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卢浮宫原来可以这样看(修订版)
卢浮宫原来可以这样看(修订版)


卢浮宫原来可以这样看(修订版)

作  者:(法) 伊莎贝拉·伯尼顿·库朗(Isabelle Bonithon Courant)著 译者:孟小珂 译

出 版 社:中信出版集团

丛 书:艺术眼

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定  价:36.00

I S B N :9787508651576

所属分类: 少儿  >  少儿成长  >  少儿启蒙  >  幼儿启蒙    

标  签:美术/书法  童书  幼儿启蒙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卢浮宫到底是皇宫还是博物馆呢?卢浮宫的藏品从何而来?法国艺术史家以长年为孩子讲解艺术的经验告诉你,如何激发孩子对卢浮宫的兴趣?如何带着孩子更轻松地游遍卢浮宫?不同阶段的孩子都问什么问题?你又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呢?
本书精选卢浮宫31件馆藏艺术珍品,完全以孩子的视角、孩子的问题、孩子的语言对经典艺术发问,是第一本真正写给孩子看的艺术书!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文前介绍了什么是艺术杰作?什么是博物馆?第一部分讲述了卢浮宫的点点滴滴,以及如何能轻松而有效地游览卢浮宫 ;第二部分是作品赏析,针对三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设置了不同程度的问答,很容易就找到适合不同年龄孩子的解答;第三部分则是参观卢浮宫的实用建议。

TOP作者简介

伊莎贝拉?伯尼顿?库朗(Isabelle Bonithon Courant)
法国艺术史学者,任法国国家美术馆讲师20年以上,著作有《卢浮宫原来可以这样看》和《奥赛博物馆原来可以这样看》。

TOP目录

前 言 Ⅵ

杰作是什么? 001
博物馆是什么? 013

第一部分 卢浮宫的点点滴滴
从城堡到博物馆 028
从皇家收藏到国家收藏 035
如何理出头绪? 038
如何做好准备? 041
应该怎么参观? 044

第二部分 作品赏析
如何阅读作品赏析? 050
01.《书吏坐像》 052
02.《人面牛身双翼兽》 056
03.《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060
04.《米洛的维纳斯》 064
05.《圣母与圣婴》 068
06.《圣路易的圣洗盆》 072
07.《奴隶》组像:
《 垂死的奴隶》与《被缚的奴隶》 076
08《. 克罗顿的米隆》 080
09. 《马利的骏马》 084
10.《圣方济接受五伤》 088
1 1 .《蒙娜丽莎》 092
12.《田野交响曲》 096
13.《迦拿的婚礼》 100
14.《算命者》 104
15.《宰相洛兰的圣母》 108
16.《愚人船》 1 1 2
17.《自画像》 1 1 6
18.《里昂的会晤》 122
19.《沐浴的拔示巴》 126
20. 《天文学家》 130
21.《阿维尼翁的悲切》 134
22.《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像》 138
23.《木匠圣约瑟》 142
24.《农家室内》 146
25.《舟发西苔岛》 150
26.《鳐鱼》 154
27.《蓬巴杜侯爵夫人全身像》 158
28.《拿破仑一世与约瑟芬皇后加冕礼》 162
29.《梅杜莎之筏》 166
30.《自由引导人民》 172
3 1 .《夏特尔大教堂》 176

第三部分 参观指南
艺术品年表 184
艺术品馆内位置 186
实用信息 188
欲了解更多信息 191

TOP书摘

《蒙娜丽莎》是因为被盗才出名的吗?
1911 年8 月21 日, 原籍意大利的文森特? 佩鲁贾( Vincenzo Peruggia )盗走了《蒙娜丽莎》,将其带回了自己的国家。当他试图把画卖给佛罗伦萨的一个古董商的时候被捕了,因为这个古董商立即通知了卢浮宫博物馆。
这件事频频见诸报端,并多次被搬上大银幕,此后,这幅画的命运就彻底改变了。起初,《蒙娜丽莎》只是在艺术爱好者中间声誉颇高,随后则更是变得举世闻名,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只为一睹其真容。然而,今天已经很少人知道这件惊天盗窃案了。

《蒙娜丽莎》之所以这么出名是不是因为画中的女子其实是??一位男士?
《蒙娜丽莎》身上同时具有的两性特征让众多的评论者为之痴迷。从19 世纪末开始,以约瑟芬? 佩拉当( Joséphin Péladan )为代表的象征主义作家都为蒙娜丽莎这种两性特征深深地着迷,他们始终强调蒙娜丽莎身上的这个特点。
最近,研究人员们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将画中人物的面部与藏于都灵的另一幅画进行比较,后者被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是列奥纳多? 达? 芬奇( Léonard de Vinci )年老时的自画像。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两幅作品的相近程度已经足以证明《蒙娜丽莎》是达? 芬奇的另一幅自画像,据此推论,《蒙娜丽莎》画的其实是一位男士。《蒙娜丽莎》引起的各种各样的评论与解读实际上也反映了这幅作品本身的复杂与神秘,还有艺术家的无与伦比的天才。
这些被神秘光环包围的艺术品,给人们留下了种种疑问。艺术史学家们的解释往往显得枯燥乏味,与之相比,作家们浪漫的演绎就显得有趣得多了。比如,丹? 布朗( Dan Brown )写的《达? 芬奇密码》( The Da Vinci code )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看来,能否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也应该成为评价杰作的一条标准了。

某些杰作具有普遍性:如魔术一般
某些作品, 例如提香( Titien )的《田野交响曲》( Le Concert champêtre),似乎是具有某种魔力,一眨眼间就毫无争议地成为杰作。艺术家可以创造前所未有的风景。他们知道如何用尽所能描绘这般风景,知道如何让它变成一门艺术,绘画或者雕塑都可以成为一门无法替代的丰富语言,让每一个观者、每一个爱好者都能快速地收到艺术家的信息,并为之心醉神迷。
对于画家或者雕塑家来说,杰作就是技巧与意义完美的结合,这种意义可能是宗教、历史或传记……至于学徒们的杰作,则是要让所掌握的技巧与创造性相一致。
今天,杰作这一概念的模糊是因为学院强加的“ 规则”已经不复存在。而且,杰作不只是某一个艺术爱好者和作品的简单相遇,而是广大公众和作品的相会。

可以不喜欢杰作吗?
当然!一幅杰作并不一定吸引人(20世纪的作品尤其如此),也不一定感动人。这类作品在考虑观者感受的时候也关注文化方面的因素。观看著名的艺术作品是一回事,而欣赏作品又是另外一回事。
来到卢浮宫可不总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里舒适惬意的环境有助于凝视艺术品,进而去欣赏艺术品。如果说艺术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到卢浮宫是获得了一次近距离欣赏名作的机会,摆在普通老百姓面前的欣赏任务可就要困难得多了,但是不管怎样,和卢浮宫的相遇总是让人激动的。

欣赏杰作之前需要作准备吗?
如果想知道到底什么让一件杰作如此与众不同的话,是的,请作好准备。不要过于期待第一次接触就能擦出火花。事先了解一件艺术品的历史知识,和其他同时期的作品或者同一主题的作品相比较,都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历史学家或者画家们是如此钟爱一件作品。
要看懂一件杰作当然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带着好奇心追寻它的故事,研究它在艺术家创作生涯或者整个艺术史中的地位,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这样看来,保罗? 乌切罗( Paolo Uccello )所作的《圣罗马诺之战》( La Bataille de San Romano)尽管因为保存状况不佳而风采不再,但凭借其画面的尺寸、绘画主题、对画中众多人物的生动刻画,它仍然不失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品。这件艺术品还见证了这位15世纪的佛罗伦萨艺术家对如何表现透视关系以及人物动作孜孜不倦的追求。

交汇的视线
对每一位艺术家来说,完成一件作品就是在特定的时空里表达,进而分享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和感悟。对每一个观者来说,停留在作品上的视线就是在试图找寻一条通往艺术家眼中风景的路;就是想要让这般风景和自己的风景相遇,进而寻求与大众眼中更广阔的风景交汇而产生共鸣。正是因为醉心于这件作品的群体慢慢地扩大,这件作品终有一天也就跻身于旷世杰作之列了。
《蒙娜丽莎》是因为被盗才出名的吗?
1911 年8 月21 日, 原籍意大利的文森特? 佩鲁贾( Vincenzo Peruggia )盗走了《蒙娜丽莎》,将其带回了自己的国家。当他试图把画卖给佛罗伦萨的一个古董商的时候被捕了,因为这个古董商立即通知了卢浮宫博物馆。
这件事频频见诸报端,并多次被搬上大银幕,此后,这幅画的命运就彻底改变了。起初,《蒙娜丽莎》只是在艺术爱好者中间声誉颇高,随后则更是变得举世闻名,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只为一睹其真容。然而,今天已经很少人知道这件惊天盗窃案了。

《蒙娜丽莎》之所以这么出名是不是因为画中的女子其实是??一位男士?
《蒙娜丽莎》身上同时具有的两性特征让众多的评论者为之痴迷。从19 世纪末开始,以约瑟芬? 佩拉当( Joséphin Péladan )为代表的象征主义作家都为蒙娜丽莎这种两性特征深深地着迷,他们始终强调蒙娜丽莎身上的这个特点。
最近,研究人员们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将画中人物的面部与藏于都灵的另一幅画进行比较,后者被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是列奥纳多? 达? 芬奇( Léonard de Vinci )年老时的自画像。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两幅作品的相近程度已经足以证明《蒙娜丽莎》是达? 芬奇的另一幅自画像,据此推论,《蒙娜丽莎》画的其实是一位男士。《蒙娜丽莎》引起的各种各样的评论与解读实际上也反映了这幅作品本身的复杂与神秘,还有艺术家的无与伦比的天才。
这些被神秘光环包围的艺术品,给人们留下了种种疑问。艺术史学家们的解释往往显得枯燥乏味,与之相比,作家们浪漫的演绎就显得有趣得多了。比如,丹? 布朗( Dan Brown )写的《达? 芬奇密码》( The Da Vinci code )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看来,能否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也应该成为评价杰作的一条标准了。

某些杰作具有普遍性:如魔术一般
某些作品, 例如提香( Titien )的《田野交响曲》( Le Concert champêtre),似乎是具有某种魔力,一眨眼间就毫无争议地成为杰作。艺术家可以创造前所未有的风景。他们知道如何用尽所能描绘这般风景,知道如何让它变成一门艺术,绘画或者雕塑都可以成为一门无法替代的丰富语言,让每一个观者、每一个爱好者都能快速地收到艺术家的信息,并为之心醉神迷。
对于画家或者雕塑家来说,杰作就是技巧与意义完美的结合,这种意义可能是宗教、历史或传记……至于学徒们的杰作,则是要让所掌握的技巧与创造性相一致。
今天,杰作这一概念的模糊是因为学院强加的“ 规则”已经不复存在。而且,杰作不只是某一个艺术爱好者和作品的简单相遇,而是广大公众和作品的相会。

可以不喜欢杰作吗?
当然!一幅杰作并不一定吸引人(20世纪的作品尤其如此),也不一定感动人。这类作品在考虑观者感受的时候也关注文化方面的因素。观看著名的艺术作品是一回事,而欣赏作品又是另外一回事。
来到卢浮宫可不总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里舒适惬意的环境有助于凝视艺术品,进而去欣赏艺术品。如果说艺术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到卢浮宫是获得了一次近距离欣赏名作的机会,摆在普通老百姓面前的欣赏任务可就要困难得多了,但是不管怎样,和卢浮宫的相遇总是让人激动的。

欣赏杰作之前需要作准备吗?
如果想知道到底什么让一件杰作如此与众不同的话,是的,请作好准备。不要过于期待第一次接触就能擦出火花。事先了解一件艺术品的历史知识,和其他同时期的作品或者同一主题的作品相比较,都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历史学家或者画家们是如此钟爱一件作品。
要看懂一件杰作当然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带着好奇心追寻它的故事,研究它在艺术家创作生涯或者整个艺术史中的地位,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这样看来,保罗? 乌切罗( Paolo Uccello )所作的《圣罗马诺之战》( La Bataille de San Romano)尽管因为保存状况不佳而风采不再,但凭借其画面的尺寸、绘画主题、对画中众多人物的生动刻画,它仍然不失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品。这件艺术品还见证了这位15世纪的佛罗伦萨艺术家对如何表现透视关系以及人物动作孜孜不倦的追求。

交汇的视线
对每一位艺术家来说,完成一件作品就是在特定的时空里表达,进而分享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和感悟。对每一个观者来说,停留在作品上的视线就是在试图找寻一条通往艺术家眼中风景的路;就是想要让这般风景和自己的风景相遇,进而寻求与大众眼中更广阔的风景交汇而产生共鸣。正是因为醉心于这件作品的群体慢慢地扩大,这件作品终有一天也就跻身于旷世杰作之列了。

TOP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4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