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非普通读者(精装)
非普通读者(精装)


非普通读者(精装)

作  者:[英] 艾伦·贝内特

译  者:何宁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 书:理想国·书之书

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定  价:36.00

I S B N :9787549564484

所属分类: 文学  >  小说  >  生活小说  >  社会小说    

标  签:社会  小说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某一天,英国女王追着她的狗儿来到白金汉宫后门,邂逅了停泊在那里的伦敦图书馆流动借书站。阴差阳错,政务繁忙的她竟由一个厨房小工诺曼引领着,培养出读书的爱好,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书虫。

    从现当代几位女作家的作品开始,再回到十八九世纪的经典,女王痴迷小说,渐入佳境,不时能听到她作为普通读者的有趣评点。这一新发展的爱好影响了女王的世界观,也改变了她与周遭人们的关系,引起了首相、内阁特别顾问和女王私人秘书的不满。他们认为女王的阅读是破坏性的,想了很多办法却依然无法终止女王的阅读旅程。博览群书,领略过简·奥斯丁、普鲁斯特、爱丽丝·门罗等人笔底波澜的女王变得细察深思,富于感受力,她开始质疑世界既有的秩序,看到每日例行公事的统治生涯中的禁锢与局限,对她必须应付的许多事开始失去耐心。最终,这位不寻常的读者做出了一个不寻常的决定……

    在这本令人愉快的小书中,贝内特为女王想象了另一种“阅读人生”,以热情幽默的戏剧化情节,探讨了阅读、写作及其对生活的影响。贝内特不着痕迹的英式幽默在现实与荒诞之间微妙的分界线上游刃有余,完成了一个少有人尝试的壮举——让我们对女王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并为她成功地变为一个爱书人加油喝彩。

TOP作者简介

    艾伦·贝内特(Alan Bennett),1934年生,英国家喻户晓的剧作家、小说家。主要剧作包括《往事四十年》《乔治三世的疯狂》《历史系男孩》等,职业生涯包揽多项戏剧大奖,其中《历史系男孩》赢得七项艾美奖,为英国国家剧院演出史上最成功剧作。1988年贝内特拒绝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授予的英帝国二等勋位(CBE,贝克汉姆,弗格森、安东尼·霍普金斯等为此爵位获得者),1996年再次拒绝女王赐予的knighthood爵士爵位,引得一片哗然。

 

    何宁,江苏南京人,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TOP目录

正文

TOP书摘

★女王不禁有些犹豫,因为坦白地说,她自己也不清楚。她从来对读书就没有多大兴趣。当然,她也会读点书,但喜爱读书可不是她做的事。那是一种嗜好,而她的工作根本就不允许她有任何嗜好。无论是慢跑,种花,下棋,还是攀岩,装饰蛋糕,做航模,这些都不行。有嗜好就有偏爱,而她必须要避免偏爱,因为偏爱会排斥一些人。女王从不偏爱,她的工作是让别人感兴趣,而不是自己沉湎其中。此外,读书并非实干,而她一向是个实干家。

 

★女王选择《爱的追寻》既十分幸运,又极为重要。如果她选的是另一本乏味的书,比如说一本乔治艾略特的早期作品,或是一本亨利詹姆斯的晚期作品,作为读书新手,她很可能会就此放弃读书。她可能会想,读书和工作没有区别。那我们也就没有故事可讲了

 

★在刚开始读书的时候,女王有点诚惶诚恐,紧张不安。书的无穷无尽让她穷于应付,不知道如何前进。她读书没有体系,就是一本一本不断地读,有时候还同时读两、三本书。过了一段时间,她开始记笔记了。她在阅读时总是手里拿着支铅笔,不是要写读书笔记,仅仅是摘录她觉得好的段落。这样过了一年之后,女王才尝试偶尔写下自己的感想。“我觉得文学就像是一个广袤的国家,我在向它那遥远的边境前进,却无法到达。我启程太晚,永远也赶不上。”

 

★在阅读过程中,女王也有些伤感。她第一次觉得自己错过了许多事情。在读西尔维亚普拉斯的传记时,她感到不像这位女诗人那样坎坷真是幸运。不过,在读劳伦白考尔的回忆录时,她禁不住感叹白考尔小姐的人生要比她自己的精彩得多。她甚至有点嫉妒白考尔。这是女王以前没想到的。

 

★从演员的自传到诗人自杀前的临终日志,女王这样读书似乎没有条理,也缺乏见识。但是,在刚开始的一段日子里,她觉得所有的书都是一样的。如同对待她的臣民那样,她觉得自己有责任不带成见地接近它们。对她而言,不存在具有教育意义的书,书就是一片未知的领域。她开始根本没有对它们加以区别。随着时间推移,女王逐渐有了自己的判断。

 

★女王很快就得出结论,作家和他们笔下的人物一样都是读者想象的产物,因此最好还是读他们的书,而不是和他们见面。似乎这些作家从未意识到,别人读他们的书是帮了他们的忙。他们反而觉得自己写书是在给别人帮忙。

 

★女王意识到,福斯特自然是无法当面对她说这样的话的。不过,随着书读得越来越多,她越加遗憾自己居然如此让人畏惧。她尤其希望作家可以有勇气对她说出那些他们后来写下来的话。女王发现,书与书之间彼此相连,自己开始不断地接触新的领域,根本没有时间读完所有自己感兴趣的书。

 

★“情况介绍不能和读书相提并论。事实上,这两者是截然相反的。情况介绍要求简明,讲究的是事实和中肯。读书有点凌乱和散漫,总是让人心动。对同一个题目,情况介绍是封闭性的,而读书则是发散性的。”

 

★凯文爵士走了之后,女王十分困扰,反复思考着自己为何会此时突然对读书感兴趣。她究竟从哪里来的动力呢?毕竟,很少有人像她这样见多识广。她几乎去过所有的国家,见过所有的名人。女王本人正是这大千世界的重要部分。现在她怎么会被书迷住了呢?不管怎么说,书只不过是反映世界、描述世界的啊?读书?她可是真正见过世面的。

 

★责任和读书的乐趣毫无关系。

 

★从女王的身份背景来说,责任从来都是优先于乐趣的。如果她觉得自己有责任读书,那她就可以堂堂正正地读。即使阅读的过程中有乐趣,那也是偶然的。可是,现在她为何会沉湎于读书的乐趣呢?女王没有和诺曼讨论这个问题。她觉得这源自她的秉性和地位。

 

★女王认为,读书的魅力在于书籍的漠然:文学都有一种高傲的味道,根本不在乎它们的读者是谁,也不在乎有没有读者。包括她自己在内,所有的读者都是平等的。文学就是一个联邦,而字母就是一个共和国。

 

★书籍不会唯命是从。所有的读者都一样。这让女王回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她最兴奋的一次经历就是在欧洲胜利日的当晚,她和妹妹溜出王宫,混入了欢庆的人群,结果没有人认出她们。她觉得,阅读与那次的经历有点像,全都不问姓名,可以与他人分享,又普通寻常。女王过了一辈子与众不同的生活,现在她渴望这种普通的生活。在每一本书里,她都可以找到这样的感觉。

 

★女王说:“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发个新闻公告呢?公众为什么要关心我读的书呢?他们知道女王在读书就够了。我想一般人都会说:‘那又怎么样?’”

凯文爵士说:“读书意味着逃避,意味着您没有空做其他的事。如果这个追求本身少一点……自私的味道,大家会更容易接受。”

 

★这些事情可能会让女王的工作人员忧心忡忡,但她的家人反而有种解脱感。女王总是对他们严格要求,即使年岁渐长也没有一点放松。读书改变了女王。她变得宽容了,不再管制家人,他们总算可以生活得自由自在了,心里大呼读书万岁。不过,有时候日子也不好过。他们会被逼着读书,要和女王讨论读书的话题,还会被盘问自己的读书习惯。最可怕的是,有时女王会把一些书塞到他们手上,然后不久就来查问他们是否读了。

 

★女王自己也没有想到,爱上读书之后,她会对其他事情失去兴趣。当然,她从不会因为要替游泳池剪彩而激动,但以前她也不反感。不管她的职责有多乏味——参观这里那里,授予这个那个的——她从未觉得厌倦。这些是她的本分。每天早上她翻开记事本时,总是充满兴趣和期待。现在可不是这样了。女王的各种持续不断的参观、旅行和工作,已经安排到几年之后了。浏览这些的时候她只觉得头疼。她几乎没有一天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忽然之间,一切都变得毫无乐趣。

 

★女王并不是累了。是因为读书。虽然她热爱读书,但有时她希望自己从没读过书,从没了解过他人的生活。读书把她宠坏了。或者说,读书让她对其他事情失去了兴趣。

 

★在诺曼神秘离开以前,女王已经开始思考,自己是否已经超越了他,或者说在读书方面超过他了。这一点可能不会让侍从们赞赏。诺曼一度谦恭但直接地引导着女王的阅读。他对女王应该读什么书提出建议,还会毫不犹豫地告诉她,哪些书还不适合她读。……渐渐地,女王和诺曼把他们想读的书几乎都读了。当他们一起谈论自己在读的书时,女王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生活经历让自己的理解比诺曼要深刻。书籍能给的其实有限。

 

★除了这些思考之外,女王还开始在笔记中描摹她见过的人。这些人并不都是名人。她记下他们举止的怪异之处,语言的独特方面,还有他们悄悄告诉她的故事。当报纸上出现关于王室的不实报道时,女王在笔记中记下真实的情况;当有些流言蜚语逃过公众的关注时,女王同样也在笔记中记上一笔。所有这些记录的语气都是理性而务实的。女王意识到这就是自己的风格,不由得有些欣喜。

 

★与许多人一样,温莎图书馆的管理员也向女王竭力推荐简奥斯丁。这么多人都同样地说女王会如何喜欢奥斯丁,这反而让她提不起兴趣。此外,作为简奥斯丁的读者,由于女王的特殊身份,她还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奥斯丁作品的精髓在于对社会的阶层差别准确而微妙的呈现。处在女王这样的地位,她很难理解这种微妙的社会差别。君主与臣子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远超过奥斯丁小说中的社会差别。比起普通读者,女王认为奥斯丁刻意呈现的社会差别并不重要。因此她觉得这些小说很难读下去。对这位王室读者来说,简奥斯丁的作品几乎就是昆虫学研究,小说中的人物虽然不是全都像蚂蚁那么大,至少也小得需要一台显微镜才能看得清。直到女王不仅理解了文学,而且认识了人性之后,她才意识到这些人物的个性和魅力。

 

★在一开始,首相们都希望女王会给他们指引。当他们来见女王的时候,她会鼓励他们一下,就像孩子向母亲展示自己的成就时,母亲会做的那样。对女王而言,这样的会面通常不过是场必需的表演,显示她对首相的兴趣和关心。男人(包括撒切尔夫人)都喜欢表演。

 

★这就是关于女王和首相的另一个有趣的方面。首相对女王外貌的关注度和对女王说话的关注度是一致的。随着时间流逝,女王的外貌和女王的想法对首相而言都不再重要。因此,女王戴不戴耳环,首相根本无所谓。女王偶尔说上两句的时候,觉得自己就像飞机上的空乘在给乘客讲解安全知识,首相脸上那善意而淡漠的样子就像已经听过这些讲解无数次的乘客。

 

★杰拉德的自责无疑是正确的。没几天他就从女王的身边消失,离开了王室,回到他几乎已经忘记的军团,在诺森伯兰郡的荒野中负重跋涉。用凯文爵士的话来说,这种都铎王朝风格的遣送,速度之快,手法之毫不留情,准确地告诉人们:女王还是女王,她并没有衰老。关于女王已经老迈的流言遽然而止。

 

★几年前,女王是不会注意到诺曼举止的奇怪之处的。换了别人这样做,她也不会留意的。之所以女王现在会留意到这一点,那是因为她对人类情感的了解更加深入,而且能够进行换位思考。

 

★ “虽然这让我听起来像把自己比做一块牛排,但我还是要说,书让我变得柔软了。”

 

★ “不过,你们有些人也知道,我一直都讨厌浪费……既然我一向不喜欢浪费,那我自然也会这样对待自己一生的经历。这些经历不少是独一无二的,是我人生的精华。虽然我可能不过是个旁观者,但我的确对不少事情了解得更深入些。我的大多数经历”——女王轻轻点了点自己戴着帽子、一丝不乱的头——“都在这里。我不想浪费它们。问题是,怎么办呢?”

 

★书不会促使人行动,但他们会支持你无意识中已经决定的事情。你在书中确认自己的信念。作为一本书,它的作用不会超出书的世界。

 

★ “我曾接见并招待过不少来访的国家元首。其中有些人是可怕的骗子和无赖。他们的妻子也好不到哪去。”这句话总算有了反应。一些人悔恨地直点头。“我戴着雪白的手套和那些沾满鲜血的手握手,客气礼貌地与那些屠杀孩童的人交谈。我在粪便和淤血里跋涉。我时常想,作为女王,最基本的装备就是一双高帮靴。”

 

★整个王室依然平稳地运转着。从伦敦到温莎,从诺福克到苏格兰,毫不需要女王费心。有时她甚至觉得自己有点多余。不管中心人物是谁,同样的变动还是会顺利完成的。她不过是出发与抵达的例行仪式上的一件行李。虽然没有人会质疑她的重要性,但毕竟还是一件行李。

 

★在一次就职仪式后,一位胆子比较大的侍从对女王说:“陛下,您今天早晨表现得不够自然。”“是吗?”女王说。以往,哪怕一点点温和的批评也会让她不安,现在她却处之泰然。“我想可能是这样的。杰拉德,你知道当他们跪下来的时候,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他们的头顶。看着那些开始秃颓的发际和领子外的长发,即使最冷漠的人也会让人同情。我几乎有种母性的冲动。”

 

★女王从不公开表露自己的感情。她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然而,近来,特别是戴安娜王妃去世后的那段时间,虽然她并不愿意,却不得不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感情。那时,女王还没有读书的习惯。现在,她明白自己的困境并非独一无二。还有很多人,比如考迪里亚,也和她一样。女王在笔记本中写道:“虽然我对莎士比亚不是那么了解,但我完全赞同考迪里亚的那句‘我不会用我的嘴来表达我的心’。她的处境和我一样。”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232页

版  次:1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78.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