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妹方
妹方


妹方

作  者:张广天

出 版 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定  价:68.00

I S B N :9787541143526

所属分类: 文学  >  小说  >  生活小说  >  社会小说    

标  签:社会小说  小说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妹方是一个文史意义上的地名。专指现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镇一带。此地古为越国西境山地,商汤后裔迁徙至此,并千年以来一直保留着那时的口音和生活方式。史书上称这些人为姑蔑人,又称为姑妹人。姑妹人在万方万邦的上古时代,拥有自己的领地,谓“妹方”。本书以妹方的生活方式和妹人的故事来探寻人道与天道的关系,中国文化的意义,以及将来的可能性。书中沈昭平、夏玉书、夏光妹和程兰玉等人,都出自妹方或与妹方有血缘关系,他们从清末一直走来,又向万年故国一直走去,曾经仿佛是未来,未来又始终并不在此。这不是一部几代人百年兴衰的家国史,也不是起伏跌宕的悲欢离合,而是借着妹方的方舟,借着妹人的身形,见证永恒之国、不死之心的手记。书的体例与一般小说、著作不同,却以小说的思维做学术的文章,又以思想的心得做往事的注解。由虚构的日志、书摘、插话、章回话本、歌谣、寄诒录等新文体的元素构架骨肉,呈现一幅立体全息的画卷。

TOP作者简介

  张广天,戏剧家,音乐家,诗人,思想家。1966年生于上海,1990年移居北京,从事思想研究和美学探索,并在诗歌、文学、戏剧和音乐等诸多门类艺术方面实践其理论。其思想核心,概括起来讲,即心学为体,诸学为用。此外,在认识论领域,他提出了字主义的意象认知方式,并建筑起他的非形而上学的知识体系。编剧导演的戏剧作品:《切·格瓦拉》(2000年 中央戏剧学院研究所出品)《圣人孔子》(2002年 广州市话剧团出品 2005年欧洲艺术节维也纳受邀演出作品)《眼皮里摘下的梅花》(2006年 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野草尖叫蓝靛厂》(2009年 独立制作)《哈姆雷特危机》(2009年 韩国导演协会出品)《基尔凯廓尔药丸》(2009年 丹麦王国哥本哈根马姆特剧院出品)等。音乐作品:唱片《杨柳枝》(中国唱片深圳公司)电影音乐《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上海电影制片厂)电影音乐《离开雷锋的日子》(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等 书籍《我的无产阶级生活》(花城出版社)《人类的当务之急》(东方出版社)《板歌》(作家出版社)《手珠记》(作家出版社)。

TOP目录

 

绪言

 

  老人和孩子

  爱情

  中国发生了什么?

  我的朋友沈昭平

 

 

卷一 松元君日志

 

  第一章  从本山到中部国际机场

  第二章  花残月和皐月

  第三章  玉碎

  第四章  闰四月和菖蒲月

 

 

卷二  成汤溪

 

  第一章  故人

  第二章  从陶家站往南

  第三章  席间谈

  第四章  愚公移山

  第五章  印鹃 开慧 杷金

  第六章  补遗

 

 

卷三  齐叔公师

 

  第一章  红军

  第二章  四个故事

  第三章  范耑虞和丰莲馨

  第四章  田野录音

  第五章  布袋唱师的歌

 

 

插话

 

  穀甫人

  人生是用来虚度的

  称心如意

  我的妹方

  智慧的裂痕

  法国公园

 

 

卷四  夏光妹

 

  第一章  春泽秋霜

  第二章  冷溪长似万丈剑

  第三章  瑚琏

  第四章  玉兰人家

  第五章  盛满月光的篮子

 

 

论冒

 

  下跪

  情爱与恩义

  活法

  玩物丧志

  法治

 

 

卷五  沈阿姨

 

  第一章  解放之路

  第二章  窄门

  第三章  沈阿姨的决定及片言只语

  第四章  兰玉与光妹见面就要吵一架

  第五章  兰玉就是从正统年走来的葛云

 

 

卷六  沈昭平

 

  第一章  光妹寄诒录

  第二章  昭平简历

  第三章  矜事

 

 

部分注解

 

  人道主义

  接欢

  玉钥

  圣灵论与心学

  节日以及经书

 

 

卷七 岐阜县的沈行江

 

  卷首

  第一章  墟

  第二章  君奕

  第三章  行江的方舟

    第四章  末尾的话

 

 

TOP书摘

 卷二  成汤溪

  

第二章 从陶家站往南

 

  人们就这样焚纸燃炮、敲锣打鼓地将丰奂英埋葬了。并没有几个人真心爱她,纪念她。中堂移尸后,羹饭也吃了,哭丧队也散了,现在奠祭的祠堂又迎来了唱革命戏的文工队。死人入土了,他的灵魂就寄居在坟茔中、墓碑上和牌位里,每逢忌日和亡醮祭拜上供便可,献果品牲肉以养魂命。如果坟碑坏了,祭祀也断了,灵魂也会饿死的。所以,乡人送葬并不以苦痛为主,只重在敬肃祀奉,礼神而不哀人。从古到今,众神万灵会不会太多呢?有的名人可能还记得,大部分祖先过了几代也就没人再去扫洒了。渺茫中,渐渐神灵也并不多得拥挤不堪,即使现在有人闹复古热,重修冢宅,灵魂也难以起死回生的。

 

  卷二  成汤溪

  

  第五章  印鹃 开慧 杷金

  

  大桌摆在庭院里,一只当地的红头鸭,一只新鲜的阉鸡,清蒸火腿,豆腐干烧肉,几种不同的鱼炸在一起,还有一只桂花鳖,一坛五年陈的米酒打开放在昭平脚跟。酒是沥洒在青瓷大碗里的,入口很顺,抵不住就三大碗下去了。开慧只凑过来干一碗酒,然后扒拉两口饭,就去新屋做活去了。杷金陪着喝,陪着说话。几碗下去,昭平轻飘飘起来,主要就是吹牛,说十一进院大开时的辉煌。其实他也没见过,任凭想象胡诌。杷金也没见过,听昭平眉飞色舞地描述,竟也瞠目结舌。有村里人送来鸡蛋,说光妹的外孙来了,稀客呢。那鸡蛋都被染成红色,里面藏一个红包,包着一点钱资和两片柏叶。这里的人送礼很腼腆,那些红包往往要深藏到鸡子果品的深处,不让人当时发现。柏叶深绿如蜡,气味袭人,昭平很喜欢闻这个味道。送柏叶的意思,是常青不衰,越古老的习俗越注重人的生气,认为命贵,青春大美。

  昭平后来在他研究汤溪语的论文中说:“这是一种甜美的言语。也是一种柔歌慢唱的宛转焐慰。人只要在这样的音调中,就不见暴戾、怀疑和敌视。那么软,那么爽利,有时又那么悲悯。它让你相信人,愿意把心底的喜恶流露出来,所有人都像小孩子一样乖稚呢喃,即使有对立也是幼儿那样无害而迟滞的冲撞。”

  

  

  卷二  成汤溪

  

  第六章  补遗

 

 

    下面的零星段落,摘自昭平的手记,用来记忆他几次去汤溪经历过的物事。可以看作民俗生活的点滴,但我看起来更像是这个故事必备的神器和道场。

 

 

夜路黑

 

    在很长的时间里,通电前通电后,夜里屋外都漆黑一片。那种黑,真的就叫“伸手不见五指”。你怎么努力睁大眼睛,都一丝看不见自己,更何况前路。除非布满星星的日子,或者明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在以前是提着灯笼走夜路,山里人也有举着松明的;后来就用手电筒,那装满粗壮电池的长长的铝筒。那些功率大一点的手电筒,光柱可以照出去很远,几个人各持一具,在夜空里比划,像是电剑在搏击。

    你看见远处有移动的光点,就知道有人行走。但是很难计量距离。有时候明明以为要过来了,却走远了。这样的夜晚,于人生是沉重的。无论商队、军旅,还是有更宏大心愿的行者,都难以撕开这无望的黑幕。上帝分别昼夜,原是让人作息。赐人以电火,是为了过渡白黑。但当电力发达之时,人们以夜为昼,其实是颠倒黑白,走向了更黑更深的黑暗。电影在昼之黑中造出了虚梦,娱乐在夜之亮中深陷浮华。无夜将无息,无息的生命挥霍无度。电火的降临,蕴涵着自由。让人自由选择人道或者天道。按人道的法则,建一座不夜城,斯为文明的象征,仿佛人的智慧挑战得起天的限定,渐近为所欲为的“解放”。更甚者,有一天干脆造一枚太阳,与白日分庭抗礼,彻底消灭黑夜。而自由的选择包藏着灾祸,千万年来多少人愿意分辨灾祸和限定的代价呢?限定是预先的支付,而灾祸是欠下的债务。

    不知何日起,汤溪的夜越来越亮,汤溪的日越来越阴。月洒大地不再凝霜,星悬天空不见点雪,人以近处的电光遮蔽旷远的天光,傲慢而卑小的心竟窃喜不已。

    为了长久的光明,欣然迎接长久的夜路吧!我这样感叹,也照样以为电筒要好过马灯。以电来摆脱野蛮,而并非仗以狂妄,这大概才是文明的真实意义吧!

 

 

米粉

 

    乡人椿米,在一个石臼里放一些水浸过的米,人俯在架子上足踩一个大木锤,锤打不止,成为米糊。

    用这米糊放进绞机里碾压,出口处堵上一片有密密麻麻孔眼的竹片,米糊自孔眼挤出,即成米粉。新鲜的米粉拌一些酱油吃,就是汤溪人的早餐。(那种味道,纯然丰雍,足以填满饥馋的种种欲壑。善食不加味,加味无善食。味以遮丑,遮败。)铺排在竹匾里晒干,即成粉干。粉干煮软后,过凉水,筛干,放肉丝炒一下,叫做炒粉干。汤溪人吃炒粉干,要就一盏米酒。下午三四点钟,歇会儿工,回来吃点心,那些壮劳力常坐在门槛上一口酒一口粉,吃得津津有味。

    殷商西周,遍植粟。春秋以降,始有麦食。初不知碎为粉,蒸煮以食,谓麦饭。后北人入越楚,方知碎粒为面。故米粉在前,面条在后。中国以西至英伦,皆麦食;西人学北人,北人学南人,面条于是风行。

 

 

草灰饭

 

    晨起,乡人用大锅盛米蒸煮,待七成熟,捞起部分干饭,置于瓮瓯中。将瓮瓯又放进灶下草灰里,靠草灰余热焖饭。剩余锅中的米,与水一起再烧,做成粥。

    早餐吃粥,午间收工回来后,取瓮瓯中焖透的干饭吃。草灰为稻秸、果树或野荆燃余。用不同的柴禾,焖出来的饭滋味也不同。野荆炭灰焖的最好吃,有山野之气,有草木醇香。

    当然,现在好的电饭锅焖煮的饭也不差,只是人道参与的总不比天道安排的。工业的东西,因效率而普及,是垂怜普通人的;传统农业,诚然辛苦,其成果当是为贵人预备的。试想,上山作柴,就着炉台一把一把添火,从早到晚忙一坛草灰饭,什么代价?它需要整整几个世纪的生活方式来支持!其间的饥馑饱足、人上人下,洒满了斑斑血泪。不吃也罢。

 

 

炭钵

 

    到了隆冬,他们会用一种灰色的罐子装炭火。稀奇的是,这燃着的炭火罐又要装在一种竹编的篮子里,人提携着进进出出,遐迩行走。叫做“炭钵”。

    老嬷和孩童最爱用。提着炭钵,这家走走,那家坐坐。一边玩耍,一边随身取暖。

    竹篮子用竹篾编,就是那种编凉席的竹篾,是纯竹的,不像那些草杆做的篮子。用久了呈栗色,光可鉴人,爱不释手。我总担心炭火会烧坏竹篮子,可去过汤溪多次,没有一次看见有烧坏的。曾经埋过几个鞭炮在炭钵里,炸飞了,篮子也破得不像样子。

    老嬷身著一件青衣,端坐在隔屏前的木椅上,拿个铁钳子夹出一块炭点烟,长长的烟杆,缭绕的烟雾,阳光透过来,景象甚美,活似一幅古书中的插图。

    有时她也放一两枚蕃薯在钵里,坐久了饿了,忘记又想起来,翻找出来当点心吃。或者故意多烤几个,分一点给孩子当零食。

  

  

  卷四  夏光妹

  

第三章 玉兰人家

 

  如果我们仅仅想,近代工业较早登陆上海,上海才得以发达,那么我们大错特错了。是西周以来,集权集富的牢固根底造就了近代工业以及后工业,而不是工业造就了上海!上海的财富,这是一个永不可测的无底深渊,你有多大的想象力,尽管去想。

上海是个什么地方呢?这个问题几本书都讲不完。不过有个秘密读者可能会忽视,我在此不妨讲一讲。人们或者以为,上海如今的繁华得益于开埠经商,所谓殖民主义带来的现代文明。其实,这只是很小一部分。上海的财富,可以说是全国的历史性财富,是真正的老钱。自西周以来的皇家宝藏,到唐宋,经安史之乱和赵宋南迁,几乎都集中到江南一带,后来的蒙古-通古斯主政的国泰中国(Cathay)没有一朝不靠从江南敛财过日子的,而开埠以来,先不说盛宣怀、李鸿章、赫德这些声名显赫的大家族,即便四川地方上一个小军阀都把巨资转移到上海,让姨太陪房开出纱厂饭店。晚清国体崩坏,几千年积累的历史财富被大小官吏、皇亲贵胄相继拆移,纷纷集中到上海。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家族,通过亲信、庶出和五花八门的宗亲关系,以掩人耳目的手段暗暗吞噬掉财宝,深埋在上海大街小巷的花园洋楼中。全国汇拢江南,江南汇拢上海。这个数目,不是金融和数学可以计量的,不是均分和抄家可以翻腾出来的,虽历经日侵、解放、文革和改革,亦只见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文革时期,红卫兵抄沪上名医张聋硥的家,里外兜底翻,竟找不出多少值钱的东西,走的时候,有人不慎撞翻一把硬木椅子,磕掉地上一点灰漆,露出金闪闪一点,刮开看居然是金砖,整整一间屋子铺满金砖!这只是被找到的一星半点,在整个财富的汪洋中,不过沧海一粟。如果我们仅仅想,近代工业较早登陆上海,上海才得以发达,那么我们大错特错了。是西周以来,集权集富的牢固根底造就了近代工业以及后工业,而不是工业造就了上海!上海的财富,这是一个永不可测的无底深渊,你有多大的想象力,尽管去想。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551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48.3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