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抑郁症的非药物疗法
抑郁症的非药物疗法


抑郁症的非药物疗法

作  者:詹姆斯·S.戈登 著;王鹏飞 译

出 版 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丛 书:鹿鸣心理系列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定  价:59.00

I S B N :9787562490241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心理咨询与治疗    

标  签:其他治疗方法  心理学  心理咨询与治疗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抑郁症的非药物疗法》是一本简单、实用的抑郁症治疗指南,书中描述了走出抑郁的7站式旅程以及我们对自身生活加以控制,从而发现希望和快乐的步骤。该书旨在使每一位受抑郁症困扰的患者受益,从轻微的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抑郁症患者(如心境不佳)到各种抑郁重症患者(如有自杀企图或有明确计划的自杀)。借助作者本人多年的治疗病例,该书详细介绍了以下情绪康复疗法:食物和营养补充、中药、运动锻炼和舞蹈、心理疗法、冥想和意象导引以及精神锻炼和祈祷。

TOP作者简介

詹姆斯·s·戈登,教授,毕业于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家,曾任美国白宫补充和替代医学政策委员会主席,是世界知名的心身互动医学(Mind-body Medicine)治疗抑郁症、焦虑和精神创伤的专家。40多年来,戈登教授一直致力于帮助抑郁症患者找到不使用抗抑郁药而走出抑郁阴影的途径。

TOP目录

除了吃药,还有别的方法吗? 引言 001
召唤:寻找正确的路径 第一章 047
旅程的向导 第二章 109
顺应改变 第三章 151
应对心魔 第四章 185
心灵暗夜 第五章 235
灵性:福佑 第六章 269
回归 第七章 305

TOP书摘

抑郁不是一种疾病
事实上,不管是重度抑郁还是轻度抑郁,都没有很好的证据表明抑郁是一种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一样的疾病。在对那些抑郁症病人的脑袋进行的尸检中,并没有相一致的病理发现。遗传关联确实存在,但几乎不可能成为压倒性的因素,而且比起大多数的因素来说,有关它的研究都显得更有疑问。同时,50 年的努力和研究并没有在抑郁症患者脑中、脊髓液中或者是血液中发现相一致的生化异常。虽然,一些研究的确表明,抑郁和低血清素之间有所关联,但是仍然没有证据表明低血清素,或者是其他神经递质或它们的分解产物水平低的大多数人都患有抑郁症,反之亦然。神经递质水平上的这些变化是抑郁的原因,或是抑郁导致了这些变化,又或是这些变化与抑郁之间有些什么确切的关联,这些都尚不明确。实际上,近期研究表明,压力和压力荷尔蒙更有可能是抑郁和观察到的神经递质水平变化的原因。在任何一个病例中,都没有临床测试来准确描述那些神经递质水平较低的人或哪一种物质可能水平低一些,事实上,也没有准确描述哪些人对哪些抗抑郁药物反响最好。而且,极少有证据表明,那些几乎是普及全球的抗抑郁药物比起我将在之后的章节中讨论到的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显得更为有效。实际上,如果你仔细看看这些研究就会发现,抗抑郁药物也许仅仅只是比安慰剂要稍微有效一点点,安慰剂这种糖丸,在大多数科学研究中都会用来与抗抑郁药物进行比较。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服用甚至是停止服用这些抗抑郁药物,都会产生令人身体不适的、有害健康的又或是潜在致残的副作用。关于 SSRIs 这一类本应该更安全、更新式的抗抑郁药物,也出现大量的数据表明服药后确实存在着自杀风险。最后,虽然抗抑郁药物的确能使抑郁症患者得到放松,他们不再那么焦虑,不再因为一些不开心的事而忧心忡忡,但很多人都反映说,他们的感觉范围大大地“受限”了,或者说他们感觉自己“麻木”了。
抗抑郁药物的原理和局限
接下来,我要谈的是我们所知道的(也是你们很想知道的)关于抑郁症的病理和对它治疗方法的批判性综述,同时也有关于抗抑郁药物所允诺的疗效,及其真实存在的局限与危害的概述。这一点十分重要,你可以据此来考虑自己是否要服用,或是继续服用抗抑郁药物。在本书末尾的注释部分,你会看到我的判断和结论的大量科学依据,你也可以与你正在配合治疗的医生、精神病医师,或任何别的治疗师分享这些信息。我对于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是持批判态度的,另外,对于使用此类药物的依据,我也不赞同。如果你正在服用此类药物,即使你完完全全地被我说服了,“你也不应该仅仅是停止服药”,因为停药很可能会有危害,同时会让你有所不适,所以,应该在医嘱下慢慢地摆脱药物。最理想的情况是,你应该在摆脱药物的过程中,使用一些我建议的方法,来缓解这个过程中常伴有的情绪上和生理上的痛苦。我不是说你“绝不该”使用抗抑郁药物,在我看来,只能“偶尔”服用,而且一般是在一小段时期内服用,在一些偶尔的危及生命的紧急状况下服用,或是当所有别的潜在危害更小的方法都试过了,但收效甚微时再服药。最后,如果你正在服用抗抑郁类的药物,那么你可以一边继续服药,一边进行我在本书中介绍的疗愈之旅。一部分跟我配合治疗的病人就是这么做的,他们在做好停药准备前一直在服药。
基因和心情
精神病学的标准教科书上说,同样是一出生就被分离开,同卵双生的双胞胎一起患上抑郁症(或是经历抑郁)的可能性比异卵双生的双胞胎要大得多,前者大约是 30%~35%,后者则是 2%~5%。这是一种久负盛名的方法,用于集中研究抑郁的遗传学因素,并从中提取出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多科学家都得出结论,抑郁症确实有基因上的因素,这是一种与其他疾病共有的特征。我赞同这些数据,但是,就跟别的批评家一样,我不赞同这些结论的确定性。与其他许多精神病学家一样,我认为基因因素更像是一种倾向。这一点是说得通的,比如,有些人显得更为害羞或者胆小一点,更可能因为失去而受打击,或者比别人更容易心灵受创,就像有些人更易发怒、冲动,或者更外向、聪明、强壮一些,抑或是更具音乐天赋、艺术天赋。这些特性并不能构成一种疾病。我们这样的倾向只是一种本质上的开端,随后的发展过程,包括你和父母以及其他人,还有我们所居住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将会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些倾向和趋势会怎样显现出来,显现的频率如何,显现的显著程度如何。最近,有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是关于 5HTT 基因上的变异的。该基因控制着血清素的活性,并被广泛地假定为与抑郁症相关。这项研究证实了基因、环境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的复杂性。那些 5HTT 基因有两个变体的人,确实比那些三个变体的人更加容易抑郁,但前提条件是“他们经历了许多压力很大的事情”,特别是一些经济上的挫折。然而,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个基因的变体对于抑郁症的全面发生有直接影响。我们的基因组成也许会导致我们更易受抑郁症的侵害,但是这种影响很可能比大家普遍认为的要小得多。更为重要的是,遗传素质也许可以用药物来改变,但也可以不用它们来进行很好的改造,我们可以用别的方法,比如社会变迁,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保障,也可以采用本书中介绍的一系列方式方法来进行改变。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30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1.9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