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葛浩文随笔(葛浩文文集)
葛浩文随笔(葛浩文文集)


葛浩文随笔(葛浩文文集)

作  者:[美]葛浩文

译  者:闫怡恂

出 版 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定  价:48.00

I S B N :9787514343274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随笔/散文  >  中国古代随笔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葛浩文随笔》是一本文学随笔集。
  葛浩文的眼光不仅局限于海峡两岸的近现代中国作家的作品,还延伸至英国作家、捷克作家的作品。

TOP目录

刘绍铭序:Howard原来是浩文
葛浩文自序
论翻译
1 文学与翻译家
2 好一个“就事论事”——读《尹县长》书评有感
3 从翻译看台湾小说——兼及海峡两岸的文学作家
4 外文英译作品之末路?
5 写作生涯
6 此POW非彼POW
7 作者与译者:一种互惠但并不轻松、有时又脆弱的关系

序跋与书评
1 说些老实话——《79年短篇小说选》读后感
2 看古知今——评介孙陵的《觉醒的人》
3 《萧红评传》中文版序
4 《商市街》后记:萧红的商市街
5 《生死场》及《呼兰河传》英文版序
6 《干校六记》英文版前言
7 正义和公道的寻求——柏杨诗歌、柏杨小说英译版总序
8 评《梦回呼兰河》
9 由传记小说家到传记小说主
10 黑暗之午——记英国作家古斯勒
11 捷克小说七部曲——写写两位流亡小说家
12 另一欧洲的作家
(一)魔王与天使的决赛
(二)特洛伊木马的裂痕
(三)焚化炉与博罗奥斯基的集中营小说
(四)英雄行径的来源
(五)指桑骂槐:评昆德拉的小说《饯行》
(六)现买与幻想的交织
(七)美梦中的噩梦:评短篇小说集《鸦片及其他》
(八)捷克的“试验”:评瓦古里克的《天竺鼠》
(九)铁幕降落:评安德塞朱斯基的《灰烬与钻石》
13 评《共和国的戏剧》
14 评《叙述中国:贾平凹的小说世界》

散文
1 街坊公园
2 我所爱的当代中国文学
3 悼司马长风先生
4 中山北路与我
5 司马桑敦二三事
6 一本失落的书
7 哭芥昱先生
8 喜、怒、哀、乐
9 “黑”莲花的故事
10 悼孙陵——《文坛交游录》末一章
11 稿费·仓鼠·狗
12 小说“大”论
13 信徒不必当和尚——记萧军先生
14 三十年风雨情
15 追忆柳无忌教授

附录:访谈
1 在哈尔滨座谈会上的发言
2 葛浩文的汉译之旅
3 我译故我在
4 我与中国文学翻译:葛浩文对话浩文葛
5 对话葛浩文:翻译要先把母语搞好
编者的话

TOP书摘

《葛浩文随笔》:
  3 从翻译看台湾小说 ——兼及海峡两岸的文学作家 提起葛浩文这个名字,一般的反应或解释大概是:“哦,就是陈若曦的《尹县长》的英译者。”当然,从某些角度看来,我确实以此为荣,认为这份工作实在有点意义。但我应当趁这机会再度强调:我是《尹县长》英译者之一,大部分的功劳应算为知名翻译家殷张兰熙女士的。
  问题是:这句话听了已经数十或数百次之后,到了现在每每当它传到我耳边时,在心里便长了个尾巴:“哦,他是陈若曦的《尹县长》的英译者而已!”说老实话,我对这一点也不服气。我本来是搞30年代文学的研究;现在研究主要对象仍然是中国30年代的文学;我相信,将来还是30年代的文学,不过,请读者注意;我指的是“主要对象”而未说“唯一对象”。
  一个作研究的人,如果把研究的范围定得太小,他的研究工作太“专”,不但他的读者会逐渐体会到他作品的单面化,连他本人迟早也会感觉到自己做法的偏狭性。特别是搞历史的人——不管是经济史、古代史、文学史或其他——非得看看研究范围之外的其他时期、社会、国家的作品不可,以便使他研究的结果得到应有的地位。就拿我个人的情况来作例子: 我这几年来所研究的题目是中国现代小说,以30年代著名的东北作家为主,但是我明明知道,光看萧红或萧军或端木蕻良或其他东北作家的小说,用一种或几种文学批评方式来分析他们的作品,说明他们的成就是不够的,所达到的结论一定缺少广泛的应用性。因此,研究的虽然是中国文学,但我也必须看看外国作品——欧美的、俄国的、日本的,甚至于非洲、南美洲、东南亚的;总之,凡是有文学的国家,多多少少我都得看一些;研究的虽然是现代文学,但古代文学,中西都在内,也得看;研究的虽然是小说,但诗歌、戏剧、散文等等,都得大量地阅读。这也还不够,也要加上文学以外的作品——历史、哲学、心理学等作品都要看一些,我这才能够深刻地了解30年代东北作家的小说有何意义,才能辨认其功与过。
  写到这儿,就必须提醒自己:我这里写的主题不是研究方法或研究态度,也不是文学史或文学理论,更不是葛浩文自传。但因为题目早定为“从翻译看台湾小说”,而读者都知道我是《尹县长》的“英译者”,我还是“言归正传”,对主题有个交代。
  1974年,也就是陈若曦写《尹县长》的那年,我正好在日本写论文的时候,有机会到台湾来一趟。作一些与论文有关的访问,很荣幸地认识了殷张兰熙女士,获得了她主编的《中国笔会》季刊的几期,由此才真正详读了台湾现代文学作品。殷太太看我兴趣很浓厚,毫不考虑能力的问题,便当场问我愿不愿意给季刊翻译一两篇作品。因为当时兴致勃勃,信心远远超过本事和经验,我立刻就答应了。这就算为我与台湾文学最早的接触,而虽然至今尚未作任何像样的台湾文学研究,但到现在为止已翻译了二十多篇台湾小说和散文,更有意义的是我这六七年中,不间断地阅读台湾文学,特别是小说。
  ……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66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227.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