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这样带孩子就对了:博士爸妈的美国亲子壮游记
这样带孩子就对了:博士爸妈的美国亲子壮游记


这样带孩子就对了:博士爸妈的美国亲子壮游记

作  者:邓佳茜

出 版 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定  价:34.80

I S B N :9787531664246

所属分类: 生活  >  亲子/家教  >  家教方法    

标  签:家教方法  家庭教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及其丈夫都是专攻教育的博士。在书中,作者记录了一家四口在美国一年的生活及一双女儿在美国小学的读书生活。除了描述父母如何协助孩子克服在新环境中面临的一切新事物、分享观念转换与何时放手让孩子学习自主的历程,还深入观察美国和台湾教育环境之别,记录女儿学习英文从零到有的过程。

    作者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能力游走天下的人,她的书也会带给家长朋友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想要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西方教育与东方教育相比优越性在哪?我们到底该给孩子怎样的家庭教养?

TOP作者简介

邓佳茜,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博士。

曾任高雄师范大学讲师、美国西依利诺大学访问学者、台湾全民教育辅导团辅导员。目前为中学教师。

喜欢与学生互动,同时也热爱旅游,因研究及旅游,足迹踏遍十余国,对异国文化与教育有浓厚的兴趣。

夫妻两人皆完成博士学位之时警觉女儿的成长稍纵即逝,同时也希望再为自己下半场的人生注入一些新的能量与热情,全家四人展开了美国壮游一年!此外,热爱烹饪与烘焙,并发现这项才能在美国比什么都重要呢!

TOP目录

全家壮游,一起开眼界!/001

说走就走,暂停台湾的一切!/005

1壮游的执行力

壮游念头的初衷/002

排山倒海而来的反对声浪/006

累积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能量/009

满山满谷的文件表格/013

柴米油盐酱醋茶——无法忽略之生活之小事/016

2体验新文化的开始

我们的新家/024

车库大拍卖(Garagesales)寻宝趣/027

认识新邻居——比手画脚也能通/031

心痛的牙医看诊记/034

美国的医疗制度/038

参观林肯小学/041

美国小学的班亲会(Back-to-schoolnight)/044

3两姐妹的美国小学初体验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054

种族融合的班级/061

阅读能力好,成绩就会好?/065

小三数学分级制/073

第一次搭校车/083

学校的吃喝大事──Snack的准备/087

恐惧的阅读时间/090

寓教于乐的户外教学/095

美国小学活泼的主题日/103

永不止尽的派对(Party)/109

浓厚的万圣节气氛/120

备受重视的音乐课与美术课/139

暴风雪停课/155

4美国教育比较好?

美国学生较轻松?/164

灵活的小学作业/172

教育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老师/190

小学一天中的大事——吃饭/196

美国教育二三事/203

没有完美的教育模式/222

5英语学习之路——从英文字母开始

我的宝贝不喜欢英文?/236

到了美国,孩子英文会自动变好?/239

爸妈的功课/250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英文家教/260

亘亘的第一次英文发表/263

孩子的潜力无穷/267

后记/279

TOP书摘

序言

全家壮游,一起开眼界!

记得刚回台湾(注:如无特别注明,本书中所说的“台湾”均指“台湾地区”。)的时候,我们一家四口除了尽情地沉浸于久违的台湾文化氛围里,面对原本习以为常的事情时,感觉也变得敏锐了起来。

例如:开着暌违一年的爱车去加油、洗车时,不仅所有人都不必下车,工读生会帮车子喷泡沫及刷洗,最后通过洗车机后,又是一批工读生围过来帮你擦车,尔后个个鞠躬对你说:“谢谢光临!”这些服务竟然只需要台币五十元!相对于美国生活的一年里,从加油到洗车都必须是DIY,鲜少感受到“服务”的我们而言,回台湾简直如帝王般享受!两个女儿坐在车子里也感动莫名地大喊:“台湾的服务好好哦!”出去之后才深知自己家乡的好处啊!

平心而论,这些年台湾地区走向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各行各业都能明显感受到其变化。在一般的日常生活里,皆存在着各种服务精神,从这一点来看,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还真的是较欠缺的一环。重点是,在台湾地区不需要高消费就能享受服务质量,在美国则不然。有比较才能真切体会!

这也是想带孩子们一起出游的原因之一。当身处一个环境久了,自然会将所有事物视为理所当然。变换不同环境时,孩子可以学到很多,孩子第一次离开舒适窝到外地去求学时,自己面对独立的生活,他才会感受到父母为他做了多少事。只不过这次亘亘和如如是到一个完全不同文化及不同语言的地方生活,感受的冲击更为明显。让孩子换个角度看世界,真的很特别!也希望她们未来的眼界能够因此更加广阔。

当然,其中也有令人感慨的差别感受。

“妈妈!为什么我和老板说话他都不理我?”这是刚回台湾时,孩子们最常问的一句话。

孩子的感受是最敏感的,每当孩子在我耳边悄悄这么说时,我会抬起头来观察老板,赫然发现台湾地区商人都将孩子视为空气般!除了以孩子为销售对象的商家及对孩童亲切的老板之外,绝大部分商人的眼光都只会正视大人,认为大人才是他的贩卖对象。更有一些商家的反应是不希望孩童弄脏商品,而先发声制人。

这实在都让孩子感受到很不被尊重。在美国的一年里,女儿们已习惯不管是去卖场或商店购物,店员都会主动向她们打招呼与攀谈,并且对于她们提出的疑问耐心地一一解释,而非充耳不闻;回来后,多数却得不到商家响应,这让她们感到很无奈。

对孩子的尊重不应只有对待自己的孩子,或要求教育人员做到而已,整个社会的风气及观念都应该向前迈进。如果只有在教育改革及谈论教养观念时强调尊重,但现实生活中,孩子却无法感受到被尊重,这样的一个态度是很难内化成为孩子的品格的。

借由这本书我想传递的是,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有优缺点,世界上也没有完美的教育制度,重点是看我们要的是什么,并且能够从根源思考如何去改革,而不是一味地抨击与仿效。也希望借由这本书,透过两位到美国念小学的女儿眼中,看到更多美国与台湾地区环境的差异性,好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不好的则值得我们借镜。其中翔实记录两个女儿学习英文从零到有的过程,希望提供给和我一样焦虑过的父母参考。

一趟壮游,带给我们一家人无限的感受与满满的回忆。但这个梦想能够成行,双方父母以及家人的支持与祝福是很重要的。感谢爸妈与公婆的支持,以及姐姐们在这一年间持续的联系及协助传达讯息给爸妈,让他们免于担忧并随时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我们这场常人眼中的出格行为,连九十几岁的阿嬷都很赞成,真不愧是我们心目中最跟得上时代的阿嬷了!

这一年当中最大的遗憾,就是外婆在这期间去世了。而我没能送她最后一程,也没能在妈妈最需要人支持的时刻,陪伴在她身边,这是我最大的遗憾。感谢两位姐姐在这段期间,代我尽了孝道,更希望外婆在天之灵过得幸福快乐!这一趟壮游要感谢的人太多了!除了自己的亲人以外,我们很幸运地认识许多好友,这一路走来给予在异地的我们许多协助与照顾,我将在此一并感谢。

邓佳茜

说走就走,暂停台湾的一切!

这话虽然是不容易,但它真的发生了,就像是云霄飞车一样,让我们一路体验惊奇,以不同视野看待世界!

多年前,我和老婆大人前往美国出席研讨会时,顺道前往宾州拜访我们俩的大学同窗好友,对于他的生活,我们夫妻俩真的很称羡。因为好友也是从事教职工作,生活步调与学校相同。美国中小学在下午两点半左右就开始陆续放学。放学后,就是孩子玩耍、运动或是社团活动时间。同时,美国有很多地区位处纬度较高的地方,因此天黑的时间会比台湾地区晚,孩子会拥有更长的午后时光可以运用。因此相对于台湾地区的孩子,美国孩子直到高中阶段,都还保有放学后将近四个小时的日间玩耍时光。

早早放学,这是台湾地区学生一直羡慕不已的事情,但实际走访,却发现他们一天所上的课程,节数也是跟台湾地区差不多,只是美国的学校,下课只有三分钟更换教室,午餐三十分钟后,又紧接着继续上课。因为教育系统设计的思维不同,让台湾地区与美国孩子对放学后的时间,有着很不一样的感受与回忆。

我常常跟朋友讲,孩子在幼儿时期,做父母的忽略孩子,孩子还是会主动黏着父母,提醒父母不要忘记他的存在;但在青少年时期,如果父母忽略孩子,孩子就会转向找其他的同侪团体,孩子与父母的距离,就会越来越疏远。

在美国的一年里,我们夫妻俩为了让孩子尽速融入美国学习生活,经常在家里开设ㄚ爸补习班,陪伴孩子探索与学习,也因为这些的陪伴,我们跟孩子之间持续拥有共同话题,孩子也在学习上没有惧怕感。孩子从bdpq字母都还搞不清楚的情况下,在学校开始展开英文、数学、自然、社会、音乐与体育的学习。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夫妻俩确实有点担心,但后来我们看见孩子能够站在全班面前,自信地对全班做简报,看见孩子的成长与茁壮,心中真的是很感动。

朋友常跟我说,你想要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最喜欢的答案是“成为有能力游走国际的人才”。

借由这一趟壮游的旅程,让我们夫妻俩能够在孩子的小小心灵中,种下国际化视野的种子。接下来,就让孩子心中的种子顺其自然地发展啰!

陈志嘉

后记

后记

你要留下来吗?

在美期间许多人问我们要留下来找教职吗?

或者为何不干脆将小孩留下来接受美国教育?

在美国期间,不断被问到的问题就是:“你们要留下来吗?”听到一年后全家就回台湾的计划后,下一句则多是:“那你们不将孩子留下来吗?”

有趣的是,问的人多为移民、移居的华人,或者他国的移民者,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倒是没一个问过这样的问题,我想或许是他们长期已为络绎不绝的外来移民伤透脑筋了吧!根本不会想要鼓吹他人留下来,反而造成他们社会成本的负担。

我和老公从刚开始的惊讶──为什么会这么问?到最后,以半开玩笑的语气一致对外回答:“是呀,我们在台湾还有工作呢!”事实上,我们压根儿都没想过要留下来,但面对怀疑的眼神或者疑惑的表情时,也很难解释心中真正的感受:“我们并不觉得美国比台湾地区好!”

或许你并不认同,连我回台之后,也面对不少自己台湾朋友问我类似的问题,当我说出这句话时,他们也是以很狐疑的态度回答我:“真的吗?那为什么这么多人都移民到美国?”老实说,这个问题我也无法回答,毕竟我不是那些移民的人。但就我们不管是在美东或美西的华人圈里所遇见的早期移民者,从他们嘴里所听到的都是停留在三四十年前的台湾,凡是治安、教育以及生活环境等都让他们感到非常的不满意,因此才会走上移民这条艰辛的路。但是台湾这些年来已经进步很多,早已脱离他们脑中的旧有印象。况且每个国家或地区自有它的优缺点,每个人也都容易只看到别人的好处,而放大自己的缺点。

走过近二十个国家,短期待过日本、英国,长期如美国,但每每出去,除了赞叹美丽的风景及享受不同文化的冲击与刺激之外,我们的感想却都是:“每次出去就会更加感受到──台湾真好!”毋庸讳言,台湾地区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其他国家或地区也是一样,哪有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十全十美的?就看你看重的是哪一点罢了!

我们喜欢台湾的便利性,要买什么可说是随手可得,选择又多样化;喜欢台湾的言论自由,我们可以自由地抒发自己的看法;喜欢台湾的男女平等,男女社会竞争的公平性大于多数国家和地区;喜欢台湾的丰富蔬果,便宜又新鲜;喜欢台湾的人情味,一句简单的问候与关心都让人感到温暖……我们喜欢的东西太多了,但最重要的是,在台湾,这里是我们的土地(简言之,是自己的地盘),在别的国家和地区生活,必须遵照别人的游戏规则,“迁就”与“融入”别人的风俗民情与文化。当孩子在美国念着它的地理历史以及长篇与印第安人相关的记载时,我内心里仍希望,孩子学习的是台湾地区的地理文化以及整个大中华的悠久历史。因此我们从不考虑留下来。

至于有人问:“那不然就想办法让孩子留在美国念书。”这回答就更简单了,因为我们一家人决不分开,到哪里都要在一起(等孩子大了当然另当别论)。或许有人会很难理解,但我和阿嘉都是同样的想法,家人没有在一起就不是家了,即使将来孩子有较好的成就又如何?牺牲掉的是家人之间的感情以及成长当中共同的回忆!重点是,孩子留下来就会比较好吗?我们并不这么认为。毕竟孩子的成就与否,父母的因素还是占最大的成分。另外一点须思考的是——家的意义是什么?只是要把孩子栽培成顶尖人才就好了吗?还是在成长过程中家人之间充满欢笑与泪水的各种回忆?更何况孩子的品格、价值观以及待人处事的态度,都是需要父母从小在旁点点滴滴引导的,这些也都是家人感情之间维系的重要元素,如果缺少,对我们而言都是一种遗憾,这也是我们不考虑将孩子留在美国的原因。

记得曾有几位来自动荡不安国家的妈妈,与我聊天时也问过类似的问题,对话大多如下:

“你们会在美国待多久?”关心地问。

我们笑着说:“一年后就回台湾了!”

“那什么时候回来?”接着理所当然地问。

我们通常会迟疑了一下说:“应该不会再回来住,有机会会是以旅游的方式!”

这时面对的通常是惊恐(她们的表情像是:“天啊!你们脑筋有问题吗?”)或者是非常疑惑的表情。因为她们通常是想尽办法要留在美国,即使其中几位在他们的国家或地区里都有不错的工作,例如小学教师或大学讲师,但是能够永远合法地留在美国却是他们一直努力追求的梦想。其中亘亘同学布兰登的妈妈芭哈更是瞪大她美丽的双眼不解地看着我一会儿之后,带着些微的怒意说:“那你们到底是来做什么的啊?”这时换我愣在那里,呃……我们就是来做研究的啊!

由于我听过芭哈与先生为了留在美国所努力的辛酸史,她甚至快得忧郁症了,因此可以理解她的怒气从何而来。芭哈来自苏联解体之后的小国,政权不断地被争夺与转移,国情长期的动荡不安,让她坚信唯有美国他们才能够有更好的生活。因此除了努力找寻合法身份停留之外,这期间芭哈也很努力地生孩子,看着她一手抱着稚龄的女儿,一手牵着儿子,身为长子的布兰登依偎母亲身旁的景象,让我充分地感受到,这位坚毅的妈妈,为下一代努力寻找更好生活环境,其坚韧且顽强的耐力。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出生于一个科技进步与生活质量还不错的地方是件很幸福的事。至少,我们不是“必须”在他国或地区寻找能生存的环境,我们是有所选择的!

旅游的心情和旅居是大不相同的,在另一个国度过生活,连看街道风景的心情与感受也大不相同。以往旅游时看到的都是观光景点的美,或是街景市民的片段场景,连遇到不肖商人,都因为旅游的好心情而一笑置之。住了下来之后就不同了,当开满鲜花的街道变成日常生活必经之路时,赞叹与欣赏之余,已不自觉地将此美景视为理所当然。再者,旅游不必接触到电费、水费及数字电视等费用的申请,也不必节俭地买二手家具,全家人挤在一张两人沙发上看电视,更不必每天为昂贵的蔬菜价格与家人的健康,而与荷包拉锯着。最不同的是,旅游看到的都是其他国家美好的文化与习俗,深入生活面时,你才会看到其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问题面,甚至其文化与习俗的优缺点才会呈现在你眼前。住下来之后,你就会感受到,事实上人性都是一样的,不管你到哪个国家、哪种肤色发色都一样,差别只在于人民素质齐一的程度,千万别因为外表是金发碧眼,还是黑发黑眼而有先入为主的观念。

这一年,有孩子相伴也与以往的旅游或学术活动大不相同,因为孩子,你会看到更多!因为孩子,我们在这里过的是很正常的家庭生活模式,而不是只有往返于研究室(或研讨会)与宿舍而已。通过女儿们的学习、交友以及活动,我们更深入地体验了当地小学的教育模式,参与了许多当地的节庆民俗(请问如果没有小孩,万圣节时你好意思自己拿着篮子去敲门要糖吗),更结交了不少有同年龄孩子的家庭朋友。因为孩子,让我们这一年过得很精彩!

而对于孩子而言,换一个不同的环境,她们真的可以学习到很多。

由于身处一个不熟悉的环境,才会看到许多的不同,进而产生许多不同的感触,激荡出平时不会有的想法。这些感想不管是好或不好,对孩子而言都是一种历练与成长,让她们换个角度看世界,真的很特别!

在此也非常感谢澄澄一家人,在我们返台前一周热情地招待我们借住在他们家中,同时让女儿在美国最亲密的五人组,把握最后的时光好好玩一玩。同时也非常感谢美丽姐出借她家的大型休旅车以及她的老公杰夫(司机),专程载我们到芝加哥的机场,特别是当天来回八个小时的车程,真的非常感谢!

除此之外,最感谢的当然是孩子们的雷伯伯一家,在美国时就像是我们的亲人般对我们全家人无私地照顾,并且提供许多的协助,感谢之情无法言喻,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在这一年里所认识的好友:细燕、辛迪、艾尔夫妇、戴夫一家、芭哈、佩芸、葛瑞丝一家、茂青大哥、矞华姐、林医师夫妇、珍妮弗、芭芭拉、米优契等,感谢你们在这一年里的相助与陪伴,有了你们,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在此一并感谢!

回顾这一年来,让我和阿嘉停下了平时忙碌的脚步,全心地陪伴孩子,并且重新对生活有了新的定义与体会,也让我们一家四口的心紧紧维系着,我想:如果时光倒返,我们仍会毫不犹豫地做出相同的决定!

文摘

美国教育二三事

观察美国教育里,有许多有趣的事情,也有值得我们深省的做法。来看看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严阵以待”的ISAT考试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需举行ISAT测试,因此几个星期以前老师就不断地通知大家注意事项,例如要吃早餐,当天不要迟到(迟到就不能参加考试,还要补考),不要缺席,其他年级学生要安静等等。从其慎重的程度可以看出此考试的重要性非比寻常。

ISAT(TheIllinoisStateAchievementTest)是一种用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符合伊利诺伊州学习标准(IllinoisLearningStandards)的考试。每个州都会有一个类似的测验,主要是希望透过此测验结果让学校、老师及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及各学校的表现。测验结果的成绩单会在下个学期才交到学生手上,每位学生的成绩单上只会看到自己的成绩、自己位于整个县市及州的位置,例如你的成绩在整个州的前百分之十之类的。而老师则会拿到这门课所有学生的ISAT,借以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再据此施教。

而学校呢?每年都很注重此测验结果,因为家长会很重视各学校的表现,学校的办学能力如何,就看学校教出来的学生表现如何。所以学校都必须将测验结果的统计数字公开,甚至有些大城市还会在报上刊登该市各学校之表现,因此学校必有一定的压力。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有,此法案规定各校一定要有一定比例的学生通过测验,且比率逐年提高,没有达到的学校必须接受惩处与监督,最终期望能在二〇一四年达到所有学生都能通过的目标。另外,各校都必须根据当年学生的测验结果做一份学校改进计划(PlannedImprovementfortheSchool),并据此向政府申请经费,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学校与老师如此严阵以待的原因了。

这个测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符合小布什总统在二〇〇二年所通过的“不放弃任何孩子”法案(NoChildLeftBehindAct),希望学生表现较差的学校能够加以改善,并且努力将所有的孩子拉到符合水平。

测试的项目共有阅读(Reading)、数学(Math)、科学(Science)及写作(Writing)四种。前两者实施测验的对象为三至八年级学生,科学则是四和七年级,写作则为三、五、六、八、十一年级。

事实上这样的测试与台湾高中每年要挂红布条在校门口载明升学率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有代表着各校办学能力评比的作用。但不同的是台湾是将此成绩用来升学,学生必须依照此成绩来入学,而美国则是不评比学生的个别成绩,转为评比学校,并且督促学校必须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孩子,让每个孩子至少都能达到学习标准的程度。同样都是大型考试,仔细算算美国孩子考的次数还比台湾孩子多,只不过因为目的不同所以有压力的对象不同吧!

亘亘因为就读三年级,所以从一入学开始,汉柔小姐就提醒家长这个大考,并且在施测以前(三月初施测)准备了不少的“模拟试题”让学生练习,在英文部分也加强了许多困难的字汇让学生熟悉。考试前一周,学生还每天轮流到不同的数学老师班上上课复习,学校更谨慎地举办了一次“模拟考”呢!所以你瞧,美国也有整本的“模拟试题”,也有模拟考呢!而且还是从小三就开始了!只不过不同的是,大考之前,老师发了一张通知单给家长,内容大意如下:请考前让孩子睡眠充足,饮食均衡,并请记得告诉孩子不需要太在意考试结果,这个考试的目的只是要知道孩子是否有达到学习标准,并且帮助他往后的学习而已。

在通知单上这行还特别加粗的句子让我来回看了好几遍,忍不住扑哧笑出来!哇!这样的提醒还真是特别哪!而且,大部分的家长还真的挺不在乎的,有些家长当我问起孩子即将测试ISAT的事情,他们还搞不清楚何时考试,只隐约记得有这回事儿。当然,也不会有所谓的“在家复习”这档事。

对于亘亘这样的外国学生,学校会如何处理呢?因为我们相信这些外国孩子不可能一起进行考试,因为语言的关系,结果一定会拉低学校的平均分数,因此我也很好奇地一直观察这场ISAT的动向。

考试前,老师还特地请家长提供一些小点心给这些学生吃,我原本想说有没有看错,当周原本就有排带点心的同学,因为考试所以孩子需要再多补充营养,因此需要再额外一份点心?哇!这场考试有这么耗体力吗?我越来越好奇了!除此之外,汉柔小姐还事先请学生从家里带一些游戏放在学校,例如大富翁或纸牌之类的,准备在每天考完试的下午让学生放松一下。

考试总共进行了三天,我只派给亘亘一项功课:观察考试是怎么进行的,回家向我报告。

结果第一天,根据亘亘的“报告”她根本没有在班上考试,因为学校将还在学习英文的外国学生安排到其他的教室考试,地点就在校长室和副校长室!由校长和副校长分别负责这些孩子的考试,这可特别了。

由于三年级只考阅读和数学,所以亘亘只需考数学即可。第一天:“今天考试时,我和其他几个外国小孩就待在校长室里面写数学。”亘亘一派轻松地说。“有没有写很久?”妈妈好奇地问。“没有!一下子就写完了,校长说后面不用写,就带我们到里面的小房间看电影了,还有给我们棒棒糖哦!”什么!与我想象的大家严肃地坐在小桌子前疾笔振书的模样有些差距。

第二天:“和昨天一样,只写了一些数学题就到小房间看电影了!”

第三天:“和昨天都一样!”亘亘简洁地说,“不过我们明天可以看电影哦!”原来三年级的老师们很用心在让学生“放松”,安排隔天在每班放不同的电影,还可以让三年级的学生自己选择到哪个班上看,当然也免不了一顿吃吃喝喝的。

就这样,这三天学校严阵以待的考试,在全校教职员努力地让学生放松之下,对亘亘而言真是再轻松不过了。因为每天下午回班上也是在玩游戏,加上这周都没有回家功课,简直是欢乐的ISAT周了!

照顾弱势之社会体制

上学期末WIU的综合大楼有一个矿石展,由于女儿们对于亮晶晶的石头一向很有兴趣,因此我就带两个小女孩去看看矿石。

一进展场,女儿们马上被各式各样的矿石所吸引,兴奋得东摸摸西瞧瞧的。不一会儿,我们看到一个很特别的摊子,摊位上面摆放了大大小小的白色圆形石头,旁边有一台特别的机器,看起来像是用来切割石头的。仔细一看,原来摊主贩卖的方式与台湾的“戳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从摊位上挑选一颗石头,老板就会当场帮你用机器切成两半,此时才会揭晓石头内是何种矿石,此种方式比直接选购多了一些乐趣。

当女儿们兴致勃勃地在装满石头的桶子里东挑西拣时,我注意到有一位拄着拐杖的高大男孩正一拐一拐辛苦地往这边走来,而他的母亲则是紧跟在后头。当他用不利落的双手也加入挑捡的行列时,我的目光也被他深深吸引住。这个男孩应该是读中学的年纪,但可能是因为先天上的疾病,造成他四肢无法灵活控制,讲话也无法像正常人一般顺畅。但我环顾了一下在场的民众,没有人对他投以异样的眼光,也没有人在他通行时,很“明显”地让出一条路给他,大家的反应就像他是个平常人一般。

当这个大孩子挑选好石头,开心地一步一步艰难地移向队伍里一起排队时,没有人认为有何不妥,他也与其他的孩子一样好奇地伸出头来,看老板现在切开的石头内是何种矿石,兴奋期待之情溢于表。

轮到他时,我仔细观察老板夫妻的反应,发现他们待他就像平常人一样的寒暄,不过口语之间多了点鼓励,也多了点温暖。老板娘一边握着石头准备切割时还一边逗他,大男孩撑着拐杖咧着嘴笑着,他的妈妈则与老板谈笑着。当他的石头切割出来,老板夫妻用赞叹的口气说这颗矿石很美时,男孩开心地摇头晃脑,嘴巴咧得更大了。看着男孩小心翼翼带着满足的表情捧着他的矿石离去时,我心里涌起了很大的涟漪。

如果场景换成是在台湾,这样的孩子有可能到公众场所来吗?有可能像一般人一样逛街吗?他们的父母愿意不畏惧他人眼光带他们出来吗?而一般民众也能够友善地对待他们或者就像对待平常人一样不投以异样或者怜悯的眼光吗?

很遗憾地,我相信他们在美国能有更自由宽广的呼吸,而不必躲在家中或阴暗的角落。在美国,残障人士也能坐着轮椅单独出来买菜与购物,除了民众的态度健康之外,我想美国的残障设施普遍做得很好是重要的因素。在这里几乎各个建筑物都会设有方便残障人士开门的按钮,公交车也会降下高度,倾斜一边方便轮椅上车,此装置在日本也看过,让我们直称赞这真是贴心的设计。大卖场里也会提供电动车让行动不便者使用,且其设计就像一般购物车一样,顾客直接坐上去就可以开进卖场购物,不需证件或向他人登记。即使到了游乐园,坐轮椅同样能够与其他游客一样享受游乐设施。其他的公共设施还有许多便利的设计不胜枚举。

美国在对于残障人士或弱势族群的协助上做得很细腻,我指的是,许多的便利设计并不会造成他们感受上的不舒服,他们能够生活得像一般人一样,只是多了一些不同的选择,而一般民众也认为提供这些便利的措施与服务是理所当然的,同样都是美国人,当然应该享受同样的便利性。

目前台湾在这方面真的需要再多学习,除了许多的设施设计不良之外,民众或执政机关的心态也须再修正。近来听闻台湾新闻报道一则残障人士搭台铁受到羞辱的事件,此事一出,台铁受到社会舆论大力的讨伐。我觉得此讨伐是台湾进步的迹象,政府应该重视各个建筑物与公共设施对于行动不便者的规划与体贴,不应该再忽视或敷衍。

事实上,台湾人对于残障人士或弱势族群许多不恰当的对待,追根究底多来自一种心态——“怕麻烦”。残障人士在公共场合走动,如发生任何状况,店家还要处理,麻烦!逛街购物会造成其他人的不便,麻烦!搭交通工具还要协助上车,麻烦!这种“怕麻烦”的心态,造成社会对于残障人士的包容度不够,友善度更是不够。反观美国有许多的措施会宁愿执行单位或机关麻烦一点,但却能顾及弱势族群的颜面与便利性,这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

有时候社会的协助及救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很重视的一环就是,顾及当事人的颜面与感受。因为这是基本的尊重,但在台湾这一点做得还不够细腻,我想这与我们的文化有关。许多人都说欧美文化是以“信任”为原则,不过一旦违法必以重罚。而台湾则是以“提防”为原则,先严格检查再说。

在美国,我很欣赏其对于低收入族群的贴心措施,例如学校早午餐的减免,只要你写明自己的状况,并签名,不需任何证明,他就相信你。一些医疗协助机构,低收入者一样只要填写基本数据即可享受低价看诊的优惠。反观在台湾时,低收入族群如需要减免,即使金额并不大,就会被要求提出一大堆的证明,申请的单位好似深恐被欺骗一样,在这样的过程当中,申请者的自尊心又再次被伤害了一次。不过在希望被尊重的同时,也需先自重,当大家都能够自我要求较高的道德标准时,相信台湾未来也能够成为互助互重的社会。

林肯小学的亲师会谈(Teacher-Parentsconference)

由于美国小学是一年分班一次的,换句话说,孩子每年都会换新老师及新同学。林肯小学除了每学年初会有班亲会让老师与家长互相认识沟通之外,每年还会有一次与老师一对一的亲师会谈(Teacher-Parentsconference)。除此之外,由于一学年共分四个学季,因此学生一年共会有四份成绩报告,让家长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学习状况。而且林肯小学的亲师会谈,孩子是不用上学的!

早在那之前,汶特斯太太及汉柔小姐就发下通知单请家长填写自己方便到校会面的时间,总共有两整天加一个晚上的时段让家长挑选,每位家长有二十分钟的时间可以和老师面谈。

当天进入教室时,汉柔老师已经排好与家长面对面的桌椅,桌上摆了许多的小牛皮纸袋,里面装的是学生第一个学季的成绩报告。我在老师对面的椅子坐下之后即开始晤谈。

汉柔老师一项项地对我解释各个成绩的内容,并说亘亘目前在班上适应不错,要我不用担心,这也让我放下心中的石头。

基于“同行”的心态上,我好奇并仔细看了一下美国这里的成绩单。嘿!这里的成绩评分标准还分成两个部分呢!如果以台湾习惯的用语来解释的话,就是“主科”与“艺能科”的评分标准是不相同的。小学的“主科”包含四个部分:阅读发音(Reading/Phonics)、语言写作(Language/Writing)、数学(Math)、拼字(Spelling)。基本上属于“语文”的部分就占了其中三项,就好比将台湾的语文课分为注音、作文及阅读能力来评分一样。此部分的评分标准为92~100%(A)、82~91%(B)、72~81%(C)、62~71%(D)、0~60%(F)。

而“艺能科”则包括了自然(Science)、社会(SocialStudies)、书写(Penmanship)、体育(PhysicalEducation)、体育课行为表现(P.E.Behavior)、音乐(Music)、音乐课行为表现(MusicBehavior)、美术(Art)、美术课行为表现(ArtBehavior)九项。(由于二、三年级的“自然”与“社会”课程所占的比例还不高,属于主题式教学,因此归在此类。)

此部分的评分标准就较简单了,只分为三个等级:E=Excellent(杰出)、S=Satisfactory(满意)、U=Unsatisfactory(不满意)。

我们家那两只小鬼运动神经一向不怎么发达,来到了这个注重体育的美国,我这个当妈的还怕她们呈现一副“弱鸡”的模样,还好看到成绩单上写的是S(满意),这才让我松了一口气!

刚好下学期时,学校的体育课安排了四节溜冰课让全校的孩子体验一下溜冰的滋味。想不到女儿们在幼儿园里学了四年的直排轮鞋课在此时竟然派上了用场。在一堆外国孩子穿着溜冰鞋摔得乱七八糟时,她们两人可以悠游自在地体育场上滑行,让同学们着实惊讶,这也让平时因为语言而感到落后同学一截的她们“得意”了一阵子呢!

除了学科之外,成绩单上还有一个相当于“操行成绩”的部分,共包含“表现出令人满意的行为”(ShowsAcceptableBehavior)、“合理的努力证明”(DemonstrateReasonableEffort)、“听从/遵从老师的指令”(Listens/FollowsDirection)。其评分标准与“艺能科”是相同的。

这是亘亘来美国之后的第一张成绩单,她的“主科”除了阅读发音的部分,老师在上面注记是“英语学习者”之外,语言写作、数学与拼字三项的分数都是A。身为家长的我当然很高兴,但是不免在想她的英文明明还不行,怎么会得到A呢?

老师大概是看出我的困惑,马上解释给我听,她是以亘亘在语言上的进步来打分数的。她认为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之内,亘亘已能和她说一些简单的句子,并且对上课内容能听懂的部分也增加了。加上她观察到亘亘很喜欢看书,虽然大部分是看中文书,但可以看出她的语言程度是不错的,只是限于英文而无法表达罢了,所以她给了她A。

听了汉柔小姐的解释后,我很感谢老师的宽容及对于异文化孩子学习状况的包容。由此也可以看出这里小学成绩的弹性很大,就看老师由什么角度来解释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这里所重视的是孩子快乐的学习,但如果让孩子压力太大,没信心,让她们丧失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对他们的成长是没有帮助的!

让孩子知道老师很肯定他们在这里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这个年纪的孩子。老师的肯定有时会比父母的肯定效用更大,因为孩子知道你爱他,但老师的评语通常是公正的。

这样的成绩单,女儿一年内共拿到了四份,事实上这是一份共含四张的成绩单,因此拿到成绩单时同时可以看到之前的成绩,可以更清楚孩子的学习演进。

不过,随着女儿们拿回多次的成绩单之后让我不禁想到,台湾地区的成绩多是以三次段考及平时考为主,考试的范围非常清楚(例如语文的第一课至第四课),且会事先告知学生与家长。因此收到成绩单时,成绩好坏也就清楚知道是哪个阶段需要再加强。而在美国这一年里,学校虽有多达四次的成绩单,但并没有让家长及学生了解其评分的范围。例如自然与社会多是采用主题式的教学,数学也不完全按照章节教,语文的教学内容更是因教师而异,如果孩子拿到成绩单时看到阅读(reading)这部分拿到一个“D”时,他能了解自己到底是哪个部分需要改善与加强吗?

当然这或许又是我们台湾地区教育方式的魔咒——针对错误的地方加强再加强。但是,教育的过程除了老师需要清楚地传递知识之外,也要让学生吸收到正确与完整的知识。测验的目的也是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个地方不清楚或观念错误,不是吗?

我倒很欣赏这里一年一次与家长面对面的亲师会谈。这样的做法让老师有机会与家长认识并作进一步的沟通,而家长也能够在会谈中更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台湾的班亲会不同的是,台湾多是选在每一学期初的某一天晚上举行班亲会,但是通常会有十几位家长参加,如果想单独和老师谈论孩子的事时还必须排队,并且很难顾及孩子的隐私(教室就这么大,不管再怎么压低声音,其他家长还是会听得见)。以我个人来说,比较喜欢像美国这般,就采用两个上课日与一个晚上,和每位家长预约时间,一对一地好好沟通,既不用避讳其他家长听到,也不用怕耽误到其他人的时间。

千奇百怪的募款活动

记得来美国以前就听朋友说过,美国是个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你会发现“使用者付费”的观念在这里非常“落实”,很少会有像洗车送你卫生纸之类的事情发生。即使是在教育领域里,学校为了维持营运及添购设备,募款活动是一定不能少的,这样的现象在公私立学校皆相同。

学校通常不是采用直接捐款的方式,而是提供一些东西让家长购买。这样的方式其实令家长更容易接受,因为购买的也是平时会买的东西,因此基于协助孩子学校的心态更容易掏出钱来。家长的感受佳,支持度自然就上升,学校也不需要处于拜托家长捐钱的姿态,而厂商也乐于增加业绩并且回馈教育,创造出三赢的局面(当地人说的较直接,厂商用捐助的名义还可以减税)。

例如之前所提过的,在各学校里贩卖与附近大卖场合作的折价券(coupon),家长使用折价券在这些指定的卖场购物可获得折扣,而学校也能够获得商家捐款;另外学校在亲师会谈及举办魔术秀给孩子观赏的当天,家长会也会摆放童书供家长们选购;在每年一次的家庭日(Familyfunnight)活动时贩卖学校自制的T恤;与多家厂商合作,发给家长邮购目录,帮家长订购;圣诞节学生音乐表演后除了可以和圣诞老人合照之外,同时还有早餐募捐活动,就是让家长自由购买由学校餐厅所提供的早餐等等。

募款虽是其主要的目的,但学校多会结合亲子同乐,例如举办魔术秀及家庭日(Familyfunnight)活动,除了吸引家长带孩子来参加以外,孩子开心,学校也达到募款的目的,皆大欢喜。

另外一个让我感到很有趣的方式则是收集小标签(Boxtops)!

记得刚开学不久时,有一次女儿们放学回家说:“妈妈!老师说如果买的东西上面有一个小标签时,记得要剪下来交给老师哦!”

“小标签?要做什么?”我的头上仿佛冒出许多的问号一样。

“就是这个!”如如指着我手上拿着正准备烤杯子蛋糕的蛋糕粉。

“啊?”我疑惑地看着她手指头指的地方。

原来在蛋糕粉的外包装盒上有一个小小的粉红色标签形状,上面印着“Boxtops”。

“收集这个要干什么呀?”我还是搞不懂,这么小的标签有什么作用,平时我根本不会注意到它。

“我们也不知道。”女儿们耸耸肩说,“但是我看到同学都会交给老师哦!”如如补充。

既然如此,之后我开始会注意平时买的日用品包装上面是否有这个粉红小标签,并且小心剪下来让她们带到学校去,女儿们可以交给老师,也可以直接投入学校门口的“Boxtops”专属收集箱。

一直到了学年快结束时,在每个月都会发回来的校刊上,校长蓝斯女士在上面提到:感谢所有的家长为学校收集“Boxtops”,因此在二〇一〇至二〇一一年期间,学校总共收到了一千六百二十美元的支票(相当于大约台币四万七千元),他们打算用这笔钱来购买教材与教具。

我这才惊讶地感受到,原来我们每次从日常用品上所剪下来的粉红小标签竟然可以让学校得到支票呢!这可真是所谓的集结家长的力量,大家举手之劳剪卷标,根据卷标的数量,学校就可以得到相对的款项!这对学校而言无疑也是一种资助的方式,只是这次是由企业来回馈罢了!

我好奇地上网搜寻有关这个粉红小卷标的讯息。原来这是美国最大的食品企业之一通用磨坊(GeneralMills)所发起回馈社会的一个方案:小标签教育。这个公司的食品产品范围很广,包括饮料类、烘焙粉类、麦片、饼干、冷冻食品、果酱、果冻等,甚至连纸类、办公用品皆含括。除此之外,也有其他企业逐渐加入此计划。因此一般家庭在购买日常用品时,多多少少都会买到这些企业的产品,要收集粉红小标签并非难事。另外GeneralMills也发展出网络上购买产品的电子小标签,并号召其他企业加入,因此美国大型连锁商店如科尔士百货公司、杰西潘尼、苹果应用商店、百思买集团等皆有加入此计划,让大家共同为教育尽一点心力(当然,提到此事时,美国朋友还是直接地说:因为这么做这些企业可以减税)。但不管如何,这些企业仍是回馈了社会,对于教育做了一些贡献,并且是绝大多数的学校皆能受惠。

根据GeneralMills的统计,全美已超过八万多所的学校加入。此计划从一九九六年以来已回馈了超过三点七五亿美元给各学校!

这样的回馈金到底有多少呢?以各加入学校去年所获得的支票来说,全国排行获得最高回馈金额的学校为北卡罗来纳州(NorthCarolina)的牧羊人小学(ShepherdElementarySchool),金额高达五万两千一百九十四美元,相当于一百五十多万台币!原来我们所在的林肯小学所拿到的支票还算是小case呢!

除此之外,美国SCHOLASTIC出版社在网络上也设有一个图书俱乐部专区,主要是提供家长网络购书的管道。除了里面有依据孩子年龄来做图书分类之外,最棒的是书本的售价比一般书局还低(美国书籍大多比台湾还贵)!

购书的方式也很简单,家长只要登入账号,在网络上选购好书之后,打入孩子所属班级的代号,孩子的老师就会收到电子邮件,待老师按下“送出订单”之后,出版社即会将书寄到学校由老师将书交给孩子带回。

你说这样不是很麻烦老师吗?事实上不会,因为只要家长每下一笔订单,班上就能获得一本免费的书!各班老师也可以在该网站上列出希望家长捐赠给班上的书籍,如此一来,家长既可以买到比市面上便宜的书也不用负担运费,出版社可以增加业绩并且回馈学校,而老师只要按按按钮就可以为班上的小图书馆增加藏书,何乐而不为呢?

每次看到企业对于社会及教育的回馈都会令我有些许的感动。或许他们的确有一部分是为了节税,但不能否认的,也有一部分的目的是为了回馈社会。早期台湾企业捐助的风气较不盛行,但近年来已陆续看到一些企业对于文化、教育或弱势族群表现出其社会责任感,这也是台湾社会的一种进步。虽然我们还有努力的空间,但只要企业存在着社会责任感,秉持着“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信念,不管是不是大企业,只要有心,都可以做到。

爱迪生小学用心的十项欢迎礼

马科姆小学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小学四到六年级是到另一所小学上学。因此在三年级学年快结束时,学校安排所有三年级的学生到爱迪生小学参观,认识一下未来的学校。

参观当天放学时,亘亘很开心地拉着我分享当天的所见所闻。

“妈妈,你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大哥哥或大姐姐负责介绍哦!这是和我一组的大姐姐送我的。”亘亘急忙将一直拿在手里的一张黄色大卡片塞给我看。

“姐姐好好哦!”在一旁的如如很羡慕地说。

“那里还有你喜欢的那种一整排铁柜哦!就像《歌舞青春》里面那种。”姐姐得意地说。

“哇?”妹妹忍不住叫了起来,她的表情如果在漫画里就是两眼闪着光芒的那种样子了!

“哎呀!兴奋什么?我们都快要回国了,别忘了你们并不会在这里读爱迪生小学啊!”妈妈忍不住煞风景地说。

这下子换孩子嘟着嘴小声地说:“我们知道啦!”

知道归知道,小女孩们还是不死心地问:“那我们可不可以念完爱迪生小学再走?”

看着这两个很吃学校营销这一套的小毛头,我真是只能笑着摇摇头了。

我倒是很好奇是什么样的介绍,让原本心已经快飞奔回台湾的女儿兴起继续留下来念小学的念头?

打开手上这张封面有只野猫的黄色大卡片,映入眼中的是一封写得满满的信。这封信是由负责介绍爱迪生小学给亘亘的大姐姐所写的,信中介绍着这所学校的特色、好玩的活动,信末还不忘殷殷期盼与祝福你未来在这所小学一定会过得很愉快。

这封信字迹工整,内容丰富,足以想见这位孩子的用心,也可以看出学校对此次参观的重视。爱迪生小学在这次参观中还很用心地发给每位孩子一个牛皮纸袋,我打开一看,里面装了铅笔、回形针、缎带等小东西,我一时之间看不明白这到底是做什么的,于是问在旁边的亘亘。

“哦!那是学校发的,这里有一张小卡片。”亘亘从书包拿出一张小卡片给我。

我仔细一看,不觉惊呼:“这是学校要送给你们的十项欢迎礼啦!”

“啊?”亘亘疑惑地歪了一下头。

“你看这张小卡,上面说每样东西都代表一个意义,例如:爆米花是提醒你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拥有特殊的特质与天分……”我一边看着小卡一边念给女儿听。

“啊!可是我已经把爆米花吃掉了!”亘亘捂着嘴巴惊讶地说。

“……”这次换我无言了。

“你竟然把爆米花吃掉了?”老爸惊呼之后忍不住爆笑出来,接着全家笑成一团。

“我……我看到里面有一颗爆米花就吃了啊!我还吃掉了里面的一颗糖果……”亘亘难为情地说着。

这小妮子很“老实”地招供着,看来学校的用心全进到她肚子里了。

我看着小卡,逐项地向女儿们解释这十项欢迎礼所代表的意义,让学校的用心能让她们感受到:

“哇!之前听说过有些美国学校会有这样的做法,结果竟然真的让亘亘遇到了!学校还真是用心啊!”回头正准备看看女儿们感动的样子,想不到两个小妮子听完我的翻译之后,只抛下一句:“妈妈,你讲完了吗?我们可以去玩了吗?”接着就一溜烟跑到楼上,两个小头挤在那张由爱迪生小学大姐姐所写的大卡片上热烈地讨论着。看来这十项欢迎礼是用来感动家长的,孩子们还是对于同为孩子所写的话较有兴趣吧!

没有完美的教育模式

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听过不少人表示美国的教育比较好,其实各国和地区的教育制度都有其优缺点。人常会羡慕自己所没有的,就看你想要的是什么!

曾有在美就读教育研究所的朋友跟我们提起,在课堂上看过一段有关美国与台湾地区教育的实验研究影片,此研究影片主要是想了解两地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孩童的学习成效是否有差异。影片中分别在美国和台湾地区同时给小学生考试,考试分为两个阶段,在中间休息时间时,调查员故意跟孩子的母亲说你的孩子考得很差,有许多地方需要加强的诸如此类的话语,接着观察两地母亲会有何反应。结果台湾地区的家长在休息时间时赶紧叫孩子过来,告诉他哪里错了,叮咛着哪里要改进。而美国家长则是隐藏孩子的错误,反而告诉孩子调查员夸奖他表现得很好,继续加油。结果当两个孩子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考试之后,台湾地区的孩子考试结果比第一阶段进步较多,错误也改正了,而美国孩子则仍是错误百出,一点都没进步。

姑且不论此实验手法操作的细节及是否具有推论性,我们听了朋友的叙述之后的感想是,美国的父母的确是倾向如此,以鼓励与称赞为主,并认为孩子能自己从错误中学习。

这样的做法从教育的某个角度而言并没有错,但关键在于孩子的年龄及称赞与纠正的时机点。别忘了,提醒孩子他犯的错误,也是父母的责任!

举个例子来说,现在我们常提到父母应该懂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他才能从错误中学习。没错,这是对的。但是如果小孩子功课没写,你会让他“尝试”被处罚的滋味然后从中学习,还是一开始就盯着他完成?

好吧!我承认,我是属于后者。但前提是,要从小学中低年级时就协助孩子养成每天完成功课的习惯,时机错过之后,就只会演变成亲子大战了。

而美国人教养小孩的观念较自由,遇到这样的状况,当父母的通常多只有提醒而已,并不会像东方的父母一样“压”着孩子写,因为他们觉得已尽到提醒的责任了,接下来孩子要自己面对后果(被老师处罚或学不到东西),经由承担后果的过程来记取教训。美国父母认为这是在训练孩子的责任感,因为他们很强调功课与念书是孩子自己的责任。而学校老师也是相同的观念,常常学生功课没交也不会通知父母,你只有在收到成绩单时才知道孩子因功课没交而被打低分,而老师的回答也是“这是学生自己的责任”。我非常赞同“功课与念书是孩子自己的责任”,但我的疑问是,如果学生从小没交功课都只是学期成绩单被打低分而已,老师与家长皆没积极督促他,难道孩子有办法自己“领悟”这是自己的责任而自动去做好它吗?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304页

开  本:16

加载页面用时:78.6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