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见树又见林:社会学与生活
见树又见林:社会学与生活


见树又见林:社会学与生活

作  者:[美] 艾伦·G.约翰逊 著

译  者:喻东,金梓

出 版 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丛 书:朗朗书房&醒.世.録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定  价:29.80

I S B N :9787511729231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标  签:社会科学  社会学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在微不足道的日常琐碎问题中,艾伦·G·约翰逊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学的知识就是日常生活的知识,是可以在日常点滴中实践出来的。它或与我们的社会承诺相关,或与我们的社会文化价值规范相关。只有当我们对周围的复杂生活有所洞识时,我们才能产生与他人他物和平相处的智慧,懂得与他人彼此尊重。这种洞识和智慧又会让我们相信:即使个人的力量很卑微,也能够促使社会向上提升。

  《见树又见林:社会学与生活》从生活出发,娓娓述说社会学的点点滴滴,不掉书袋子,几乎找不到多少术语,但最后你会发现,你也能像社会学家一样地思考问题了。请打开它吧。好好看看这扇通往世界的窗子,仔细瞅瞅这面照见自我的镜子。

TOP作者简介

  艾伦·G.约翰逊(Allan G. Johnson),1970年获博士学位。社会学家、作家、训练师/顾问。

  任教于哈特福德女子学院,并于各大企业及大学担任性别、多元化议题方面的顾问及教师。主要著作包括:

  Human Arrangements: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McGraw-Hill,1995)

  The Blackwell Dictionary of Sociology:A User's Guide to Sociological Language (Blackwe11,1995)

  The Gender Knot: Unraveling Our Patriarchal Legacy (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97)

  Privilege,Power ,and Difference (McGraw-Hill,2001)

TOP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树林,树群,还有那件事

 这么一件事

 个人主义的方式,没有用的

 与我们有关,也与我们无关

 个人式的解决之道,不是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

 更复杂,也更有趣

 进入社会学的实践

第二章 文化:符号,观念和生活的种种

 构建真实

 信念:“我相信,我就会看到”

 价值、选择和冲突

 规范、道德和偏差

 态度:文化作为感觉

 物质文化和生活的种种

 我们的盒子:最好的盒子,也是唯一的盒子

第三章 社会生活的结构

 我们和他者:身份和角色

 个人的和结构的

 作为关系的结构

 作为分配的结构:谁得到了什么?

 系统与系统:家庭和经济

 结构——文化关系

 系统中的系统

第四章 人口与人类生态学:人,空间和场域

 人类生态学

 谋生

 出生、死亡、迁移:人口与社会生活

 人口和全景电影

 复杂的世界——简单的架构

第五章 我们,他者和社会互动

 “自我”:作为参与者的我们

 系统中的自我

 使系统成为可能

第六章 实践社会学与承诺

 “我爱你”到底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美国人不参与投票?

 为什么存在贫困?将“社会”回置到社会问题中去

 我们到底是谁?

TOP书摘

  社会学实践最主要的原则,也许就在于理解目前主流的个人主义视角对于了解社会生活,没有什么用处。我们的所作所为和各种经历,都并非发生在与外界隔离的环境中;每件事都与特定的背景联系在一起。例如,当妻子和丈夫为了谁该去清理浴室,或是两个人都要去上班时,谁该留下来照顾生病的孩子而争吵时,这种争执绝不仅仅是两口子的事,虽然当时看上去是这么回事。我们不得不去探究使这种争执产生的更大的背景。

  我们也许会问,为什么这种例子是与按照男尊女卑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有关的,即在一定程度上,除非男人想到要“帮忙”,否则他们不会认为自己有义务去平摊家务。在个人的层面,丈夫也许会觉得妻子唠叨,妻子可能会觉得丈夫是一个浑蛋,但是事情绝不是这么简单。夫妻双方可能都会忽略,在一个与此类型不同的社会中,他们可能一开始就不会发生争吵,因为两口子都觉得照顾家庭和儿童是天经地义的事。

  同样地,当我们认为自己现在的样子完全是因为家庭的影响时,我们忽略了,每一个家庭都是和外在的更大范围内的情境相联系的。困扰我们个人的情感问题,不应该简单归结为父母的影响,因为他们所参与的社会系统——工作、社区和整个社会——形塑了他们,包括将他们形塑为父母亲这样的角色。个人主义的思考方式会产生误导,因为这种方式使我们从如此狭窄的视角去解释人类的行为和经历,而忽略了其本来面目。

  另一个相关的问题是,只看个人,我们无法理解社会系统的来龙去脉。例如,在某种意义上,自杀是独立个体的个人行为,尤其是单独一个人自杀的时候。‘51如果我们想知道人们为什么会自杀,我们首先会想到他们自杀时的感受——绝望、抑郁、罪恶感、寂寞,又或许是出于一种荣誉感、责任感,为了保全大我而牺牲小我。这或许可以解释个别的自杀,但是当我们对特定的一年内全社会的自杀进行统计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去解释?这些数据告诉了我们什么,更重要的是,说明了什么?例如,1994年全美的自杀率是每10万人有12人自杀。如果我们深究这些数据,我们会发现,男性自杀率是每10万人有20人自杀,而女性每10万人仅为5人。根据种族和国家的不同,自杀率也呈现出很大的不同,而且在各个时期也不一样。例如,白人男性的自杀率,比黑人男性的要高出71%,而白人女性的自杀率,是黑人女性的2倍还要多。美国的自杀率是每10万人有12人自杀,与此同时,匈牙利是每10万人有34人,而意大利每10万人仅有7人。因此,对美国来说,男性和白人远比女性和黑人容易自杀;在自杀的几率上,美国人几乎是意大利人的2倍,但又仅是匈牙利人的1/3。

  ……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36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71.7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