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最新增订本)
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最新增订本)


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最新增订本)

作  者:师哲 口述,李海文 著

出 版 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2月

定  价:68.00

I S B N :9787510832901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古籍  >  古籍整理工程  >  古籍整理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师哲亲历了中苏关系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诸多重大事件,如:国共第一次合作、大革命失败、反对托洛斯基、江浙同乡会、苏联肃反、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抗战、皖南事变、苏联卫国战争、整风运动、重庆谈判、转战陕北、土地改革、战略决战、建国、《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毛泽东选集》出版、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援助一百五十六项、日内瓦会议、苏共二十大、波匈事件。他曾随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彭德怀五次访苏。这本回忆录重点刻画了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引人入胜,并系统地介绍了师哲本人所经历的中苏往来关系的发展变化,其内容都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所以生动、具体、可信;加之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同志帮助查阅了大量 档案资料,使其内容更加翔实、准确、可靠。


TOP作者简介

  师哲(1905—1998)陕西韩城人。1924年参加革命,1925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赴苏学习。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集体加入苏共(布)。1929年到西伯利亚边疆区内务部工作,1938年到莫斯科任中国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任弼时的秘书。1940年以共产国际代表身份随周恩来、任弼时回到延安,参与中苏两党中央交往,任翻译。1943年兼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一局局长,1944年夏任中央社会部一室主任。1945年七大后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1948年任政治秘书室主任。1949年后兼任马列主义编译局、俄语专科学校校长、外文出版社社长。1957年任山东省书记处书记,1959年任陕西扶风农场场长。1962年被软禁。1966年被关入秦城监狱。1975年再次到扶风农场。198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苏东研究所顾问。

  李海文,中共党史研究室研究员。1968年底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78年先后到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历任周恩来年谱生平小组副组长、组长,周恩来研究组副组长,研究员。1998年到中央党史研究室,任《中共党史研究》副主编,《中共党史资料》主编。长年研究周恩来、毛泽东、华国锋、彭真及中共党史。任《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一书副主编,主编《周恩来家世》、《周恩来之路》、《中共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记》等。发表文章百余篇,其中四十余篇收入《中共党史拐点中的人物与事件》。


TOP目录

序 / 1

师哲自序 / 3

整理者序 / 4

 

在苏联留学 / 1

投笔从戎 / 1

到苏联去 / 5

难以忘怀的基辅 / 10

莫斯科军事工程兵学校(初级) / 20

在西伯利亚格贝乌工作的九年 / 32

初进西伯利亚格贝乌工作 / 32

第一次回国未成 / 37

接待过境的我国抗日武装人员 / 40

安置抗日将军马占山 / 43

关于杨明斋的点滴情况 / 50

我所知道的苏联 1930 年代的肃反 / 52

被迫离开西伯利亚 / 61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 67

初见团长任弼时 / 67

莫尼诺——国际第二儿童院 / 68

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 75

中共代表团团长任弼时 / 90

周恩来在共产国际 / 94

随周恩来、任弼时一道回国 / 101

初到延安 / 106

第一次会见毛主席 / 106

“骆驼”与“毛驴” / 108

任弼时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 111

中央书记张闻天 / 120

敬爱的朱德总司令 / 129

延安时期中共与共产国际、苏共之间的往来 / 135

和毛泽东的一次谈话 / 135

同共产国际(即远方)的关系 / 137

毛泽东和斯大林的电报往来 毛泽东给孙平讲课 / 143

毛泽东的神韵 / 155

主席和他的战友们 / 156

主席深入群众,调查研究 / 161

主席炯炯的目光 / 164

主席的婚事 / 166

整风运动和七大 / 172

整风运动的顺利进行 / 172

康生任总学委会副组长 / 174

康生与“审干”、“抢救运动” / 180

处理绥德、关中“特务案” / 185

毛主席主持甄别工作 / 189

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 193

记三位元帅 / 197

八路军副总司令、军委副主席彭德怀 / 197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 / 210

徐向前二三事 / 220

重庆谈判的前前后后 / 223

抗日战争胜利 全面收复失地 / 223

毛主席飞赴重庆 / 225

苏军代表飞抵延安 / 227

重庆谈判之后 / 228

毛主席生病 斯大林派医生和毛岸英赴延安 / 230

毛主席在卧室接见阿洛夫 / 233

刘少奇主持中央工作时期 / 235

在延安主持中央工作 / 235

关于党的建设 / 237

领导土地改革 / 239

为击退国民党的进攻做好准备 / 241

转战陕北 / 244

主动撤离延安 / 244

山西三交镇 / 248

毛主席从枣林沟到朱官寨 / 250

毛主席在神泉堡给斯大林写信 / 253

能不能胜利 敢不敢胜利 / 254

以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瓦解敌军 / 257

发动土改 / 258

从陕北经西柏坡到北平 / 263

从容东进 / 263

战略决战 / 266

斯大林的特使米高扬来访 / 270

中央进入北平 毛主席接见柯瓦廖夫 / 282

建国前夕刘少奇访苏 / 286

漫长的飞行 / 286

刘少奇和斯大林会谈 / 288

江青敬酒,刘少奇谦让,斯大林做自我批评 / 297

斯大林与刘少奇依依惜别 / 300

刘少奇在莫斯科参观、座谈 / 303

刘少奇与苏联专家 / 307

毛主席接见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 / 308

毛主席首次访苏 / 311

行程万里 / 311

两个伟人的首次会面 / 313

斯大林让步了 / 315

毛主席游览列宁格勒 / 319

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谈判 / 320

又一次误会 / 327

签约 斯大林举行招待会 / 333

斯大林破例出席告别宴会招待会 / 334

登上归程 / 337

尤金受邀来华 / 341

尤金首次来华 《实践论》的发表 / 341

尤金第二次来华 / 346

尤金担任驻华大使 / 348

朝鲜战争期间的中苏关系 / 353

朝鲜战争的开始与逆转 / 353

周总理和斯大林会谈 / 355

中国决定出兵援助朝鲜 / 358

斯大林对苏联顾问与我方争论的态度 / 361

朝中苏决定停战,进行和平谈判 / 362

周总理、彭德怀和斯大林会谈 / 365

1952年周恩来、刘少奇莫斯科之行 / 370

周总理组织安排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 / 370

周总理同斯大林及苏联政府代表团分别会谈 / 372

周总理参观斯大林格勒及列宁运河 / 375

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出席苏共十九大 会见斯大林 / 377

贝利亚被处决 / 383

周总理率团出席日内瓦会议 / 384

周总理对苏联的工作访问 / 384

代表团飞抵日内瓦 / 390

周恩来的机敏与智慧 / 393

周恩来的才略与印度支那三国问题的解决 / 397

周恩来和莫洛托夫互相合作 / 400

周总理对日内瓦会议的总结 / 403

赫鲁晓夫率团来华祝贺我国国庆五周年 / 406

赫鲁晓夫上台 / 406

毛泽东和赫鲁晓夫的会谈 / 408

苏联代表团和我党领导人的交往 / 411

苏联代表团在外地参观游览 / 412

朱德出访东欧六国、参加苏共二十大 / 418

参加罗马尼亚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 418

祝贺皮克总统八十寿辰 / 421

访问匈牙利、捷克、波兰 / 423

苏共二十大和我党《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发表 / 425

翻译的技巧和灵活性 / 430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 433

米高扬向大会致贺词 周恩来的谈话 / 433

毛泽东一吐积郁 / 434

波匈事件与刘少奇访苏 / 439

苏联紧急通知 / 439

赫鲁晓夫只身一人迎接 / 442

刘少奇向苏共主席团慷慨进言 / 443

宣言的产生 / 446

提出对匈牙利事件的处理方案 / 448

离开毛泽东身边 / 451

 

索 引 / 459

部分中外人名、地名对照表 / 474

大事记(1900—1957) / 482


TOP书摘

  周恩来在共产国际

  1939 年9 月的一天午后,弼时给我打来电话说:“你今天不要走远了,最好不要出门。”下午7 时许,他又打来电话,要我立刻到他家去。我一走进他的房门,很惊奇地看见周恩来在座。弼时向我作了介绍,其实我早就见过恩来。在交谈中,周副主席回忆说:过去我每次来苏联,都要处理有关你们留学生的一些问题。他还谈到曾在孔策沃给军事学校的留学生作传达六大报告的情景。这次,周恩来是到苏联来治疗骨折的右臂。同他一起来的有邓颖超、孙维世、李德等。我们安排恩来、邓大姐、孙维世住在柳克斯公寓。

  恩来的右臂是在延安骑马时摔伤的。他同江青一起外出,在路上,江青猛地打马,她的马突然猛冲过来,使恩来的坐骑受惊,因毫无防备被摔了下来。恩来急中生智,用右手护住头,胳膊肘先着地,造成肘部粉碎性骨折。当时延安医疗条件差,没有完全把骨头对好,就打上了石膏。等取下石膏时,肘部已不能活动,右臂肌肉逐渐萎缩。于是,中央建议他赴苏联治疗。为此蒋介石派出自己的专机到延安,把恩来接送到迪化(今称乌鲁木齐)。然后,周转乘苏联的飞机到达莫斯科。共产国际安排周恩来到皇宫医院(即克里姆林宫医院)治疗,邓颖超、孙维世常常到医院来照料周。由于他们都不会讲俄语,我差不多每天到医院去,给他们当翻译。

  苏联请了一批高级专家给周恩来治病,先后进行了三次大会诊,讨论治疗方案。这三次大会诊恩来都参加了。医生们提出两个方案,供恩来选择。第一个方案是把肘骨拆开,另行接骨。其好处是胳膊可以运动自如,缺点是痛苦大,所需时间也较长,而且要冒手术不成功的风险。第二个方案是不开刀,采用按摩等治疗方法。好处是治疗时间短,缺点是胳膊只能活动到一定的角度,不能运用自如。恩来说:“国内工作很忙,不允许我长期在国外治病,就选择后一种方案吧。”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是异常痛苦的。注射麻药后,就硬把胳膊搬到一定的角度,固定起来。麻药效力消失后,疼得恩来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滚,不由得喊叫,急得我们团团转。然后进行按摩,使萎缩的肌肉恢复生机。这也使他疼痛难忍。按摩的医生是个老太太,她不懂中文,不断对我说:不受这个苦就会前功尽弃,所以,一定要受这个痛苦,将来才有希望使手臂活动得幅度大些,可以梳头、吃饭。

  在住院期间,恩来仍坚持工作,着手起草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国问题备忘录》。我劝他说:“你是来医病的,还是先把病治好为宜。”但是他说:“我这是外伤,不影响我的思考和工作。”

  拜会毛主席

  我回到延安,回到阔别十五年的祖国,脚踏在家乡的土地上,每天都听到久违的乡音,处处感到那么亲切、熟悉,又那么新鲜,令人激动不已。祖国啊,我离开你的时间太长了!现在是应该为你作出点贡献的时候了!

  我盼望着能早一天见到毛泽东。在苏联,当人们提到中国红军时,必然要提到毛泽东的名字。我在任弼时的办公室里,第一次见到毛泽东的巨幅照片:头戴八角帽,身穿军装,魁梧、年轻、英俊,目光深邃,充满自信。我虽然不好意思开口询问,但心想这一定就是人们所仰望的毛泽东。这时,我顿觉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我们党终于有了自己值得信赖的领袖,中国革命胜利在望。后来我听说了这张照片的来历,它是斯诺在陕北拍摄的,共产国际托苏联驻外使馆花四千美元购得。我到共产国际工作后,同中国同志交往甚多,在处理各种事务和进行各项工作时,人们总是会说:“为了毛泽东。”可见,毛泽东的名字成了革命、奋斗、胜利的象征。对任弼时,人们称之为毛泽东信得过的人;对周恩来,人们称他是毛泽东的使者、全权代表。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1940 年3 月底的一个下午,周副主席带我一道去杨家岭拜会毛主席。杨家岭是中央军委的所在地,毛主席是中央军委主席。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毛主席正在窑洞前的土坪上安详地散步,见到我们来了,立即微笑着健步迎了过来,和周副主席紧紧地握手。接着,周副主席将我介绍给他,我握着他那宽大、敦厚的手,心情激动万分。毛主席明朗慈祥的脸上布满了笑容,亲切、和蔼而又诙谐。他见我有些紧张,便风趣地说,你的面容像某某,风度像某某。但我因为对国内干部情况一无所知,完全不知所云,傻呆呆地看着他。恩来见我拘谨,急忙解释:“这些人他(指我)都不认识,自然不能理解。”

  主席话锋一转,问道:“你是哪里人?”

  “韩城人。”

  “噢,你和司马迁是同乡。”这句话像一只灵巧的金手,一下子就找到了我们交谈的话题,激起了我万千思绪。

  接着,毛主席谈到龙门在韩城县境内,“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的出处;讲了黄龙山山脉自西向东,绵延到韩城县境内;解释了黄龙山命名的起因,它的山势、土壤、物产,并指出延安以南的崂山也属黄龙山山脉。我说:“小的时候听年长的人说过,‘黄龙山是土匪窝子’。”主席笑了笑,诙谐地说:“杨虎城将军也是黄龙山上毕业的。”他又询问了我的出身、家庭、经历等等。虽是初次相识,但他将我的情况已全部摸清、掌握了。

  毛主席初次和我谈的这一席话,使我感到他明达开朗,学识渊博,思路开阔,博古通今。此外,我还感到主席的这一番话似乎有着更丰富更深刻的意义,需要我去体会和理解,但当时却说不出它究竟是什么。后来,同毛主席接触多了,才逐渐地认识到,这意义就是,毛主席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集中在了革命事业上,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对一切事情总是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勤学好问,调查研究,遇事寻根究源、弄个彻底明白,决不浅尝辄止。他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这也是他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对事物了如指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奥秘所在。主席的风度和我见过的领导人斯大林、季米特洛夫、皮克等都不一样。他是一位旷达、开明的人,有一种超然的气概和强烈的自信心。

  主席的婚事

  1940 年我从苏联刚回到延安不久,就听到一些同志们对主席和江青的婚事有些议论。因为当初决定我还要回到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情况,康生、江青钻空子主动向我介绍一些情况,澄清事实,表现自己,希望我在国际方面为他们讲好话。

  江青是1937 年秋冬到延安的,进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江青和主席认识是康生安排的。

  1937 年11 月29 日康生夫妇随王明从苏联回来。康生在上海大学读书时和曹轶欧是同学,相熟而结婚。曹轶欧给鲁迅写过信,收入鲁迅书信集中。回到延安后,康生在组建中央社会部的同时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曹轶欧担任中央党校干部处处长。中央社会部在离延安城西北八公里外的枣园村,原是陕北军阀高双成的庄园。

  江青与康生同是山东诸城人。江青本姓李,家住在县城东门外,家境中下,生活不富裕。父母将大女儿留在家中,缠足裹脚,待机出嫁。二女儿即江青,自幼聪慧,身材修长,面容姣好,是个窈窕淑女。父母把她送到城内东街南区的聊城小学读书。她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东街的张家。张家是从胶东迁来的富户,在东街买了一座四合院,坐西朝东,大门向东开,南房是客房,东西厢房是儿孙们住。张家的第三代是康生。康生亲口对我讲过:江青每天上学从他家门前过,他是目迎目送。1957 年我到山东担任省委书记,专程到诸城考察,果然康生没有骗我。陪我的县委书记并不知我的用意,但他主动介绍了江、康两家的情况。从县委书记介绍的情况来看,江青上学是要经过康宅的门前。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496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6.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