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八十年代:一个艺术与理想交融的时代
八十年代:一个艺术与理想交融的时代


八十年代:一个艺术与理想交融的时代

作  者:杨卫 李迪 主编

出 版 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定  价:68.00

I S B N :9787535674289

所属分类: 艺术  >  艺术史论  >  艺术史    

标  签: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艺术  艺术史/艺术思想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与世界潮流已经完全融为一体,这使得中国作为世界当代文化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文学、艺术的创新上,释放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与艺术创作也体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参与这本书写作的作者,均是八十年代过来的艺术家和批评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参加过现代艺术运动的风云人物。因而,他们的回顾与反思,不仅可以呈现出他们各自介入现代艺术、参与时代的成长历史,同时,还能从一个个侧面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审美流变,弥补艺术史写作的某些情感空缺。抑或可以说,这本身就是另外一个版本的口述艺术史。值2015年85美术思潮30年纪念推出本书,也算是符合时宜,本书面向广大文化艺术爱好者与从业者、高校学生,具有较大的文化价值与市场潜力。

TOP作者简介

    杨卫,湖南益阳人,先后毕业于湖南工艺美术职工大学与吉林艺术学院。曾为“艳俗艺术”的代表艺术家,曾任宋庄艺术促进会艺术总监和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现为吉林艺术学院和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李迪,内蒙古牙克石人,198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TOP目录

07我的学生时代 /王川

21我的八十年代 / 杨小彦

33泛黄的八十年代 / 杨劲松

49我的八十年代 / 徐虹

65心路历程 / 叶永青

83我与七七七、北方艺术群体、新历史小组 / 任戬

93我的成长故事 / 舒群

107“八五”的回忆 / 丁方

119废墟中的记忆 / 曹立伟

135我亲历的“北大美术社”时代 / 李晓峰

171《中国现代艺术史》的生产故事 / 李路明

177残酷而又光荣的日子 / 邹建平

199邵大箴先生与八五时期的《美术》杂志 / 王小箭

207我的八十年代 / 方力钧

245八十年代在央美的故事 / 陈默

259我的八十年代 / 温普林

265八十年代的记忆片段 / 李迪

287我在八十年代的求学生活 / 孟禄丁

297从一个美术兵到美院学生/ 王水泊

309梦想与服从 / 张永旭

335“美院八年那些事” / 李天元

347我的另类经历 / 王华祥

357我的八十年代杂记 / 袁武

371回眸八十年代 / 林墨

379县城记——一种中国当代艺术生长的个人经验 / 管郁达

387灼热的年代 / 杨卫

TOP书摘

序言

  回望八十年代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无尽的话题。在某种程度上,我甚至觉得它比“五四”都更加耐人寻味。因为同样是启蒙,八十年代已经有了“五四”的启蒙作为铺垫,因而在启蒙的深度上,比“五四”更能触及灵魂深处;同时,它面临的又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多元的世界当代文化背景,在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广度上,似乎也超越了“五四”的知识局限;而更为重要的是,八十年代是在一个统一的和平环境中拉开帷幕的,不同于“五四”前后诸侯割据、广分天下的破碎局面,在时代精神的共鸣与社会开放的共识方面,都更为民心所向……所以,经历了此前“文革”的故步自封,再度开放,八十年代也就成了一个全民亟待更新的时代。事实上,八十年代那种求新求变的诉求,既是自上而下展开的,也是由下而上托起的。正是这种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推开了沉重的历史之门,也催开了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使八十年代无不洋溢着一种绽放的舞姿。

  对于八十年代,我始终认为,很难用中国历史上的其他阶段来对照和比较。因为眼界不同了,对于时代精神的理解,也与过去有了霄壤之别。事实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与世界潮流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了。这使得中国作为世界当代文化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文学艺术的创新上,释放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于是,一些亘古未闻的新概念、新名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诸如现代派文学中的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荒诞派、新小说、存在主义、黑色幽默等等,霎时间成了文学创作的主旋律;而现代艺术的风起云涌,更是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将印象派到立体派、野兽派、未来派、达达派,以及波普艺术等西方一个多世纪的风格史重新操演了一遍……虽然这些思潮迭起,犹如过山车一般,常常是稍纵即逝,但不可否认,它们破天而降,由心而生,却是洗涤了陈旧的世风,使中国人的精神面貌由此而焕然一新。

  回头看八十年代,确实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对于这些财富的发现和挖掘,也许还要持续若干年……

  当然,八十年代也并非完美无瑕,至少它的被迫终结,就足以成为千年一叹。如果说“五四”的启蒙是被救亡所取代,那么八十年代的理想,则是被后来的经济大潮所淹没,从此一去不复返了。正因为如此,八十年代才更加令人缅怀,让人流连忘返。也是基于以上这些原因,我和画家李迪先生一拍即合,萌生了一起来回顾八十年代的念头。为了能使八十年代更为全面而立体地展开,我们除了自己撰文以外,还分头邀请了一些周围的师友来共同追忆。于是,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在大家的积极配合之下,便有了现在这本书。

  参与这本书写作的作者,均是八十年代过来的艺术家和批评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参加过当年现代艺术运动的风云人物。因而,他们的回顾与反思,不仅可以呈现出他们各自介入现代艺术、参与时代的成长历史,同时,还能从一个个侧面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审美流变,弥补艺术史写作的某些情感空缺。抑或可以说,这本身就是另外一个版本的口述艺术史。

  本来,作为这其中最为年轻的一员,我并无资格来参与主编这本书,但作为受八十年代影响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我受益于那个年代,自然也希望反馈给那个年代更多的人文激情。谢谢李迪先生的合作!谢谢众多师友的配合!如果说一个人回忆,只是一点星光,那么,一群人共同回忆,则可以照亮一片夜空。

  谨以此献给八十年代!

  2014年11月28日于通州

 

心路历程  叶永青

  1976年,我高中毕业那一年,毛泽东逝世了。我和许多同学一起在黑白电视机和中心广场的白色花海中度过日日夜夜,为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前途忧心忡忡。但我没有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上山下乡当知青,而是留在昆明成为一名待业者,在两年多的时间内我做过各式各样的临时工、建筑工、饲养员、炊事员、代课教师和农场看守……在那萧瑟的岁月中,也有许多让人痴迷陶醉的时光。工余,我不断地画些速写和风景写生,有时在一部破旧的手摇唱机前,我和朋友一起听听搞来的充满杂音的《天鹅湖》、《胡桃夹子》、《马祖卡舞曲》和《梁祝》,唱针尖上发出的细若游丝的乐曲是我一生中所听到的最微弱,但又最撼人心魄的音乐,我们一遍遍地倾听,然后是喝酒,然后是唱歌,然后是有人醉了……

  今天当年那些歌曲又变成过时的怀旧音乐,湮没在成千上万的录音盒带、激光唱碟或卡拉OK中,但对于我,那些时光和音乐是不能忘却的,他们成为我青春岁月的一部分。

  一次建筑工地的工伤后,父亲重新为我找到一份在中学代课的工作,是在一个郊县农场分校单独任课并兼作守望者。上午我给五个和我同样年纪的学生上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及体育等差不多是全部中学的必修课,下午我给菜地浇水,煮猪、鸡饲料……每天最愉快的时光是在太阳下山后的写生,我带上颜料、速写本和一只叫“来虎”的狗,在那个陌生的恍若梦境的山谷,多年来被强力刺激出来的热情和失意,在宁静的荒野上倏然消解了。四周的景色就像一个说不出满心愁绪的情人一样,打动着我:群山环抱,左边的景色清晰明亮、苍翠的轮廓上太阳的余晖闪着绛色的光,右边的山在黄色的雾霭中,只成了依稀的暗影。我在两种不同的光,两个迥异的世界里转来转去,一条坡度和缓的小径穿过草地通往森林,每日我和“来虎”顺着小径而上,从树林里拾回满筐的野菌和一张不像样的水彩写生。

  16年过去了,每当我扫视那些淡忘了的岁月,就好像在翻看旧时的画作和诗句,岁月悠悠,笔迹已经变黄、色彩也已褪去,不知现在看去令人感叹,还是可笑呢?在农场分校我学会了种番茄、种辣椒、割芹菜,学会了点豆腐和为母猪接生,同时我还学会了喝酒,酒和狗成了我的好朋友,那段时光我喝光了仓库里十公斤装60度的薯干白酒。也是在那一年我开始了我的初恋。所有这些到今天还会摄人心魂吗?抑或没有意义?但我记忆中还残留着那些时下大多数人忘却了的,或已经不懂得如何品味的词句和画面:蟋蟀、松林、水芹、榛树、石楠、讨厌的老鸦、古老的鸟巢中温润的粪便,更有那大路和小径;蓝色的夏日傍晚,我踏着低低的草、沿着小径走去,麦芒刺痛了我……我不说话,我不思考……我像个漂泊者,远游四方……经历了许多变故和许多时光后,我发现一种宿命:你无法逃脱你的命运!在我看来生命的隐喻寓意要深刻微妙得多;你无法逃脱生命的主题!由此可以又引出许多看法。比方说那种希望一切重新开始,开始一种不同于已往的“新的生活”,包括摇身一变成为另一种类型的艺术家,即从零开始的想法,就纯属幻想。我的生命总是被同样的材料、同样的砖瓦、同样的问题构成,我开始以为是“新生”,而不消多久,它就会变成昔日存在的某种变奏。

  1977年,激动人心的消息传来,高考恢复了!报考美院的愿望成为现实。在此之前除了列宾、苏里科夫、谢洛夫和列维坦等俄罗斯画家外,我在初恋的女友家看到的一套30年代日本出版的《世界美术全集》—在这套陈旧的黑白图片和中日文混杂的画册中,我熟知了文艺复兴的大师们和安格尔、柯罗、巴比松画派各家,那时书中的印象派和凡·高、高更的东西对我来说仍是不可理解的,而中国文人画的大师们石涛、八大、金农、黄宾虹、齐白石的水墨画和话语录在我脑海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在文化沙漠成长起来的我是十分苍白的,当时任何知识和观念对我来说都是那样充满智慧和磁力。在图书馆和群众艺术馆听过吴冠中、袁运生和蒋铁峰、丁绍光等国内唯美风格的画家们关于“形式”和“美”的讲座。在那里,他们告诉我我所崇拜的列宾、列维坦这样的画家连美术史都进不了,这在当时给我很大的震动。但真正开始动摇一直不曾怀疑过的信念则是国内开始大规模介绍西方早期现代艺术以后的事了。

  ……

TOP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96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84.9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