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中国龙的发明: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
中国龙的发明: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


中国龙的发明: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

作  者:施爱东 著,卫纯 编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丛 书:话题书系

出版时间:2014年06月

定  价:45.00

I S B N :978710804100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宗教    

标  签:历史  民族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龙的子孙”、“龙的传人”……类似的说法耳熟能详。可这些说法究竟是怎么来的?中国何时和“龙” 牵扯上的关系?在近四百年间,西方人又是如何看待我们 “中国龙”的?这些看起来是常识、但又说不清的问题,将会在《中国龙的发明:16-19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中找到非常详尽有趣的解答。
    本书整体上探讨的是以“龙形象”为代表的中国,从近古到近代的政治观念与文化困境。龙是和中国古代帝王政治密不可分的形象,也是自16世纪传教士入华以来向海外不断演绎、变形的民族符号,最终成为国家象征。在 “龙”前冠以“中国”二字,实在是近现代中西文化冲突下的产物。作者施爱东正是从这一冲突出发,直面不同时期西方视野中不同的龙形象问题。
    本书的最大特色除了借助文化学、民俗学的基本方法来绘制“文化地图”,还在于运用大量欧、美、日等国古旧书刊的“新材料”——223幅稀见图片。图片的新异惊奇让人目不暇接,其对国人形象的种种演绎,又让人心生悲愤。

TOP作者简介

    施爱东,1968年生,理学学士,文学博士,故事学家。先后任职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工作站、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民俗学学术史。“金学”代表作有《点评金庸》《英雄杀嫂》《从史诗英雄到武林英豪》《金庸小说的对照法则与蒙古想象》《大陆新武侠与武侠小说的民间性》《金庸小说与民间文学》等。

TOP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帝王将相及其权力崇拜的“龙政治”

  一、上古“龙”是一个集合名词
  二、龙是天地间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三、龙是祭祀仪式中的执事功曹
  四、龙在帝王动物园中的位置变迁
  五、龙袍是封建帝王的权力标志
  六、帝王将相的龙袍争夺战
  七、龙在皇宫大院的工作职责
  八、龙文化的箭垛式增长
第二章  16—18世纪欧洲人理解的“中国龙”
  一、门多萨:皇帝的纹章  ,即一种盘结的蛇
  二、利玛窦:龙在中国是皇权的象征
  三、基歇尔:龙凤着装旨在引起臣民的敬畏感
  四、安文思:当你说龙,中国人都明白你说的是皇帝
  五、李明:中国人赋予龙非凡力量和至上权力
  六、尼古拉:绣在皇袍上的龙有五个爪
  七、杜赫德:龙无疑是中国人的国家象征
  八、龙崇拜即中国百姓的皇权崇拜
  九、风靡欧洲的“龙时尚”
第三章  19世纪西方漫画中的“辫子龙’’与中国元素
  一、鸦片战争前英国漫画中的龙与中国元素
  二、老胖丑怪的“满大人”
  三、满大人变身辫子龙
  四、美国排华漫画中的辫子龙
  五、落魄的巨龙不如狗
  六、剿灭“黄祸”,瓜分中国
  七、漫画化的中国元素
  八、欲加之罪,何患无龙
第四章  哀旗不幸,怒旗不争:大清龙旗50年
  一、大清龙旗的糊涂账
  二、外国旗号:认明确系该国旗号,便准入港
  三、三角黄龙旗:使外国舰船一望即知,不敢妄动
  四、中国新定旗式:被形势逼出来的追认文件
  五、外交仪式中最早的龙旗:美国设计、美国制作、美国悬挂
  六、四方龙旗:官方确认的大清国旗
  七、龙旗商用:招徕生意的商业幌子
  八、龙旗飘落:没落王朝的屈辱与遗恨
  九、龙旗余绪:作为仪式符号被传承
第五章  辱华词汇“猪尾奴”的递进式东渐
  一、作为辫子的Pigtail
  二、作为猪尾巴的Pig—tail与Pig's tail
  三、日语新词锵锵波子
  四、牙山猪肉大甩卖
  五、猪尾巴的屈辱
  六、背曳以辫,如绳索,如锁链,如兽尾
  七、与其变自人,何若变自己
  八、辛亥革命的剪辫乱象
  九、递进式东渐的辫发政治
第六章  “龙图腾”是学术救亡的知识发明
  一、图腾者,蛮夷之徽帜
  二、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图腾主义遗迹
  三、图腾主义在中国的流行
  四、民族危难时期的学术救亡运动
  五、图腾主义在上古史学中的泛滥
  六、通过历史教育激发民族情绪
  七、闻一多:龙是我们立国的象征
  八、图腾学者的选择性失明
  九、闻一多:龙是穷凶极恶而诡计多端的蛇
  十、被忽视的龙图腾
  十一、龙图腾在1980年代的勃兴
  十二、图腾主义的终结
第七章  层累造成的民族寓言“拿破仑睡狮论”
  一、唤醒论的由来
  二、在睡狮与飞龙之间
  三、唤醒睡狮论的传播
  四、寻找西方代言者
  五、拿破仑统摄诸侯
  六、故事的嫁接与生产
  七、层累造成的故事与层层剥笋的历史研究


后记

TOP书摘

  正因为天子诸侯都能用龙,所以《礼记》并没有对龙旃的使用做出特别说明。 

  在贵族服制中,所谓龙,只是一种装饰花纹,与黼、黻的标示意义相同,并无任何“崇拜”之意。《隋书》亦称:“凡旗,太常画三辰,旃画青龙,皇帝升龙,诸侯交龙。”皇帝和诸侯均画龙,但只有皇帝骑的是升龙,因为只有皇帝才有通达上天的权力。 

  参照《诗经》可以看到,龙旃在先秦使用非常广泛。“诸侯始见乎武王庙也。载见辟王,日求厥章。龙旃阳阳,和铃央央。”(《周颂·载见》)“周公之孙,庄公之子。龙旃承祀,六辔耳耳。”(《鲁颂·闷宫》)“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旃十乘,大糟是承。”(《商颂·玄鸟》)从使用情境来看,龙旃主要用于祭祀仪礼,起着沟通天地神人的作用,天子及诸侯都能使用。 

  《仪礼》记载诸侯载着龙旃去觐见天子,恰恰是常规仪礼:“侯氏裨冕,释币于祢,乘墨车,载龙旃,弧鞫乃朝,以瑞玉有缫。”(《仪礼·觐礼》)事实上直到宋代,诸侯仍在用龙旃:“凡命节度使,有司给门旗二,龙、虎各一。旌一,旌用涂金铜螭头。”(《宋史·舆服》)螭是无角之龙,可见节度使既能用龙旗,也可用龙头的旌。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上古祭祀活动中,龙只是参与祭祀仪礼的一名执事功曹,从来不是祭祀对象。汉武帝时期,确立效祀之礼,其《郊祀歌》诗日:“灵之车,结玄云,驾飞龙,羽旄纷。灵之下,若风马,左仓龙,右白虎。”(《汉书·礼乐志》)这段郊祀歌说得清清楚楚,飞龙就是在郊祀时负责为帝王神巫拉灵之车的,青龙白虎则负责灵之车的保卫工作。可见拉车和保安都是龙在祭祀活动中的工作任务。 

  历代帝王祭祀,按对象可分为天、地、人三类:“祭天之属为天礼,祭地之属为地礼,祭宗庙之属为人礼。”按祭祀规模,又可分为大、中、小三类:“昊天上帝、五方上帝、日月、皇地祗、神州社稷、宗庙等为大祀,星辰、五祀、四望等为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及诸星、诸山川等为小祀。”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96

版  次:1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96.6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