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出使琉球——萧崇业
出使琉球——萧崇业


出使琉球——萧崇业

作  者:朱端强

出 版 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3月

定  价:18.00

I S B N :978722211557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历史人物    

标  签:传记  历史人物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出使琉球:萧崇业》以通俗、简洁的笔法和文字记述了明代云南三位杰出的外交家和航海家之一萧崇业的生平和他出使琉球的事件,再现了他忠耿、正直的人品,高瞻远瞩的杰出外交思想和劈波斩浪、奔向大海的决心和勇气。书的结尾部分用少量篇幅简略介绍了云南的另一位杰出外交家和航海家杨伦,从人杰地灵的角度,为滇人的杰出作出了“大山精神”的诠释。

TOP作者简介

朱端强,云南师范大学教授。教书之外,侧重于明清史学史及云南地方文献的学习。前者,著有《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纪年》(中华书局2004年版)、《布衣史官——万斯同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后者。主持完成国家社科“西边”课题“历代文集西南边疆篇目分类索引”及“云南历代汉族移民问题研究”“云南史料笔记研究”“流散于省外的云南地方文献研究”等省、厅级科研课题。著有《云南考试史》上卷(主撰,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其他史著有《孔子素描》(独撰)、《明清状元别传》、《废后易储》(第一作者)、《近九十年史学理论要籍提要》(合著)、《人问正道——云南廉政史话》(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等。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相关研究论丈若干篇。

TOP目录

走出云南
祖籍上元
“一条枪”里长大的孩子
射策入仕
国之诤臣

国家大使
琉球请封
“痴人”担纲
福建造船
梅花开洋
东海踏浪首次遇险

琉球封王
那霸复礼
祭王与封王大典
题书洒露堂
和平使者
著书作赋

礼成回国
临行却金
风云变幻二次遇险
纵论外交
急流勇退
眺望东海

后继有人
杨抡使琉
琉球的陷落

注释
后记

TOP书摘

《出使琉球:萧崇业》:
  隆庆五年(1571)的会试按纪年称为“辛未科会试”,它是著名政治家张居正改革之初举行的一次重要考试。事实证明,这科考中的不少人才对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和历史发生过重要的影响。所以,这科会试的主考官就是内阁大学士张居正本人。他一共出了三道涉关当时政治改革的问答题。按照明朝科举考试的惯例,他还事先拟出了参考答案,即所谓《辛未会试程策》:第一题问的是,为什么《易经》要说“君臣关系的和谐才能使国泰民安”?针对明中叶以来皇帝长期不见朝臣的懈政情况,张居正希望考生们能呼吁皇帝带头恢复明初“召对之典”,勤政理事,积极和群臣共商国是。
  第二题问的是,我们究竟是应该“法(学习)先王”,还是“法后王”?这也是当年王安石变法所遇到的政治命题之一。但放在明朝来回答这一问题却并不容易。因为,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定制以来,朝野上下就素有“恪守祖制”的强大舆论!所以,“正确”的答案当然是“法先王”。然而,和所有力主改革的政治家一样,张居正则反对复古倒退,他希望考生支持自己的主张,“法制无常,近民为要;古今异势,便俗为宜”。但又不能公开违反“祖制”,反对“法先王”。他希望考生能巧妙地将朱元璋排在汉唐圣君之后,岂不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出“法后王”的意见了吗?第三题问的是,什么叫“英雄豪杰”?针对当时的人才需要,张居正要求考生明白,真正的英雄豪杰要建功立业,应该“严乎内外,审于施应,既不沾沾以自喜,亦不汲汲以从时”,用今天的话说,既不骄傲自大,也不随波逐流。⑧这科一共取中三百九十名进士,状元是张元忭。
  其中云南只考中十人,萧崇业列在三甲第二百二十四名。虽然我们已经无法看到崇业当时究竟怎样答题,但他显然必须符合张居正所拟《辛未会试程策》的思想。我们从萧崇业后来的言行中看到,他的许多政治见解也的确和上述张居正的观点非常一致!按科举旧习,崇业和这科所有的进士都是张居正取中的“门生”。射策入仕之后,他们理应特别尊重和服从自己的恩师,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后来,包括崇业在内的不少杰出的“辛未科”进士,虽然支持张居正利国利民的改革,但并不一味盲从自己的老师,甚至有时还敢于公开批评张居正的错误。
  考中进士后,崇业又按制度参加了这科“庶吉士”的选考。
  庶吉士是科举最高级别的考试。明清科考制度规定,新科进士除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不必再参加庶吉士选考,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当官;二甲和三甲进士都必须参加考试。考试合格者再进入翰林院所属“庶常馆”,继续学习深造。考试不合格的就分发各地充当七品芝麻官。和此前各级考试制度不同,庶吉士考选没有地区和名额分配的规定。所以,庶吉士考中的多少,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科举考试的高层水平如何,也无疑体现的是考生个人的才学。
  明朝庶吉士的录取率很低,大约是百分之五。云南开科取士较晚,每科考取进士的人数也很少。如洪武至宣德四朝五十多年,共参与文科会试八科,只考取十个进士。进士少,庶吉士当然也就更少了。据不完全统计,终明一朝,云南总共考中庶吉士十三人。
  而崇业之前,只考取过杨荣、李元阳等六人。⑨这科庶吉士考选的主考官仍然是张居正。作文题目是《贵志论》,诗题是《翰林读书言怀》五言古诗一首。近四百人参加竞争,只考中三十人。云南参加考试的十名新进士,只考取崇业一人。⑩庶吉士进入翰林院,俗称“点翰林”。翰林院是储才之所,也是国家最高参政和文秘机关,藏有许多珍贵的图书和档案。但庶吉士在馆的主要任务还是读书深造,还要接受资深大臣的讲课和测验,史称“教习庶吉士”。
  崇业从秀才时起就博学多才,特别是章辞之学一向深受老师宿儒的赞赏。不料,进入庶常馆后,每天被“教习”的东西并不新鲜,测验的内容依然是诸如《拟正风气疏》之类的“公文格式”。崇业认为,翰林院应当培养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的人才,而不是只会吟诗作对的迂腐之儒。现在,他每天看着同馆的翰林们在一起争辞斗句、舞文弄墨,觉得非常无聊。他常常感慨地说:“大丈夫岂能每天只靠玩弄章辞、比赛雕虫小技度日呢?”于是,他便潜心于人伦物理和国家制度的学习与研究。同学和老师都觉得他颇有济世才志。
  万历元年(1573)五月,崇业的庶吉士学习期满,参加“散馆”考试。按制,考试成绩最好的就继续留在翰林院,授予编修、检讨、侍讲、侍读等官职,成为皇帝身边或内阁的高级文秘;成绩稍差的则分发中央各部门工作;成绩最差的照旧外放各地,从芝麻官做起。由此推知,崇业“散馆”考试的成绩并不十分理想。因为“散馆”考试之后,他和同学李盛春、漆彬等十人并没有留在翰林院,而是被分发到中央各部工作。崇业被分派到兵部,担任“兵科给事中”。
  ……

TOP 其它信息

开  本:32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