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八百里瓯江
八百里瓯江


八百里瓯江

作  者:马学强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定  价:108.00

I S B N :9787100118781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  地方史志    

标  签:历史  历史研究与评论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瓯江,绵延八百里,盘踞千岭间,气宇含宝珠,奔腾向东海。瓯江,碧水萦回,宛如一条青丝罗带,牵挽起东南的山海大观。瓯江沿岸,秀峰、奇石、深潭、涌泉、碧湖、浩海,构成一幅绮丽的壮美画卷。瓯江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山奇水美、物产丰盈,更在于沿岸民众千百年来营造积累的深厚人文底蕴。
  本书围绕八百里瓯江,将瓯江沿岸的自然生态、古道水路、人文遗迹、民情风俗、城市变迁等连缀成篇,其间穿插150多幅珍贵图片,内容富有故事情节,图文并茂,娓娓道来,颇有趣味。
  该书首次打破政区隔阂,是一部对瓯江流域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进行通代研究的专著,推动了对流域史、区域史乃至口岸城市史的研究。

TOP作者简介

  马学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上海市史志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人文遗产研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中国城市史、区域史、都市人文遗产等研究。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已出版著作有《上海通史》第2卷、《从传统到近代——江南城镇土地产权制度研究》、《江南席家——中国一个经商大族的变迁》、《出入于中西之间——近代上海买办社会生活》(合著)等,参与主编《千年龙华》、《西学东渐第一校》、《阅读思南公馆》、《沪上名校——百年大同研究》、《密勒氏评论报总目与研究》等。近年来先后主持多项国家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有多项成果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邹怡,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民国时期历史地理与社会经济研究,尤其关注传统农村社会与近代城市发展。发表论文《清代城市社会公共事业的运作——以杭州城消防事业为中心》等十余篇。已出版著作《明清以来的徽州茶业与地方社会(1368—1949)》。近年来先后承担多项教育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有多项成果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胡端,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硕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发表论文十余篇,学位论文《上海法华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研究(1750—1927年)》获2012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奖。

TOP目录

第一章 地图中的变迁 1
清雍正《浙江通志》中的处州府城、温州府城图 4
清光绪刊印的《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中有关瓯江地图 7
清末与民国时期的地图 13
1949年以后的几幅地图 21
第二章 青山碧水擅沃饶 27
东南山海大观 29
浙南生态桃源 54
第三章 通山入海利东南 69
瓯江流域的水陆网络 75
山民、海民与船帮 93
水陆交通的近代变迁 122
第四章 市井民聚翠岭列 135
历史文化名镇 139
历史文化名村 153
沿江人文遗迹 163
第五章 敦厚务实民风振 181
从“重武质野”到“趋学尚文” 183
“任气而矜节”的瓯越遗风 200
山川不同,俭奢各异 203
“好巫尚鬼”之风 209
第六章 民俗风情多姿彩 215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217
山乡海隅的信仰世界 231
民俗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43
第七章 括苍处州城 267
一府十县的格局 270
据山为城,因溪为池 275
府城变迁 286
第八章 千年温州城 307
从东瓯王都到永宁城 310
斗城·水城·白鹿城 313
一片繁华海上头 317
异域之眼观瓯海 325
附 录 343
图片目录索引 345
主要参考文献 351
后 记 359

TOP书摘

瓯江,是温州的母亲河,瓯江之水孕育了千年温州城。
  中华文明,本生多元,如繁星点点,萌生于中华大地。东南海陬、瓯江水口,温州的先民——瓯越人,自石器时代便在此繁衍生息。他们饭稻羹鱼,财货渐丰,形成了灿烂的东瓯文化;刳木为舟,筑城建港,取道海路与外界密切沟通。“汉家封邑锡驺摇,山海包罗擅沃饶”,经历秦汉间的群雄竞逐,瓯越内附,以东瓯王都为基点,永宁县城落成于瓯江北岸、楠溪江口,这是此地成为王朝建制都市的开始。
  沧海桑田,海退人来。永宁县城所在的瓯江北岸,南北江山相夹,空间渐形局促;而瓯江南岸潮卤渐退,地势开阔,人烟渐稠。两晋之间,永嘉南渡,大量来自中原和江淮的移民定居瓯江之畔。东晋甫定,永嘉郡立,瓯江南岸、大罗山麓,永嘉郡城拔地而起。城垣的营建巧妙地借助了山形水势。精心的规划为这座城市带来山的稳重、水的灵性,奠定了这座城市千年的基本格局。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此地以隆冬恒燠,得名温州。唐、宋、元时期的温州,受惠于繁荣的海上贸易,日趋繁华。控山带海,利兼水陆,温州城成为瓯江上游山区木材、瓷器等特产的汇集之区,众商云集于此;更有来自日本等国的学问僧,将温州作为研习中华文明的基地,或入华巡礼朝圣的起点。此时的温州是东亚海洋文明圈中的一处贸易重地、一座文化高地。
  有明一代,王朝厉行海禁,温州审时而动,转向内涵式发展,致力于瓯江流域山乡渔村的开发。清代海禁稍弛,以明代的积淀为基础,温州迅速焕发出在经济和文化上的活力,南北货品交易繁盛,雅俗文化人才蔚起。清末开埠,伴随着转型的阵痛,温州亦初沐近代新风。智慧的温州人将中西文化融会贯通,并独有创见,新有发明,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当代温州正经历着城市的有机更新。彰显个性、适应民生的更新之道,必以承顺城市文脉为基础。就让我们追随着城市的记忆,在此重温千年温州的历史脉络。
  ……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361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