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教育为谁 大夏书系
教育为谁 大夏书系


教育为谁 大夏书系

作  者:李镇西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 书:大夏书系·教育新思考

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定  价:39.80

I S B N :9787567539068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育学    

标  签: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教育理论/教育主张  中小学教辅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教育为谁》是李镇西老师近两年思考的精彩汇集。围绕核心问题——“教育为谁”从常识杂谈、文化在此、恕我直言、他乡感悟、书评影论、人物传奇等角度展开论述。他主张,在花样翻新的教育现实中,教育要返璞归真,回归自然,遵循教育常识;面对眼前一个又一个的孩子,要坚守良知;学生的需要,就是教育的出发点……所有这些,都是对教师价值的深度叩问和思考。

TOP作者简介

李镇西,一位深受孩子喜爱也深深爱着孩子的老师。1982年2月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先后执教于四川省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成都盐道街外语学校和成都武侯实验中学。长期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曾短暂担任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现供职于成都市武侯区教科院。他的教育理念是:“朴素*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

TOP目录

?常识杂谈
别把教育简单化 3
教育为谁 7
让校园宁静些,再宁静些 11
教育的起点在哪里? 14
美国也学杜郎口? 16
我们只想遵守常识 18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20
请朴素地表达 22
好课堂,好教育 24
教育有哪些常识? 26
关于教育的细思碎想 30
?文化在此
称呼问题 37
说说感恩这点事儿 41
德育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45
北京四中:一个有故事的学校 55
童言无忌,童心率真 59
我给雷夫讲什么叫“素质教育” 66
?恕我直言
集体荣誉高于一切? 71
*重要的是家庭教育 73
教育国际化该怎么“化”? 75
贪官是哪个学校培养的? 77
说贪官“政绩” 81
教育没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84
让教育惩罚理直气壮 86
教育公平不能仅仅靠“良心”
——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上的发言 88
**的请教对象是自己92
义务教育就应该“千校一面” 94
?他乡感悟
在普林斯顿大学致信奥巴马——美国印象之一 99
校长与教师——美国印象之二 105
华盛顿故居前的随想——美国印象之三 112
在安纳波利斯小镇——美国印象之四 116
问候与呼应——美国印象之五 121
从安纳波利斯中学到罗斯福高中——美国印象之六 124
傻傻的美国人——美国印象之七 136
说的与做的——美国印象之八 141
关于私人持枪——美国印象之九 145
关于眷村——台湾掠影之一 150
在胡适纪念馆——台湾掠影之二 154
温馨的细节——台湾掠影之三 161
?书评影论
生活在感动中——《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名片教师》序言 165
让梦想照亮“家园”——读《家园成就梦想》 168
基于常识的创新——读李希贵《面向个体的教育》 171
马克斯·范梅南的魅力——推荐《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174
语文教育其实很朴素——《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修订版)附言 179
接受“冰书挑战”——对我影响**的书籍 181
李向南们的梦想——重看《新星》 196
都是18岁——推荐两部老电影 200
那个夜晚——看电影《归来》 206
失真的萧红——我看《黄金时代》 208
克拉克的“秘密武器”——看电影《热血教师》有感 212
?人物传奇
“嫁给我吧!” 219
怀念杜道生老师 230
育人如“林”,为师“崇德” 236
一位优雅的老太太走了 239

TOP书摘

我们只想遵守常识
经常有人问我:“请问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是怎样一所学校?你们学校的文化理念是什么?”
我总是作如下回答——
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是一所不刻意追求特色也不着力打造品牌的学校。
不是不要特色,而是不“刻意追求”特色;不是不要品牌,而是不“着力打造”品牌。我认为,特色也好,品牌也好,都是教育实践的水到渠成,学校发展的瓜熟蒂落,自然而然,自由自在。任何急功近利的“刻意”与“着力”,都可能导致假特色和伪品牌。
我还认为,一个学校有特色有品牌固然很好,但如果暂时没有特色没有品牌也不要紧。我不相信一个学校没有特色就办不下去,没有品牌就不能发展。没有的事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对所谓“特色立校”之类的“理念”不以为然——没有“特色”,这“校”真的就“立”不起来吗?
在这个浮躁而喧嚣的时代,我们只想遵守常识,遵循朴素,坚守良知,以此践行我们的校训: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教育,从来就没有捷径,更没有“亩产万斤”的神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就是常识。教育,就是每天都认认真真地上课,认认真真地备课,认认真真地带班,认认真真地和孩子谈心……这就是朴素。教育,不是为了落实这个“思想”那个“理论”或什么“会议决定”、什么“讲话精神”、什么“梦”,而是为了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为了给他们的未来留下幸福而美好的人生和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这就是良知。
让每一个人——学生和教师——都感到自己很重要,让他们都能实现自己能够实现的**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校园,没有校长的介绍和图片,没有领导的题词,没有校长陪领导视察的照片,没有诸如“再创新高”的捷报,没有什么“***课题”或“实验基地”的牌子……有的只是展示普通孩子校园笑容和普通老师讲台身影的图片或文字。
*近和一位媒体记者聊天,她说她经常到一些学校去,总有校长请她帮着“梳理”“提炼”学校的“特色”或“理念”,还要求“一定要别人没说过的”,“表述一定要对称整齐,让人眼前一亮,过目不忘,又朗朗上口”。
我一下就想到许多关于“特色”“理念”的四言八句,类似于“一个什么什么,两个什么什么”的打油诗。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别人没说过的”?这样的“创新”和孩子们有什么关系吗?
还有记者告诉我,有的公办学校校长非常有“市场意识”,随便什么小事,都可以很敏锐地“做大做强”,特别注重“彰显特色”“打造品牌”“提升形象”“扩大影响”。
学校当然要办好,但这不是对外的为了什么品牌,而是对内的为了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只要孩子在学校能够享受每一个老师的爱,只要孩子能够喜欢每一堂课,并且真正获得全面发展,学校暂时没有“特色”没有“品牌”,又有什么关系?
急什么呢?
人们常说“教育是农业”。农业者,春风化雨顺其自然也。农民对土地,唯有朴素实干,*来不得半点浮躁,因为如果浮躁,他将颗粒无收,来年是要饿肚子的。
朴素比“特色”更美丽,良心比“品牌”更珍贵。孩子的心灵和他们的未来,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市场”!这是我们的教育良知所在。
几年前,我为我校老师们写了两句话:“朴素*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这就是我们的追求。
2014年3月7日

校长与教师——美国印象之二
“如何把教师培养成校长”——那天在马里兰大学上课时,我一看这个讲座题目,就有些吃惊。为什么一定要把教师培养成校长呢?做单纯的教师不好吗?难道在美国,衡量一个教师成功的重要标准就是当上校长吗?……带着这些疑问,我非常认真地听了教授的讲座。
女教授非常具有学者气质,同时又拥有普通老太太的慈祥。她给我们讲了成为一名校长的标准,其中的核心标准是领导力。但我的上述问题始终没找到答案。刚好,有人提问了:“为什么在美国很多人想当校长?”
老太太回答道:“当校长收入高,这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校长这个职位对人是一个挑战。另外,在美国,校长有比较高的威望。当然,和以前相比,现在不是特别多的人想当校长。因为校长是一个高度问责的工作,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负责。”
我理解她所说的“对人是一个挑战”,意思是校长这个位置能够**限度地发挥一个人潜在的能力。但我不满足她的回答,于是我追问:“在美国,是不是教育者要做校长才算成功?”听完翻译的话,老太太愣了一下,好像没明白我的意思,于是我补充说:“昨天我看到今天的题目是‘怎样把教师培养成校长’还吃了一惊。因为在我看来,衡量一个教育者成功的标志,绝不只是当校长。但您这个题目就隐含着这样一个价值判断,就是一个教师只有当了校长才是成功者。所以我想听听您的看法。”
老太太沉吟片刻,说:“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在美国,校长享有很高的声望。这和加拿大不一样,加拿大的校长地位不高。当然,在美国,我们还应该提升对教师的尊重程度。不过因为校长是领导,自然受到更多的尊重。比如一个社区如果有球赛,是一定要请校长的。”
她还是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是不是衡量一个教师成功的标志就是当校长?
课后有老师和我讨论说,人家教授的题目没问题呀,怎么就隐含着你说的那个价值取向了?
但我很“固执”地追问:这样的句式难道真的没有问题吗?
如果这句话是“如何将有潜质而且有愿望的教师培养成校长”,那我没意见,但她说的是没有任何限定语的“教师”。我们想象这样的句式:“如何让人成为亿万富翁?”“如何把人培养成炒股高手”“如何把学生培养成总裁?”“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军事家?”……这些句式隐含的价值取向不是很明显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观和成功观,为什么要让所有人都服从于一种成功的标志呢?
教授虽然没有充分回答,但课后我却在继续思考。在我看来,校长和教师是学校不同层面但同样不可缺少的角色。二者同样重要,但重要的具体含义则不同。
对学校而言,校长把握方向,策划未来,设计课程,引领风气,影响教师,推动发展;教师则具体落实校长的教育规划,通过每一个课堂和每一个班级,将学校的愿景一点一点地变成现实。
对学生而言,校长是通过学校的办学理念,通过课程和课堂以及学校文化而施加间接的影响;而教师则直接面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后辅导中、在课外活动中、在班级建设中……朝夕相处,陪伴成长。
校长外出一个月,学校照样运转,波澜不惊;但教师一天不上班,课就没人上,学校就会闹腾起来。所以有人说,学校可以没校长,但不能没教师。
但是,如果一个学校长期没有校长,学校的运行则会停滞,甚至瘫痪;而如果没有教师上课,校长可以另外聘请教师。“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同理,只要校长存在,学校就不会垮。
校长与教师,你能抽象地孤立地说谁更重要吗?如果不能抽象地孤立地说谁更重要,那你能够说教师当上了校长才是成功者,而没当上校长的教师就是失败者吗?
本来在我眼中,教师和校长不但在人格尊严上无贵贱之别,而且在素养能力方面也没高下之分。但不偏不倚、四平八稳地说“都很重要”或“各有千秋”是没有意义的。针对传统观念中——奇怪的是,不但在官本位盛行的中国有这种“传统观念”,而且在以“前卫”“新潮”著称的美国似乎也有这种“官本位”——人们往往重校长而轻教师的现实,我今天要着重谈谈教师的重要性。
我认为,真正的教师(注意,我没有说优秀教师而只是说“真正的教师”)在综合素养上,不比任何一个优秀的校长(也请注意,我说是“优秀校长”而不只是说合格的校长)差。
校长的人品更高尚些吗?不见得。只要是教育者,都应该首先具备作为一个“人”的起码道德准则。其次,还应该具备爱心、责任感等基本的教育素养。在这些方面,真正的教师绝不比校长差。
校长的教学更精湛些吗?不见得。当然也有上课上得好的校长,但总体而言,教师更强。课堂上的深入浅出、行云流水、急中生智、化险为夷、抽丝剥茧……这些技能,恐怕好多校长不具备。
校长的视野要开阔些吗?不见得。有的教师比校长还爱看书,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但因为博览群书,近看中国,远涉海外,胸有沟壑,心怀天下。
校长的理念要先进些吗?不见得。教师面对一个个的学生,一举一动皆为教育,难道不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何况的确有不少真正的教师,正是因为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才创造出许多教育的奇迹。
校长的管理能力要强一些吗?不见得。学生的千差万别,课堂的千变万化,差异化教学,小组合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对教师的管理能力要求何其高呀?真正的教师都是管理高手。
校长的科研水平要高一些吗?不见得。**的科研是把难题当课题。一个班,一节课,有多少难题等待着解决啊?而对一个个难题的分析与破解,正是鲜活的科研。真正的教师都是真科研的践行者。
……
那么校长应该在什么地方比教师强呢?我想了又想,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我认为,校长的胸襟要比教师更开阔一些,更具宽容心。教师对于“见不惯”的同事可以不理不睬,反正把自己的班教好就是了。但校长不能这样,校长必须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包括和想法“异类”、做法“另类”的老师打交道,对公开反对自己的老师也应该宽容。
另外,校长还有一点必须强过教师,那就是社交与应酬能力。在中国特定的国情下,校长必须做一些与教育没有直接关系甚至连间接关系都没有的事。为了学校发展,有的校长(我说的是“有的校长”)有时甚至还必须学会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不喜欢“勾兑”的领导必须去“勾兑”,不喜欢参加的饭局必须去参加,哪怕不会喝酒,都必须装出一副很豪爽的样子陪领导喝酒。我甚至说过,在中国,较强的喝酒能力应该是校长的任职条件之一,而作为教师,可以根本不管也不屑这些。
尽管在胸襟与应酬方面,校长应该比教师强,但总体上说,如果放在教育事业的天平上称一称,校长和教师的含金量应该不分上下。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校长是一种奉献。因为当教师是为自己做事,当校长是为别人做事,即为学校老师服务。因此,在我身边有很多人不愿做校长。以我自己来说,以前我当一个单纯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时,感觉很纯粹——人也纯粹,事也纯粹。所谓“人也纯粹”,指的是和学生的关系,每天泡在班里,和孩子在一起,心灵可以不设防;所谓“事也纯粹”,指的是我每天只需考虑如何把班带好把课上好,除此之外就不想其他的了。因为纯粹,所以心静,成就感与幸福感自然源源不断。每个班毕业对我来说,都是丰收;每个学生的离去,留下的都是一笔财富。而现在做校长,我就不那么纯粹了,心里装的就很多很杂,每天都很忙,但一天下来不知道忙了些什么。其实,我还好一些,教育局为了照顾我,特别给我配了常务副校长,许多一般校长必须操心的杂务我都可以不管,统统交给常务副校长。于是,我把心思专注于教师,为他们的成长服务。我把学校的年轻人都当作我的学生,我就是个大班主任。看着一个又一个老师在我的引领下成熟起来、成长起来,我又找到了做教师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对我来说,校长的成就感是源于我把自己当作教师而获得的。在这一点上,校长和教师归于统一。
我曾听到有人这样讥讽:“有的人书教得不好,班主任更不会当,怎么办呢?又不能开除,那干脆就做校长吧!”这话比较刻薄。但我从积极意义上理解,就是有些优秀老师其实完全具备做校长的资格,因为他的教育素养和综合能力可能比校长还优秀,但他只愿做教师,因为他认为不必用校长的名分来证明自己,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本身就是成功。
我太同意这个观点了。已故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陈钟梁和健在的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冯恩洪,都曾先后对我说:“你能够做好一名班主任,就一定能够当好校长!”但我在很长的时间里,拒绝“进入学校管理层”,直到后来读了博士,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对此以后我再细说)才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于是当了校长。现在当校长不能说没有一点成就,但总体上远不及我做教师时得心应手。我现在还很庆幸我很晚才当校长——我没做过一天中层,直接当校长时已经48岁了,我庆幸的原因是,如果我三十出头或更早就当校长,我肯定就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成果,不会有《爱心与教育》,不会有《做**的老师》,更不会有一届又一届学生对我的爱。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成功的标志不是“当校长”,而是“做教师”。
在我们学校也有不少这样的老师,综合素质完全可以搞学校管理,但他们却丝毫不愿意当校长,而愿意静静地做教师。比如我校的潘玉婷老师,无论教语文,还是做班主任,**一流。她不但深受一届又一届学生及其家长的依恋与崇敬,而且也赢得了我校所有同事的由衷尊敬,每次投票选这样那样的什么荣誉,她得票数往往*多。学校不少老师一直在心里盘算,算着潘老师教初一的时候,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刚好读初一。这样的老师,多么优秀,又多么成功!潘老师如果要竞聘中层干部,进而晋升校长助理、副校长,*后当上校长,应该是没有障碍的。但我们想一下,如果让潘老师当上学校干部,这对她是一种怎样的折磨?而且她的专业发展可以说就停止了,她就不可能成为特级教师了。因此,在我看来,让潘老师当校长,那简直就是害了她。也因此,每当现在我看到潘老师宁静、朴素而又快乐地上课、做班主任时,就觉得我不打扰她,就是我这个校长做得**的一件事。
又比如我校年轻教师唐燕老师,个人素质非常好。论上课,我曾带着她去福建上公开课,赢得好评;论做班主任,她带的班总是那么优秀,孩子们总是那么喜欢她。但前几年,何书记说“为了工作需要”动员她竞聘中层干部,后来成功了,她先后在好几个部门工作过,都很出色。但她多次对我说,她“很空”,不想当干部,还是想当班主任,做纯粹的老师。上学期我同意了她的请求,于是她辞去了办公室主任职务,回到班主任的岗位上。学校很多干部不理解我,认为我不应该答应唐燕的辞职申请。我说:“我非常理解她!我就是要通过她,给老师们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当干部是一种成功,当老师同样可以成功!”我对唐燕说,我一定会为你成长为特级教师、教育专家而提供服务与帮助!
在美国,校长的收入至少是普通教师收入的两倍。我想这一点在中国肯定会引起老师们不满:“凭啥子嘛?就凭他是校长嗦?”其实,管理者收入高于普通教师是有道理的,因为除了管理本身的智力付出之外,他还要对整所学校承担责任与风险,就凭这一点他的工资就应该高一些。当然,校长所付出的一定要和其收入相称。现在有的校长水平不高,又不敬业,如果给他的工资是普通教师收入的两倍,老师们肯定有意见。当然,这问题如果要深入阐述,将又是一篇文章。
还有人认为,校长必须比普通老师教书教得好,才有资格做校长。我倒不同意这个观点。校长有精湛的业务能力当然**,但要求每个校长都是特级教师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事实上我们一些校长如果不做校长,完全可能成为特级教师的,而当上了校长,他在丰富管理经验的同时,专业教学能力肯定在退化,这就是我所说的校长的一种“自我牺牲”。我认为,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学一定要内行,上课水平至少应该是中上水平,但不一定是**水平。是内行才能有效指导教师教学,而如果非要校长是特级教师的教学水平,校长就不可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管理,这是校长职务的本末倒置。打个比方,刘翔的教练,在跨栏项目上肯定是内行,不然他怎么指导刘翔,但他肯定跑不过刘翔。在学校,教师就是刘翔,校长就是教练。
我没有贬低校长的意思,只是针对美国教授“如何把教师培养成校长”这个命题所隐含的价值取向有感而发。其实,成功的标志是当校长还是当老师完全因人而异。如果不是特级教师的李希贵不当校长,而争取当特级教师,这对中国教育是一种损失,中国将少了一位学校管理和课程改革方面的教育专家——幸好他至今不是特级教师。但如果王栋生也当上了校长,那他就不可能成为特级教师,中国将不会有著名杂文家“吴非”。
校长不必以自己的课上得比下属好来证明自己,教师也不必用能够当上校长来证明自己。优秀的校长是成功者,真正的教师同样是成功者。我们既要思考如何把教师培养成校长——如果这位教师的确有这方面的潜质且又有意愿的话——还要思考如何让优秀的教师永远是教师,并且越来越优秀,同时也越来越幸福!
——这就是我听课后思考的结论。
2013年10月13日

TOP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45

开  本:16开

纸  张:轻型纸

加载页面用时:76.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