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迷人的假象:光影中的心理学秘密
迷人的假象:光影中的心理学秘密


迷人的假象:光影中的心理学秘密

作  者:魏知超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定  价:39.80

I S B N :978712123596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心灵疗愈  >  认知心理学    

标  签:认知心理学  心理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这是本将电影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大众心理学读物。

  

以电影为切入点,落脚在心理学,共26个心理学主题。从A写到Z,每个字母各成一篇,如从众心理、欲望心理、非理性等。每个主题都会涉及电影和心理学知识, 颠覆大众的常规认知。如用进化心理学分析择偶时为何倾向白富美、高帅富,用孤独感解析中国没有乔布斯的原因, 揭示催眠术背后的科学根据。

TOP作者简介

魏知超,网名“疯狂钻石”,理工男与文艺青年综合体。经历和身份都有些“跨界”,现为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讲师,时光网特约影评人。擅长以死磕的钻研精神解析“烧脑电影”。近年来努力尝试混搭,在心理学课堂上聊电影,在影评里科普心理学知识,誓将跨界进行到底,做影评界里最喜欢讲科学逻辑、心理学界里最喜欢写影评、喜欢写影评的心理学老师里化学知识最丰富的人。

TOP目录

Adam亚当与夏娃的战争 性别战争的遗迹 被误解的进化论 携带着远古基因的现代人 “看得见”的基因

Belle “高富帅”与“白富美” 基因间的军备竞赛 帅的“贱”逻辑 女人都爱“富” 屌丝的希望 女人的小脚与男人的绿帽子

Consciousness 意识的神奇力量 笔仙,笔仙,请出仙洞 笔仙的第一个秘密 笔仙的第二个秘密 笔仙的第三个秘密 笔仙的第四个秘密

Death 逃避死亡的N种办法 死亡离我们有多远? 恐怖谷假设 排斥死亡的本能 人类特有的恐惧感 假如你不再恐惧

Eternity永生不死有可能吗 人有灵魂吗? 没有人可以感知死亡 克隆能让你永远活下去吗? “复活的一天”

Fate命运掌握在你手里吗? “失控”是件恐怖的事情 越是内心怯懦,越要张牙舞瓜 打造可以掌控的小世界

Governing如果命运无法掌控 回到过去看未来 宿气论的缓冲效果

Haunting人到底能不能见到鬼 能不能见鬼,与鬼无关 只需欺骗眼睛就可让灵魂出窍 次声波与灵异体验 让你魂游天外的脑刺激 灵性体验的科学解释

Illusion 读心有法,命运难测 为什么笔仙能读出旁观者的心思 为什么通灵师能通晓你的前世今生 预测未来及其风险

Judgment 你还敢相信自己的判断吗? 渴望发现规律的大脑 一厢情愿的巧合 泄露天机的大数法则 趋势背后不一定有原因

Karma 在轮盘赌桌上等好运 下雨的时候没伞,带伞的时候没雨 天下没有免费的晚餐 平衡的复仇

linkage 万物皆关联,哪怕这只是个错觉 凡是接近或相似的就必有关联 人皆有之的巫术思维 好人用苹果,坏人用PC 看恐怖片为什么会有快感 无厘头的爱情

Manipulation 操控人心的技巧 用联觉提升感受力 经典条件反射 利用对比效应

Nothingness自由意志的幻象 魔法和科学是一回事 思维如何被感受劫持 “你”并不是大脑指令的发出者

Opponent 对抗欲望的平衡 当下与未来总在对抗之中 心中住着一只野兽的好人

Positive 正能量太多 对负能量更敏感是人的天性 追求幸福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 拖延症到底该怎么治

Quantum 量子心灵 “你”就是一个矩阵 机器也有意识? I see Everything

Reality被蒙蔽的双眼 是大脑看见,而不是眼睛看见 隐身术:我们只看得见注意力的中心 障眼法:我们只看得见此时此地的“当下” 你从未见过真实的世界

Solitude 双面孤独 害怕孤独 渴望孤独

Taboo 越禁忌,越美好 爱情动作片的第一重境界 爱情动作片的第二重境界 爱情动作片的第三重境界

Utmost 最强大脑 智能与功耗的权衡 大脑“内存”很有限 我们如何简化世界 简化的效用

Vagueness脑补暧昧 暧昧引发脑补 暧昧的终结是失望的开始 梦露的裙摆

Wonderland梦游仙境 Q: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吗? Q2:梦会泄露我们的秘密吗? Q3:你能记得自己的梦境吗? Q4:为什么要到梦里植入观念? Q5:失去平衡可以让我们从梦中惊醒吗? Q6:我们能在梦里健步如飞吗? Q7:梦中的时间流逝速度会变慢吗? Q8:我们可以控制梦境吗? Q9:现实有没有可能是一个梦?

Xenophobe 他人即地狱 世上最爱我的人就是我自己 凡我所想的就必是对的 凡我所做的就必是对的

Yesterday往事如烟 重构过去:你的许多经历可能都是虚假的 遗忘过去:难以忘记的身体记忆

Zealot 幸福发烧友 越安逸,越不幸福 让人蛋疼的细节 “专注”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TOP书摘

自序:这不是弗洛伊德的错

从高中毕业以后到开始工作之前,除了私生活,我大概做过三件正经事:本科四年学化学,研究生七年学心理学,然后在干这两件事的同时断断续续写了几十万字的影评。化学知识早就荒废了,后两件事倒是坚持做到现在。而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让这后两件事跨界混搭,借一点与电影有关的素材来做一点心理学的科普。电影为切入点,落脚在心理学。

我学心理学算是半路出家。本科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大二时学业就有些荒废,那会儿读了一些闲书,其中就包括几本弗洛伊德的著作,算是与心理学结上了缘。尽管我到后来才明白弗洛伊德的研究几乎不能算是科学心理学,不过那时几乎所有对心理学有兴趣的门外汉都是从弗洛伊德开始读起的——大概现在也还是如此吧。这不是弗洛伊德的错,怪只怪当代心理学的科普工作做得还不太到位。

在我跟心理学结缘后不久,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因为受到一些影评人的热捧而开始在国内流传。我和室友一起看完后分析了一下片子的结构,发现我们读过的影评都没有真正理解影片的内容。影评人有非常敏锐的艺术嗅觉,他们凭直觉感受到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但也许未必真正看懂了它。很多时候我都是个死硬理性派,我觉得对着一部电影抒情以前总应该先看懂它说的是什么。于是在接下来那几天的课上,我全程开小差,用那点儿现学的弗洛伊德解梦原理拆解了《穆赫兰道》。“《穆赫兰道》剧情全解析”那篇帖子先是在网易娱乐论坛贴出,后来传遍网络,我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学心理学的,也有人以为我是影评人,其实两样我都完全业余。不过后来我也就真的断断续续写起了影评,成了个业余影评人。

我从小酷爱电影,成长过程中有幸赶上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混迹于录像厅中,看着徐克、王家卫们巅峰时期的作品长大。儿时的观影经历现在回想起来依旧无限美好。没想到成人后居然成了半个影评人,虽然至今也没有机会亲眼见到这些小时候最崇拜的电影导演,但一想到自己与童年时心目中这些大神有了那么一点点交集就仍然觉得十分荣幸。

在写完“《穆赫兰道》剧情全解析”的一年后,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决定放弃化学,转投心理学的怀抱。然后,在与一帮准备化学考研的同学们共同复习大半年之后,居然也就真的考上了心理学的研究生。入行以后,对心理学的了解越来越多,同时也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人们对心理学的误解有多深。

很多人以为心理学是读心术。每次我告诉别人我是学心理学的,对方总是这么回应的:“那我不能跟你说太多话,是不是我一说话你就能知道我脑子里在想什么?”

根本就不能。即便是借助于脑电、磁共振成像这些心理学研究里算是有点高端的设备,我们也只能大致推测出你是不是在惊讶,是不是有点兴奋,是不是在撒谎……。这是有点儿读心术的意思,但离幻想小说里那种把你心里默念的那句话复述出来的读心术还差很远。

还有很多人以为心理学就等于心理咨询。在我告诉那些人我不能读心之后,他们接着一定这么说:“我最近有件事想不开,能不能帮我开导一下?”

唉,这我也做不到。我接触的大多数心理学研究其实与心理治疗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事实上,在国内的心理学界,所谓的“科学心理学”跟“心理咨询”几乎已经分裂成两个学科了。做科研的心理学老师觉得心理咨询师的治疗方法几乎没有多少科学根据,一边苦逼地做实验发着论文争取着项目,一边盯着咨询师的高额收入干瞪眼,然后将他们鄙视为江湖郎中;而心理咨询师反过来鄙视学院派的研究“与现实完全脱节”,严谨归严谨,可是毫无用处。

我猜大部分读者可能都是站在心理咨询师这边的。在很多人看来,心理学的作用不就是人们想不开时帮他们纾解烦恼吗?据说在国内的很多心理学课上,老师凡是讲到心理学题材的电影,就必举《雨人》(Rain Man)和《爱德华大夫》(Spellbound)这两部电影为例,而这两部影片中的心理学主题都涉及心理异常。这很容易给人一个强烈的印象——心理学等同于心理异常及其咨询与治疗。

这是极其狭隘的误解。除了心理异常和心理咨询,心理学还有许多类别。我在本书中展示的,大多就是一些在生活中会时常涉及但却未必被我们自己真正了解的心理机制。它们大多跟心理异常无关,却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本书的正文中,我也不会再提起《雨人》和《爱德华大夫》这两部电影,因为我不希望继续误导读者狭隘地理解心理学,我希望呈现出的是一个比心理异常和心理咨询广阔得多的世界。我自己学的就是学院派心理学,而我一点都不觉得它“与现实完全脱节”。恰恰相反,它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部分内容)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88

版  次:1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31.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