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牡丹情缘:白先勇的昆曲之旅(精装)
牡丹情缘:白先勇的昆曲之旅(精装)


牡丹情缘:白先勇的昆曲之旅(精装)

作  者:白先勇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6年04月

定  价:128.00

I S B N :9787100110860

所属分类: 艺术  >  戏剧舞蹈  >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标  签: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与摄影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牡丹情缘——白先勇的昆曲之旅》一书全面收录白先勇先生关于昆曲的随笔,以及与昆曲相关的精彩访问与对谈。自2004年起,白先勇策划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开始巡演,至2012年共演出200场,成为这一阶段著名的文化现象,有力推动了昆曲在中国社会以及欧美的传播。在这一期间,白先勇形成并表述了其独有的昆曲理念,不仅在众多访谈中披露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过程、深入的文化,还提出了“昆曲新美学”的概念。本书作为白先勇先生推广昆曲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全面展现了与昆曲的因缘与感想、收获与得失,以及制作青春版《牡丹亭》和新版《玉簪记》的心路历程。

TOP作者简介

    白先勇,当代作家,青春版《牡丹亭》制作人。广西桂林人,白崇禧之子。童年在重庆生活,后随父母迁居南京、香港、台湾。中学毕业后入台南成功大学,一年后进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金大奶奶》。1960年与同学陈若曦、欧阳子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小说多篇。1961年大学毕业。1963年赴美国,在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研究创作。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旅居美国,任教于加州大学。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树犹如此》等。2004年后,以青春版《牡丹亭》的巡演为契机,推动大陆昆曲的传播与发展。近年来致力于大学昆曲教育的发展,相继在北京大学、苏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推动昆曲课程的建立。

TOP目录

惊变
我的昆曲缘由——忆梅兰芳与俞振飞/13
我的昆曲之旅——兼忆一九八七年在南京观赏张继青“三梦”/15
游园惊梦二十年——怀念一起“游园”、一同“惊梦”的朋友们/23
惊变——记上海昆剧团《长生殿》的演出/27
附:沉醉后的欢聚——白先勇与昆剧界人士谈《长生殿》(陆士清)/35
让《牡丹亭》重现昆曲风华/43
认识昆曲在文化上的深层意义——访“传”字辈老艺人/45
昆曲的魅力?演艺的绝活——与昆曲名旦华文漪对谈/50
与昆曲结缘——白先勇对话蔡正仁/57
文曲星竞芳菲——白先勇对话张继青/69
绝代相思长生殿?文学与历史的对话——白先勇对话许倬云/78
《牡丹亭》和文化美学——白先勇对话余秋雨/87
昆剧中的男欢女爱——在香港大学的演讲/106
青春梦上
牡丹亭上三生路——制作青春版的来龙去脉/127
《牡丹亭》还魂记/131
古典美学与现代意识——在北京的演讲/137
姹紫嫣红?青春再现——在中国海洋大学的演讲/141
姹紫嫣红开遍——青春版《牡丹亭》八大名校巡演盛况纪实/157
牡丹一百——青春版《牡丹亭》百场演出感言/164
《牡丹亭》西游记/168
英伦牡丹开/172
昆曲的普及教育/183
至高的文化使命/185
面对世界——昆曲与《牡丹亭》/187
姹紫嫣红两百场——青春版《牡丹亭》第二百场庆演感言/192
“儒生”岳美缇/196
青春版《牡丹亭》的总导演汪世瑜/199
曲终人不散——《圆梦:白先勇与青春版〈牡丹亭〉》序/205
青春梦下
一个是“美”,一个是“情”——白先勇访谈录/217
关于《牡丹亭》的青春问题——李文儒访白先勇/236
中国和美国:全球化时代昆曲的发展——白先勇对话吴新雷/248
昆曲新美学
琴曲书画——新版《玉簪记》的制作方向/292
昆曲与中国抒情诗的传统——从平面到立体/295
传统与现代——从青春版《牡丹亭》及新版《玉簪记》的制作讲起/314
白先勇的昆曲新美学:从《牡丹亭》到《玉簪记》——陈怡蓁专访白先勇/332
昆曲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白先勇、叶朗对话昆曲传承/340
青春念想——央视《面对面》访谈/348
像保存青铜器一样保存昆曲——央视《文明之旅》访谈/363
附录一
守护余秋雨/379
在春天里观看春天樊曼侬/386
青春版《牡丹亭》的三重意义在“白先勇的文学与文化实践暨两岸艺文合作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王文章/389
昆曲是一个仍然充满生命力的传统——致中国文化部孙家正部长杨祖佑等撰白先勇译/392
十年辛苦?十年有成李婷/394
附录二
来自一个女孩的梦之泉,长达九小时耳眼销魂的歌剧体验,牡丹将要绽放史蒂芬?韦恩撰陆云雅译/407
一门精致的艺术迈克尔?茨威巴赫撰陆云雅译/411
被祝福的回生《牡丹亭》十月八日,星期天,上演于鲁伯欧剧院伊利莎白?施威兹撰陆云雅译/415
《牡丹亭》:妩媚女鬼以处子之身还魂伊斯嫚?布朗撰陆云雅译/417
沈丰英和俞玖林:“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唐纳德?胡特拉撰陆云雅译/419
《牡丹亭》:中国戏剧的高雅精美令DavidDougill如痴如醉大卫?道吉尔撰黄璇译/421
昆曲《牡丹亭》:苏州昆剧院安?奥索莉欧撰黄璇译/423
青春版《牡丹亭》二百场演出全纪录/429
后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陈均/433

TOP书摘

姹紫嫣红两百场
  ——青春版《牡丹亭》第二百场庆演感言
  二〇〇四年五月二日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以来,迄今将近八年,十二月八、九、十日三天即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歌剧厅举行第二百场庆演。这朵艳冠群芳的牡丹,花中之后,一路绽放盛开,八年间吸引了三十多万观众,遍游海峡两岸、大江南北、美国欧洲。在这程漫长的昆曲之旅中,我们也曾经历狂风暴雨,险境环生之时,但终幸赖天意垂成,总有善心人士出现,扶持一把,渡过难关。天助人助,青春版《牡丹亭》所传布的昆曲佳音,才能绵绵不绝,响彻华人世界,远播重洋异国。
  八年,两百场,青春版阶段性的使命可以说大致已经完成:青春版《牡丹亭》把成千上万广大的青年观众召唤回剧院,观赏昆曲艺术,重新亲近我们的传统文化。培养一代年轻观众,是我们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的首要宗旨,表演艺术,尤其像昆曲这种高雅艺术,没有知识青年的参与,就不会有青春生命,也就没有发展前景。因此,走进校园,是我们出发的第一步。这些年,我们跋涉千里,在海峡两岸、美国西岸二十九所重点高校巡回演出。北至兰州大学,南至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这些都是昆曲不曾出现过的地方。我们曾经三进北大、两进南开、二进北师大。令人感动的故事大都发生在这些校园巡演期间。十多万的大学生观众,大概百分之九十以上从未看过昆曲,观赏过青春版《牡丹亭》以后,许多学生发觉原来我们传统文化中竟有如此高雅精美的表演艺术,因此而改变了他们对传统戏曲的一些偏见。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一个天寒地冻的冬夜,零下九度,北大百周年纪念堂刚演完青春版《牡丹亭》下本大团圆,两千多学生情绪沸腾到极点,深夜十一点多钟,还有数百人依依不舍,排长龙等着要跟我说这样一句话:“白老师,谢谢你把这样美的东西带给我们!”我深为这些青年学子的由衷之言所感动。我是多么希望所有的华裔青年,一生中至少有一次蓦然发觉我们传统文化之美,因而受到启发,摒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疏离与冷漠,重新认识我们辉煌的过去。对自己的过去没有正确认识,如何能计划将来?
  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上演时,人民日报的记者,一位年轻女士来采访我。采访完毕,她要我与她合照,同事把等在门外的她的先生一同邀了进来。我们三人合影完毕,她有点激动的告诉我,原来她与她先生本是北大同学,彼此并不熟悉,但是二〇〇六年,青春版《牡丹亭》二进北大,两人去观看,同时受到《牡丹亭》中生死不渝的爱情所感动,因而结成连理,我为这一对璧人衷心祝福。这样的牡丹“姻缘”,我知道起码有三对。是汤显祖《牡丹亭》中的至情至性,数百年来,勾动了无数青年男女的一颗“春心”。“情”与“美”是昆曲,尤其是《牡丹亭》中不可抗拒的两大原动力。
  现在,看昆曲在高校中几乎已成为一种时尚。有一位北大学生在网上这样写道:现在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看过青春版《牡丹亭》的,一种是没有看过的。
  培养青年演员,是我们另外一项重要宗旨,是一种奇妙的因缘使我选中了苏州昆剧院小兰花班成员作为青春版《牡丹亭》的主要骨干。二〇〇三年起,我力邀昆曲大师张继青、汪世瑜进行传承工作,把一块块璞玉琢磨成器。小兰花班中生、旦、净、末、丑各就其位,加上苏昆原来中生代演员,终于把汤显祖的扛鼎经典名著撑了起来,搬上舞台,大放光芒。这八年来,我带领青春版《牡丹亭》剧组南征北讨,远渡重洋,转眼将临第二百场隆重庆演。其间我们可以说是“休戚与共,祸福同当”。大家都为青春版《牡丹亭》尽了一己之力。眼看着小兰花班由青涩稚嫩的幼苗,抽发成长为一株株婀娜多姿、丰神俊朗的“奇花异草”,我为他们耀眼的成绩感到骄傲、欣慰,但也曾为他们个别遭受到的挑战、挫折、挣扎、奋斗而担心、着急。小兰花班现在已经脱颖而出,可以独当一面了。如果更进一步,得到政府的大力栽培,给予机会把他们排演的剧目送到世界各国巡演,不但可能把他们训练成国际级表演者,亦可将我们的文化瑰宝推到世界各国。
  把昆曲艺术推介到国外,尤其是西方世界,是我们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的另一项要务,西方国家对中国戏曲的了解只止于京剧,西方人士很少人知道比京剧早几百年还有昆曲的存在。二〇〇六年,青春版《牡丹亭》赴美西巡演一个月,造成极大轰动,对美国学术界产生了不小的“文化震撼”,舆论界认为是自梅兰芳一九三〇年赴美巡演以来,中国传统戏曲对美国文化界产生极大的一次冲击。二〇〇八年,青春版《牡丹亭》赴欧巡演,在伦敦及雅典都得到当地观众热烈反应。英国泰晤士报破例一星期连续两篇剧评,一边倒的给予肯定赞扬。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也因此在音乐系开设了昆曲欣赏课程。英美学术界、文化界认识到中国昆曲艺术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课程。
  有不少戏曲学者专家,如吴新雷、黄天骥等教授曾撰文评论,青春版《牡丹亭》作为一个成功的昆曲范本,重要的原因在于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得比较融洽。我们一开始便厘定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的重要原则,“尊重古典但不因循古典,利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在昆曲的传统基础上,发挥创意。我们制作出来的是一出既传统又现代的昆曲。一方面保存了昆曲的古典美学,又加入了现代舞台的创新元素,反映出二十一世纪人的审美观,因而能引起广大现代青年观众的共鸣。上海戏剧学院昆曲专家叶长海教授认为在他看过所有的《牡丹亭》演出版本中,青春版《牡丹亭》极能表现汤显祖原著的精神,这是对青春版《牡丹亭》很高的评价。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情,努力使四百年前汤显祖的扛鼎之著——《牡丹亭》,在二十一世纪的舞台上又还魂一次,恢复其青春亮丽的原貌。
  青春版《牡丹亭》是海峡两岸的艺术家、文化人共同打造的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这些年来,我极怀念的是青春版《牡丹亭》的原创团队,大家在一起孜孜矻矻、日夜切磋的情景,那是脑力的激荡,智慧的冲撞,大家的创造精神都释放出来了。当青春版《牡丹亭》在世界各地灿烂发光的时刻,大家都有一种完成一件精美无比的艺术品的成就感。我自称是“昆曲义工”,其实我是义工队的大队长,参与青春版《牡丹亭》制作的艺术家大多也是义工,他们都为复兴昆曲大业,做出了无私无偿的贡献。
  青春版《牡丹亭》能够走得这样远,还有一群幕后英雄一直在支撑着我们。我们推广昆曲,激发了许多企业家的文化使命感,无论他们在中国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大陆还是美国,他们心中一样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份热切的关爱与期望。他们对青春版《牡丹亭》慷慨赞助,亦是希望能够把我们的文化瑰宝——昆曲,保留下来。对他们的善意与热情,我们深深感激。
  在青春版《牡丹亭》第二百场庆演的前夕,我的心情虽然兴奋但感有忧虑。青春版《牡丹亭》八年二百场,其本身的使命基本完成,可是昆曲的复兴道路仍然非常漫长而崎岖。昆曲是我们这个民族表演艺术的至高成就,需要全民族共同协力去保护、推广与弘扬,就像保护我们的文物:青铜器、宋瓷和古字画一样。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472

版  次:第1版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5.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