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近忧远虑
近忧远虑


近忧远虑

作  者:葛剑雄 著

出 版 社:华夏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丛 书:“光明鸟·主见文丛”第二辑

出版时间:2015年04月

定  价:48.00

I S B N :978750806489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标  签:社会科学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社会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但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潜滋暗长,成为社会的不和谐音符。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先生,有感于当前国家大政方针、社情民生等现状,以其敏锐的观察力、独到的见解、锋芒毕露的文字,进行入木三分的评议。

  全书涉及历史人文、地理风俗、城市建设、时事热点、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上至人大、政协,下至机关、学校、民间团体,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拨云见日,提振人心!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以及作为政协常委、知名学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TOP作者简介

    葛剑雄,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出生于浙江吴兴县南浔镇。1965年成为中学教师,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师从谭其骧教授。此后在职考取历史学硕士及博士学位,留校工作。1996年至2007年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2007年至2014年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现为复旦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全国政协常委。

TOP目录

自 序

 

第一卷 中国的城市在哪里

城·市·城市——从中国的城市体制看旧城破坏

中国迁都:历史和现实,需要与可能

中国能消除现代城市的贫民窟吗?

移民的门槛

你是哪里人?

中国的城市在哪里?

上海居,大不易

善待外来的城市建设者

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社会需要这样的报道

这个包票打得大了些

民生第一——什么样的城市能使居民的生活更美好

好事为什么不能做好

这样的上座率有什么意义?

光靠铁道部解决不了春运难题

建立独立的投诉受理机构——解决航班延误赔偿纠纷的根本办法

“黑车”与“拼车”

高速的另一面

为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开放说几句话

一份有关第二代身份证的提案及其结果

王小帅们户口进京的麻烦说明什么

火灾与火灾之外——央视新楼火灾三周年

女硕士被拘:不是因乱穿马路

“幸福指标体系”答《南方日报》问

 

第二卷 灾异与人事

面对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办?

日食与“天人感应”

反思雪灾

古代旱灾

今夏高温

灾异与人事

地图应有更广泛的应用

更改地名之忧

地名就是地名

请不要再折腾地名

关键在于地名的准确和规范

淮安真的恢复了吗?

旅游点的成本为什么会越来越高

关于以每年5月19日为国家旅游日的建议

新疆不“新”,新疆常“新”

新疆好地方

赞美拉萨!祝福西藏!

从现在做起,圣地净土将永驻雪域

江河源头 青藏文化

 

第三卷 异地当官古已有之

为什么总是听不到人大的声音

以立法保证城市发展——寄希望于人代会

政协委员的名声

关键在于讲究实效

浦东新区的扩大与湖北随县的重置——中国行政区划的两种新趋势

财政省管县质疑

撤市(县)建区的另一面

县官升厅级应慎重

建立收入申报制度谈何容易

异地当官古已有之

了解是理解的前提

无知导致未富先骄

对陆克文当选的意义不要作过度解读

卢武铉自杀能告诉我们什么

体育节的设立应该因时制宜

反兴奋剂的最大障碍是特殊利益集团

孔子、章子怡应各得其所

为什么世博会没有产生在中国

世博会与文化交流

 

第四卷 我对“开学第一课”的忧虑

谁代表90后?

儿歌不能一味依赖传统

我对“开学第一课”的忧虑

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要有具体措施

少数民族考生的分应该如何加

范进中举与高考状元

香港“抢生源”是好事,无奈内地高校难撼动

“饥饿行动”——理解而不倡导

大学该不该有这些“围墙”

树立优良学风,研究生阶段是关键

冷眼看排名,冷静找差距

中国的教授为什么“申请科研基金很勇敢”

有感于杨振宁在扬州大学做讲座的报道

学术,科普,还是明星出场?

高校乱收费,源头在哪里?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蜜月过后是烦恼

学术腐败、学术失范与学风不正

就“学术规范”若干问题复《中国青年报》“祈钰”

奉劝李院士反躬自问

请查一下王益博士的来历

书法家严重过剩?

简化是大势所趋

TOP书摘

自序

  2006年11月,我曾从此前所写的时评类文章中选了三十余万字,编为《冷眼热言——葛剑雄时评自选集》,由长春出版社于2007年1月出版。此后,我在其他类的选集中也收录过少量时评,但大多没有选录或结集。此次承梁由之兄鼎力促成,又从此后发表过的拙文中选了一部分,结成此集。本书还收录了若干篇发表于2006年而《冷眼热言》未收入的,还有个别篇目未在报刊发表过的。对于《冷眼热言》命名的缘由,我在该书《自序》中写过一段话:

  “热言”二字是受到了不久前《南方都市报》所编《热言时代》的启发。我在评论那本书时,认为“热言”二字很恰当地反映了那些时评的共同特点:一是热心,显示了作者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一是及时,不少看法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发表的。我不敢说自己的言论有多少正确,产生过多大的影响,但这两点是问心无愧的,所以就用了这两个字。“冷眼”两字则是补充了我另一方面的态度,就是在对各类社会现象发表意见时,应尽可能保持冷静,既不要感情用事,也不能始终或完全站在某一具体的立场。当然,无论如何我都恪守自己的信念,但对具体现象的分析和评判时,我总是希望能就事论事,实事求是。

  这次本想沿用这一书名,但此前交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葛剑雄文集》第六卷已用了此名,为避免读者混淆,另命名为《近忧远虑》,此四字似乎可以涵盖大部分文章的立意。

  《冷眼热言》没有注明每篇文章发表或写作的时间,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陷。因为时评不同于其他文章,时效很重要。同样的话,讲早了不行,因为所评的事实尚未形成或公开。除非说明这是预测或预言,否则即使说对了也属臆断,对敏感的事或属关联人士则更有泄漏之嫌。讲迟了更麻烦,东施、南郭兼而有之,或许就只能胎死腹中。既然是结集,就得如实记录下写作的时间,以便读者全面了解和客观评价。自己重读,也更能自省自励。

  本书收录的是我最初写的原文,而不是在媒体上发表过的版本,因为媒体出于种种原因,即使能“一字不改”,难免也要略作删节,或者换一个更能“吸引眼球”的题目,或者刻意使题目不那么引人注目。而我自己,除了改正明显的错漏字外(如我在电脑上使用五笔法输入,经常会“的”“和”二字互错,编者往往发现不了),不作任何改动。

  同样,注明的时间是我写成的时间,而不是媒体发表的时间。因为有时某篇时评问世时,已经不“时”了,其中原因,或许连编辑也弄不明白,那么至少在这本书上可以看到时间差了。之所以没有注明发表于何处,是因为我自己收录不全,有的文章发表于多家媒体,有的文章则不劳读者比较与媒体版的异同了。

   葛剑雄

    2014年10月30日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94

版  次:第1版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8.6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