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我们这一代:最初的面孔
我们这一代:最初的面孔


我们这一代:最初的面孔

作  者:肖全 著 石翠兰,阮清钰 纂

出 版 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定  价:39.90

I S B N :9787549109128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纪实/报告文学    

标  签:纪实文学  文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编辑絮语  [展开]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肖全拍摄的《我们这一代》,是对20世纪中国50~60年代出生的知名文化艺术界人士进行影像建档。肖全怀着对同代人命运的关怀,怀着对人本身的同情和热爱,遍访散落在中国各地的艺术家、文学家、音乐家等,像一道和煦的阳光轻柔地穿过这一代人的生活,用他手中的相机为每一位被访者投射下一幅温存的造像。
  全书的人物肖像,全是当今文艺界的精英或炙手可热的大腕级人物:崔健、何训田、王安忆、朱大可、张承志、贾平凹、王朔、杨丽萍、谭盾、张艺谋、姜文、陈丹青、方力均……而他对人物性格的精准把握,以及他与这一代人广泛密切的交往,也使得他的照片集超越了个人行为的层次,而成为具有社会意义的影像工程。他见证了这一代人的生存,折射出了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彷徨与坚持,他们是在朴实无华的年代里历经坎坷却依然追寻梦想、抗击命运的一代人。而在这一切之上,是对生命的永恒关怀。在画面之外的那近10万字的“絮叨”,其目的,也不在于给媒介提供新的传闻,而是让这些“名人”回复到除了其名字被广为传播之外的生活真实中去。在那里,这是一群丝毫没什么与众不同的普通人。因此,当镜头对准“我们这一代”时,每一张不同的面孔上都毫不遮掩地呈现出充满希望的镇定和安详。

TOP作者简介

  肖全,男,1959年生于四川成都,曾任深圳《街道》杂志摄影记者,被称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这一代”的拍摄,1991年出版《天堂之鸟:三毛摄影诗歌集》。1994年为张艺谋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担任图片摄影。1995年为杨丽萍的电影《太阳鸟》担任图片摄影。2006年于北京和上海举办《女人,时间》摄影展。2010年于北京举办《心动——肖全镜头下的杨丽萍》摄影展。

TOP目录

肖全:参与者与见证人(代序)

顾城·谢烨  1986. 12?成都
北岛  1986. 12?成都
张枣  1988. 2?成都
高源  1990. 2?成都
崔健  1990. 3?成都
翟永明  1990. 3?成都
西川  1991. 8?北京
魏光庆  1991. 8?武汉
史铁生  1991. 8?北京
张培力  1991. 8?杭州
王寅·陆忆敏  1991. 8?上海
残雪  1991. 8?长沙
何立伟  1991. 8?长沙
苏童  1991. 8?南京
耿建翌  1991. 8?杭州
叶兆言  1991. 8?南京
高名潞  1991. 8?北京
栗宪庭  1991. 8?北京
李保田  1991. 8?北京
管策  1991. 8?南京
曾年  1991. 8?北京
贾平凹  1991. 9?西安
张晓刚  1991. 10?成都
吕澎  1992. 2?北京
王广义  1992. 2?武汉
杨丽萍  1992. 4?北京
陈侗  1992. 12?广州
张海儿  1993. 1?广州
柏桦·赵野·钟鸣  1993. 2?成都
张元  1993. 2?北京
何训田·朱哲琴  1993. 2?成都
余华  1993. 2?北京
格非  1993. 2?北京
蔚华  1993. 2?北京
欧阳江河  1993. 2?成都
王朔  1993. 2?北京
马原  1993. 2?北京
吴亮  1993. 2?上海
刘恒  1993. 2?北京
扎西达娃  1993. 2?北京
朱大可  1993. 2?上海
戴锦华  1993. 2?北京
何多苓  1993. 2?成都
吴文光  1993. 2?北京
夏小万  1993. 2?北京
刘小东·喻红  1993. 2?北京
沈小彤  1993. 2?南京
范景中  1993. 2?杭州
陈凯歌  1993. 3?北京
岛子  1993. 4?深圳
安哥·侯登科  1993. 4?深圳
韩磊  1993. 4?深圳
李媚  1993. 5?深圳
黄锐  1993. 9?北京
陈少平·顾德新·王鲁炎  1993. 9?北京
王友身  1993. 9?北京
窦唯  1993. 9?北京
贺延光  1993. 9?北京
何勇  1993. 9?北京
孔长安  1993. 9?北京
刘义军·张炬·丁武·赵年  1993. 9?新疆
王勇  1993. 9?新疆
牟森  1993. 9?北京
李少红  1993. 9?北京
梁和平  1993. 9?北京
芒克  1993. 9?北京
虞进·肖楠  1993. 9?北京
郭路生  1993. 9?北京
刘炜  1993. 9?北京
刘震云  1993. 9?北京
方力钧  1993. 9?北京
王劲松  1993. 9?北京
张承志  1993. 9?北京
丁方  1993. 9?北京
邵飞  1993. 9?北京
冯国栋  1993. 9?北京
孙甘露  1993. 11?上海
王安忆  1993. 11?上海
杨立青  1993. 11?上海
陈村  1993. 11?上海
罗中立  1994. 6?重庆
谭盾  1994. 8?上海
侯咏  1994. 8?上海
韩少功  1994. 9?海口
巩俐  1994. 12?苏州
张艺谋  1994. 12?苏州
田壮壮  1994. 12?苏州
吕乐  1994. 12?苏州
李晓  1995. 2?上海
尹吉男  1995. 3?北京
胡雪桦  1995. 3?北京
徐冰  1995. 3?北京
张献  1995. 3?上海
姜文  1995. 3?北京
温普林  1995. 3?北京
陈冲  1995. 3?北京
李小山  1995. 10?南京
尚杨·陈丹青  1995. 11?南京
王序  1996. 9?广州

后记

TOP书摘

第4页
   临走之前,我给顾城和谢烨在他们的房间拍了不少照片,顾城乐得手舞足蹈。他说,我最喜欢拍照片了,我的这顶帽子,是一位美国老太太给我的。
   我们在公园里玩得开心死了。北岛像个小孩,跑几步坐在草地让我拍照,顾城、谢烨在竹林里用枯藤制成花篮戴在脖子上。
   顾城看着拉大锯的师傅,目不转睛。他对我说,我特喜欢这些刚锯下来的木屑,我常把它们摊在手心上,我感受到这些都是新的生命!
   在茶馆里,北岛、舒婷讲他们在国外的事。舒婷说,在西方,妇女冬天也露着小腿,进大厅有人给脱大衣,当然你得给人小费。
   顾城只得在一边静静地听着,他还没出过国门。
   太阳西下,天色不早了。我们坐上一辆小中巴,大伙儿余兴未减,北岛、李刚带头唱起俄罗斯民歌: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护送我的爱人上战场……
   歌声笑语飞出窗外,警察和路人疑惑不解地望着我们。
   顾城、北岛等人都领到一百块钱的“舞台演出费”,顾城激动不已,他说,成都人太好了,干脆我在这儿办讲座,卖门票,直到剩下一位听众。
   顾城回北京后,给我邮来了他的诗集《黑眼睛》,并留下两行字:
   
       那些花已经走远了。
       给肖全。
       1987年1月,北京。
11-12页

   有一年的中秋节晚上,在成都,诗人万夏、画家田野等一帮人带队,在郊外一个发电厂里玩通宵,男男女女一群人,点着蜡烛跳舞。田野放了《一无所有》,说是崔健给他的。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崔健这个名字。
   后来,崔健真的来成都了,他要做全国巡回演出,为第十一届全运会募捐一百万元。
   这天晚上,成都人像过节一样,人们奔走相告。崔健沙哑的歌声响遍了城市的每个角落。
   三块巨大的红布高悬在万人体育馆内,一个大型舞台周围密密麻麻地堆满了大音箱,据说有好几吨重。
   灯光暗去,音乐渐起,崔健手持一面鲜红的旗帜,从后台英勇地冲向观众。
   顿时,全场一片欢呼声,“崔健”、“崔健”的声浪此起彼伏。
   崔健将红旗插在身后,问候一声,大家好吗?那动人的乐曲就掀开了。
   这是九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
   三月,人们还穿着厚厚的毛衣。我手持相机,沉浸在这一欢乐的时刻里。美国、英国、德国生产的各式大音箱传出的巨大音波,一股股地灌进我的耳朵,厚厚的喇叭纸棚连同我的心脏被震动到最高极限。
   画家张晓刚的妻子唐稽站在观众的第一排,她的前面是全副武装的保安和公安战士。不一会儿,她挥动的毛衣不见了,只剩下一件薄薄的短衫,她喊着、唱着,泪流满面。
   当《南泥湾》的歌声响起,我再也控制不住眼里的泪水。素不相识的人们手挽着手,排山倒海地摇动着,他们和崔健一起唱着。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
   在这歌声中,最普通、最麻木的人也被唤醒了。
   这种力量,只能在战争年代和足球场上才能感受到。整个体育馆沸腾了。
   一些留学生打出标捂:崔健俺爱你!
   一个女学生冲上台给崔健献上一只挂笔,幸福地吻了崔健。
   崔健看了我的照片,说很喜欢,他最喜欢的是一张小样:一个小学生,盘腿坐在地上,双手捧着脸,瞪大了双眼注视着台上的表演,他的身后是一排严肃的公安战士。
   我和崔健、王晓京去电视台取录像带,在电视台门口,我见有一堵旧墙和TV的V字,正好奇妙地组合在一起,便请老崔下车来拍张照片。
   崔健想了想,下了车。我操起机器,按了二十一张,老崔不停地改变着身体姿式。一分钟后,我心里有数,一幅好照片刚才已经诞生了。

213-215页
   1995年3月的一个晚上,我与张艺谋打了一辆出租车回他的家。
   我们的车穿过长安街,往南郊方向驶去。张艺谋脱下了那件温暖的军大衣,穿一件黑皮背心,显得十分精神。这是我近半年来第一次与张艺谋独处这么长的时间。这部戏已经结束了,你下面有什么打算?他问我。我有一个计划,我想为我拍过的其中几个人做终身拍摄。张艺谋对此也很感兴趣,他问我想拍哪几个。
   崔健、杨丽萍、陈凯歌、姜文和你。他点点头表示认同。
   出租车在一片别墅的花园门口停住了。张艺谋叮嘱我,别透露他的这个秘密住处,他知道我有不少记者朋友。
   这是一幢非常宽大舒适而华丽的住宅。不知为什么,我脱了鞋,跟他走进房间,踩在干净冰冷的木地板上,心里便一阵酸楚:张艺谋终于有了自己的“窝”。
   张艺谋对我说,我先给我女儿打个电话,你自己倒水喝,想吃东西冰箱里什么都有。
   张艺谋的声音从二楼传下来:爸爸实在对不起你,说好了星期六下午给你打电话,可爸爸事情太多,身不由己,我想暑假带你去玩,你要好好听妈妈的话,用功学习……
   后来他又让孩子的妈妈替他找《一个和八个》的电影剧照……
   第二天一早我去做图片,张艺谋对我讲:肖全,你可要小心底片的保护,我的电影一般都是七十几个国家发行的,如果你把底片弄丢了,那些发行商没有剧照,全世界都要追杀你!
   一周后,我抱着两大箱图片和全部底片回到工作室,张艺谋哼着小调和我做图片分类,他看着这几千幅图片说:睢,刚开机那阵我还挺年轻,戏拍完了,我怎么老成这样了?说完又笑了,脸上出现一堆褶子。
   他把我放大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剧照装在镜框里,我们一起布置工作室。
   他从楼上抱来一大筒招贴画,有《秋菊打官司》、《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和巩俐的照片。这些是小姐的,保管好,他说。大家心照不宣忙碌着,要是小姐在家里,这工作室该有多少笑声呀!
   1995年2月17日,上海的军用码头,张艺谋在这里拍了一场大戏。这是《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影片中的第一场戏。
   大家都知道了,前一天的《新民晚报》向全世界发布了张艺谋和巩俐分手的消息。
   一些记者像“特务”一样混在人群中,冷不防冲到张艺谋面前采访,制片主任像警卫员一样保护着张艺谋,拒绝一切干扰。
   戏拍到黄昏,张艺谋已精疲力尽,随着他的一声“停!”一天的工作结束了。
   刚刚还在风里雨里的群众演员,把这位穿军大衣的导演团团围住,请他签名,那场面感动了所有的人。制片主任说,让他去吧!也许他会好受一点!
   黄浦江水,滔滔地流向远方,夜幕开始降临。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56

开  本:16开

纸  张:纯质纸

加载页面用时:77.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