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京都古书店风景(布面精装)
京都古书店风景(布面精装)


京都古书店风景(布面精装)

作  者:苏枕书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5年08月

定  价:58.00

I S B N :9787101111507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标  签:散文/随笔/书信   文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京都,不仅风景迷人,古迹众多,散布于街衢的众多旧书店也往往令人留连忘返。自江户时代开始,京都的书肆就成为京都风雅的象征之一。其间历经沧桑,衰而复振,终于绵延不绝,滋养代代文风与学林。

    作者以游学之便,一一寻访,搜罗掌故,渐渐和书店主人们由生分而熟络,写 下一篇篇生动有味的随笔,记录书店的故事和那些可亲可爱的人情,感知岁月的流转在京都古书店留下的印迹。此外,书中穿插诸多关于京都历史文化与风土景物的描写,亦引人入胜。

    这几年来,和京都不少旧书店主人结下友谊。他们与我谈旧事与八卦,为何选择旧书店为业,如何布置店铺,如何与客人以心传心,如何度过困境,有过怎样的悲喜,怎样的希望。我也得以闻之京都旧书业的人世浮沉,几代兴衰。……我想分享的,不单是在某家旧书店买到某本得意的好书,还有日人常爱挂在嘴边的“心意”。他们也会有寂寞和悲哀,但总能话锋一转,笑云:“自己的心意,只要能传达出去,哪怕仅有一个人领会,就觉满足。”

——苏枕书

TOP作者简介

    苏枕书,江苏南通人,客居京都,爱看书、买书、逛旧书店。著有《岁时记》《尘世的梦浮桥》《燕巢与花事》《藤花抄》等小说、随笔多部,出版《浪人》《东京爱情故事》等译作若干。

TOP目录

京都古书店之今昔

往事未远:朋友书店

偶遇之趣:井上书店

再见,小林先生:福田屋书店

吟味京都:富山房书店

人是人,我是我:善行堂

珍重临川一梦:临川书店

旧书店的两代人:两家萩书房

习汉文者,皆为同胞:紫阳书院

盛筵难再,空谷余音:汇文堂

两百八十年风流:竹苞楼

闹市茶禅一味:其中堂

屋上青山下流水:山崎书店

藏书一代:中井书房

纸上京都:菊雄书店

书、茶、猫与旧家:町家古本屋与茶房

从烂缦胡同93号到古本屋女房:津田书店

旧书店散步五题

蠹鱼盛会:古本三大祭

附 录

和歌山旧书店过眼记

广岛书街奔突录

后记

TOP书摘

    书、茶、猫与旧家:町家古本屋与茶房

  刚来京都时住在银阁寺道旁,那时交通便利,出门几步就是公交车站,去哪处景点都很方便。或往东步行一段,即是银阁寺、哲学之道。当时常逛的旧书店也在那一带。后来搬到北白川附近,离人文研究所很近,却远离景区,周围都是民居,极静谧。一百年前还都是村落,周边地名到现在仍有“村”字残留。叡山电车隆隆而过,走几步就能看到民居间散落的田地,杂植白菜、大葱、茄子等物。此地古来多花农,藤原定家有歌云:“若云春至,徐波清风,花满白川里。”过去这里的女孩儿到十五岁即要去城中卖花,着草鞋,纯白下裳,蓝色衣衫,头顶藤编花篮,沿途叫卖。有菊花、金盏花,亦有山中采撷的野花和自家炒制的粗茶,人称“白川女”,同负薪售卖的大原女、卖鱼的桂女一样,是昔日京都一景。如今只能在博物馆和时代祭中见到。

  这一带倒有不少旧书店,如萩书房Ⅱ、紫阳书院、欧文堂等,还有被英国卫报(TheGuardian)评为“世界最佳书店前十名”之一的惠文社。北白川、一乘寺一带并不是京都传统旧书店的聚集地,在这里落脚的多半历史不久,根基较浅,未能在丸太町、寺町一带扎根,倒也自成一格。周边也有许多有趣的点心店、咖啡店,颇有些新兴文艺聚居地的意味。在我的空间概念里,这一片属于自家门前的区域,非常亲切。去便利店交电费买食物,顺便就可以去书店瞧一瞧。京大周边自然也是极熟悉的。若要到同志社一带,就有“出远门”的感觉,虽然同志社距京大实在不远。同志社寒梅馆近旁有萩书房总店、泽田书店、獭祭书房等,都很有趣。只是不怎么常去。

  某日下午有暇,沿东鞍马口通向西,跨过高野川上的石桥,沿下鸭神社原始森林“纠之森”的外墙走一段,流水淙淙,竹林清幽。每年5月15日,上贺茂、下鸭二处神社要举行贺茂祭,是京都三大祭之一。祭祀行列、车马、伞盖均饰以葵叶,因又叫“葵祭”。队伍自御所迤逦而来,经下鸭神社至上贺茂神社。《源氏物语》中六条御息所的牛车与葵姬的牛车在此争路,葵姬占上风,六条妃子恼恨不已,终于化作怨灵纠缠辛苦分娩的葵姬。葵姬虽平安诞下一子,终因过于孱弱而香消玉殒。想到《后拾遗集》有和泉式部一首和歌:“若为相思,可见心魂亦如川泽流萤,游离我身。”似乎是恋人音信杳无之际,独往贵船神社拜谒,见御手洗川中流萤飞舞,因有此歌。贵船神社是鸭川发源地,清泉石上,山川秀美,密林蔽日。进山途中有“恋之道”,有和泉式部此句歌碑。绕过纠之森,又过贺茂川,于小巷民宅间穿行,到了小川町通与寺之内通交叉处。此属上京区。平安京时即以朱雀大路为中心,东侧为左京,西侧为右京,又将北部呼为“上京”,南部作“下京”。在京都人的方位概念中,“北”是“上方”。如今还能听到略上了些年纪的人有这样的对话:“您这是去哪里?”“到上面去。”

  路过妙显寺门前,西面不远是表千家的茶室不审庵,其名来自“不审花开今日春”,是表千家的象征。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均由千利休所创茶道沿袭而来,只是各成派别。妙显寺是日莲宗大本山,曾受后醍醐天皇敕封。

  寺门南面的小巷里有一家旧书店,乍一看很不起眼。典型的町家民居,木格窗,推拉门,二楼的“虫笼窗”——町家建筑二楼的通风窗口,饰以涂过灰浆的纵向细木条,好似虫笼。廊下摆着几只装满特价书的木箱。檐下有一块木牌,写着店号:町家古本はんのき。若不是门口挂着“营业中”的招牌,我真不敢拉开木门,打扰这样静谧的民宅。

  这家旧书店很年轻,2009年7月开业,由三人共同经营。他们原本都有自己的网络书店,因趣味相投,就租下一间町家房屋,改造成一家旧书店。三家成员曾有两人中途退出,剩下的一位是中村明裕,又招募来两位同好者。这位中村先生出身福冈县的北九州市,毕业于同志社大学,因为喜欢京都的宁静闲散,遂定居于此,已经过去十二年。这日我打开木门,柜台里侧身坐着看书的人正是他,朝我点头招呼,又低头阅读。

  玄关狭长空间内有几排书架,有各类文库新书,无甚特别,定价也不低。倒是关于旧书收藏的一系列单行本、文库本很有趣,也比别处见到的全面。譬如福武文库版青木正美的《古本屋四十年》,作者是东京人,高中退学去开旧书店,专志搜集近代作家的原稿、书信以及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们的亲笔日记,曾在《新潮》连载自己的经营心得,办过季刊《古本屋》,写过《昭和少年怀古》一类的书。

  往内间有一道很高的门槛,搭了块木板,迈步进入,虽然两处书、茶、猫与旧家:町家古本屋与茶房195町家古本屋的木构门窗、铁皮书箱,与寂静的街区很相契并无隔阻,却觉空间感大有变化。内间是店面正厅,靠墙有三排书架,中间一排,疏朗有致。书籍摆放得整齐别致。窗边一排书架是全通透式,并不妨碍细长木格窗外的阳光照进屋内。架上满是关于猫的书籍,光影交错,朦胧温馨,如伊丽莎白(ElizabethMarshallThomas)的《猫的秘密生活》、池田叶子的《流浪猫日记》、大佛次郎的《有猫的每一天》。

  大佛次郎(1897-1973)是明治昭和年间的小说家,生于横滨,东大毕业,一度任职外务省,也曾翻译过罗曼?罗兰的作品。成名作《鞍马天狗》问世后开始从事专业写作,曾游离欧美、印度各地。极爱猫,写过一篇叫《螽斯猫》的童话,《有猫的每一天》中亦收录此篇。讲的是秋天的夜里,一只小猫对院里的鸣虫兴味盎然,母亲告诉它,不要吃虫子,那样肚子会痛。小猫却想,这么好听的声音,吃下去一定也很美味。在草丛里等着捉虫子时开始犯困,一个哈欠,一只螽斯蹦进嘴里,就这样完全吞了下去。猫肚子里一片漆黑,螽斯以为是漫漫黑夜,镇日长鸣不已,惹得兄弟姊妹十分不满。小猫也没法入睡,母亲只好带它去医院。大夫说要做手术把虫子取出来。小猫一听就吓得大哭,母亲只好作罢。螽斯继续叫着,忽然有一天早晨,却突然安静下来。也许是时已初冬,即使在猫肚子里,螽斯也感觉到季节的变化。小猫终于又可与兄弟姊妹一起玩耍。关于这个故事,大佛次郎说“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文章,却是发自内心创作的东西”,并好不吝惜地评价“是我一代之杰作”。他一生照顾过的猫不下五百只,留给夫人的遗言是家里的猫不要超过五只,不要太过靡费。而夫人也极爱猫,并没有遵此遗言。夫人过世后,猫们又转托朋友照顾。大佛次郎纪念馆有一张昭和二十九年(1954)的照片,他含笑蹲在门边,无限慈爱地望着八只颜色各异的猫埋头大快朵颐。

  日人爱猫者甚众,也常遇到爱猫的旧书店主人,譬如紫阳书院的镰仓先生。最初与他聊天,就是看店里贴了不少猫的照片,问他是否喜欢猫,对方喜道,是啊,你也喜欢?真是爱猫者最有效的交流方式。

  挑了岩波书店版松村纪代子的《猫的书架》和淡交社版田中贵子的《可闻铃音——猫的古典文学志》,到柜台边问:“您也喜欢猫么?”看起来很酷的中村先生脸上顿时亮起笑容:“是啊!你也是?”又顺利打开话题。他十分和气,为我端来一张木凳,对坐谈天。

  他说这间店三人轮班,有一位女生,自己的网店叫“滑落鼻尖的眼镜”,专注童书、昭和时代的食谱书、怀旧的绘本和小说,以及各种女性相关的书,可爱且神秘。另一位也很神秘,网店叫做“思考之外”,热心旧书展卖会等活动,常有些意想不到的创意。中村先生的网店叫“旧书蒲公英”,兴趣在日本文学、哲学、思想、美术、电影、海外文学方面。他说很喜欢张爱玲的作品,惜乎尚无日译版全集。还喜欢莫言。

  “旧书店生意虽不好做,但还是想开一家实体店。三个人一起开,各自把喜欢的书拿出来,书店的风格也更综合多样。个性鲜明,又能奇妙融合。”问他如何想到租这间町家民居开店,他笑说因为喜欢这种老房子,“最有京都的感觉”,最初对京町家也一无所知,去参加“京都?人与地区交流馆”的“景观?地域设计中心”举办的“町家研究班”,才了解了一些。京都町家成型于江户中期,大多数烧毁于蛤御门之变(1864年)的大火。选定的这座旧宅已有一百五十年历史,衰朽不堪。不要紧,一点一点来。从安装新锁开始,擦拭每一寸窗棂、墙壁,请来有二十余年工作经验的町家建筑职人设计改装方案。那是2009年3月末,料峭春寒,有大风。挨家挨户跟附近人家打招呼,说要努力经营一家令周围人都喜欢的旧书店,归来看到中庭绽开的蒲公英花已阑珊。一日一日努力,清水洗净的窗玻璃重又安好,洒进室内的阳光初生般明净。春天已经到来,过些时日樱花就要开,京都最美的时候。将原先泥土糊的墙壁全部撤去,换成更结实的竹骨架。旧土以水化开,混入干草屑、砂子,可以重新糊上竹墙。工程浩大,汗水滴在新土里,与这间屋子渐渐有亲近的感觉。崭新的面目益发清晰:多余的竹片劈开装饰四围墙壁;固定廊柱,刷新门框窗棂;将新写的招牌挂到门前;信箱上也可以写上店号;安装书架,布置图书……填补各处细节。女生心最细,书架空余处摆放一系列木头小娃娃。窗台上搁一只旧打字机,一把古老的算盘。和所有旧书店一样,在门口摆出特价书箱。某个瞬间清楚感知,这处空间流动的某种气息,独立生命已诞生,令他们兴奋不已。

  他说,房租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贵,靠网店支持,实体店生意也能维持。还没有加入京都旧书店协会,某种意义上还没有得到同行认可,也没有融入某个圈子。问他为什么不加入,他笑道,入会费用很可观,暂时不太承担得起。争取明后年加入,以后就能参加集体活动啦。原来京都一年三度的旧书市只有旧书店协会的成员才有参加资格。

  交谈间有两位客人开门进来,一位大叔在墙角书架翻阅小说,一位妇人在食谱跟前流连不去。店里有很全的《生活手帖》,我也很喜欢这本杂志,细述日常生活种种细节,教你做菜、缝纫、园艺、手工,很符合我对未来家庭生活的想象与要求。

  虽然店里书并不多,文学方面的书籍也有明显的私人喜好倾向,我却对这里怀有极大的好感。也许是处处用心的细节打动我,也许是木格窗筛进的阳光过于美好,也许是三位年轻人趣味迥异却能走到一起的因缘际遇令我心折。离开前说,一定再来,哪怕什么都不买,只是坐一坐,晒会儿太阳,像猫一样打会儿盹也不错。

  平时逛旧书店,都只为买书,目的单纯。有喜欢的书就如获至宝,若价格合适,则如捡了便宜一样乐不可支。想来真是缺了许多趣味,也失了许多和店家谈天的机会。旧书店主人常有一肚子掌故,如果有幸聆听,真一点不逊于淘得好书。不知这间年轻的町家古本屋还将经历怎样的变迁,积累怎样的故事。

  既然提到町家旧书店,不妨写一写离这家一公里左右的另一间町家茶房。沿小川通继续往南,到京都府厅西侧的油小路通,有一家叫做“词语之羽音”的茶室,店号标着“旧书与茶房”,只是这里的旧书不出售,仅供客人阅读。店家是一对夫妇,旧宅也有一百五十余年历史。如果不留神,几乎要忽略店门口小小的标志。和京都许多老店一样,这家门厅极朴素,也没有起眼的招牌,还以为是寻常人家。拉开木门,玄关寂静,左侧尚有一道进入内室的拉门。迟疑着是不是应该进去,会不会打扰门内的人?太安静。

  木门内有一只竹风铃,拉动门时即叮咚作响。眼前是温馨家常的一幕。小方桌边围坐的人们或轻声交谈,或读书,或写作,或喝茶。有父亲和孩子来,在厅内长条木桌上做轨道模型。小孩子在草席地上滚来滚去,一会儿问父亲有没有完工,一会儿又凑上前帮忙。墙边靠着若干木质书架,摆满杂志、文库本、漫画,与私人书房无异。小音箱上摆着与猫相关的各色饰物,廊柱上挂着的手绘日历画的也是猫。屋子西首面朝庭园,在走廊内可以看到院内修剪得很随意的松、柊、山茶。青苔盆景蹲在水台边,竹筒内有水滴落下,漾起石钵清水的涟漪。阳台推拉门底部有很小的活动门,想是为方便猫的出入。廊内指向洗手间的方向画着小小的猫爪印,十分可爱。又是一家极爱猫的主人家,说是养了一只叫Okaki的女猫。

  光阴静谧,好像已忘记如何到达这里。隔壁厨房杯盘响动,传来热油煎炸食物的滋滋声。邻桌男人与友人笑谈某本画集。在书架上取了小林秀雄的《近代绘画》翻看,似仍未在中国大陆见到小林秀雄的译本。台湾翻译过他一本《读书与人生》,还没有读过。

  既是茶房,自然有茶水和点心,咖啡也好。一保堂的抹茶与牛奶,草莓热奶与手捏的小雪兔,猫脸冰激凌,都好。小桌留言本上有旅人们的字句,赞美店家的食物美味,店里气氛亲近怡人。

  2011年12月22日有人写道:木头老屋、榻榻米、书籍、咖喱、咖啡、绿意……充满我喜欢的元素。如此令人安心的空间。一见钟情。廊下的猫足印太可爱。想到了许多,爱猫的友人,爱书的友人,在旧家度过一生、已经离世的祖父母,等等等等。也想住在这样的屋子里,木头做的,有榻榻米。

  主人爱旅行,喜欢铁道,“像旅行一样生活”。店里常举行各种读书会、讲座、摄影展。刚刚结束的一个是“我们的猫们”,展览所得都用于流浪猫救护。

  问店家,猫呢?店家笑指楼上,今儿天冷,躲在上头睡觉呢。

  非常温柔的一对夫妇。做很好吃的东西,养一只猫,喜欢读书,愿意与各种各样的人相遇,热爱旅行,会买青春十八的票踏上遥远漫长的路途。旅中见到大山大河,极为感动。回到家中,看到小小的庭园,做简单的饭菜,泡一杯茶,觉得很安心。

  问店家可有想过也经营旧书,店家笑道,不是没有想过,但精力不够,到底还是只做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不过也好,在同一屋檐下歇脚,陌生的旅人也有一瞬恍惚如在家中。看过的书,喝过的茶,走过的路,都会记得。

  不知是不是巧合,这两处町家旧宅靠得这样近。虽然不都是旧书店,却有相似的空气,令我着迷。黄昏离开时,在长巷里缓缓走着。月季和蔷薇填满楼头屋角的每一处空隙,牡丹和芍药将要开放。有老人在门前花圃浇水,豌豆已结荚。哪一日再来喝茶吧。看书,写日记,等着楼上一直睡觉的猫醒来。

  

  町家古本はんのき

  602-0065地址:京都市上京区小川通寺之内以南挽木町518

  Email:m。f。hannoki@gmail。com营业时间:12:00~19:00不定休

  

  从烂缦胡同93号到古本屋女房:津田书店

  早听紫阳书院家的镰仓先生、福田屋的小林先生等人提起津田家的夫妇,都说他们人非常好,专注收集中国方面的图书,尤以满铁相关资料的收集为最,建议我去拜访。又说夫人是中国人,极是爽快周到,能做成很好的朋友。

  于是给津田家写了邮件,约好时间。在城内坐公交到地铁东山站,乘车往六地藏方向,到石田站出来,两百余米外就是津田书店的三层小楼。这里是伏见区,已属城外,日常很少涉足。此前并未来过店里,只在一年三度的古本祭上见过津田书店的摊儿。

  小楼一层为店面,二楼、三楼是居所与书库。进门三排书架,堆得极满。主人听见动静,从楼上下来,招呼我上楼。逼仄的木梯两侧也全是书堆。到二楼的客厅,彼此叙过寒暄,分主客落座,先与主人津田周一略聊了两句,夫人蒋淑梅端来茶水,在一旁温温笑着打量我。我问,听说您是中国人?她点头笑,我是北京人!一口爽脆的京腔,特别亲切。

  她道,我老家在烂缦胡同93号,现在还有老房子在呢。又问我在北京住在哪里。我说,早先住在角门,又住过右安门桥附近。后来搬到北河沿,现在住在石佛营。她喜道,北河沿啊,沙滩那块儿!我和先生过去老去灯市口和隆福寺的中国书店淘书,对那儿可熟!

  我们只管叙旧,说的都是中文。津田先生在书桌旁沉默坐着,因问他是否听得懂,夫人笑,他听不懂。我忙道,那么还是讲日文吧,不然我可太失礼。夫人摆手笑说,没事儿,他这个人话特别少,最是个没嘴的葫芦。家里来了客人,基本都是我招呼。你跟他也说不出什么来,咱们就痛快地聊,他不会介意。

  津田先生是大阪人,在立命馆念的大学。父亲对和服纹样研究很在行,搜罗了许多美术方面的书,过去也开旧书店。受父亲的影响,津田对书籍很有感情,也做起了旧书生意,不过并不是继承父亲的事业,而是自立门户。当时京都市内已有多家旧书店,竞争不易,就将店开到市郊的藤森。藤森古代属于山城国,有藤森神社,历史久远,可追溯至平安迁都以前。这一带地名都很清美,又如墨染、深草之类,但都是远离市中心的“洛外”区域。

  1988年,蒋淑梅从北京来到京都,经友人介绍与津田相识,相处甚善,不久结缡。夫人从此也做起了“古本屋的女房”——横滨旧书店“黄麦堂”的夫人田中栞写过一本散文集《古本屋的女房》(旧书店的女主人),在日本旧书业很有名。而津田开始对中国书籍感兴趣,则是随夫人回京探亲、偶遇中国书店后的事。那时候他们在海王村中国书店看到一些旧书,津田很喜欢,一来二去,就和中国书店有了交情。每年回北京都到店里淘一圈,带回日本的店里。时间一长,津田家就成了专营中国系列图书的书店。

  1994年,他们经友人介绍,在北京看到一批即将被废纸收购站回收的图书。全是满铁调查部的资料,涵盖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各方面。夫人回忆道:“我赶紧过去看,全是那时留下的日文资料,品相很好。”从藏书章能够看出每本书经历的流离。譬如某册《广西省的经济概况》,最早在伪满中央银行,后为某日人的私家藏书(封面有“中岛藏书”钤印),之后又成为北京某大学的馆藏图书。最后几经辗转,流入民间,来到他们的面前。“好大一间库房,堆满了书。我一边挑一边心疼得很。想着这些资料肯定是有用的,能留下点儿是点儿。而我又是要把它们带回日本去,特别矛盾。后来想,甭管流到哪里,总得先保住。连挑了两天,累坏了。肩膀胳膊痛得厉害,晚上都躺不下来。”这些资料在日本卖得很好。又过了几年,回国的收获越来越少,一则中国书店可挑的书不如往年,二则国内书价猛涨,无力购买。他们把当初从海王村淘来的图书分类编号,留下最心爱的一批,轻易不舍出售。早几年,国内有不少来日本访书的学者、商人,又或多或少买走了一些资料。

  “每卖出去一本,心里总想,真神奇啊,小小一本书,却来来往往走了这么多路。从日本到中国,从中国到日本,又从日本到中国,轮回了多少次。”

  问夫人做“古本屋的女房”有何心得,她笑,藤森的旧居太狭窄,独女一岁时,他们举家连同书库一起迁居今址。从此书库、书店、居所全在一起,生活与工作渐无区别。自己原不懂书,因为丈夫喜欢,她也慢慢走进去,知道其中的乐趣,一晃就二三十年过去了。

  他们在日本古书店和亚马逊都开了网店,每天下午4点,邮局上门收快递。将家中藏书挑出两部分,一归日本古书店,一归亚马逊,各自书目并不相同。问有何区别,答说:“日本古书店能卖一些套书、研究类的图书。亚马逊的话,小说、文库本要更好卖。”

  近来夫人在孔夫子也开了家网店,投石问路尝试何种图书在国内有市场:“前不久刚卖掉一套《永井荷风全集》。正仓院的图录也好卖。”我说,如《源氏物语》《枕草子》与夏目漱石、泉镜花、司马辽太郎一类,在国内都受欢迎。我过去就很想买一册原版《枕草子》,在孔网找了好久,以百余元高价买下一本,非常珍惜。来了这里才知道此书有多么易得。

  她说,店面的生意非常有限,基本都靠网店支持。再就是一年三次的古本祭,还有各地的古本即卖会。过去他们常去东京参加即卖会,那里书客多,每一回至少能卖掉八成。“做旧书生意固然也有赚钱的法子,不过我们懒,只做自己喜欢的范围,也不勉强。先生最是这样的人。早些年国内书画还没热起来的时候,圈内有朋友建议低价收一些,说过几年保管儿赚。先生就不愿意,只说不感兴趣的事儿,再赚也不乐意做。我们就守着这么间店,每个月交房贷、吃喝用度,加上女儿学习的费用,也够用。”她说,“老天饿不死瞎家雀儿嘛。”

  她忽问我:“今儿中午我刚做了炸酱面,你要不要尝点儿?”

  我一愣,心想这自然好,多久没吃着了。但又觉得初次拜访,哪有这么不把自己当外人的道理,遂说了几句客套话。她笑,那么喝茶吧。

  虽然到日本多年,她行动言语仍与北京人无异,并没有太多改变,因此交流起来非常轻松。她笑道,先生话很少,也不怎么纠正她的日语,听懂了就好,因此自己的日语也没大长进。先生倒跟着她学了些中文,饮食方面也随她,吃了几十年的炸酱面。

  茶水续了一道又一道,听她讲了许多往事。比如萩书房主人井上恭治的妻子从小生在天津的租界区,父亲是钟渊纺织株式会社的职员。钟纺会社曾收买天津的华新纱厂,改名公大七厂,今为天津三环纺织印染集团公司。她与萩书房家非常要好。1992年曾陪井上夫人去过一趟天津,居然还找到幼时念过的小学校。人事沧桑,无限感慨。后来没多久,井上夫人就患脑溢血,再没有去过中国。

  她说,自己最喜欢京都的清净,生活简单,专心做一件事,也能过一生。

  津田先生忽而想起什么似的,找出他在古书研究会的新杂志《出帆》上连载的四篇随笔,打印了给我看。题为《北京旧书店系列》,我觉得很有意思,粗译如下,或可作为日本书商到中国访书的一种资料:

  谈话间,上门收取快递的邮差到了。一看时间也不早,就要起身告辞。下楼到店里转了一圈,挑了吉川弘文馆出版的寿岳文章著《日本的纸》和一册岩波新书。夫人又赠了两册旧杂志,说或许我感兴趣。一眼扫见书架顶上筑摩书房的《内藤湖南全集》,问价几何,答四万。又道,可半价给你。此书我一直想要,但网上和书市看到的价格都很贵,故而没有入手。竟在这里得到如此低价,不免大喜。不过套书太沉,一个人决计搬不回去。夫人笑,今年11月书市给你带过去!双方说定,欢欢喜喜作别。回头看,一间朴素的小楼,半面墙爬满青藤,正是牵牛花开的时候。

  

  津田书店地址:京都市伏见区石田森东町5-8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292页

版  次: 第1版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43.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