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经济学的故事
经济学的故事


经济学的故事

作  者:(英国)罗杰·E.巴克豪斯

译  者:莫竹芩 袁野

出 版 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定  价:45.00

I S B N :978754435527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经济  >  经济学读物  >  经济通俗读物    

标  签:经济  通俗读物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罗杰·E.巴克豪斯的《经济学的故事》是由享誉世界的企鹅出版集团重磅打造的经济学通俗读本,详细讲述了自古希腊到21世纪初经济思想发展的故事和流变。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克思、凯恩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保罗·萨缪尔森、威廉·配第、马尔萨斯、穆勒、熊彼特等众多经济大师的理论著作层出不穷,核心思想日渐洗练,使隐藏在经济现象背后的奥秘被一一挖掘出来,从中我们得以洞悉经济学的规律和本质。    以故事论说人物,透过现代视角,全面解读、剖析经济现象,追根溯源,以古鉴今,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TOP作者简介

     罗杰·E.巴克豪斯(Roger E. Backhouse),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经济史和经济学教授,担任《经济思想史杂志》和《经济学方法杂志》的编辑,编写了多部经济学著作,包括《现代经济分析史》《经济学家和经济》《凯恩斯:当代经济学通论》《经济学名家》等。

TOP目录

前言
第1章 古代世界
荷马与赫西俄德
地产管理———色诺芬的《经济论》
柏拉图的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论公正和交易
亚里士多德与致富
罗马
小结
第2章 中世纪
罗马的衰落
《旧约》时期
阿威罗伊
伊本·赫勒敦
从查理·马特到黑死病
12世纪的文艺复兴与大学经济学
柯勒斯姆与《货币理论》
小结
第3章 现代世界观的出现(16世纪)
文艺复兴与现代科学的出现
宗教改革
欧洲单一民族国家的兴起
重商主义
马基雅维里
萨拉曼卡学派和美洲的财富
都铎王朝下的英国
16世纪的经济学
第4章 17世纪英国的科学、政治和贸易
背景
科学与皇家学会的科学家
政治动乱
经济问题———荷兰的商业实力和17世纪20年代的危机
贸易差额论
利率与自由贸易论点
17世纪90年代的重铸币危机
17世纪英国的经济学
第5章 18世纪法国的专制主义和启蒙运动专制国家的问题
18世纪早期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坎蒂龙通论商业的性质
启蒙运动
重农主义
杜尔哥
旧制度下的经济思想
第6章 18世纪的苏格兰启蒙运动
哈其生
休谟
詹姆斯·斯图亚特爵士
亚当·斯密
分工与市场
资本积累
斯密与自由主义
18世纪末的经济思想
第7章 古典政治经济学(1790~1870年)
从道德哲学到政治经济学
功利主义与哲学激进派
李嘉图经济学
其他经济学理论
政府的政策与国家的作用
货币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卡尔·马克思
小结
第8章 欧洲的历史与理论的分裂(1870~1914年)
经济学的职业化
杰文斯、瓦尔拉斯与数理经济学
德国和奥地利的经济学
英国的历史经济学与马歇尔学派
欧洲经济理论(1900~1914年
第9章 美国经济学的兴起(1870~1939年)
19世纪晚期的美国经济学
约翰·贝茨·克拉克
数理经济学
索尔斯坦·凡勃伦
约翰·康芒斯
两次大战之间的多元主义
两次大战之间的竞争研究
欧洲学者的移民潮
20世纪中叶的美国经济学
第10章 货币与经济周期(1898~1939年)
魏克赛尔的积累过程
经济环境动荡不安
经济周期理论在奥地利和瑞典
从马歇尔到凯恩斯
美国传统
凯恩斯的《通论》
凯恩斯革命
二次大战后宏观经济学的转变
第11章 经济计量学和数理经济学(1930年至今)
经济学的数学化
国民收入核算法的革命
经济计量学会和现代经济计量学的起源
弗瑞希、丁伯根和考尔斯委员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般均衡理论
博弈论
经济学的再次数学化
第12章 福利经济学(1870年至今)
边际主义
国家与社会福利
洛桑学派
经济核算之辩
福利经济学(1930~1960年)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小结
第13章 经济学家与政策(1939年至今)
经济学职业的作用在扩大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计划
通货膨胀和货币主义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小结
第14章 学科的扩张(1960年至今)
应用经济学
经济学的扩张主义
非正统经济学
新概念和新手段
20世纪的经济学
后记:经济学家及其历史

TOP书摘

 尽管让一个国家的铸币按非常大的比例或增或减,商品依旧会依据需求与竞争的原则或升或降;这些价格一直将决定于拥有财产或任何等值物品的人的偏好,而从来不决定于他们拥有的铸币的数量。 

  纵观斯图亚特的《原理》,他自始至终强调政治家的作用。但是,把他看成极权主义策划者,或者仅仅是留恋前市场时代的人,就错了。他不仅假设人类是自利的,还认为,政府的政策要想奏效,这个假设很重要:

  自利的原则将作为一把总钥匙而服务于这个调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把它当作我的主题的统领原则……它是主要的原动力,是政治家为了使自由民族在他为其政府制定的计划中通力协作,而应当加以利用的唯一动机……假定人人都舍己为人,政治家就会心智迷乱,这样的假定真是荒唐可笑。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斯图亚特坚定地站在霍布斯、洛克,乃至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方法论的立场上。 

  曾有几年,斯图亚特的《原理》被广泛接受。休谟欢迎这本书,连英国政府都寻求斯图亚特的建议。可很快,这本书就被遗忘了,至少在英国是如此。几年以后亚当·斯密出版的《国富论》显然是主要原因。斯密的作品远远比斯图亚特的更能抓住公众的想象力。斯密措辞得当,全然不提及早先出版的这本书。当然,斯图亚特的散漫风格也是原因之一,他并不总能表达清楚自己的看法。然而在德国,斯图亚特的重商主艾思想找到了更乐于接受的读者,他的书依然有人看,他对供求关系的讨论在19世纪早期依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40

版  次:1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5.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