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世界大历史(1571-1689)
世界大历史(1571-1689)


世界大历史(1571-1689)

作  者:(美)萨克雷,(美)芬德林 主编

译  者:闫传海 

出 版 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9月

定  价:58.00

I S B N :9787510450921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标  签:历史  世界史  世界通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丛书简介
  要想理解当今世界,我们需要了解历史,包括古代史与近现代史。但我们所“了解”的,又有多少是真实的呢?
  地理大发现时代对当今的社会结构和民族有何影响?活字印刷的发展是如何为现今的社交媒体铺平道路的?为什么宗教改革对理解当今的宗教争端至关重要?通过介绍世界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这套书将为读者回答这些问题。
  这套书共五册,涵盖的时期从文艺复兴一直到当代。每一册专门介绍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介绍这一时期内改变世界的12件大事。每一章包括如下内容:概述,按时间顺序介绍历史事件;专家点评,深入解读历史事件的意义;之后是关于该事件的第一手文献资料,诸如当事人的日记或政府文件。这套书能使读者了解历史事件,并认识其时代背景,从而能够批判性地思考它们的起因、后果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世界大历史”系列丛书的第二本。时间跨度约为16世纪末期至17世纪末期(1571—1689)。
  作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地中海地区自勒班陀战役之后加速衰弱,至1699年,欧洲各国已完全失去对地中海的兴趣。尽管在勒班陀战败,奥斯曼帝国很快卷土重来,于1683年围城维也纳,然而仍以失败告终。16世纪末期出现的皇位纷争直接导致俄国在17世纪初陷入一个极度混乱的时期。1599年,东印度公司成立,英国正式开始了在亚洲的贸易。1607年,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定居点詹姆斯敦建立,美国文明开始出生时的阵痛。1618年,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为一场全欧洲参与的大规模战争,并一直持续了三十年,德意志遭受重创,新的欧洲霸主崛起。三十年战争的胜利者之一法国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统治下,步入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爆发,这是一次没有流血牺牲的革命,这次革命之后,君主立宪制度得以确立。放眼东方,1603年,日本德川幕府建立,由此带给日本人富有争议的265年。中国亦完成了一次重大的政权更迭,满族人代替汉族人开始了对中国长达三百余年的统治。古代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在17世纪中叶达到了其辉煌的顶峰。17世纪是科学的黄金年代,巨匠辈出,人类在各科学领域的认知都产生了巨大的进步,作为科学革命主要发生地的英国,很快将以世界大国的地位迈入18世纪。

TOP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弗兰克·萨克雷,1977 年在天普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任波兰富布莱特学者,现为印第安纳大学东南分校荣誉历史学教授,研究方向为19至20世纪俄国与波兰关系史,研究成果有专著《革命前夜——亚历山大一世与波兰议会王国》(1980)、编著《1855 年以来的俄国发展史》(2007)和《德国发展史》(2004)。此外,他还是《格林伍德现代国家史》的联合主编。
  约翰·芬德林,在德克萨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世界博览会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近30 年,现为印第安纳大学东南分校荣誉历史学教授。近年研究成果有与罗伯特· 伦代尔和金伯利· 佩尔合著《美洲博览会》(2000)、与金伯利· 佩尔合编《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全书》(2004) 和《世界博览会全书》(2008)。约翰· E.芬德林退休后在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克莱特斯坦普有限公司(Collectors’ Stamps Ltd.)从事邮票和旧版名信片的销售管理工作。
  丛书部分撰稿人:
  乔治·M.威尔森,印第安纳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历史学名誉教授,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著作包括《日本的爱国者与救世主:明治维新的原动力》(1992)。
  马力·索路派克,现任教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院,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改变世界的政治家们》。
  格里特蒂娜·依内克·贾斯蒂兹,北达科他州立大学历史学副教授,在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发表有数篇新教改革时期德国社会与文化发展史方面的研究论文。
  孙隆基,孟菲斯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著作包括《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从民族使命到个人主义》(2002)和《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里克·肯尼迪,波因特洛马拿撒勒大学历史学教授,在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主要著作包括《理性的历史:思考艺术中的证据与权威》(2004 )。曾为《美国文化和思想史百科全书》撰稿。
  M.B.毕斯库斯基,中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中康涅狄格州立大学波兰和波兰裔美国人研究中心的主任及教授,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著作包括《波兰史》(2000)及《好莱坞与波兰的战争,1939—1945》(2010),后者曾获图书大奖。
  沈于,印第安纳大学东南分校历史学教授,在伊利诺伊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研究领域是中美关系,尤其是二战期间的中美关系。
  弗朗斯·库切,任教于耶鲁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与玛丽莲 ·希文· 库切共同编著《权威、身份与一战的社会历史》和《水深火热的世界:二战参考书》(2010)。
  马雨欣(Yuxin Ma),路易斯维尔大学历史学副教授,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著作有《女记者和中国的女权主义,1898—1937》(2010)。现致力于研究日本侵华期间(1931—1945)中国主流媒体对性别问题的报道。
  华志坚,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历史学教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21世纪的中国》和《1850—2010,国际大都市上海》(2008)。
  托马斯·费立夫·沃尔夫,印第安纳大学政治科学荣誉教授,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英国政治集团通讯》主编,《罗斯福总统和议会》(2001)联合主编。

TOP目录

第1章 地中海时代的终结(1571—1669年)
概述
专家点评
勒班陀战役(1571年)
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约483—565年)
善堂骑士团
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二世(1524—1574年)
威尼斯和十字军东征
文献
教皇乌尔班二世呼吁进行十字军东征的演说(1095年)
第2章 俄国动荡时期(1598—1618年)
概述
专家点评
俄国沙皇德米特里三世(死于1606年)
俄国沙皇鲍里斯·戈东诺夫(1552—1605年)
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1440—1505年)
俄国沙皇伊凡四世,即“伊凡雷帝”(1530—1584年)
俄国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1596—1645年)
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1479—1533年)
俄国沙皇瓦西里四世(1552—约1612年)
第3章 英国进入亚洲(1599—1698年)
概述
专家点评
马塔兰王国苏丹阿孟古拉一世(死于1677年)
安波那大屠杀(1623年)
威廉·巴芬(约1584—1622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
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约1541—1596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
法国东印度公司
第4章 德川幕府的建立(1603年)
概述
专家点评
丰臣秀吉(1536—1598年)
织田信长(1534—1582年)
德川秀忠(1579—1632年)
德川家康(1543—1616年)
文献
成廉·亚当斯描述远航亚洲的书信(约1600年)
第5章 詹姆斯敦的建立(1607年)
概述
专家点评
波卡洪塔斯(约1595—1617年)
波瓦坦部落联盟
沃尔特·雷利爵士(1552—1618年)
弗吉尼亚公司
第6章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
概述
专家点评
白山战役(1620年)
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1577—1648年)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1578—1637年)
波希米亚国王腓特烈五世(1596—1632年)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1594—1632年)
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1583—1634年)
第7章 路易十四的统治(1643—1715年)
概述
专家点评
奥地利的安妮、法国王后(1601—1666年)
让-巴蒂斯特·科尔贝(1619—1683年)
投石党运动(1648—1653年)
让-巴蒂斯特·吕利(1632—1687年)
凡尔赛宫
文献
路易十四撤销《南特敕令》的敕令(1685年)
第8章 满族人的征服(1644年)
概述
专家点评
多尔衮(1612—1650年)
李自成(1605—1645年)
努尔哈赤(1559—1626年)
文献
明朝官员关于耶稣会的报告(1644年)
第9章 科学革命(约1650年)
概述
专家点评
第谷·布拉赫(1546—1601年)
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年)
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年)
安德烈亚斯·维萨里(1514—1564年)
第10章 莫卧儿帝国的黄金时代(约1650年)
概述
专家点评
印度莫卧儿王朝皇帝阿克巴(1542—1605年)
印度莫卧儿王朝皇帝奥朗则布(1618—1707年)
印度莫卧儿王朝皇帝巴布尔(1483—1530年)
印度莫卧儿王朝皇帝贾汉吉尔(1569—1627年)
印度莫卧儿王朝皇后穆塔芝·玛哈(1593—1631年)
第11章 维也纳之围(1683年)
概述
专家点评
莫哈奇战役(1526年)
苏丹近卫军
波兰国王扬三世·索别斯基(1629—1696年)
穆罕默德·柯普吕律(1575—1661年)
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四世(1642—1693年)
卡拉·穆斯塔法·帕夏(1634—1683年)
奥斯曼苏丹苏莱曼一世(1494—1566年)
第12章 光荣革命(1688—1689年)
概述
专家点评
英格兰和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二世(1633—1701年)
辉格党
英格兰和苏格兰国王威廉三世(1650—1702年)
主编及各章 撰稿人简介
附录一:术语和人物
附录二:大事年表
附录三:王朝世系
人名、地名、专有名词对照表
参考文献

TOP书摘

1571 年 10 月 19 日上午,一艘由安吉洛 · 加布里埃利(Angelo Gabrieli) 指挥的桨帆船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San Marco Square)靠岸,带来了土耳 其人于 12 天前在勒班陀被教皇、西班牙和威尼斯组成的神圣同盟(the Holy League)击败的消息。起初,威尼斯市民十分警觉,因为加布里埃利的船员们穿着战败的敌人的衣服。然而,近距离探视之后,圣马可广场上越聚越多的人群注意到,奥斯曼的旗帜悬挂在船尾,甲板上还有土耳其武器和俘虏。很快,船上鸣炮庆祝,一股汹涌的情绪在全城爆发开来。人们因胜利 

  而激动得大声哭泣,兴高采烈地将手高高地举向天空,在大街上相互拥抱。 接下来的一整夜和整整一周,整个城市都在燃放烟花、敲响钟声、举行弥撒(Mass),庆祝勒班陀战役的胜利。该市金融区里亚托区(the Rialto)的商人和工匠们用土耳其的地毯、旗帜和弯刀来装饰他们的店铺。市政部门打开债务人监狱,上演了一场由政府人员、战争英雄和犯人参加的盛大游行,向圣马可广场行进。 

  在接下来的两周,勒班陀战役胜利的消息在全欧洲传播开来。消息所 

  至之处,人们都以欢笑和仪式来庆祝。据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Philip II)听到这个消息时,表现得淡定如常。当他在其皇宫埃斯科里亚尔宫(the Escorial)的私人教堂做弥撒时,他的大臣们告诉他土耳其人战败的消息, 他却不动声色。然而,做完晚祷时,他站起身来,庄严地命令唱起圣歌,来庆祝基督教对土耳其人的胜利。就连新教国家(Protestant nations)也感到欢欣鼓舞。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King James VI of Scotland)作了一组拉丁语短诗来纪念这次胜利。 

  当时的人后来断定这场胜利是天主教和伊斯兰教数十年斗争的终结。 《堂·吉诃德》(Don Quixote)的作者米格尔·德·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参加了这场战斗,他称之为"过去、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所能见到的最伟大的事件"。他以自己在勒班陀战役中所负的伤为荣,他的伤使他左手残废。教皇和威尼斯当局命令在象征他们权力的大厅里绘上壁画,以纪念基督教联盟的胜利。然而,不到两世纪之后,法国哲学家伏尔泰(Voltaire)颇具讽刺意味地将这场胜利称为一项无意义的成就。 

  勒班陀战役是地中海地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海战,在这场海战中,14 万名土耳其人、西班牙人(Spaniards)、威尼斯人(Venetians)和教皇的臣民分乘六百多艘舰船,在希腊西部的海岸展开对决。在四个小时的激战中,四万多人战死,将近一百艘船只被击毁。战死者当中,大约有两万五千人是土耳其人。塞万提斯通过堂 · 吉诃德的嘴回顾说,那一天"对于基督教世界来说是如此令人高兴,因为全世界终于知道土耳其人在海上并不是战无不胜的"。然而,根据其直接结果,勒班陀战役的后果证实了伏尔泰对神圣同盟胜利的消极评价。由于没有资源和人力继续战斗,威尼斯于 1573 年与奥斯曼人单独签订条约,承认丧失塞浦路斯。一年后,无论是西班牙还是奥斯曼帝国,都不愿也没有资源在地中海地区进行大规模海上对抗。两个大国在战斗中都遭受了人员和舰船方面的灾难性损失,这使它们花了数十年才得以重建其海军。而且,两个大国都将精力转移到其他威胁者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the Spanish Habsburgs)将注意力放在他们与荷兰和英国的斗争中,奥斯曼土耳其人则不得不在两条战线同时战斗,一边在匈牙利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the Austrian Habsburgs)作战,一边在波斯与萨非王朝(the Safavids)作战。

  然而勒班陀战役的后果,与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危机一起,带来了持久的变化,这终结了地中海地区长达数世纪之久的霸权地位。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再公开冲突,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地中海地区的军事和商业格局。由于缺少有力的治安力量,地中海海盗横行,尤其是地中海东部航道。自土耳其人在 1453 年征服君士坦丁堡时,他们就一直保卫这些航道。海盗呈现出多种形式。大部分海盗,不管是穆斯林还是基督徒,都是独立的冒险家,他们是大海中的小鱼,却对奥斯曼人和威尼斯人的国家以及它们的商业活动造成巨大打击。其他海盗受到国家的支持。这些人就是所谓的私掠船船员(privateers),他们在地中海盆地众多小国的庇护下,既做贸易,又当海盗。这些海盗的所作所为被称为"corso",意思是去海上航行。但是"corso"也意味着在公海的劫掠行为。因此,"corsair" 是海盗和其他类型的海贼的同义词。 

  其实,西班牙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宗教战争在地中海起到了打压海盗的作用。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对抗大多发生在地中海地区中部,尤其是 1534年发生在突尼斯(Tunis)的对抗和 1565 年发生在马耳他的对抗。然而,当这两个强国之间的敌对结束之后,大规模海战被"次等的小型战争"所取代(正如著名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 · 布罗代尔 所称的一样)。这些海盗并不是以十字架(the Cross)和新月(the Crescent)的名义参加旷日持久的海战,争夺要塞和海上航道的主导权,而是乘坐敌对或中立的船只,投身于小规模袭击,或者抢劫海岸上孤立的村镇,将其居民掳为俘虏,再卖到地中海地区主要的贸易中转站。 

  从宗教信仰和社会背景来看,地中海地区的海盗是一伙混杂的人。这些海盗中最著名的是巴巴里海岸(the Barbary Coast)的海盗,他们以北非的三座城市阿尔及尔(Algiers)、突尼斯和的黎波里(Tripoli)为基地。这帮穆斯林海盗由土耳其人、柏柏尔人、基督教的叛教者混合而成,他们从16 世纪早期就已威胁地中海水域。海盗兄弟奥鲁奇·雷斯和巴巴罗萨 · 海雷丁(Hayreddin Barbarossa)出生于爱琴群岛(the Aegean Islands),当时已经当上阿尔及尔总督。从这里,他们派船袭击并打劫法国、西西里岛,尤其是西方教皇国(the western Papal States)沿海地区的海岸。俘获并贩卖奴隶成了这些海盗的主要活动,马格里布地区(the Maghreb)的城市成为买卖这些在海上俘获的或者从沿海地区掳来的人口的重要市场。奴隶们要么被贩卖到伊斯坦布尔,成为奥斯曼苏丹(the Ottoman sultan)的女眷,要么留在北非,为城市的统治者做苦力。少数幸运者被其家人赎回,或者被《仁慈圣母令》和《三位一体令》(the Mercedarians and Trinitarians,罗马天主教会颁布的赎回令)赎回。从 1530 年到 1580 年,单是阿尔及尔的奴隶市场,被贩卖至此的信仰基督教的欧洲人就多达 30 万名。巴巴罗萨 · 海雷丁死后,巴巴里的海盗沿着一条独立的航线出击,这逐渐惹恼了他们在伊斯坦布尔的法律意义上的主人。的确,在1581 年之后,他们将海盗袭击的场所转移到地中海东部地区,在这里,他们猛烈袭击从他们的航线上经过的基督徒船只。 

  乌斯科克人(the Uskoks)是另一群狠毒的海盗。16 世纪 70 年代之后, 

  他们分布在一度非常和平的地中海东部水域。他们的基地位于伊斯特里亚海岸(the Istrian coast)的莫拉卡山(Mount Morlacca)附近,他们的据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海盗窝,固若金汤,从海上难以攻击。这些人叫乌斯科克人,这一称呼来自意大利语,意为"逃犯"。以这个臭名昭著的贼窝为据点,这一小撮人在 16 世纪晚期和 17 世纪早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制造了一个持久的国际问题。在神圣罗马帝国(the Holy Roman Empire)的保护下,乌斯科克人无视奥斯曼人和威尼斯人之间建立的和平。在亚得里亚海和达尔马提亚海岸(the Dalmatian)沿线,这些离经叛道者明目张胆地袭击奥斯曼土耳其和威尼斯的船只,尤其是当他们认为船上载有土耳其和犹太商人及货物时。于是,他们使用宗教语言来为自己对战利品的贪婪辩护,试图使之合法化。他们的袭击出了名地残暴——他们有食人的恶名。而达尔马提亚海岸的许多居民愿意为他们提供帮助,尽管威尼斯的法律规定,协助这些人会遭到严厉的报复,而不仅仅是惹怒威尼斯人。历史证明,他们的袭击和劫掠非常具有破坏性,以至于意大利历史学家阿尔贝托 · 特南蒂(Alberto Tenenti)认为,他们在 17 世纪 20 年代加快了威尼斯的衰落,损害了奥斯曼人和威尼斯人之间的谅解,而这正中位于维也纳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室的下怀。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449

版  次:1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48.8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