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
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


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

作  者:加藤谛三

出 版 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定  价:35.00

I S B N :9787555105473

所属分类:   

标  签:成功/励志  心灵/感悟  心灵与修养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如果有人问“你喜欢自己吗”,你会怎么回答呢?

  有的人不知如何作答,有的人直言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还有人则无法理解这个问题背后的深意。更有些人,

  他们说不清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却活在纠结、不安、焦虑和痛苦中。这样的人通常不喜欢自己,容易跟自己过不去,抑或常常顾影自怜。

  纠结、不安、焦虑、痛苦……如此种种,皆因不喜欢现在的自己。再进一步追究的话不难发现,很多时候,人们不喜欢自己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自信,觉得“我不行”。

  《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深层剖析了人们不喜欢自己的真实原因,直指利己主义、委曲求全、假意逢迎、惺惺作态及伪装成完美无缺者示人等现代人种种负面心理背后的深层心理成因,追溯到童年时期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父母的态度对成年后的自己心理所造成的影响,提出纾解心结、找回自信的方法,鼓励人们脱下层层铠甲,接受不完美却真实的自己,重新喜欢上自己,过轻松自在的生活。

  作者加藤谛三说:“我希望大家读了这本书之后,能够喜欢上自己。当别人再问你‘你快乐吗’时,能坚定地回答‘现在,我很快乐’。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享受快乐,才是充满自信、真正喜欢自己的人。”

TOP作者简介

  加藤谛三,

  日本知名心理学专家,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研究所研究员,日本精神卫生学会理事。193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现任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以及电台“人生问题咨询”栏目的主持人。

  著有《我们为何如此不安——哈佛导师给迷茫者的心灵地图》、《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不高兴的生活艺术》、《你活得累吗》等数十部作品,针对当下各种现代人的心理问题,字字珠玑,层层揭穿,温柔治愈。

TOP目录

序 “你喜欢自己吗”

第一章 无比软弱的自我

如果你对现在的自己缺乏自信

无法顺其自然的自己

选择正视,还是自欺

封闭在无意识里的压抑

压倒性的否定和恐惧

最不想承认的事情是什么

狡猾的利己主义者

给臭东西盖上盖子

“不能失败”的人生陷阱

不招人喜欢的理由

害怕招致他人的不满

绝不将弱点示于人前

我们真的肩负众望吗?

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跌倒

妄自菲薄的背后

活着本身就是恐惧

想战胜自卑,却走错了路

不必妄自菲薄

为什么自卑

自信全失的男人

无法卸下的包袱

固执权威的牢笼

尚未独立的人格

囿于不切实际的要求

与热心肠的人为伍

和讨厌的自己和平相处

浑然不知的自弃

为了隐藏内疚而浮现的正义感

为压抑欲望而扮出的无欲无求

摆脱被否定的不安

不必事事逞强

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

 

第二章  难以摆脱的依赖心理

施舍而来的爱

放弃过高的要求

摆脱自我否定的形象

避免将他人推入自卑的深渊

抑郁,可能是因为太清闲

弱者都是为了他人而活

我们应该相信什么

虚张声势者的面具

狂热分子的狂热背后

自以为是者的依赖心理

撕去依赖者的伪装

感同身受缺乏症患者

自我中心的高度依赖者

被侵蚀的心灵

希望他人接受自己的一切

警惕依赖乘虚而入

不甘心的滋味

因软弱而自大7

越自大,越不甘

虚假的爱,无休止的伤害.

不要变成仇恨的俘虏

不要败给连续的压力

渐渐扩大的压抑

拧巴的压抑者

 

第三章 大量空虚的人际关系

左右逢迎者的孤独

既不讨人厌,也不招人爱

八面玲珑者的错觉

不被待见的八面玲珑

最后还是笑脸相迎

藏于权威主义背后的自卑感

玩偶一样的人生

被遗忘的兴奋与喜悦

舒适的生活,却无福消受

重新审视共同情结的群体

看穿人的“刻意”

坦然面对眼前的现实

 

第四章 尝试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打败长久以来的不安感

反思,然后放松下来

填满心中的缺失

一步一步,扩大自己的世界

为了更加喜欢自己

为什么只会对自己评价低

摆脱讨厌的自己

一百八十度的逆转人生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

换个想法,突破人生困境.

看清现实,接受自己

 

后记

TOP书摘

  第一章 无比软弱的自我

  无法顺其自然的自己

  顺其自然这件事,说时容易做时难。在与他人相处时,人们往往由于不自觉地想要表现一个更好的自己而难以将真实自然的状态呈现出来,给人留下不合实际的印象。欲壑难填的人受着贪欲的驱使对万事万物摆出一副垂涎的姿态,生性冷漠薄情寡义的人很容易装模作样摆出一副和蔼可亲的姿态,而自我要求甚严的人则因为过分严苛而不苟言笑,终日以一副马不停蹄向前冲的样子示人。

  有些人经历过一次失败,再遇到类似情况时会反应过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性挫败。他们先入为主地认定自己还是不能做到,仍然会失败,从而无法冷静应对,顺其自然。如此一来,事情尚未开始,就已摆出了全盘皆输的姿态,人也因此失了自信,毫无底气。

  还有些人则恨不得处处绕开失败走,比如偶尔在人前说错话,为了避免再说错话,以后干脆不想在人前说话了,变得战战兢兢,无法畅所欲言。但是,逃避本身就是一种不自然的心理状态。

  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缺乏自信的人总是会将一次偶然的失败夸大,扭曲自己的经历,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倍感压力,无法放松心情,顺其自然。比如,曾经有过恋爱失败经历的缺乏自信的男人,一旦在喜欢的女人面前再多一次失败的话,失败感就会膨胀至无限大,给自己贴牢“我做不到”的标签。这样的人对自己的要求通常高得离谱,对自己的期待也大到不现实,结果就无法活出真正的自己,发挥本身具备的实力。

  为什么他们会对自己提出如此高的要求和期待呢?这是因为,缺乏自信的他们隐约对自己感到失望,觉得真实的自己没什么用。当然,这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他们并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

  也就是说,他们是在无意识上认定真实的自己毫无价值。

  受到以上这种感知方式的压迫,他们就会在意识层面上产生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期待,进而无时无刻不被沉重的压力胁迫,感到不安、紧张、疲劳,根本无法展现出轻松自在的状态,发挥实力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选择正视,还是自欺

  如果一个人在所有场合都装腔作势,无法顺其自然,他会隐约觉得“真实的自己没有价值”。慢慢地,这种模糊的意识就愈加清晰。

  这样的人绝不能一直自欺欺人地过下去。否则,就会慢慢自我麻痹,感觉自己无所不能,为自己的人生迎来炼狱般的痛苦。

  沉静下来审视自己的内心,还是自欺欺人,这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审视自己的内心,坦然面对真实的自我,是通往天堂之路,反之则慢慢走向地狱。

  遗憾的是,在这个十字路口上,选择走向地狱的人更多。

  很多人会虚张声势,为自己的行为百般辩护,想要掩饰自信心的匮乏和内心深处的恐惧之情。当别人把他们自欺欺人的证据摆到他们眼前时,他们往往会反问“这世界上存在不自欺欺人的人吗”,或是狡辩“既然别人能选择入地狱,我为什么不能这样选择呢”。既然如此,对方也只能回复“你想去地狱,那么我们不阻止你,请自便吧”,任由他们去了。

  相识的一位企业管理者曾跟我说:“以前觉得工作特别辛苦,之后是越来越辛苦,但奇怪的是,却觉得比以前幸福得多。”我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是:“现在自己终于能诚实地面对自己了。” 和我预想的答案一模一样。他抿了一口加水的酒,深有感触地对我说:“从工作层面上考虑,是越来越辛苦了,但是就个人而言却是越来越幸福了。”

  选择做真实的自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是接受自己的命运。

  例如,当被告知得了不治之症时,有人会失去理智大喊大叫,有人会选择平静度过剩下的时间,有人尽情燃烧生命的每一瞬间,有人则继续碌碌无为了却残生,而只有勇于做真实的自己、接受自己命运的人,才能充分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与人相处的时候,有人总是故作深沉,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而有些人则坦坦荡荡,大大方方袒露人前。故作深沉的人通常害怕与人接触,坦坦荡荡的人则毫无畏惧。坦坦荡荡的态度其实就是顺其自然,是一种坦然接受自己命运的态度。

  那么,如果坦然面对自我的人清楚地意识到“真实的自己没有价值”,那么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这种自我贬低和自己本身可能是没有关系的。

  例如,幼年丧母的孩子很容易会自我贬低,但是幼年丧母这个事实和自我本身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又例如,幼年时期不被父亲喜欢而导致自我贬低,但同样父亲不喜欢自己和自我本身也可能是没有关系的。诸如此类,有很多事情会导致人们自我贬低,但是这些事情可能和自己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人们之所以自我贬低,觉得自己没用,很有可能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强制灌输了“我没用”的观念而造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真的就是一个无用的人。还有一种可能,是周围人对待你的态度问题潜移默化所造成的。

  习惯自我贬低的人,不妨坦然审视自己,试着了解“我没用”背后真实的原因。

TOP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0

开  本:32开

纸  张:纯质纸

加载页面用时:95.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