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中国宪法史上的国旗、国歌、国徽 (精)
中国宪法史上的国旗、国歌、国徽 (精)


中国宪法史上的国旗、国歌、国徽 (精)

作  者:余凌云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定  价:28.00

I S B N :9787214176233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法律  >  法律通识    

标  签:法律  法律普及读物  公民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晚清以来,国旗、国歌、国徽这些政治符号在中国的相继出现,意味着中国也逐渐迈进了现代国家的行列。从它们被选定的那一刻起,就烙上了时代的明显印记,比如政治意念、符号图案、色彩意义等。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只要不发生暴力革命,政权更迭在宪法秩序之下运行,那些当时鲜明的时代元素或许会淡化,沉淀下来的只是其历史内涵和象征意义。

本书梳理了国旗、国歌、国徽的历史及制度、发展脉络等,旨在分析与探讨国旗、国歌、国徽的宪法意义、审定的机构与程序以及有关使用的规范。

TOP作者简介

余凌云,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公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警察法学。著有《行政法讲义》《行政法案例分析和研究方法》《行政契约论》《行政自由裁量论》《行政法上合法预期之保护》《警察行政强制的理论与实践》等10部学术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Minority and Group Rights 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入选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第五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首届中国青年法律学术奖(法鼎奖)、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TOP目录

目录
自序
一、引言
二、 国旗小史
     1. 初见于晚清
     2. 争执于辛亥革命前后
     3. 民国初年的五色旗
     4. 国民党执政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5. 新中国的五星红旗
三、 国旗的宪法意义
     1. 统一国家之象征
     2. 统一政权之服从
     3. 政治意念之号召
     4. 改朝换代之标志
四、 国旗的审定
     1. 北洋政府
     2. 国民政府
     3. 新中国
五、 国旗的使用管理
     1. 清末民初
     2. 国民党执政时期
     3. 新中国
六、 侮辱国旗与表达自由
     1. 美国
     2. 中国
七、 国歌小史及制度
     1. 国歌小史
     2. 国歌的宪法意义
     3. 国歌的制定与使用
八、 国徽小史及制度
     1. 国徽小史
     2. 国徽的宪法意义与制度
九、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表格1 历部宪法关于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的规定
    表格2 同盟会关于国旗的论战
    表格3 辛亥革命时各省的旗帜
    表格4 各历史时期有关国旗的规范性文件列表
  表格5 国民政府时期有关国旗的规范性文件
  表格6 新中国时期有关国旗的规范性文件
  表格7 各历史时期有关国歌的规范性文件列表
  表格8 新中国时期有关国歌的规范性文件
  表格9 各历史时期有关国徽的规范性文件列表
  表格10 新中国时期有关国徽的规范性文件
附录二
  与大师同行
  我亦草书根本法从来笔下不输人

TOP书摘

新中国的五星红旗

 

  1949年6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新政协”)筹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成立“国旗、国徽、国歌评审小组”(第六小组),马叙伦任组长,叶剑英、茅盾任副组 长,成员包括张奚若、田汉、郑振铎、郭沫若、翦伯赞、钱三强、蔡畅、李立三、马寅初、张澜(刘王立明代)、陈嘉庚、欧阳予情、廖承志等名流。彭光涵担任秘 书。7月4日,第六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登报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设立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和国歌评选委员会。

7月10日,由郭沫若、沈雁冰、郑振铎等草拟的《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委会批准,7月15日至26日,在《人民日报》《北平解放报》《新民报》《天津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进步日报》等全国各大报纸上连续刊登,向海内外征召新国旗图案。要求是:

 

(甲)中国特征(如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

(乙)政权特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丙)为长方形,长阔三与二之比,以庄严简洁为主;

(丁)形式色彩以红为主,可用其他配色。

 

  截至8月20日,收到应征稿件1920件,共2992余件(一说为3012件) 作品。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为镰锤交叉并加五角星,此类最多,并有变体。第二类,为嘉禾齿轮并加五角星,或不加五角星,也有变体。第三类,以两色或三色 之横条或竖条组成旗之本身,于左上角或中央置镰锤、嘉禾或五角星。第四类,旗面大部分为红色或多色,加以红色或黄色五角星。经评委、专家反复研究,认为前 三类“多模仿、不简洁”,不采用。第四类较好。从中遴选了38件入围,分别编号,隐匿作者姓名,制作图册,送各位委员审阅、挑选。

但是,委员们对最后入选的方案争执较大。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国旗、国歌等协商会议。毛泽东期望能够选出一幅,“能一致通过”。毛泽东亲自选定了编号为32的、由曾联松设计的“红地五星红旗”。毛泽东说:“中 国革命的胜利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工农为基础,团结了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斗争取得的,这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事实,今后还要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 义。我看这个图案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实际,表现了我国革命人民大团结。不但现在要团结,将来也要团结,我看这个图案是较好的图案。”
  但是,原设计的大五星中央镶有镰刀与斧头,与苏联的国旗近似,所以,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采纳了取消镰刀斧头之后的五星红旗方案,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第四条规定,“全体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红色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上,由毛泽东亲手升起的五星红旗,是由北京美术供应社的赵文瑞赶制的,用的是北京瑞蚨祥提供的红绸子和黄缎子。   1949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答读者问,对国旗的说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之后的1975年、1978年、1982年宪法都没有变化。1990年6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42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7870.6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