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躁动的日本:危险而不为人知的日本战略史观
躁动的日本:危险而不为人知的日本战略史观


躁动的日本:危险而不为人知的日本战略史观

作  者:[日]小代有希子 著

译  者:张志清、李文远

出 版 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定  价:42.00

I S B N :9787218096537

所属分类:   

标  签:历史  日本史  世界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鲜见前例的绝密档案研究,再现日本官方对亚太地区的战局推测及战略考量。

◆ 日本打着解放亚洲的旗号悍然发动侵略,并邀请苏联加入轴心国,憧憬建立一个称霸世界的欧亚帝国?

◆ “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怎样的观察和预测?它早已知晓最后统一中国的人将是毛泽东?

◆ 原子弹并非日本投降的直接原因?早已密谋全身而退的日本,直接塑造了苏美冷战、朝鲜分裂、蒋介石败走的历史格局?

“二战”后,日本主流学界对战败的叙述总跳不出“太平洋战争”的桎梏。这种历史观导致战后日本人对亚洲侵略行径的集体遗忘。亚洲要想走出战争的阴影,首先应充分发掘日本战时制定的“欧亚—太平洋”战略思考与规划。

作者找到了日本内阁、外务省和帝国大本营销毁的机密文件等一手资料,还原了战前日本与俄国的亲密关系、战时日本对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的评价以及随着败局日显,战时领导人制定的生存策略,并客观公正地详述了日本称霸全球的野心。

日本史学界的深刻反省之作。

TOP作者简介

小代有希子(Yukiko Koshiro)

◆ 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

◆ 大平正芳纪念奖得主

小代有希子是日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大学、科尔盖特大学、贝茨学院、威廉姆斯学院客座副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著名东亚和当代中国研究基地韦瑟黑德东亚研究所学者。

她所著的《跨太平洋的种族主义与美对日占领》(Trans-Pacific Racisms and the U.S. Occupation of Japan),因为对太平洋地区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荣获大平正芳纪念奖。

TOP目录

前言 被“选择性遗忘”的战争及不为人知的战略思考

 

第一部分  “二战”前复杂多元的对苏战略观

 第1章 寻求主导地位:向左苏联,向右美国 14

  《苏日中立条约》:企图改变东亚格局的战略性目标 14

  近代日本:激进思想和革命运动的交汇 17

  预判战后地缘格局的洗牌 28

  邀请苏联加入“轴心国”新秩序 38

 第2章 “大东亚”精神:占领亚洲的理想蓝图 45

  拉拢俄国人实现泛太平洋理想 46

  国际社会的“名誉白种人”  49

  《喀秋莎》风靡日本 60

  叶卡捷琳娜和她的日本爱人 62

  伪满洲国的“哈尔滨组织” 71

 

第二部分 考量东亚大陆的霸权争斗及其归趋

 第3章 在东亚创造权力平衡的理想状态  84

  抗衡国民党—华盛顿联盟 84

  丧心病狂的日本兵士及腐败的军事集团 97

  反日情绪与民族革命的成功结合 100

  国、共、苏的三角政治  107

  “佐尔格间谍组织”与“大陆跨越计划” 115

 第4章 朝鲜:太平洋与欧亚大陆的战略通道  124

  对日朝一体化的“和平试探” 124

  消极被动的机会主义者 128

  一边忍受家长式统治,一边遭受骂名 147

  开辟远东第二战场的补偿条件 150

 

第三部分 谋求战后苏美在远东对立的局面

 第5章 和平斡旋:争夺优势而上演的闹剧 154

   “尊重”苏联对南库页岛的索取意图 155

  《近卫备忘录》:和平主义者之谋 164

  “以敌制敌”的终战策略 171

  如何在美苏争端中夹缝求生 176

  “麦淇淋式马克思主义者” 188

 第6章 挫败苏联独霸东亚的野心 194

   “绝对国防圈”策略 194

  “大津号作战”计划:应对美苏双线进攻 197

  中美联合的“黑金刚石行动” 204

  朝鲜半岛:美苏角逐控制权的舞台 211

  四国托管的复杂政治局面 218

 第7章 不可一世的帝国:瞬间崩塌 225

   “三位一体行动”:“小男孩”与“胖子”唱主角 226

  对《波茨坦公告》采取“默杀”态度 229

  摸不着头脑的投降方式 248

  日本没落后,谁能攫取最大的利益? 252

  附录《关于接受三国公告事宜》 257


第四部分 虚构战争史:欧亚的销蚀

 第8章 回顾战争:美国造成了日本的“拒不认罪” 260

  仁慈的上帝、精神的复燃和人性的进步  260

  “关东军特别大演习”计划 273

  红色中国:美日安全同盟框架内的潜在敌人 277

  日本文学里的侵略史 282

  走出超级大国意识形态所定义的历史 287

 

后记 重新认识历史,才能真正走向和平 291

TOP书摘

第2章  “大东亚”精神:占领亚洲的理想蓝图

    很少人知道,20 世纪上半叶旅居日本的美国人是备受歧视的。相反,共产主义的苏联倒是让日本充满复杂的情感,到底应该和俄国发展怎样的关系?弥漫全日本的泛亚主义又把俄国定位成什么?

    战争爆发前,多数日本人无论从种族、心理还是文化上都对亚欧大陆有一种归属感。相比纽约和华盛顿,莫斯科和柏林离日本更近。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横跨朝鲜和伪满洲国的铁路网已经建立,并与西伯利亚铁路相连。日本人乘坐火车前往欧洲的速度比海上航行快3倍。从1911年起,日本开始出售西伯利亚铁路的火车票。从1927年开始,日本游客能够殖民帝国的主要火车站,包括东京、横滨、大阪、釜山、平壤和大连等地,购买到欧洲城市的国际火车票。莫斯科是战前日本通往欧洲的门户。1937年,日本游客花上10 ~11天就能从东京到达莫斯科,13天则可到达柏林,14天到达巴黎。从横滨经檀香山到达美国西海岸的主要港口城市,则需要航行大约2周;之后从西海岸乘坐火车途经芝加哥到东海岸,还需要2天或者更长的时间。三条虚线是连接日本和亚欧的渡轮航线,途径港口分别是大连、釜山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人们可以从莫斯科坐火车到达巴黎、柏林、罗马、斯德哥尔摩、维也纳、伦敦(从法国加来坐轮船),甚至可以到达君士坦丁堡(即现伊斯坦布尔)。

    拉拢俄国人实现泛太平洋理想

    在民众心理和政权组织形式上,日本都与俄国更为相似,所以它更加希望与俄国一起建立东亚秩序。相比之下,日本与美国的文化、社会接触较少,与美国建立跨太平洋联盟来扩张日本殖民帝国似乎不太可能。日本一直在宣传日本与俄国文化的相似性,即使在战争时期也未停止,因为日本从未想过要以泛亚洲主义之名将俄国从亚洲剔除。

    普通民众和学者都认为俄国的人口和文化是多民族的,这促使日本对俄国产生一种亲近感。与战后日本完全不同,战前日本帝国对民族的多样性十分宽容,并接受日本国民与殖民地人民联姻,许多日本女人嫁给了殖民地的男人。

    1941年4月13号,《苏日中立条约》签署,这对日本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军事条约,更是日本殖民帝国实现世界主义梦想的保障。据说,在签署该条约后,斯大林拥抱了日本外相松冈洋右,称赞日苏两国根系亚洲。斯大林还提及自己的故乡格鲁吉亚,强调苏联人也属于“亚洲人种”。一些日本领导人,尤其是东久迩宫稔彦王,强调日苏同样是亚洲成员,因此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抵制英美入侵中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样的种族观念也体现在纳粹分子的宣传资料中。纳粹分子指责俄国人为“亚洲人”和“蒙古人”,称其“天生的野蛮”,导致了他们对共产主义的狂热。和犹太人一样,俄国人属于“劣等民族”。正是由于俄国人的“白种人特征”相对少一些,日本将俄国人纳入了“泛亚洲人”。签署《苏日中立条约》时,日本政府称赞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没有种族歧视。相反,它从未看好另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日本民众认为,黑人、犹太人、美洲印第安人以及亚洲人将永远被美国社会排斥在外。他们认为种族歧视削弱了美国的力量。相反,日本认为苏联与亚洲有着历史渊源,而美国没有,因此对两国得出的评价截然不同。日本外务省情报部门在其国际关系的每月分析中,正面报道了莫斯科的亚洲特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苏联月刊》也时不时会提及苏联与亚洲的历史渊源,描述13世纪时还是蒙古附属国的俄国,是如何在14世纪吞并金帐汗国,最后在16世纪成为横扫西伯利亚的强大力量。《苏联月刊》声称,突厥各民族构成了苏联的历史、种族和情感基础,这些民族包括吐库曼人、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哈萨克人和吉尔吉斯人。上述文章还称,苏联建国过程中的种族融合使得苏联人具有亚洲人的某些特征。

    日本中央大学教授小野信尔认为,与其他欧洲人相比,苏联人之所以对非西方民族更加宽容,较少出现大国沙文主义,是因为斯拉夫民族长期居住在亚欧大陆。

    在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崇尚种族、文化平等的传统得到进一步巩固。但研究匈牙利语和芬兰语的语言学家今冈十一郎认识到,苏联内部也存在过国家及种族之间的冲突。斯拉夫民族和俄国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对俄国内部的其他亚裔少数民族也有过迫害及歧视。泛图兰主义(泛图兰主义是阿姆河以北民族图兰人的极端政治运动,指在成立一个从日本至匈牙利的大图兰国。——译者注)研究专家今冈声称,苏联需要不断应对亚洲裔少数民族提出的保存自身语言、文化、风俗和生活方式的要求,这使得它比其他欧洲政府更了解亚洲人民对解放和自治的期盼。今冈总结道,这段历史让日本人觉得苏联能够理解他们的泛亚主义。

    东久迩宫稔彦王与石原莞尔、小矶国昭、久原房之助、后藤隆之助一起,提议要使俄国人意识到自己的亚洲人身份。整个战争期间,东久迩宫稔彦王都表达了他对该提议的大力支持,他在日记中写道:日本必须使苏联意识到自己是亚洲的一员,这样苏联就永远不会站到白人那一边(1942年4月14日);斯大林已意识到自己是亚洲的一员,并对此感到骄傲,因此有必要使苏联人民也有同样感受(1944年9月27日);必须设法帮助苏联人民确立亚洲人身份,这样两国人民才可能携起手来对抗英美(1945年5月15日)。

    1944年5月,《外交评论》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匿名文章,文章认为苏联是一个地理和种族上具有欧洲和亚洲双重特征的二元国家;现代日本也一样,既保留独特的亚洲特征,又吸收西方文明,这有利于两国外交在平等和互利的道路上不断前进。20 世纪初,日本实行大陆扩张政策期间,日本人与俄国人的交往却日益密切,这证实了俄国人对亚洲人的宽容。十月革命兴起之后,数以千计的俄国政治犯在日本本土或殖民地定居。移民美国的日本人频繁引发外交冲突,而移民到日本的俄国人几乎没有与日本人产生文化上的摩擦,即使战时也是如此。但事实上,移民到日本的俄国人远少于移民到美国的日本人。从大正时代(日本大正天皇在位的时期,即1912~1926年,是短暂而相对稳定的时期。——译者注)的世界主义政策到20 世纪30 年代的孤立主义政策,俄国文化在日本一直备受青睐。伪满洲国建立后,旅居日本帝国的俄国人被视为日本与西方世界联系的宝贵纽带。日本政府将“种族和谐”作为国家的口号,赋予俄国居民合法权利,允许他们与日本人、中国人、朝鲜人和蒙古人共同生活在一起。

    通过比较日本人与旅日美国人、俄国人之间的交流,可以看出美国人根本不会试图去消除种族隔阂。相反,战前的各种文献记录证实,对日本来说,相比遥远的美国,俄国是更加亲近的邻居。战争时期,日本有理由继续将俄国视为同盟,并且有理由视其为东亚的一员而非外来的入侵者。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20页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40.4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