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黄柳霜:从洗衣工女儿到好莱坞传奇
黄柳霜:从洗衣工女儿到好莱坞传奇


黄柳霜:从洗衣工女儿到好莱坞传奇

作  者:[美]郝吉思(Graham Russell,Gao,Hodges) 著

译  者:王旭,李文硕,杨长云

出 版 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定  价:49.80

I S B N :978755026791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文艺体育  >  影视跨界作者    

标  签:艺术  影视/媒体艺术  影视理论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1919年,一个14岁的黄皮肤女孩初登银幕,从此在星光璀璨的欧美影坛独放光芒。她曾与道格拉斯范朋克等巨星合作,也是玛琳·黛德丽的闺中密友。她的出现,甚至开启了美国亚裔演员短暂的黄金时代,然而生前却备受冷遇和排挤,去世后仍长期遭到误解。她就是第一位勇闯好莱坞的华裔演员黄柳霜。

在美国排华风潮的风口浪尖,面对社会体制和普通民众的敌意,以及接演角色的种种限制,一个出身卑微的洗衣工女儿,如何蜕变为好莱坞传奇?本书围绕黄柳霜生平、作品,逐一道来她如何凭借智慧,塑造出超越国界、优雅独立的摩登女郎形象:她极其重视衣着发型的设计,游走于古典和现代之间,至今仍是时尚界的东方缪斯;她通过学习多国语言、公开发表言论、与影迷互动、与学者对话、积极参与慈善及援华事业来经营公众形象。为了揭开偏见的面纱,作者苦心搜寻文献资料、访问相关亲属,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最终以详实的细节、严谨的文风呈现出黄柳霜比电影更精彩的人生。

TOP作者简介

郝吉思(Graham Russell Gao Hodges),1973年和1974年先后获得纽约城市大学城市学院的文学学士与硕士学位,1982年获纽约大学美国早期历史博士学位。曾担任美国科尔盖特大学历史系和亚裔、拉美裔及非裔研究中心的乔治兰登讲座教授,以及2006-2007年度北京大学富布莱特项目历史教授,另著有《出租车!纽约市出租车司机社会史》等书。

TOP目录

第二版前言

致 谢

前 言

插图目录

第1章 童年

第2章 踏上影星之路

第3章 闯荡欧洲影坛

第4章 穿梭于大西洋两岸

第5章 寻根之旅

第6章 情系故土

第7章 成为华裔美国人

后记 余音绕梁

参演影片目录

参演电视节目

注 释

部分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TOP书摘

1 童 年

黄柳霜是加利福尼亚的第三代华裔美国人。她的家族是第一批“淘金热”移民,她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在1855 年已经来到加利福尼亚。从这一年到柳霜出生的1905年,加利福尼亚华人遭受了从最初获接纳到19世纪80年代的排斥,再到19世纪末的暴力种族敌视。这种历史环境塑造了她的一生。尽管她是土生土长的加利福尼亚人,有同其他白人一样深厚的历史渊源,但她依然面临极端的社会偏见和不公的歧视性法律。她强烈的家族感、深厚的民族意识和坚定的毅力帮助她超越种族歧视的种种阻碍和限制。

1905年1月3日,黄柳霜在距洛杉矶唐人街几个街区的花街351号出生。父亲黄善兴(号良念)和母亲李恭桃于1901年9月9 日在旧金山举行了一场中式婚礼。夫妻俩在唐人街的马萨诸塞街117号有了他们的第一处住所,兼第一间黄氏洗衣铺。1902年l2月21日,李恭桃在那里生下了第一个孩子,乳名柳莺,大名黄露露。女儿的降生让黄善兴很不高兴,他好几天没有回家。强烈的家庭抱负使他将家小搬到花街351号,在这里开办了善记洗衣铺。花街是一个种族混合街区,位于唐人街的外围。搬家后二女儿柳霜降生,他们叫她安娜·媚(Anna May)。家族姓氏黄意为颜色;而“柳”则在字形上可以幻化为蝴蝶。

柳霜出生以后,母女三人都得了麻疹,这更增添了黄善兴无子的烦恼。

黄善兴属于在美国遭受许多磨难的那一代华人。当金矿中的工作日渐减少,横跨北美大陆的铁路铺设完成后,华人就面临着白人劳工日益高涨的暴力浪潮。早年,华人劳工遍及整个美国西部小城镇的洗衣铺、饭馆和农场。当反华暴虐在美国内战结束后兴起时,黄善兴和其他华人逃到大城市,这就形成了唐人街。这些唐人街是美国特有的现象,在狭小的地域中,居民们被迫聚居在破败拥挤的房屋中。在这里,华人试图通过坚持传统的生活方式、持有房产,以及开办本地产业的方式来抗衡居于统治地位的种族对他们的歧视。

全国政治形势的发展进一步降低了在美华人的地位。内战后,华人的边缘地位伴随着非裔美国人的社会影响力和政治地位的衰落。一位学者将这一过程称为华人的“黑人化”,这些曾经受重视的劳工面临恶化的法律、职业与社会歧视。受美国最高法院有争议的1857年“德雷德·斯科特判案”(Dred Scott Decision)鼓动,美国本土主义者阻止华人获得公民身份,号召将他们驱逐出境。继之而来的新恐惧包括 “通婚”(amalgamation),这是19世纪特有的表示异族婚姻关系的术语,充满弦外之音。自30年代以来,白人与黑人之间的通婚便被看作是无法想象的;内战后,种族主义者将这一种族焦虑扩及华人。

黄善兴成年时,面对的是一个日益排斥他的偌大社会,自然他视与白人的接触充满危险。黄善兴穿梭于太平洋的经历赋予他一种新的华人身份:旅居者。正如王赓武所述,华人很早就已经开始从中国本土向外移民,但规模不大。直至美国大规模移民之前,任何一个东道国社会从未认为在经济和技术上高华人一等。而移民美国则意味着华人旅居者如今成为工人阶级之一员,尽管同样处于不利地位和未接受过任何正规培训,但他们却认为自己在种族和文化上优越于其他亚洲移民。结果,在美华人旅居者徒劳地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以寻找一个他们觉得可以接受的栖身之处。黄善兴在洛杉矶找到了他的归属。在太平洋上或者在全美范围内,他那一代旅居者学会了接受一种短暂的生活模式。

然而,他所处的这个全新的美国社会,尤其是在劳工阶级中间,日益滋生出针对像黄善兴这样的旅居者的敌对情绪。因此,尽管中间有太平洋阻隔,他的中国文化情结却日益滋长。他通过外交途径、报纸、银行和不断到来的游客与“家乡”发生联系,这样一来,中国在他的心目中就显得格外重要。

黄善兴的中国情结是他在这个不友善的世界中的精神支柱。19世纪70年代以来,旅居美国的华人已面临严重的歧视。以1868年的《蒲安臣条约》(Burlingame Treaty)为开端,经1875年的《佩奇法》(Page Law),最终以1882 年的《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达到高潮,这一系列法令严格限制华人移居美国。一旦被定位为各种名目的劳工,华人男子就不得入境。华人女子大多被认为是妓女,所以这些法律将大多数华人女性拒诸门外。由于法律禁止妻子入境,家庭被分裂,除非丈夫在美国本土出生。美国国会在后来的二十几年里采取了若干措施强化这些法律,具体而明确地限制华裔美国人的权利。这些歧视性的法律明确地以华人为直接歧视目标,华人是美国历史上唯一遭受这种限制的少数族群。

劳工竞争和法律限制是种族主义肆虐的表现,但这并非迫使美国华人逃往大城市避难的唯一原因。19世纪最后几十年是美国文学上东方主义兴起的时代。尽管著名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和布雷特·哈特(Bret Harte)否认他们的故事和诗歌对美国华人怀有敌意,但仍有很多人借题发挥,渲染他们作品中的反华情绪——他们作品中有一些脸谱化的华人形象,诸如牌场上的专业老千阿兴,或者被警察监控的移民中介阿宋喜。这两位作家试图重新建构从美国华人那儿听到的“洋泾浜”英语或商业英语。到19世纪90年代初,尽管他们是无心的,但却无形中促成一种“唐人街小说”文学体裁的形成。在这种小说里,美国华人被描述成褊狭、难以同化和愚蠢的人。但是这两位作家似乎又很欣赏美国华人的聪明才智,史景迁注意到,他们模式化的描写混杂着杜撰和自我欣赏,间或充满纯粹种族歧视的语言。比如,在哈特的一部戏中,阿兴被描写成“下巴松弛的黄种人的细眼儿子”、“作恶多端的矿工惯贼”、“喋喋不休的白痴”,以及“道德毒瘤”。其他作家的笔下也出现了带有强烈种族倾向的文学作品,他们毫不留情地将华人描述成危险、不可信赖、邪恶的阴险小人。随着政治形势的恶化,这些描述一度甚嚣尘上。在义和团运动结束不久后出版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的书籍,向美国白人读者宣扬华人是对文明的真正威胁。美国20世纪初的作家萨克斯·罗莫(Sax Rohmer)在小说中告诉读者,即使是像他创造的角色傅满洲(Fu Manchu)一样聪明伶俐的中国人也是邪恶的,他们在骨子里天生不会从善。这些成见很快又被搬上了作为新媒介的银幕上。

这种类型的电影数不胜数,都是在柳霜出生地周围几个街区摄制的。洛杉矶的唐人街是一个刚刚开发的新区,19世纪80年代前住在这儿的华人不多,因为很危险。1871年,这里爆发了一次针对华人的严重骚乱和屠杀事件;随后在1886年和1887年,这里又发生过两次严重的暴力事件。尽管暴力冲突不断升级,但华人移民还是在洛杉矶站稳了脚跟,操控了当地的蔬菜买卖。1878年,洛杉矶市政当局试图向他们征税,使他们无法长期立足。这些商贩们开始罢工,迫使当局收回成命。他们早期的英勇精神激励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和兴盛,比如洗衣铺、饭馆和中药铺等。

20世纪头十年的洛杉矶唐人街已是一个人口密集区,有2111名居民,其中百分之九十是男性,沿街叫卖的小贩也为数可观。唐人街(本地华人称之为罗省)中的建筑包括美国砖瓦房、墨西哥土坯房、中国商行和寺庙等。对外人来说,这里看上去很肮脏,而且歹徒猖獗。附近的煤气厂和铁路调车场污染了这里的空气,偶尔洛杉矶河水会上涨,淹没这片地区的大街小巷。因为这个地区建立在私有土地上,所以公共基础设施如下水道、室内洗手间、铺砌的街道或者煤气灯等很少。

黄善兴一家搬到唐人街的外围地区并不奇怪,因为罗省肮脏的环境迫使有抱负的华人搬离。洛杉矶的亚裔人口尽管也有居住隔离问题,但他们并不像非裔美国人或墨西哥人那样孤立独处。他们的居住区有一定混合性——有些德国人、爱尔兰人和日本人家庭也住在这里。有些比黄善兴一家更早搬至此地的家庭再度搬迁到更远的外围区域。史姓家族也是黄善兴的朋友,他们在罗省春天街和百老汇街之间的第一大街边上建立了家族的商铺。虽然隔了几个街区,但唐人街对于黄家仍然很重要。

在柳霜出生后的两年里,全家一度又搬回唐人街的普里维特巷21号,1910年再搬回唐人街边缘地区的菲格罗阿北大道241号,并在这里一直住到1934年。他们新搬入的这个地区是一个多元文化区域,这里墨西哥人和东欧人家庭居多,黄家是唯一的中国人家庭。与在唐人街中寻找生计的“单身汉”社会不一样,黄家的孩子尽管生活在一个传统的家庭中,但每天接触到的都是与他们不同的人。柳霜在童年时代便意识到,与不同的人群相处多有磕磕碰碰。

此外,尽管菲格罗阿北大道离唐人街很近,但在地理上毕竟是分开的。要去唐人街,柳霜和露露必须沿着庙街走上好几个街区,穿过北正街和洛杉矶大街方能到达拥挤的华人区。各个国籍的妓女在街上徘徊。而回家的时候,她们还得爬过至少两处陡峭的小山坡,这又扩大了她们与其他华人之间的距离。这种与其他华人居住地的分隔最终造成了柳霜在心理上的疏远感。她自己住在一个多种族的区域,而洛杉矶的唐人街在种族上则比其他地区更单一,居住着来自中国甚至世界各地操各种方言的华人海员和劳工。在洛杉矶,来自广东台山和福建的移民居多。虽然柳霜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中国人,但是她的个性部分地受到其他美国人的影响,有美国化倾向。最终,柳霜对身份认同的追求促使她去旅行,同时也促使她进入电影中感受华人身份的片刻真实。

柳霜父母的背景也增加了她所处环境的复杂性。虽然在个人生活中保留着明显的中国传统因素,但他们毕竟都是在美国出生的公民。黄善兴于1860年7月23日在加利福尼亚的一个金矿区密歇根布拉夫斯出生。父亲阿黄翁(又称黄梁周,或者秋贤)是一位商人,与妻子潘氏在加州普莱瑟县的密歇根布拉夫斯市拥有两间店铺,一间叫“坊里”,一间叫“永春栈”。阿黄翁祖籍中国广东省台山市长安村,根据黄氏家谱记载,他父亲黄昌瑚是家族的族长。黄善兴的出生日期和地点表明阿黄翁经营的两家店铺是面向金矿区的矿工的。这门生意需要一定的资金也表明,阿黄翁应该是在1853年之后来到加利福尼亚的,此时华人移民取代了欧美裔的矿工。虽然背负着歧视性税收,同时也是种族暴力攻击的对象,华人矿工还是在白人驱逐他们的浪潮中生存了下来。

黄善兴幼年失去双亲。潘氏于1865年去世,不久之后,父亲把他带回中国的老家永安,这是广东省台山市的一个小村庄。根据黄善兴的叙述,父亲黄梁周在营救一名掉入井中的女子时死亡。这个孤儿在5岁时回到美国,9岁时返回永安村,一直待到11岁。他也曾经在菲德尔敦的一间寺庙(中医治病场所)待过一段时间,菲德尔敦是另一个华人聚居地,在他的出生地以南大约32千米外。黄善兴居住在华人的矿场中,与白人的小镇隔离开来。尽管华人也借鉴更古老的欧裔美国人的建筑模式,但他们很快就将这种建筑模式融入自己的习俗中,尤其是寺庙——家乡的最典型象征。这些华人矿工试图在加利福尼亚和其他西部各州重建他们的寺庙。与华人这种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并存的是,白人针对华人移民的挑衅性敌视态度日渐增长。面对这种环境,黄善兴当然更加觉得自己是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他的经历使他免于被同化,他始终还准备回洛杉矶唐人街谋生。

黄善兴19岁时已经攒下了足够的钱回台山娶妻。根据40 年后他向美国入境事务处督察所作的叙述,他在1886年坐船回老家,不过他所称的这一时间与他当时的年龄并不相符。其时,黄氏族人已经建立了一个新的村庄——长安村,这里离他们的老家大约有91米远,黄善兴托媒人帮他寻一门亲事。26岁时他娶了比他小八岁的女子李氏,初婚的甜蜜诱使黄善兴继续逗留在中国。1893年2月29日,李氏生了一个男孩,取名黄斗南(小名经枢)。不久,黄善兴返美,这样的离别在台山是司空见惯的。作为大多数美国华人的老家,台山有很多既贤惠又孝顺的妻子,她们用几十年的时间等待漂洋过海的丈夫回家。

黄善兴告诉移民局李氏在他返回美国前已经去世了。事实上,她独守空阁,依靠丈夫寄回来的钱在长安村一直活到78岁。村里有很多处境类似的女人;台山的经济也依赖于这些漂泊在海外的丈夫们,他们寄回家的钱维持了台山的发展。黄善兴对于返美日期的记忆同样也是不可信的,他声称自己是在1889 年返回美国的,但他所说的某些事情发生在19世纪90年代之后。黄善兴返美后开了一家洗衣店,这一行当在他们这个家族中很普遍,形成了黄氏洗衣店联盟。他的工作带来了必要的经济来源,黄善兴写信给李氏,要她带儿子来洛杉矶。

但李氏回信告诉他,她希望留在长安村并在那儿维持这一支的香火。同时她还写道,如果他不满意她的答复,他可以再娶一个妻子。当李氏表示不愿意来美国时,实际上美国的移民政策也禁止任何中国女子包括妻子入境,那些已经入境的人在被认可前不得不遭受广泛而频繁的身份审查,即便是来自中国的名门望族也不例外,著名的宋氏姐妹入境时被羁押了两周。宋霭龄(未来的蒋介石夫人的姐姐)后来直接向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olt)总统抱怨她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她讲述的受虐经历成为传奇,使恐惧逐渐渗透到普通人。李氏和黄善兴不想为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冒险,便同意黄善兴留在美国,按照传统他要寄钱养家。黄善兴比大多数美国华人男子幸运,能够负担得起娶第二房妻子的费用。同年,黄善兴经华裔媒人的介绍娶了14岁的李恭桃。

黄善兴长期不回长安村并不意味着他忘了在中国的家人。 据他女儿说,他在长安村还拥有相当的财产,这些财产都留给了黄斗南。另外,黄善兴还定期汇钱回去,以资助儿子的学业。黄斗南一直深造到30岁。黄善兴后来还曾要求柳霜将她所赚的一部分钱寄给黄斗南,但是她拒绝了。最终,黄斗南从享有盛誉的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毕业,后来成为学校教员,同时也成了长安村的知名人物。黄善兴对知识的追求表明了他早期对孩子们的强烈期望,几乎他所有的孩子最终都大学毕业,柳霜是一个例外。

黄善兴的经历是同一代台山籍美国华人的共同经历。正如徐元音(Madeline Hsu)所认为的,当台山籍旅居者在全世界寻找财富的时候,

TOP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8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