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
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


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

作  者:斯晓夫 吴晓波 陈凌 邬爱其 主编

出 版 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7月

定  价:49.00

I S B N :9787308160032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标  签: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管理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本书由一群长期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授们同心协力编写而成,凝聚了众人的心血。与以往的创业管理教材不同,本书的各个部分都是围绕“创业机会”这个核心来组织的,强调创业机会的重要性。书中明确指出,如果创业者看不到机会,创业将很难获得成功,这也是形成盲目创业的主要原因。在学习和采用国际先进教材于教学的长期积累中,本书有许多自己的创新和超越。例如,针对基于科技创新的创业及中国步入“新常态”的情景,将“创业法律”和“知识产权”置于创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对“公司内部创业”“家族创业”“国际创业”“战略创业”“精益创业”“金融创业”“社会创业”等新兴的创业形式及针对性的管理体系做了系统的整理,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学模式,成为本书的新亮点。

TOP作者简介

斯晓夫  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管理学博士,浙江大学创业研究所所长,美国宾夕法尼亚布鲁斯堡大学商学院创业管理终身教授。原上海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全球创业创新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加拿大康卡迪亚大学约翰·莫尔森商学院全职教授。在顶级中英文创业管理研究期刊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并担任创业创新顶级学术研究期刊客座主编,以及很多著名管理研究期刊的国际编委等,同时具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

吴晓波  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中心(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长,资深创业创新教学导师。

陈凌  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院长,浙江大学家族企业研究所所长,资深创业教学导师,我国家族企业创业理论与实践的著名教学与研究者。

邬爱其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密歇根大学和墨尔本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国际创业与战略管理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管理世界》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TOP书摘

创业教育:让受众心中埋下创新创业的种子

——《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序

 

     倏忽百年,创业已从最初的乏人问津变为全球现象;如何培养创业人才,成了时下中国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创业家可以培养吗?许多人对此颇有争议,认为创业家不能被培养出来,只能在摸爬滚打中裹着泥、忍着疼地历练出来。于是乎,社会上满是对创业大咖们的顶礼膜拜,充斥着各种传奇轶闻,创业者们更是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创业者的光芒来自创业成功所带来的巨大商业成就,但创业本身又蕴藏着巨大的风险。社会大众往往会紧紧盯住前者,同时选择性地忽视后者。而正是因为创业活动具备的高风险属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我们不能抛开“理性”二字,创业不应该是运动式的一哄而上,创业者的培养更不能拔苗助长。“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如果一哄而上地急急忙忙抢风口,往往会给国家、社会和创业者本人带来巨大的灾难。其实,在创业的风口与创业的成功之间,缺失的最重要一环是对创业规律的认识、对创业过程的理性认知以及对创业者综合素养与持续激情之间恰当结合的认识。

创业教育,因其面对大量的不确定性情景,而形成对传统的基于确定条件下的管理有效性理论与方法体系的挑战,进而形成对传统管理教育体系的挑战。当我们揭开创业的神秘面纱时,就会发现,除了了解企业运行的本质规律,从而提高创业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管理创业活动的能力之外,更需要激发创业者挑战现状的激情和创业者的情景领导力,进而更有效地为社会培养出能通过“创造性破坏”而达成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创业团队和创新创业人才。

     实践证明,创业者的素养和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在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推进下,通过创业管理理论的系统学习,创业成功率及创业的社会责任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近二十年来,浙江大学将先进的国际化创业管理理论和教育模式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创业教育模式。在培养和鼓励大学生创业方面,已经产生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地上赫赫有名的浙江大学ITP(浙江大学高科技创新创业强化班,创立于1999年)便是其中的典范。

     通过近二十年的创业教育实践,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大学开展创业管理教育的出发点并不只是追求较高的毕业生创业率,而是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是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促进知识的有效应用,以更好地推进社会文明进程。当然,知识的有效转化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对于以“求是创新”为校训,以强大的理工学科为特色的浙江大学而言,如何将前沿科技理论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推动社会进步,是我们创业管理教育者的使命。

过去,大家一想到中国的创业,总会联想到基于低端传统产业的草根创业,而浙江大学所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基于创新的创业体系,以知识创业和科技创业为主流。如果说,传统的创业是用钱去整合技术、整合资源,那么,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就是用技术创新、创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来吸引人们一起创业,来引导“钱”的有效使用。与以往“有钱能使鬼推磨”不同,这是一个“资本服从创新创业”的时代。

 《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书由一群长期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授们同心协力编写而成,凝聚了众人的心血。与以往的创业管理教材不同,它不固守原有的成熟理论和方法,编写者们在学习和采用国际先进教材于教学的长期积累中,有许多自己的创新和超越。例如,针对基于科技创新的创业及中国步入“新常态”的情景,将“创业法律”和“知识产权”置于创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对“公司内部创业”、“家族创业”、“国际创业”、“战略创业”、“精益创业”、“金融创业”、“社会创业”等新兴的创业形式及针对性的管理体系做了系统的整理,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学模式,成为该书的新亮点。

    从事创业管理教育的教师们都清楚,在创业管理教学中,除了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教学传授之外,更为重要的往往是学生们创业精神的激发。在理论与方法体系之上,创业精神的培育至为重要。学习创业的学生并不一定要去成功地创办一家企业,但是一定要具备能打破常规,去做不被现有的条件和资源所束缚的事业,具备勇于“折腾”,能够力排众议去做对社会有贡献、有意义的事的勇气和能力。这就是“创业精神”!我常用一组词来形容“创业精神”: DPRS,即梦想(dream)、激情(passion)、责任(responsibility)和积极乐观的心态(smile)。书中每一章都配置了案例,这些案例,不仅诠释了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更是激发学生创业激情与创业精神的“使能器”。

     在浙江大学从事创业教育近二十年的实践,本人深受感动: 众多浙江大学ITP毕业生在进入令人艳羡的跨国公司工作多年以后,在已经成为公司高管,过上“财务自由”的日子之后,却仍然会选择打破高薪“铁饭碗”,拉上合作伙伴走上创业之路。这就是创业教育所埋下的种子!只要一个人的创业能力和知识储备在那里,无论去了什么行业,过了多久,怀揣着的创业精神会像基因一样深深植入身体里,引领你走上为社会做更大贡献的创业之路。

     相信《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书的出版,能为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们提供结构合理又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和依据;能为倾心于创业的学子们带来不仅是科学的创业理论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那份深埋于心间“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相信大家通过对“创业管理”的系统学习,可以修炼出自己“乘风飞扬”的翅膀,甚至能“以我为主”,创造出引领社会未来发展的新风口。

(吴晓波)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122.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