既有益于在工作中检验所学,又能够为未来做好准备。我儿子先后在新浪财经、普华永道、安永的实习工作其实都跟他大学所学的三个专业:金融、会计、电子工程紧密相关。被安永录用时,人事负责人对他说,如另一家机构给他的待遇高,他们还会在此基础上给更高待遇。这都得益于他此前的实习经历。

如今,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并非我国独有,而是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未来五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将突破700万,逐年迅猛增加。对个人而言,史上最难就业年,难在我们“不意识,不着急,不准备”。如何尽早为这种即将到来的困难做好准备,未雨绸缪,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早意识,早准备,才能在求职大军中胜出。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72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1.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