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演化(精装)
演化(精装)


演化(精装)

作  者:[法]让-巴普蒂斯特·德·帕纳菲厄(Jean-Baptiste de Panafieu)、帕特里克·格里斯(Patrick Gries) 著;[法]帕特里克·格里斯(Patrick Gries) 摄影

译  者:邢路达,胡晗,王维

出 版 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定  价:298.00

I S B N :9787805018775

所属分类: 大众新知(科普)  >  生命科学    

标  签:科普读物  生物世界  生物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演化》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摄影艺术画册,本书由生物学专家编撰,严谨而平实的文字结合骨骼照片,将脊椎动物的演化历史娓娓道来。《演化》也非严格意义上的科普作品,摄影师藉由黑白摄影再现博物馆中的骨骼标本,从艺术史的层面,创作方式已先于创作内容表达了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演化》全书分为六篇,共有44章,从不同动物身体的结构对比入手,再依次讲述生物物种形成的机理、自然选择(包括性选择)的神奇力量、生物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和机理、环境对生物演化的塑造,以及演化与时间。从中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许多现代脊椎动物的知识,而且还可以熟悉一些生物演化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化石和事件。作者还恰如其分地讨论了自然选择和性选择的关系,并且批评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对达尔文科学理论的滥用和曲解。


  艺术与科学结合,既是对博物学传统的回溯,也是科学传播新的发展方向。《演化》作为一部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追求卓越的作品,值得每一个认真阅读。骨骼,对于古生物学者,或许意味着一切。而演化论,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演化而来,我们在演化之中,我们将继续演化。从如此恢弘的时空格局观看我们自己,或许是《演化》的初衷……


TOP作者简介

    让-巴普蒂斯特·德·帕纳菲厄(Jean-Baptiste de Panafieu,1955— ),法国海洋生物学博士,教授,科学纪录片导演、编剧。著有《动物进化奇遇》《大自然奇遇记:城市的虫子》等多部科普书籍,并被译为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

    帕特里克·格里斯(Patrick Gries,1959— ),法国摄影师,出生于卢森堡,在比利时完成学业后,赴美国学习摄影。1992年起定居巴黎,从事当代艺术、设计,以及摄影方面的工作,并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凯布朗利博物馆、梵克雅宝、路易威登等机构和品牌长期合作。2013年,曾在连州国际摄影节举办个展。

 

    邢路达,中国古动物馆社教部主管,专业领域为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与人类演化。

    胡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专业领域为古鸟类演化。

    王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专业领域为古爬行动物演化。

TOP目录

序 9

 周忠和

缘起 11

 沙维叶·巴莱尔

前言 13

 让-皮埃尔·加斯克

 

绪论 16

 让-巴普蒂斯特·德·帕纳菲厄

第一篇 身体的构造 23

 第1章 重复之术 28

 第2章 内在一致 34

 第3章 骨质盔甲 44

 第4章 五指 52

 第5章 大有难题 58

 第6章 小有可为 64

 第7章 鱼非鱼 70

 第8章 五纲的崩塌 78

 第9章 动物结构 8 6

第二篇 物种的诞生 95

 第10章 纵纹腹小鸮 100

 第11章 天生有别 106

 第12章 杂交 110

 第13章 三种熊 120

 第14章 海鸥环形种 126

 第15章 由鼠及人 130

 第16章 雀喙 136

 第17章 待客之巢 140

 第18章 跑猿 144

第三篇 诱惑与选择 151

 第19章 红皇后 156

 第20章 武装与装饰 162

 第21章 著名的脖子 178

 第22章 尖牙之利 18 4

 第23章 爱而后已 190

 第24章 角的数量 19 6

 第25章 骨头的性别 202

第四篇 演化的修补 207

 第26章 独角兽的牙 212

 第27章 角质的齿 236

 第28章 爪,翼,鳍 246

 第29章 最后的脚趾 260

 第30章 两种熊猫 268

 第31章 深海变种 274

 第32章 幼态持续 280

第五篇 环境的力量 287

 第33章 征服蓝天 292

 第34章 入海的牛 304

 第35章 反刍的胜利 320

 第36章 消失的腿 328

 第37章 食蚁为生 336

 第38章 镜像大陆 350

 第39章 硕大的头颅 366

第六篇 演化与时间 373

 第40章 鹮的瞬间 380

 第41章 活化石 386

 第42章 演化的谜团 390

 第43章 受控的演化 394

 第44章 人类时代 402

 

附录

分类 408

脊椎动物系统发育树 411

术语表 414

参考文献 415

总索引 417

动物学索引 418

标本来源 420

致谢 421

译后记 422

TOP书摘

武装与装饰

  雄性的獐武装着一对长而弯曲的刀片状尖牙,虽然长在了这种温驯的反刍动物①身上,但它们看起来更像是食肉动物的牙齿。麂② 头生一对尖角,外形仿佛短小的獠牙。公狍长有鹿角,却完全不长尖牙。大多数的反刍动物头顶上都带有装饰物—— 锥状的洞角③,分叉的鹿角,抑或獠牙状的尖角。在演化历程中,甚至出现过顶着九或十只角的物种。巨大的大角鹿(Megaloceros giganteus)拥有宽至4米,重达45千克④的巨型鹿角。雄性的鹿科成员,比如雄鹿和雄驼鹿,它们的鹿角是作为完整骨骼的一部分。这些鹿角并非由表皮角质形成,而是骨骼。鹿角在每年的冬末脱落,并再次长出,表面包被着一层“鹿茸”,这是一层薄薄的湿润皮肤,正是骨组织的来源。这些动物因此可以让鹿角年复一年地再生,同时越发粗大且分支増多。而牛科动物的洞角是一种终生不变的结构,由骨质角心与覆盖其上的角质鞘组成。此外还有其他种类的饰物,比如长颈鹿角,骨质的枝上包裹着皮肤,固定不替换。北美的叉角羚长着分叉的洞角,上面的角质鞘会每年脱落,但骨质角心却不是。

  一只公鹿既没有尖角,又长时间与其他雄性隔离,由此可见,鹿角在防御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尽管有可能在偶然情况下被用来抵御捕食者。在防卫方面,鹿科动物更倾向于使用蹄子,有时甚至也会用牙。而在牛科动物中,无论公母都长角,它们时常以此来反击捕食者。有的羚羊长有长锥状的角,例如剑羚,据说它们的角甚至能杀死寻衅者。然而,这般防御功能还是不能充分解释鹿角和洞角存在的意义,因为例如马等其他有蹄类,并没有这样的饰物来司防御之责。

  当秋季到来,雄鹿们将投入求偶竞争,此时鹿角就显得格外必要。两只雄性之间的比试以吼叫声拉开帷幕,然后它们会并肩而行。只要其中任一方停下脚步,两头雄鹿就会用鹿角相互锤击,然后纠缠在一起,并竭力扭动头部,试图让对手失去平衡。这样的争斗常常使它们负伤,引发不容忽视的死亡率。只有决斗中的胜者,才能够与鹿群中的雌性交配(虽然在偶然情况下,也有处于弱势的公鹿能趁机和母鹿交配)。由此可见,这种动物的体型与力量,以及那对鹿角,在是否能留下后代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麂和獐的尖牙,也具备这仅有的用途:在雄性之间的残酷争斗中充当武器。例如麝牛这样的牛科动物,主要将它们巨大的牛角用作冲撞时的减震器。

  近四十年来,动物行为学家们在苏格兰的拉姆岛(Isle of Rum)上,对一个鹿群进行了追踪研究。他们测量了这些动物个体的体征,同时估算了它们的繁殖能力和这些特征的可遗传性。他们得以证实,那些体格最魁梧,拥有最壮硕鹿角的个体,能产下相对更多的后代,它们的特征也遗传给了其后代们。打斗中的胜利,也能很好地暗示着它们在其他方面的实力,比如对食物的获取和对疾病的抵御。雄性的鹿角每年都会脱落,在产生大量新骨骼来再造鹿角的时候,会消耗不少的能量。所以,硕大的鹿角昭示着这只雄性非常善于获取食物,同时也说明它很可能没有感染寄生虫,体格健壮。鹿角的生长受到多种激素的影响,比如睾酮,一种主要影响精子发育的雄性激素。畸形的鹿角往往是睾酮不足的表现,进而说明精子质量的低下。高的睾酮水平对于繁殖至关重要,但也带来副作用,会使得对传染病防御能力有所减弱。面对这样的矛盾,有一个对雄性质量更好的检验标准:即便鹿角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打斗中的赢家毕竟是身体健康而且精力充沛—— 这样的雄鹿应该还具有其他受到青睐的特征,能够抵消由高水平睾酮带来的消极影响。所以,巨大的鹿角反映了雄性较高的综合体质,而不仅仅单纯的体力。生物学家们把鹿角称为“可靠的”标志,也就是说,这一标志能真实无误的证明,它们能产下天生健康的小鹿。

  头顶粗大鹿角的雄鹿,是一种特定选择方式的产物:性选择。这些在繁殖方面举足轻重的装饰物,受到两组基因的影响:先是受雄性一方的基因影响,决定着鹿角的出现和性质;然后是雌性一方的基因,使它们被这些饰物所吸引。性选择机制影响着雌雄双方,但作用方式不同。起初,装饰物也许受到与繁殖无关的其他原因的选择,但随着时间推移,其特征被性选择所放大。这存在着滚雪球效应,随着雄性不断地发展出更夺目的装饰物,雌性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偏好。可是如此的演化,会导致身体组分的过分变大而成为雄性的负担。平衡点在于,当收益无法抵消不利时,“生死攸关”的自然选择就会发挥作用,从而限制那些确实过于夸张的特性。

  鹿角带来的弊端,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长得越大,就会有越多的捕食者垂涎。对于拥有华丽鹿角的动物种群,这样的自然选择限制,会伴随着该群体体质的下降,除非存在一种敬畏这些物种的捕猎策略,既遵从演化法则,又不与性选择背道而驰。

  译注

  ① 进食后将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口中再次咀嚼的行为称为“反刍”。有反刍行为的动物即“反刍动物”,包括鹿类、长颈鹿、牛羊等,它们有独特的胃部结构,以处理难以消化的植物纤维。

  ②原文此处泛指麂子,但仅有雄性的麂子头上会长有一对尖锐的短角,雌性则无。

  ③ 原文为“horn”,多指“洞角”,见于牛科动物。“horn”也可以指犀牛角,无骨质角心,完全由表皮角质形成。

  ④原文描述为“宽至4码,重达百磅”,此处换算为我国读者熟悉的单位制。

  ……

TOP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424

版  次:第1版

开  本:16开

纸  张:铜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79.5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