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砥柱中流:伟大的敌后抗战
砥柱中流:伟大的敌后抗战


砥柱中流:伟大的敌后抗战

作  者:吕军 主编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定  价:39.00

I S B N :9787122248534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军事    

标  签:政治军事  中国政治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本书源于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持,由北京电台《档案》节目组特别制作的大型纪录片《砥柱中流:伟大的敌后抗战》。全书内容包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游击战争的开展、抗日敌后根据地政权的成立、根据地民主民生建设的加强等一系列抗战史实,首次对敌后抗战的重大历史节点和档案史料细致、集中的梳理,由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英雄人物等多个方面,对14年敌后抗战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生动的解读,堪称国内第一部以“敌后抗战”的角度反映中国人民六年局部抗战、八年全面抗战的作品。

TOP作者简介

吕军 主编

TOP目录

序言来自敌后的战争/Ⅸ 

第1章白山黑水我们谁也不离开/003 

游击初始/010 

一·二六指示信/015 

红枪白马/017 

抗联建军/023 

最寒冷的冬天/027 

第2章共赴国仇西安事变/037 

团结起来/042 

到敌人后方去!/043 

拿手好戏/046 

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048 

十大纲领/051 

内部开花/053 

亡国与速胜/054 

论持久战/056 

第3章晋察冀留守五台山/061 

根据地/065 

再建一个政府/068 

游击战/072 

如鱼得水/074 

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075 

反围攻/078 

敌后模范/081 

第4章驻马山东兵发沂蒙/087 

究竟谁来当家作主/089 

三三制/095 

减租又减息/100 

焕然一新/103 

精兵且简政/105 

第5章挺进苏南“名将之花”/111 

雁宿崖/113 

黄土岭/117 

苏南/120 

一场胜仗/124 

韦岗初战/127 

浴火重生/129 

第6章人民的战争水上游击战/135 

人民的战争/142 

华南红区/146 

华侨旗帜/155 

全民族的抗争/157 

第7章不一样的世界美军观察组/161 

一个不一样的世界/164 

花篮的花儿香/169 

伟大!/174 

天壤之别/177 

第8章一支笔的队伍民族真正的危险/185 

前进!前进!/190 

窑洞大学/193 

一支笔的队伍/197 

抗战教育/203 

第9章沂蒙颂沂蒙母亲/211 

妈妈的血/217 

红嫂/221 

开辟平北/223 

烽火辉映丹心花/228 

第10章新的曙光姗姗来迟/233 

万众瞩目清凉山/238 

两个中国之命运/241 

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245

TOP书摘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军开始了对中国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东北三省很快沦陷;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日军很快侵占了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大片国土,大半个中国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然而侵略者很清楚,中国幅员辽阔、潜力深厚,他们虽然占领了大片土地,却无法通过单一武力征服中国,于是便对中国开展了以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各方面相配合的“总力战”。除了通过“以华制华”培植了大量汉奸之外,他们还推行了另一个政策,也是“总力战”中最龌龊、最邪恶的一环——精神奴役!侵略者在占领区大力推行殖民化教育,即“亡国奴化教育”!对此毛泽东同志指出,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两支军队,一支是朱总司令的,一支是鲁总司令的。

在完全由日本人控制的学校里,学生们每天早晨要上早操,内容主要是升伪满洲国国旗和日本国旗,唱日本国歌;接着是“宫廷遥拜”仪式,学生们被命令面朝东方日本皇宫的方向,对日本天皇行90度的鞠躬礼;之后对日本人口中的“英灵”(即在侵华战争中战死的日本军人)默哀。回到教室,必修课是日语课,在新学制中日语被定为国语取代中文,如日语不及格便不能升级。有时还会有日本军官来教室亲自教写日本字,做出伪善的样子以拍照宣传。伪满的教师被禁止教授《满江红》《杨家将》等典籍。伪满洲国第一新民学校的教师王实甫因在课堂上教《满江红》,而被日本宪兵队逮捕杀害。据统计,1932年东北中小学教师为2.4万多人,到1933年减少到1.6万多人,许多不愿意接受日本人培训的教师或是失业或是遭到迫害。

在这样一整套的奴化教育体制下,日本企图将中国人培植为完全没有反抗意识的“大日本帝国的忠顺臣民”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据一些当年接受过奴化教育的老人回忆,他们在七八岁时只知道自己是满洲人,如果不是大人告知,竟然不知道自己的祖国是中国,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日本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摧残,才是整个中华民族面临的真正危险。

面对殖民化教育,中国人民的反抗从未停止过。

1935年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首映。当时观者如云,很多人为了学唱影片中的一首歌曲而一次次来看这部电影,看到一半便有人起身高喊:“前进!前进!”《义勇军进行曲》由是迅速响彻中华大地,成为那一时期最红、最流行的抗战歌曲。这部电影的制作公司上海电通由夏衍等共产党人领导,这首歌的词曲作者田汉和聂耳也都是共产党员,他们通过《义勇军进行曲》向全中国人民吹响了全民族抗日救亡的最强号角。

面对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号召一切反对日本侵略者及其忠实走狗的爱国人士联合起来,为打倒共同敌人而斗争。随后以鲁迅、茅盾为代表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傅东华、丁玲为代表的“上海文化界反帝抗日联盟”等爱国文化团体,纷纷聚集到了中国共产党举起的抗日救国旗帜下。

中国共产党人非常重视这“一切抗日爱国力量”中那关键的一环——文化界!他们早已敏锐意识到,文化宣传对抗日战争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毛泽东曾这样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就在《义勇军进行曲》于全国广泛传唱不久,紧接着又诞生了另一首歌曲:《松花江上》。这首歌曾经在某种程度上对“西安事变”的发生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而影响了抗战的局势。

 《松花江上》诞生于1936年的西安,后来在饱受战争蹂躏的中华大地上广为传唱。“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使得张学良消极对待日本关东军的挑衅,最终东北沦陷,东北军官兵被迫离开家乡,流亡关内,这些人的内心无不充满着悲苦与怨愤。

在陕西,省立西安二中国文老师、34岁的共产党员张寒晖目睹了几十万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的惨景,他通过东北难民体会到了他们失去故乡与亲人的悲痛,听到了他们控诉日本人的暴行,于是,从没有去过东北的张寒晖,以失去亲人的东北女人在坟头哭诉丈夫与儿子的哀声,化为了《松花江上》的曲调。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张寒晖用撕心裂肺的歌词与旋律,代表东北难民对故乡亲人发出呼唤,抒发着他们对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这首歌曲很快就在东北军中传唱并扩散开来。

1936年12月9日,西安一批爱国青年举行大规模游行,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奉命前去规劝。这时,游行队伍中有人唱起了《松花江上》。听到这悲壮的歌声,一时间国仇家恨涌上张学良心头,他哭了。这是他丢失东北后的第一次落泪。随后,他沉痛地对游行学生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三天之后,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最终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1937年除夕,周恩来在《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与任务》一文中提到:“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伤心的人断肠。”正是这悲痛的曲调蕴藏着唤起人们奋起抗争的力量,万千东北军唱着《松花江上》,挥舞着拳头誓死要“打回东北老家”,汇入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

在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下,1938年4月,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领导新成立的第三厅,由郭沫若出任厅长,负责抗日宣传工作。第三厅集中了大批文化界进步人士,其组织的抗敌演剧队、抗敌宣传队等文艺团体积极到各战区宣传抗日,动员全民族抗战。在中国共产党促成的文化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涌现出了大批抗日救亡的作品,激励着全民族奋起抗击侵略。

《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由共产党员麦新作词、孟波作曲。有力的歌词伴着坚定的节奏、雄浑的旋律,鼓舞着人们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战斗。

《大刀进行曲》也是由麦新作词而成,他热情歌颂抗日战场上的英雄,并向全国人民发出杀敌的号召,其昂扬的文字和旋律寒光闪闪,锋利无比。

1937年,共产党员贺绿汀为在敌后运用游击战术奋勇杀敌的游击队员谱写了一曲《游击队之歌》,生动地勾勒出活跃在敌后高山密林、江河湖泊的抗日游击队的轮廓,鼓舞人民加入抗日队伍,打击侵略者。

许许多多的人就是唱着这样的抗日救亡歌曲奔赴前线,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TOP插图


日军在沦陷区强迫中国孩子上日语课

伪满洲国的小学生在学习日语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87.8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