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禅:生命的微笑
禅:生命的微笑


禅:生命的微笑

作  者:郑石岩 著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 书:生活禅径

出版时间:2004年05月

定  价:15.00

I S B N :9787563343577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宗教    

标  签:励志与成功  人生观、人生哲学  伦理学  哲学  综合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编辑絮语  [展开]

《禅 生命的微笑》是台湾唯识心理学作家郑石岩教授的代表作之一。本书把禅的基本要义作通俗的阐释,它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简要的门径,去打开自己的法眼,看到生命实现的原貌。它正像花朵一样,绽放着清香,露出微笑与欢喜。

TOP内容简介

禅的宗旨在于引发一个人发现真正的自己,从虚幻的自我观念中解脱出来,获得真正的自由;同时也增强了承担生活的能力。当一个人能实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时,他即刻成为生活的主人;所以他的心倩是愉快的,态度是积极光明的,思想是活泼自由的,性情是庄严温柔的。禅宗告诉我们要:
·化贪婪为恬淡;
·化嗔怒为宽容;
·化愚痴为醒觉;
·化傲慢为谦卑;
·化疑心为信心。
这本书把禅的基本要义作通俗的阐释,它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简要的门径,去打开自己的法眼,看到生命实现的原貌,它正像花朵一样,绽放着清香,露出微笑与欢喜。
禅的宗旨在于引发一个人发现真正的自己,从虚幻的自我观念中解脱出来,获得真正的自由;同时也增强了承担生活的能力。当一个人能实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时,他即刻成为生活的主人;所以他的心倩是愉快的,态度是积极光明的,思想是活泼自由的,性情是庄严温柔的。禅宗告诉我们要:
·化贪婪为恬淡;
·化嗔怒为宽容;
·化愚痴为醒觉;
·化傲慢为谦卑;
·化疑心为信心。
这本书把禅的基本要义作通俗的阐释,它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简要的门径,去打开自己的法眼,看到生命实现的原貌,它正像花朵一样,绽放着清香,露出微笑与欢喜。

TOP作者简介

郑石岩先生,台湾政治大学教育学硕士现任教于台湾政治大学。从事实际心理咨商和教学研究多年,对佛学及禅学亦素有修持,见解精辟,是集心理学、教育学及禅学于一身的作家。著作丰富,包括:《清凉心·菩提行》、《禅·生命的微笑》、《觉·教导的智慧》、等十六本书,是积极入世,以书度人的最佳见证。

TOP目录

第1章 生命的微笑与实现
第2章 自己即是如来
第3章 纯真便是自在
第4章 禅的悦乐
第5章 从禅定到自由
第6章 化尘劳为菩提
第7章 顿悟与参禅
第8章 空与智慧
第9章 在见性中实现生活
第10章 结语——禅与佛

TOP书摘

书摘
禅是能够让我们契入生命底蕴的法门,也可以说它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和艺术。通过它,我们可以拭亮自己的“法眼”,看清生命的意义,活出圆满的人生。每一个人都需要禅的智慧,特别是生活在紧张、忙碌而又多欲的现代社会,更需要禅的洗涤。禅能洗去烦恼,恢复心灵的自由,披露生活的真情。
生命的实现与生活的开展,需要宽广的心理生活空间,因此,“放下”和“空”是每个人所必需的生活艺术和智慧。以上我们总说起来,宽容是性情的空间,从容是作息的空间,戒律是自我的空间,布施是实现的空间,禅定是智慧的空间,单纯是喜悦的空间。有了这些空间,便能发现“真我”的妙用。这就好像真我原先被许多障碍所遮蔽,现在通过空与放下的修持功夫,真我就如实地呈现出来,如实地存在着,那就是见性,就是“现在实实在在的本来面目”当我们放下一切障碍时,我们发现自己就是“新如来”o
这个新如来在现阶段里,仍然脱离不了生活,他还没有真正
的圆满和寂灭一切色相,他必须回转到生活层面,好好地生活。
也就是说,当自己一旦从上述六种空的法门放下一切尘劳和障碍时,自己开始看清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他知道自己应如何如实地生活。
了解自己而又能接纳自己的人,必然能依照自己的根性因缘过实现的生活。他的贪、嗔、痴、慢、疑五种损害心理健康和破坏生活智慧的毒素开始消失,他活得既自由又充实。他深知不应该追求自己能力所不及的目标,不定下不合理的抱负水准,因为那是破坏生活平衡的重要因素。
现代人有一种通病,那就是普遍不了解自己,在还没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兴趣、体力、经验和条件之前,便一头栽进一个过高的目标中——这个目标是通过比较得来的,而不是了解自已之后订出来的,所以每天要受尽过劳和疲惫的折磨。
人如果生活在跟别人比较之中,期待他人的掌声和赞美,博取别人的羡慕,那就不是为自己而活。他就会慢慢地迷失自己,否定自己。成天乞讨别人掌声的人,必然是赤贫的、空虚的。于是生活变成一种负担,而不是实现与享受;是一种无奈的苦闷,而非喜悦和充实。所以,人贵在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依照自己的根性因缘去生活,那才会有真正的喜悦。人彼此都不相同:有的人聪明,有的人平庸;有的人强壮,有的人赢弱;每个人的性向、能力、经验都不相同。禅家称这些既存的事实叫业力,心理学上称为潜能。每一个人都应该依照自己的潜能去实现,去发展,那才会有真正的快乐。每个人生命实现的目标不同,但是实现的喜悦却相同,都绽放着生命微笑的香气。
接纳自己是很重要的。我们的一生好像玩桥牌时手上所握的一副牌,这就像艾森豪威尔所讲的故事一样。他说,他小的时候,有一天跟母亲和兄弟姊妹一起玩牌,他的手气不好,每一次抓到的牌总是很差,于是不停地抱怨。这时,他的母亲很严肃地对他说,你要懂得玩牌的意义。玩牌是要把你手中所握有的那副牌,不管是好是坏,都把它打到淋漓尽致。人生也是一样,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你要把自己所能掌握的环境和条件,发挥到最高效用,不能逃避,也不可能重新换一个情境。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统帅与纳粹作战。作战到最艰苦的时候,他总是想起他母亲的庭训,把手中能掌握的一切条件,作充分的发挥,男是他之所以能转败为胜的原因。
……

书摘2
在生活之中,触目遇缘,所到之处,都可以通过开放的心灵,而体验到事物的完美。发现自己与一切有情众生都是生命的花朵,都是值得赞赏的,从而内心泛起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情怀。对自己的生命,乃至对一切有情众生,均报以会心的微笑,衷心地赞叹它的存在。当我们接纳它的,就会欣赏它;珍惜它时,就会喜爱它。要以愉快的心情面对自己的生活。
我们之所以欢喜是因为现在活着,而不是拥有许多财富和头衔;这正像喜欢一朵花,而不是喜欢系在花上的彩带。
佛陀告诉他的弟子,在大地上长了各色各样的花。它们的类别不同,香气互异,清馨的莲花一定不会把自己变为雍容富贵的牡丹;山坡上的小野黄花,也绝不羡慕院子里艳冶的玫瑰。同样地,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唯一的,尊贵的。经验、环境和遗传造就了自己,无论他是什么,都得接纳他,喜欢他,因为那毕竟是你自己。人只有根据自己的根性因缘,去过实现的生活,才会有真正的喜悦,才能绽放出高贵的生命花朵,流露出芳香和微笑。
人是不能互相比较的,只要一堕入比较,就会否定自己,妒羡别人,坠入迷途。然而,今天的人类却普遍走向比较与炫耀的歧路:大部分人不是在肯定自己,使生活孕育出意义丰寓的花朵,而是拿自己跟别人比较,恨不得把自己变成跟别人一样。于是,人类生活在夸耀、自大和争取别人的掌声之叶中,他们一味往外寻找生活的答案,而内心却显得空虚和苍白。教育家利奥·巴士卡力(Leo Buscaglia)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位叫莫拉的人,在大街上找东西,他的朋友看到了,问他:
“莫拉,你在找什么?”
“找钥匙。”他说。
“我来帮你找!”朋友说着,也蹲在地上到处找。
“莫拉!你记得钥匙掉在哪个角落吗?”
“我在屋子里掉的。”他说。
“那你在大街上找什么?”朋友责怪他。
“因为街上比较亮啊!”
这真是一个美丽的寓言。现代人已遗失了“自我之钥”,但却不回到自己的生活园地中寻找,而汲汲于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中寻找。
我们有了宝贵的生命是为了生活,如今却因为处心积虑地想占有,而完全遗忘了生活本身。赚钱是为了生活,如今却为了赚钱而否定或牺牲了生活。这是在否定那宝贵的生命之莲华。
人类占有之心愈重,欲望愈高,心里头愈觉得匮乏,终至造成精神生活的饥饿、苦闷,甚至疯狂状态。
每,—个人毕竟是他自己的花朵,嫉妒和羡慕别人是愚昧的,虽然你也许有一点缺陷,但是你却有足够的潜能去生活得好。你不一定成为一棵大松树,但你至少町以成为一棵好的小灌木。你不一定是江海中的大鱼,但一定可以当一条活泼喜悦的小龟。你不一定是庄子所说的大鹏,但一定可以是一只快乐的鸟。
在禅者的眼里,生命就像花朵,每一朵花都足美的,所以大松树和小灌木没有不同,因为他们都在实现生命;大龟和小伍也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实现的喜悦是没有不同的呀!大鹏和小鸟也没有差别,因为他们都在飞翔里赞美着生命的高贵。

对我相的强烈执著,使人变得自大,在待人处事上以自我为中心显得很傲慢。自大的人听不到别人的意见,更得不到别人的谏言,最后自己走向刚愎自用的愚昧。傲慢就像为自己筑了
一个栅栏,把别人排除于自己之外,他永远瞧不起别人,永远不尊重别人。
带着轻视态度的傲慢者,总是颐指气使地对别人讲话。他往往低估别人,不尊重别人,所以在人际关系上不免有些孤立。另一方面,傲慢者只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不相信别人的意见,于是,更显得孤立无援,尤其是在大难来临时,他们还是执迷不悟,甚至走向失败与死亡。
禅宗有一则故事,以非常精致的寓言,说明傲慢者的随落与无援。过去有一个人小门办事,跋山涉水,经过一个险峻的悬崖。一不小心,从悬崖掉落。在千钧一发之际,他抓住崖壁上的树枝,悬荡在半空中。这时他求佛陀解救他:
“佛陀!求你慈悲救救我!”
佛陀告诉他说:
“我可以救你,但你必须先松开你的手!”
这个人一听,心想着自己只要一松手就要掉下山谷,跌得粉身碎骨,怎能保得住自己的命呢?于是他始终抓紧树枝不放,这样佛陀也救不了他。这个寓言故事是说,当一个人老以为“自己”才是最好最可靠的时候,就会跌落进灾难的深谷,连佛陀想营救他也没有办法。
傲慢的人总是鄙视别人,他老是看到别人的缺点,批评别人的过失,自己也就因此失去喜悦和气的性情。禅者认为A最重要的就是谦卑,要放下自己比别人强的观念。人如果生活在自
我成长和超越中,便能不断地精进,福慧也会不断增长;反之,如果生活“我必须比别人强”的意识观念里,便会陷入自大和傲慢的炼狱之中。
傲慢者经不起挫折,更经不起别人的批评和责怪。他们很容易愤怒,甚至攻击别人,以求自卫。攻击有时是语言的,有时是暴力的,他的情绪总是愤怒激昂,痛苦异常,禅家称之为地狱。
从前有一位县太爷去拜访白隐禅师,请教地狱和天堂是否真实,并希望他能带他去参观地狱和极乐世界。白隐禅师立刻用最刻薄的话辱骂他。这位县太爷被骂得大怒,手里拿起木棍
骂着追打白隐禅师。白隐跑到大殿的木柱后面,对着面露凶相,从后追赶来的县太爷说:
“你不是要我带你参观地狱吗?你看,这就是地狱!”
这位县太爷霎时恢复了觉性,察觉到自己的过失,急忙向门隐禅师道歉,流露出谦卑之情。这时白隐禅师又说:
“你看,这就是极乐世界。”
人若执著自己的我相,就会变得傲慢起来,那么距离地狱也就不远了;反之,能以谦卑平直之心待人,天堂就在眼前。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43

版  次:1版

开  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241.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