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大象学术书坊•全球化与现代化: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
大象学术书坊•全球化与现代化: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


大象学术书坊•全球化与现代化: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

作  者:刘保刚 著

出 版 社:大象出版社

丛 书:大象学术书坊

出版时间:2016年04月

定  价:55.00

I S B N :978753478343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世界史    

标  签:历史  中国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鸦片战争后,中国也逐渐被卷入全球化体系。中国本处于东亚权力中心地位,与周围各属国形成宗藩关系。西方殖民体系与中国的宗藩体制发生了激烈冲突。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西方开始以不平等条约体系规范中外关系,在中国建构半殖民地统治秩序。中国被迫逐渐接受这种秩序。但中国毕竟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具有高度民族优越感的大国,中华民族决不会甘于被边缘化。于是,中国社会精英及民众对列强殖民化的侵略行径展开了激烈的抗争、艰难的探索。本书主要以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视野,从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晚清时期,中国一步步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此书以观念冲突与演变为研究切入点,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的艰难曲折进行了一定反思。

TOP作者简介

    刘保刚,男,1966年10月生,河南鄢陵人,2000年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毕业,导师崔之清教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先后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5篇,参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黄河文化史》等多部著作。

TOP目录

导论 1

第一章 19世纪前期的中国与世界3

 一、西方列强的崛起与资本/殖民主义国际体系的成型3

 二、清朝中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滞后26

 三、鸦片战争:中西社会制度及文明的激烈碰撞45

 四、不平等条约体系:中西方关系模式的构建63

第二章 19世纪后期:探索“中体西用”的现代化模式71

 一、“自强求富”:君主专制体制内的现代性变革72

 二、反洋教斗争:民族危机刺激的宗教及文明之冲突148

第三章 从甲午到庚子: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继续沉沦183

 一、世纪之交国际体系的剧烈演变:大国争霸格局的形成183

 二、沉沦中的抗争:义和团运动的兴衰228

第四章 维新变法:从变革体制回归体制内改革245

 一、甲午战争后的中国政局与官僚及知识精英的分化245

 二、西学的传播与扩展252

 三、维新派对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创新264

 四、戊戌变法:一次失败的体制内变革284

第五章 冲出沉沦厄运:重新探索现代化模式291

 一、救亡图存语境和现代性思潮纷呈291

 二、官僚及知识精英的结构变化与重组299

 三、国内政治文化多元结构的形成305

 四、精英群体对现代化模式的争议319

第六章 和平变革:清末新政与立宪运动348

 一、清末新政:朝廷主导的体制内现代性变革348

 二、朝野关于立宪体制与路径的争议360

 三、朝廷“立宪”:“宪政”包装的君主专制369

 四、立宪运动:和平变革君主专制的政治实践372

第七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的终结379

 一、社会冲突的加剧和统治阶级的分裂379

 二、革命派的整合与三民主义理论的形成383

 三、武装斗争和革命话语权的确立390

 四、武昌首义与南方各省的光复393

 五、南北议和与清朝统治的倾覆398

结语 401

 

后记 403

TOP书摘

(二)袁世凯掌控朝政,南北议和登场

  1.袁世凯有意和平篡夺最高权力

  袁世凯复出后,一面命冯国璋猛攻汉口、汉阳,一面派人与湖北军政府接触,试探和谈底线。他出任总理大臣后,和谈就由幕后走向公开。袁世凯推动议和也是迫于时势:一是清廷人心尽失,以武力未必能够镇压革命。当时南方各省已全部独立,北方各省也普遍存在革命形势。如果一味镇压,结果难以预料,很可能是袁世凯与清廷一起被革命洪流所吞没。二是袁世凯与清廷之间已经失去信任。亲信王锡彤向袁世凯建言:

  革命之气已盈海内,若再以兵力蹂之,后患方长。况为袁公计,亦殊不值得。盖专制国之大臣立不世之奇功,结果只有两路可走:一为岳武穆身死而国危,一为曹孟德,风利不得泊也。此二者非君杀臣则臣弑君,将何以处袁公乎?袁世凯与载沣等亲贵的关系早已势同水火,如今双方相互防范,关系更加紧张。《抑斋自述》记载,汉口得胜后,载沣拜访袁世凯,从袖中拿出裕隆太后的懿旨,封袁世凯一等侯爵,让袁世凯进宫谢恩。袁世凯大为惊疑,认为这是上演吕后未央宫杀韩信之事,遂再三辞谢,不肯进宫。三是各方,包括列强、原立宪派,乃至革命党人都把政治解决、稳定政局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非袁莫属”已成为时人共识。袁世凯也正好利用这种形势,通过政治解决谋取最高权力。

  2.南方拥袁声浪高涨

  南方独立诸省,虽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但拥袁派势力强大,孙中山深受各方压力,被迫同意有条件拥袁。(1)原立宪派早就看好袁世凯。皇族内阁成立后,张謇认为清廷已无望,就乘火车到彰德拜访袁世凯,尽力促成袁世凯出山挽救清廷政治危机。袁、张达成默契。辛亥革命爆发后,张謇立即致电袁世凯,促其迅速北上,入定京师。他认为,清廷退位,实行共和已是大势所趋。(2)颇多革命党人倾向秩序革命,以免延长战祸,希望与袁世凯达成和议。他们担心袁世凯会仿效曾国藩,帮助清廷扑灭汉族革命。黄兴可谓拥袁代表,早在1911年11月9日,他即致函袁世凯,以拿破仑、华盛顿相许,促请袁世凯参与反清革命进程,并表示革命派会“拱手听命”。函称:

  人才原有高下之分,起义断无先后之别。明公之才能,高出兴等万万,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直捣黄龙,灭此虏而朝食,非但湘、鄂人民戴明公为拿破仑、华盛顿,即南北各省亦无有不拱手听命者。

  孙中山当上临时总统后,同盟会内妥协议和声浪高涨,孙中山主张北伐,被攻击贪图权力。面对各方施压,孙中山陷入孤立,遂致电袁世凯,表示虚位以待。

  3.议和登场,清廷倾覆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71.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