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我们不完美
我们不完美


我们不完美

作  者:(加拿大)汤姆·拉赫曼

译  者:康慨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定  价:32.00

I S B N :9787208124400

所属分类: 文学  >  小说  >  生活小说  >  社会小说    

标  签:社会  小说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我们不完美》的故事发生在一家已有五十年历史的报社,全书共分为11章,串联了11个跟这个报社相关的角色,11个人生故事在此交叉展开。每章的前半段围绕一个角色进行叙述,后半段则插入报社的往事,直至最后一章汇合;每章都以新闻标题为名,而宏大、耸动的标题下其实记载了11个角色鲜明的个性与精彩的小世界,同时也可令读者窥见时代大潮下传统媒体的兴衰,直指网络化时代传统报业凋零等问题,颇能引人深思。

TOP作者简介

  汤姆·拉赫曼(Tom Rachman,1974—   )生于伦敦,在温哥华长大。曾在多伦多大学研读电影,并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新闻学硕士学业。从1998年起,他在纽约的美联社国际部担任编辑,后作为特派记者,前往印度和斯里兰卡,之后再返纽约。2002年,拉赫曼被派驻罗马,担任美联社记者,亦曾受派前往日本、韩国、土耳其和埃及。2006年到2008年间,他在巴黎《国际先驱论坛报》担任编辑。拉赫曼目前住在伦敦,他的第二本小说《大国兴衰记》(The Rise & Fall of Great Powers)已于2014年夏天出版。


   康慨,1970年生于内蒙古,现居北京,1999年起在《中华读书报》做编辑,已出版译著《伟大的字母》《古典时期的图书世界》和小说《群山回唱》。

TOP目录

《布什民望跌至新低》
巴黎通讯员  贝劳德
《世界最年长骗子126岁去世》
讣闻作者  高亚瑟
《研究显示:欧洲懒人多》
商业记者  文海丽
《全球变暖,冰激凌受益》
审读编辑  柯海明
《美将军对战事表示乐观》
总编辑 苏凯琳
《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性生活》
开罗通讯员 温斯顿张
《核疯子》
文字编辑  露芘扎戛
《巴格达爆炸,76人死》
新闻版主编  孟克雷
《冷战结束,热战开始》
读者  奥尔内拉德蒙特雷齐
《担忧中国减速,股市大跌》
首席财务官  裴亚冰
《校园血案,枪手射杀32人》
发行人  奥利佛奥特

致谢
关于新闻业与《我们不完美》的对话

TOP书摘

 《全球变暖,冰激凌受益》

  审读编辑 柯海明

  海明站在文编桌前,目光如炬,俯视正在工作的三个编辑。他们的手骤停于键盘之上。“还没等我骂你们呢。”他脸色铁青,打开当天早上的报纸,仿佛里面藏着凶器。实际上不是凶器,而是更要命的东西:一个错儿。他满怀厌恶,找到差错,戳着那个令人恶心的字,好像要把它从版上弄掉,弄到别人家的报上。“GWOT,”他说。他一巴掌拍在报纸上,抓起来在他们面前摇晃。“GWOT !”

  “基啥?”

  “基耷卜溜欧涕!”他又说了一遍。“圣经里没有GWOT。那它怎么在这儿!”他猛戳着那篇文章,香肠般的手指在三版上捅了个洞。

  他们不承认失职,但海明不依不饶。“如果你们这些笨蛋没一个知道GWOT 是啥意思,”他说,“那GWOT 怎么能见报?”

  文编桌静如北极,一片死寂。

  “你们读没读圣经?”他质问道,“有没有人读过?”在他的注视下,文编三剑客个个满脸愧疚:白大福是个白痴,只要攒出一个像样的标题,就恨不得把尾巴翘上天;蓝爱德扎了条白马尾辫,此人什么德性,一望即知;还有露芘? 扎戛,她坚信全报社人人和她对着干——其实她想得没错。三剑客已如此不可救药,再加训斥,又有何益?

  “早晚有一天……”海明说,不多不少,狠话只讲半句。他驭风破浪,转身离去。“节操!”他强调着。“节操!”

  他挤进自己的办公室,肚子气鼓鼓,带倒了一摞书。他非得轻手轻脚不可,因为屋里塞得满满当当,他这副皮囊同样塞得满满当当。工具书积简充栋,既有《韦氏新世界大学词典》、《巴雷特常用妙语辞典》、《国家地理图集》、《世界年鉴》这样的经典,也有《餐饮行话术语词典》、《牛津历代教皇辞典》、《古典芭蕾技术词典》、《马类图典》、《全汤谱》、《卡塞尔拉丁语字典》、《阿尔巴尼亚语—英语/ 英语—阿尔巴尼亚语标准词典》,以及《古代冰岛语简明词典》等品类各异的专业辞书。

  他发现架子上有个空当,便四下寻找那本遗失的书卷。一座座书山高耸,从地板上拔地而起。他找到了那本书——《词类辞典:第四卷:鞘嘴鸥—对趾鸟》,把它放回原位,再提起裤子,瞄准座椅,把屁股镶进去——又一卷巨著复归原位。他拉过键盘,贴近圆滚滚的大肚腩,屈身于屏幕,往圣经里加入一个新的词条:GWOT:含义不明,使用者尤为不解其意。表面上指代“全球反恐战争”。但就算说好听的,针对一种抽象概念的作战也难以实施,故而此词应被理解为无实际意义的宣传用语。本报记者对此类空话高度推崇,而文字编辑的职责是弃之不用。参见以下词条:奥· 本·拉;缩略词;笨蛋。

  他点击保存。此条目编为第18238 号。所谓“圣经”,是他给本报文法指南所取的名称,一度印装下发,编辑部内人手一册。现在,它只在报社内部网络上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文本与日俱增,几与列支敦士登大公国体量相当。这本圣经意在颁行律法:比如说到“停火”,正确的用法是“偃旗息鼓”,而不能写成“掩旗息鼓”;又比如哪种情况下用“捍”,哪种情况下又该用“撼”,均有成规;还要摆平各种各样的争论,如“想像”还是“想象”,“唯一”还是“惟一”,“林荫道”还是“林阴道”——文编组莫衷一是,没少为此斗得面红耳赤。

  苏凯琳叩了叩门。“人生得意须尽欢。”她倦怠地说。

  “欢从何来?”

  “用百分之五的米,做一整锅的饭,出一份不太掉价的日报。”

  “噢,没错,”他答道,“这正是做报纸的乐趣所在。”

  “你呢?今天打算摧毁谁的自尊?”

  他松了松指骨,将手探入裤袋,里面鼓鼓的,好像装着石子。他摸出一堆粘在一起的糖豆。“说出来乐死你,”他告诉凯琳,又把糖扔进嘴里,“我又弄好了一期《为什么?》。”他指的是每月一次的内部通讯,用来罗列他从本报差错中精选的最爱。平心而论,并不是每期《为什么?》都能让员工们兴高采烈。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44

版  次:1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