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为什么我也不是保守派:古典自由主义的典型看法(精装)
为什么我也不是保守派:古典自由主义的典型看法(精装)


为什么我也不是保守派:古典自由主义的典型看法(精装)

作  者:[美]詹姆斯·M·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译  者: 麻勇爱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丛 书: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

出版时间:2015年03月

定  价:45.00

I S B N :9787111479307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经济  >  经济学读物  >  经济学理论、研究与通识    

标  签: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是观察与思考整个人类相互关系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

西方国家制度秩序的形成与发展可以说都发源于古典自由主义,本书清晰地展现了自由主义的图景,还原自由主义的经典含义;收录了詹姆斯?布坎南首次发表的、新近完成的以及经典代表性的文章,如:古典自由主义和完备的人,民主的规模前提,自由秩序伦理的制度化,模糊的自由主义伦理,古典自由主义之魂等。学生与学者,自由主义者与保守主义者都会在这本书中领略到更深刻的观点。

TOP作者简介

詹姆斯 M.布坎南

(James M. Buchanan,1919年10月3日- 2013年1月9日)

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以研究公共选择理论而闻名,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布坎南由于家境清贫,无法负担一流大学的学费,只好选择就读家乡的田纳西州立大学,并于1940年毕业,每日靠挤牛奶、打工赚取学费,这也塑成他一生清晨4点即起,比别人多工作4个小时的毅力。经过数年努力,1941年取得田纳西大学硕士学位(M.S.)。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强迫派往纽约的海军战争学院,战后回归学术,于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83年受聘为弗吉尼亚州乔治梅森大学教授,布坎南在那里领导的公共选择理论学派还被人称为“政治经济学的弗吉尼亚学派”。

他有一个著名假设:“政客或者官僚和所有人一样有利己之心。他们在实践政治时,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或是增加已有权力,所以,他们还真不见得会做出有益于公众福祉的事情。”

TOP目录

丛书序一(厉以宁)

丛书序二(何帆)

译者序

1  //  第1章

为什么我也不是保守派

1//引言

3//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维持现状

5//人类物种:生而平等和等级制度

8//超越价值观

10//家长制与个人责任

12//问题的相关性

13//参考文献

14  //  第2章  

古典自由主义和完备的人

14//引言

16//自我治理

18//康德的相互依存

21//谅解或克制

22//反击自由主义的敌人

24//现实的多面性

25//小结

26//参考文献

27  //  第3章 

民主的规范前提

27//引言

29//自主权

31//互利互惠

32//言外之意

34//现实约束

36//参考文献

37  //  第4章 

超越法律:自由秩序伦理的制度化

37//引言

38//制度的内涵

40//相互依存伦理的底限

41//伦理制约市场选择

43//制度化

45//政治的互利互惠

47//超越限制

48//参考文献

49  //  第5章 

模糊的自由主义伦理

49//引言

51//生而平等的公平:解读约翰·罗尔斯

53//宪法时刻

54//非宪法视角

55//伦理比较

56//伦理与集体行动

57//惩戒困局

58//开明自利伦理

60//善心伦理

61//模糊的现代自由主义伦理

63  //  第6章  

古典自由主义之魂

63//引言

64//科学、自利与灵魂

66//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经济学家

67//当政治经济丢了灵魂

68//愿景与社会目标

69//热能与光亮

71//再谈宪政主义

73//参考文献

74  //  第7章 

作为组织理想的古典自由主义

74//引言

75//改变信仰者

76//我们不是幸运儿

78//疑虑犹存

79//市场与社会选择

80//市场是如何运作的

81//生而平等与交易

82//经验唯实论与规范相关性

83//平等与个人自由

84//限度以内的民主

85//小结

86//参考文献

87  //  第8章  

哈耶克道德秩序下的共同体

87//引言

89//哈耶克主义道德秩序

92//道德共同体、道德秩序和道德无序

94//有限的注释

95//共同体的市场文化

99//政治冲突和市场共同体

101//小结

102//参考文献

104  //  第9章 

卓尔不群的哈耶克

110//参考文献

111  //  第10章

上帝、国家与市场

114//参考文献

115  //  第11章 

麦迪逊的天使

118//参考文献

119  //  第12章  

古典自由主义的兴起:一段告白

119//引言

122//古典自由主义可信世界

124//自由倾向

125//以倾向判断前景

126//似“是”而非

127//经济学是道德科学

129//告白

130//参考文献

 131  //  致谢

 132  //  后记

 133  //  出版说明

TOP书摘

机械工业出版社经过长期的策划和细致的组织工作,推出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该丛书预计出版经济学获奖者的专著数十种,精选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代表性成果和最新成果,计划在三四年内面世。我以为这是国内经济学界和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可喜可贺。

要知道,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学领域内名家辈出,学术方面的争论一直不断,许多观点令经济学研究者感到耳目一新。这既是一个怀疑和思想混乱的时期,也是一个不同的经济学说激烈交锋的时期,还是一个经济学家不断探索和在理论上寻找新的答案的时期。人们习惯了的经济生活和政府用惯了的经济政策及其效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学家普遍感到有必要探寻新路,提出新的解释,指明新的出路。经济学成为各种人文学科中最富有挑战性的领域。难怪不少刚刚步入这个领域的经济学界新人,或者感到困惑,或者感到迷茫,感到不知所措。怎样才能在经济学这样莫测高深的海洋中摆对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应当从何处入门,以便跟上时代的步伐。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的这套“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等于提供了一个台阶,也就是说,这等于告诉初学者,20世纪70年代以来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各位经济学家是怎样针对经济学中的难题提出自己的学说和政策建议的,他们是如何思考、如何立论、如何探寻新路的。这就能够给后来学习经济学的年轻人以启发。路总是有人探寻的,同一时期探寻新路的人很多,为什么他们有机会进入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呢?经济学重在思考、重在探索,这就是给后学者最大的鼓励、最重要的启示。

正如其他人文科学一样,经济学研究也必须深入实际,立足于实际。每一个新的经济观点的提出,每一门新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形成,以及每一种新的研究和分析方法的倡导,都与实际有关。一个经济学家不可能脱离实际而在经济学方面有重大进展,因为经济学从来都是致用之学。这可能是经济学最大的特点。就以“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所选择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著作为例,有哪一本不是来自经济的实践,不是为了对经济现象、经济演变和经济走向有进一步的说明而进行的分析、论证、推理?道理是很清楚的,脱离了经济的实际,这些分析、论证、推理全都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即经济学的验证经验是滞后的,甚至可以说,古往今来凡是经济学中一些有创见的论述,既在验证方向是滞后的,而在同时代涌现的众多看法中又是超前的。验证的滞后性,表明一种创新的经济学研究思路也许要经过一段或短或长的时间间隔才能被变化后的形势和经济的走向所证实。观点或者论述的超前性,同样会被经济的实践所认可。有些论断虽然至今还没有被完全证实,但只要耐心等待,经济演变的趋势必然迟早会证明这些经济学中的假设一一都会被人们接受和承认。回顾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经历和学术界对他们著作评价的变化,难道不正如此吗?

经济学同其他学科(不仅是人文学科,而且也包括自然学科)一样,实际上都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接力赛跑。后人是有幸的,为什么?因为有一代又一代前人已经在学科探索的道路上作了不少努力。后人总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即使前任在前进过程中有过疏漏,有过判断的失误,那也不等于后人不能由此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或得出有益的启示。

我相信,机械工业出版社隆重推出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会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关注经济学的进展,促进中国经济学界的研究的深化,并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厉以宁 北京大学教授

2014年9月21日

◆ 丛书序二 ◆

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是经济学家人才辈出的时代。诺贝尔经济学奖(全称是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中央银行于其成立300周年的时候设立,并于1969年首次颁奖。这一奖项被视为经济学的最高奖。截至2014年,共有75名经济学家获奖。

我们当然不能仅仅以诺贝尔奖论英雄。有些经济学家英年早逝,未能等到获奖的机会。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是授予一个领域的代表人物的,但有些领域热门,有些领域冷门,博弈论是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领域,研究博弈论的经济学家有很多高手,可惜不能都登上领奖台。有时候,诺贝尔奖的授奖决定会引起争议,比如1974年同时授给左派的缪尔达尔和右派的哈耶克,比如2013年同时授予观点相左的法玛和席勒。尽管同是得奖,得奖者的水平以及学术重要性仍存在较大的方差。但是,总体来看,可以说,这75位经济学家代表了20世纪经济学取得的重大进展。

经济学取得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经济学发展出了一套系统的分析框架,从基本的假设出发,采用严密的逻辑,推导出清晰的结论。受过严格训练的经济学家会发现和同行的学术交流变得非常方便、高效,大家很快就能够知道观点的分歧在哪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经济学形成了一个分工细密、门类齐全的体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是经济学的旗舰,后面跟着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等主力,以及法律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等新兴或交叉学科;经济学提供了一套规范而标准化的训练,不管是在波士顿还是上海,是在巴黎还是莫斯科,甚至是在伊朗,学习经济学的学生使用的大体上是同样的教材,做的是同样的习题。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经济学训练拾级而上,由易入难,由博转精;经济学还值得骄傲的是,它吸收了最优秀的人才,一流大学的经济系往往国际化程度最高,学生的素质也最高;在大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经济学成为一门显学,经济学家对经济政策有重大的影响,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里有经济学家,大众媒体上经常见到活跃的经济学家,其他社会科学的学科经常会到经济学的殿堂里接受培训,然后回到自己的阵地传播经济学的火种。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指出,经济学发展到今天,遇到了很多“瓶颈”,创新的动力明显不足。经济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整齐划一的研究变得越来越单调乏味。有很多人指责经济学滥用数学,这种批评有一定的道理,但并没有击中要害。经济学使用的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数学,即极值方法。消费者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他们在预算的约束下寻找效用的最大化。企业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它们在资源的约束下寻找利润的最大化。政府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它们在预算的约束下寻找社会福利函数的最大化。经济学的进步,无非是将极值方法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单个个体的最大化发展到同时考虑多个个体的最大化(博弈论),从确定条件下的极值发展到不确定下的极值,等等。其他学科,比如物理学、生物学也大量地使用数学工具,但它们所用的数学工具多种多样,变化极快,唯独经济学使用的数学方法仍然停留在原地。

经济学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较为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经济学家原本也是各执一词,争吵激烈,大家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还是要“和平共处”。20世纪70年代之后,经济学不仅在研究方法上“统一”了,思想上也要“统一”,经济学界对异端思想表现得格外敏感,如果你跟主流的思想不一致,很可能会被边缘化,被发配到海角天涯,根本无法在经济学的“部落”里生存。这种力求“统一思想”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经济学的自我批判、自我更新。

经济学常常被批评为社会科学中的“帝国主义者”,这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常会渗透到其他学科,更主要的是因为经济学和其他社会学科的交流并非双向而平等的,别的学科向经济学学习的多,而经济学向其他学科学习的少。经济学变得日益封闭和自满,讨论的问题“玄学”色彩越来越浓厚,往往是其他学科,甚至经济学的其他领域的学者都不知道讨论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就更加少,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现实的挑战。20世纪中叶经济学的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及战后重建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的回应。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引起了经济学的又一次革命。如今,我们正处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新阶段,经济增长前景不明,金融风险四处蛰伏,收入分配日益恶化,这些复杂的问题给经济学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经济学或将进入一个反思、变革的新阶段,有可能迎来一次新的“范式革命”,年轻一代学者将在锐意创新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创新来自继承,也来自批判。机械工业出版社拟推出“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出版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的各类著作,其中既有精妙深奥的基础理论,又有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分析,还有一些是经济学家们对自己成长道路的回忆。有一些作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也有一些是过去大家了解不多,甚至已经淡忘的。这将是国内最为齐全的一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系列丛书,有助于我们对20世纪的经济学做出全面、深入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站在巨人的肩头,眺望21世纪经济学的雄伟殿堂。

何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4年12月12日

◆ 译者序 ◆

布坎南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的授奖理由是,“他的工作为经济与政治决策提供了契约与宪政基础”。布坎南反对预算超支,呼吁制定宪法修正案以确立平衡预算的原则,并深刻指出,政府是由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经济理性人构成的,他们的目标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而非抽象的集体利益最大化,由此可能出现政府失灵,从而造成许多严重的后果。从理论一致性来看,布坎南把经济分析与政治分析融为一体,使得我们可以用共通的方法来研究政治经济的各个交互领域。从方法论来看,他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他认为人们在政治活动时,不管是达成协议、协调冲突,还是制定规则,所有行为无不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类似市场中的交换。

以上是中国的学子对公共理论创始人布坎南较为普遍的了解。

2013年1月9日布坎南去世,享年93岁。当时国内有若干纪念文章,时过一年多,至今依然印象深刻,且颇有同感的话语莫过于如下令人神伤的诗意描绘:

相比今天泛滥的工具经济学家,超越学科边界、构建宏大理论体系、深具时代问题关怀的如布坎南这一代思想家,像离群的孤雁,逆风飞翔。他们走了以后,这样的思想家恐怕就不大可能再现了。

因为喜爱,因为理解,因为感概……

有太多的“因为”,此刻我很难将内心的感触诉诸笔端,在这篇译者序中,我想节选布坎南自己的一篇文章的一些文字,因为这些文字固然不是为本书写的,但出版(发表)日期相近,借此机会放在一起,是再贴合不过的了。

在整个哲学史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在能力上同休谟比肩,也没有一个人能像休谟一样,始终是那个说出皇帝新衣真相的小男孩。经济学家很少会自称是皇帝的角色,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然而,当他们中最优秀、最聪明的人,在努力破解那些基于一个有缺陷的抽象理解的难题时,经济学家必须领会到这是极大的智力浪费。这也难怪,经济学家过去以及现在说过的很多话都是不着边际的,基本上是无用的。

经济问题不是工程问题,不能以工程的思维简单地定义为对稀缺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配置。经济学,从广义的角度看,也许最好的定义是:经济是由一组内部相关、有简单也有复杂的交易组成的秩序。对这个秩序结果的某些方面进行计量可能是有意义的,但是这个结果是无法选择的,因此也无法由集中决策者控制。

经济学家没有真正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因为看似他们被迫努力地控制那些从任何角度看都无法控制的总变量。比如,就业率(或失业率)不能轻易地被政府命令改变,最好的情况是,会有一些小的边缘的变化,但是由整个宏大而复杂的经济体产生的变量仍然岿然不动,无法改变。糟糕的情况是,有人由此做出一些错误的改革努力。

经济学家本应该注意行为者是在宪法结构中完成各种交易的,形成市场秩序,无论参与者的角色是消费者-买家、卖家-投资者、雇主-员工还是个人-企业。

市场是如何运作的?单独看,这是一个不合适也无法回答的问题。必须由这个问题替换:在这一系列或那一系列宪法和制度的限制条件下,市场是如何运作的?经济学家的科学专长可以用来影响在可选择的一系列限制条件之下的预期结果。相关的提问不是要问怎样通过可能的集体或政治行动,让这个系列或那个系列的限制条件得以实施。相反,这个问题变成,如何能预测这个或者那个系列的限制条件运作,以便找出达到某些特定标准的秩序?这两种方法的立场看起来可能很小,但是如果经济学家能够意识到他们学科的局限性,很多不应该做的努力就可以避免了。

这本书很薄,只有130多页左右。

这本书很厚,合上书之时,思想却已然开启。

这本书就像一道亮光,引导着读者对过去、现在与未来进行长久、深刻的抽丝剥茧式的思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感谢华章公司王金强编辑的悉心合作,工作严谨而又善解人意,虽未谋面,但已感觉是多年的朋友了。不过,尽管我尽心尽力地进行翻译工作,但囿于学识、眼界和理解力,译文中一定还有很多不妥甚至误译之处,还请各位读者及时指出,以便尽早勘误。                                        

 麻勇爱

浙江师范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

2014年7月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76.6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