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21世纪海洋大国:海上合作与冲突管理
21世纪海洋大国:海上合作与冲突管理


21世纪海洋大国:海上合作与冲突管理

作  者:张海文 主编彼德·达顿 主编陆伯彬 主编奥伊斯腾·通什 主编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定  价:89.00

I S B N :978750976472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政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传统陆权国家走向海洋的动机、挑战及其相应的影响因素,也探讨了新兴海权国家发展海权的动机及其可能影响,分析了相互竞争的大国建立可持续海上合作机制的可能性,以及航海自由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海洋秩序之间的关系,为读者理解海权竞争的过去与未来,海洋安全治理的可能性、机遇与挑战提供了一个启人深思的入口。

TOP作者简介

张海文,女,国际法博士,研究员。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司长,2013年11月任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委员会书记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国海洋法学会秘书长。1984年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毕业,获法学学士;1992年、1995年先后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博士学位。

  彼德·达顿(Peter Dutton),男,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中国海事研究所教授、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对海权、国际海洋法以及海上战略的看法。在《海军战争学院评论》上发表了题为《三个争议与三个目标:中国与南海》的文章。

  陆伯彬(Robert S.Ross),男,美国国籍,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波士顿大学政策研究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副教授。

  奥伊斯腾·通什(?ystein Tunsj?),男,挪威防卫研究所副教授。代表作有《中美欧关系:管理新世界秩序》、论文集《美国对台政策:建设三角关系》等。最近正在撰写一本有关中国能源安全政策的著作。

TOP目录

引言

第一篇 陆上大国向海洋进军

 传统欧洲国家体系中中等海洋强国的国家安全

 地理与海权

 海上冲突:过去与现在

 当大国走向海洋:雄心的代价与民族主义的悲剧

第二篇 崛起的海军大国:海军政策的起源和目标

 中国海权的边界和方向

 印度海权的崛起:起源、目标与长期计划

 俄罗斯的海军雄心:动力与阻力

 不得已的海上强国:亚洲地缘政治与日本海上战略

第三篇 二十一世纪的新海洋战略

 体系维护:改变大国竞争的空间关系理论

 北约:作战、海军外交和海上多边合作

 亚太地区海洋安全与中国海上力量发展

 亚洲打击海盗和武装劫船活动:两个区域的研究

第四篇 管理当代海洋冲突

 为西太平洋海上军备竞争降温:美中海上伙伴关系议程

 二十一世纪的海洋法

 海洋自由与海洋法:中国的视角

 建立信任措施与非传统安全合作

编后记

TOP书摘

编者的话

人类已经跨越了新世纪的门槛。

回首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仍旧前途未卜;放眼未来,21世纪正带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迎面而来,没有谁可以置国际与战略问题于不顾而静享太平盛世。

对剧变的世界,发展的中国不断做出全面、系统和科学的判断,是国际战略研究的重任。为此,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愿对中国的战略研究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这也是我们编辑这套“战略研究丛书”的宗旨。

我们这套丛书将从广义的角度来讨论战略问题,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民族、环境与资源、社会和人文等众多领域,凡对国家安全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均可列入。

我们没有既定的作者,凡符合上述选题标准,且学术价值高,有独到见解,思想性强,文风好,并有政策水平的著作皆可入选。

我们更偏爱雅俗共赏的作品,在涌现了孙子、毛泽东等世界闻名的战略家的国度,应使更多的人增强战略意识。

我们对选入丛书的课题,将在研究与出版上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援。

已出版的战略研究丛书著作有:

《环球同此凉热》,1993年

《台湾能独立吗》,1995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录》,1995年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1995年

《原本大学微言》,1998年

《最惠国待遇的回合》,1998年

《高处不胜寒》,1999年

《20世纪回顾丛书》,2000年

  “政治卷:理想的角逐”

  “经济卷:走向全球化”

  “军事卷:百年硝烟”

  “科技卷:科学的世纪”

  “国际关系卷:新趋势、新格局、新规范”

  “中国卷:从革命到改革”

《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2003年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法律问题研究》,2006年

《对抗 博弈 合作: 中美安全危机管理案例解析》,2007年

《中日关系报告》,2007年

《伊朗国际战略地位论》,2007年

《科技外交的理论与实践》,2007年

《从思想到行动》,2008年

《当代国际体系与大国战略关系》,2008年

《风云变幻看北约》,2009年

《脆弱的崛起: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2011年

《朝鲜半岛冲突管理研究》,2011年

《中美欧关系:构建新的世界秩序》,2012年

《应对核恐怖主义: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扩散与核安全》,2013年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

2014年9月

引 言

彼德·达顿 陆伯彬 奥伊斯腾·通什

(Peter Dutton, Robert S.Ross and ?ystein Tunsj?)

在过去的10年里,美国、中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等国不仅都发展了先进的海军能力,而且介入了种种可能加剧安全竞争的海上领土争议。当前海上安全的这些趋势引起了人们对于如何保持21世纪海上稳定的关切。本书的研究成果反映了这些关切。撰写者们探讨了海军扩张主义的历史案例及其当前的驱动力,既成海军强国的海上利益与政策,以及相互竞争的大国在21世纪建立可持续的海上合作机制的可能性。

21世纪的新兴海军

印度、中国和俄罗斯传统上一直重在防卫陆上利益,但现在每一国都在扩展海军实力。纵观历史,几乎所有陆权国通过挑战既有海上力量格局来获取更大的海上安全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拿破仑时期的法国、沙皇俄国、20世纪初的德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日本,以及苏联和美国都经历过海军扩张、挑战大国海上地位的阶段。在上述的每一个案例中,海上竞争都带来了战争或者海军军备竞赛。这一循环往复的发展态势表明,尽管技术不断变化,政治制度、民族文化和历史经历各异,但仍有一些根本性的因素决定着海上冲突并可能影响到21世纪的海军政治考量。

伴随着经济的成功,中国领导人向海军建设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资源。中国已经拥有先进的潜艇能力,其舰队也开始在更远的海域开展越来越精密复杂的演习。2010年,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下水。中国海军还参加了亚丁湾反海盗军事行动和南海人道主义救援行动。随着能力的提高,解放军海军已经航行在更临近美国航母编队的水域,并在其专属经济区内阻挠美国的监视活动。

在中日发生海上领土及海洋权益争端的背景下,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计划引起了日本较大的安全关切,日本借此扩充其海军实力。日本正在扩展潜艇舰队,加强在争端岛屿海域的军事部署及与美国海军的合作。反过来,日本海军政策的发展趋势又增加了中国的安全忧虑,为中国海军现代化提供了正当理由。

印度也正专注于增加海军投入。随着印度洋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海上通道以及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印度已集中力量关注印度洋上新的安全挑战。它购买了俄罗斯的潜艇,并已决定购买俄国制造的航母和飞机。当前,印度海军不仅在印度洋而且在东亚水域进行演习。

中国与印度先进海军实力的发展显示了印度洋上竞争加剧的前景。每一方都以对方的海军现代化计划作为本国海军发展的依据。此外,许多观察家认为因为中国海军在现代化,所以必须加强美印海军合作。一些日本观察家也发现了发展日印海军合作的机会。这种相互间的海上安全挑战认知可能成为中印关系紧张及中美、中日海上冲突加剧的催化剂。

俄罗斯正在发展海上安全的新利益,它对可能获得自然资源的北方海域的安全关切日益增加。此外,全球变暖意味着北极航道可能成为世界海运及大国海军的重要通道,从而对俄罗斯的沿海安全带来潜在挑战。俄罗斯海军仍处于重建阶段,然而,地理上靠近这一地区为俄罗斯在北方海域开展竞争提供了有利条件。

俄罗斯对北方海域安全的关注引起了包括挪威、丹麦——两国均为领土与资源储备靠近北极航道的北约成员——在内的北欧国家的安全关切。全球变暖与北方海域大国对自然资源的潜在竞争相结合,预示了俄罗斯与北约成员国将发生海上安全竞争的前景。

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先进海军实力的发展可能挑战现存海上秩序与海上稳定。但是,当这些新兴海军力量寻求更大的海军实力以加强海上安全时,它们也在谋求有助于经济发展和技术现代化的和平的海上秩序。中国“和平崛起”的理念即表达了这种战略目标的双重性。

美国、北约及新兴海军

作为既成海军强国,美国对任何对现存海上安全秩序的挑战都是敏感的。由于中国引人注目的崛起和美国在东亚地区拥有重大战略与经济利益,美国对中国的海上实力及其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对美国海军霸权的潜在挑战尤为敏感。

1996年,随着大陆与台湾紧张形势的加剧以及中国军队在台湾海峡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和导弹试射,美国开始调整部署,将某些军事力量由欧洲移防西太平洋,其中包括将攻击型核潜艇、最先进的军机、巡航导弹潜艇及先进的通信系统部署在关岛等地。同时美国还加强了与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的战略关系。最近,美国一直在高度关注海上权力均衡的走势及中国可能对美国东亚战略伙伴造成的挑战。如果中国继续提升海军实力,美国努力维护海上现状,美中海军竞争可能加剧,这将对海上秩序和地区繁荣带来影响。

然而,如同中国既寻求改善海上安全又想实现和平崛起一样,美国亦希望在制衡中国崛起的同时,维护合作的国际海上秩序。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及其北约伙伴一直利用海军实力维护有助于开展全球贸易及获取海洋资源的海上秩序。这项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美国和北约的海军与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国家海军开展合作。

海上合作面临的挑战

美国及其他海上强国面临的挑战是能否在各自海上安全利益关切不断上升的形势下保持海上稳定。多方面的措施和海上行动可以限制海军冲突并有助于海上稳定。这些措施包括军事外交、高级军事领导人交流、非正式的职能部门的合作,以及招收外国军官到本国军事学院学习或参加军事训练项目等。海上合作并不限于外交和职业教育的范围。1972年的《美苏防止海上事故协定》制定了避免意外危机与冲突升级的“交通规则”。虽然当前的海上安全环境不同于冷战时期,但海上意外事故可能出现在任何国家的舰船之间。2009年3月中国舰船与美国海军“无瑕”号军舰之间发生的事件显示了冲突规避机制的持续的重要性。中美1998年的海上军事安全磋商协议可以为建立更有效的“交通规则”协议提供机制。

双边冲突管理措施可以包括海上大国间的联合军演,但这类措施是军事合作中最敏感的。海上救援与人道主义援助行动则可能使相互竞争的海军开展广泛的合作,促进交流和熟悉彼此的操作规程,从而降低出现误解与意外紧张的可能性。例如,在2008年缅甸发生台风灾害后,美国、印度和中国的海军都参加了人道主义援助行动。这些援助行动有可能扩展成更为复杂和更大规模的多边海上合作。

维护共同利益还为开展双边与多边合作创造了机会。参加亚丁湾反海盗军事行动的海军力量来自日本、中国、印度、美国和欧洲国家。一方面,由于众多国家的海军在有限的海域开展行动,存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亚丁湾海上环境的复杂性也为多边合作创造了机会。即使是基础性的合作措施也将有助于更多地了解其他国家海军的操作程序,减少在海上遭遇时出现的风险。

本书的结构

本书的第一部分讨论海军扩张主义的根源及新兴海军强国与既成海军强国之间的竞争史。罗尔夫?霍布森(Rolf Hobson)与汤姆?克里斯蒂安森(Tom Kristiansen)讨论了寻求增强海上力量的陆权国家传统上采用的战略,这些战略寻求既能加强安全又能最小化与海权国的冲突。雅库布?格利吉尔(Jakub Grygiel)的论述分析了陆权国在追求大国海上雄心时面对的固有地缘障碍,以及伴随这一雄心而来的通常是代价巨大的、事与愿违的结局。徐弃郁的文章考查了海军冲突的主要根源,他强调指出,海上冲突并不是海军强国崛起的必然反映,而是新兴海军强国野心过度、忽略了对海军扩张主义加以约束的结果。陆伯彬的文章则重点考察由民族主义驱动海上雄心的三个案例,阐述了民族主义在修正主义的海上政策中的重要性。

本书的第二部分考察21世纪新兴海军国家的海洋政策。在关于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的几篇文章中,作者们思考了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性及海军雄心中谋求大国地位的动因。他们强调指出,每个国家的雄心都反映了自身对别国发展海上安全利益的能力与雄心的理解。对于21世纪的海上政策及冲突与合作的前景,这几篇文章强调了从不同国家视角理解21世纪的海洋政治以及冲突与合作前景的重要性。

本书第三部分阐述美国及其北约伙伴的海军战略。罗伯特?卢贝尔(Robert C.Rubel)的文章考察了美国在发展一种全球合作的海上秩序中的利益,这一秩序将使美国能够维持二战后为全球繁荣与稳定提供了保障的海上秩序。杰弗里?蒂尔(Geoffrey Till)的文章分析了北约的海上行动在促进国家利益及发展合作性的海上秩序中的作用。张炜的文章对亚太地区海洋安全与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加强海洋合作的对策建议。凯瑟琳?查拉?雷蒙德(Catherine Zara Raymond)的文章分析了当前多边合作反海盗军事行动,这项合作是维护全球海上稳定的重要内容。

本书第四部分聚焦于如何管理21世纪的海军竞争。莱尔?戈德斯坦(Lyle Goldstein)和迈克尔?蔡斯(Michael Chase)提出了通过开展海上合作缓和中美海军竞争的全面议程。彼德?达顿(Peter Dutton)阐述了美国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解释及美国为应对中国挑战而采取的行动对美国海军东亚行动的影响。吴继陆和张海文叙述了中国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认识及这一认识对于中国对美国海军在其近岸活动所持看法的影响。郑宏则探讨了中美建立管理21世纪海军竞争的海上信任措施机制的可能性。这几篇文章的论述都表明了在新兴海军国家与既成海军强国之间开展合作的困难,同时也表明了中美为了各自能从稳定的国际海上秩序中获得经济与政治利益对管理安全竞争的共同承诺。

[张沱生/译/校]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103.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