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话/镜:世界因语言而不同
话/镜:世界因语言而不同


话/镜:世界因语言而不同

作  者: (以) 盖伊·多伊彻

译  者:王童鹤、 杨捷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定  价:39.80

I S B N :978730234601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学    

标  签: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为什么你看到的世界不一样?

因为你说的不一样。

《荷马史诗》中,把天空形容为黑色,蜂蜜形容为绿色,大海形容为紫罗兰色。《圣经》把鸽子的羽毛形容成绿色。直到20世纪,澳洲一些土著还没有表示蓝色的词。

两个世纪前的学者们排除了这是诗歌修辞的可能,提出了更惊人的论点:古人的 眼睛没有进化到我们现在的程度,也就是说,古人普遍是色盲。

事实是这样吗?从奇怪的颜色词汇出发,语言学家盖伊·多伊彻(Guy Deutscher)沿着大众和学者对语言的认知演变,一路做着刨根问底的调查,并从颜色延伸到了不同语言的语法和性标记,语言里的方位体系,从多个角度来讨论了核心问题:我们的语言是与生俱来的,还是被文化塑造的?语言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吗?讲不同语言的人,看到的世界,观察和感受世界的方式都不同吗?

曾经大家以为,语言是平面镜,直观地反映着你和你所处的社会。一目了然。 现在,我们知道,语言是透镜,可以修饰、改变、塑造你的世界观。曾经你觉得理所当然的事,其实只是因为,你生活在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文化中。 讲着不同语言的你我,因此可以享受各自丰盛的世界,拥有不同的回忆,成为不同的人。 

TOP作者简介

盖伊·多伊彻(Guy Deutscher)曾为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和荷兰莱顿大学近东语言系研究员,也是曼彻斯特大学语言与文化学院的荣誉研究员。 另有著作为:《语言的展开》(The Unfolding of Language)

 

译者:王童鹤,新闻翻译。维基词典贡献者,以翻阅词典为乐。突厥语学习中。杨捷,专业口译。语言爱好者,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笔译。 

TOP目录

引言:语言、文化和思想
语言平面镜
第一章:为彩虹命名
第二章:误入歧途
第三章:异乡的野蛮人
第四章:今事古已有言
第五章:柏拉图和马其顿的牧猪奴
语言透镜
第六章:哭泣的沃尔夫
第七章:太阳不从东方升起的地方
第八章:性与句法
第九章:俄国蓝
后记:原谅我们的无知
附录:人眼中的色彩 

TOP书摘

第一章:为彩虹命名

1858年,伦敦。7月1日这一天,伦敦林奈学会  (Linnean Society)将会在位于皮卡迪里伯林顿府 (Burlington House) 的新址,听取查尔斯达尔文 (Charles Darwin) 和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 (Alfred Russel Wallace) 宣读的两篇论文,他们会共同宣布一个基于自然选择的进化理论。不久,这一理论点燃的火焰就会熊熊燃起,照亮整个知识界,波及人类理性的每一个角落。尽管达尔文主义的燎原之火很快就会蔓延到我们,但今天的故事并不从这里开始。

故事始于几个月,几条街之外的威斯敏斯特 (Westminster),主人公也是个人物。49岁时,他就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政治人物,是牛津大学选区的下议院议员,还曾担任过财政大臣。这时距离他成为英国首相还有十年,离他被尊为英国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还需要更久。事实上,过去三年,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阁下 (William Ewart Gladstone)一直在反对党席位上郁郁不得志,不过他的日子并没有白过。

公务之余,他以异乎寻常的精力投身研究学术,尤其是他最热衷的领域,古代诗人荷马 (Homer),他形容荷马“以一己恢宏之力为人类筑成诗之高塔,这宏伟建筑如此崇高坚固,时至今日仍能傲视世间凡人,甚至许多非凡之人的苦工。”对于格莱斯顿来说,荷马史诗不亚于“纯粹的人类文化史上,最非凡之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伴随格莱斯顿一生,在伊顿公学就读时,荷马的这两部著作就成了他文学上的慰藉。但格莱斯顿有着深重的宗教情怀,对他而言荷马史诗绝不仅仅是文学,更是他的第二部《圣经》。荷马史诗包罗万象地呈现了人类的品格和经验,这是在得到基督启示之前,最值得崇敬的人性。

这一年3月,格莱斯顿的巨著《荷马及荷马时代研究》(Studies on Homer and the Homeric Age) 刚刚出版。这部分为三卷的皇皇巨著有1700页,厚重得可以做门闩。书中涵盖的话题之广,堪比百科全书,从奥德赛中的地理、到荷马的美感,从荷马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到海伦的道德特点。其中,默默藏在最后一卷书末尾的一章,讨论了有趣但似乎是细枝末节的主题:“荷马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格莱斯顿通过对《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细致入微的研读,发现荷马对色彩的描述存在某些偏差,而他自己的研究结论过于激进、让人困惑,以至同时代的人们完全无法完全理解,基本上都不假思索地把它抛在脑后。但不久以后,格莱斯顿的困惑就促使许多人开始探究,并对至少三个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入的影响,甚至还激起了一场关于语言究竟由自然决定,还是由文化决定的论战。这场旷日持久的论战在一百五十多年后,仍然没有停歇的迹象。

即使是在比现在更习惯政坛伟人竞逐、非凡头脑层出不穷的时代,格莱斯顿对荷马的研究也被视为非凡成就。毕竟他同时还是一位活跃的政治人物,即使是专精此道的学者,能撰写这样一部三卷本巨著也不易。但是格莱斯顿如此投身经典,却引起了某些人,尤其是政界人士的厌恶。一位党内同僚曾抱怨说:“你完全被荷马和希腊语单词之类的事吸引了,结果居然不读报纸,也不去感受支持者的脉搏。”不过在公众看来,格莱斯顿精深的荷马学知识则令人仰慕和崇拜。

《泰晤士报》(The Times) 刊登了一篇关于他的书评,篇幅很长,刊印时分成了上下两篇,如果装订成册会有三十多页厚。格莱斯顿的学识在学术界也受到了关注。一位教授曾说过:“欧洲极少有哪个投身公务者,能像格莱斯顿先生这样思想纯粹、观察敏锐又学识渊博。”随后几年里,英国甚至欧洲大陆的一些知名学者都曾著书,扉页上注明献给格莱斯顿,这位“孜孜不倦地倡导荷马研究”的“政治家、演说家和学者”。

 当然,总有一个“但是”。尽管格莱斯顿天才般的学识、卓越的文采、丰富的论据受到了广泛的称赞,但是人们对他实际提出的论点,反应却十分苛刻。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Alfred, Lord Tennyson) 写道,在荷马研究上,“多数人认为(格莱斯顿)有一点信口开河。”爱丁堡大学的一位希腊语教授对自己的学生解释说:“尽管格莱斯顿学识渊博,对于荷马研究充满热情、观点独到、细致入微,而且总是口若悬河,有时也才思出众,但是他的理论并不完备。逻辑脆弱,甚至有些幼稚,他论证的语言技巧很有策略,尽管充满了高超、优雅的反驳,但是完全缺乏严谨审慎的态度,甚至缺乏常识。”

卡尔马克思对希腊文学也有热忱的兴趣,而且从来不愿措辞委婉。他曾写信给恩格斯说,格莱斯顿的书“体现出英国人缺乏创作有哲学价值的内容的能力。”而且,《泰晤士报》上刊登的长篇大论书评中,也转而用最婉转的方式旁敲侧击,避免直接把格莱斯顿称为傻瓜。那篇书评没有署名,这是当时书评的习惯。这篇书评开篇说道:“格莱斯顿智力超群。而不幸的是,这超群的智力却十分恰当地印证了‘物极必反’这句谚语的真谛。”隔了一万三千词之后,书评的结尾处又惋惜地嗟叹道,行文有力但全无效果,很有天才但缺乏平衡,思维活跃但论点芜杂,口若悬河但只是铙钹乱响而已。

更让批评家恼火的是,格莱斯顿坚持认为《伊利亚特》至少有一个核心的历史事实作为依据。在1858年的学术界看来,声称希腊王后被特洛伊王子帕里斯 (Paris),又称亚历山德罗斯 (Alexandros) 挟持后,希腊在伊利昂城 (Ilios),又称特洛伊 (Troia) 围城十年的传说 具有什么历史价值,这显得十分幼稚。《泰晤士报》评价道,“所有人都承认,这些传说与亚瑟王 的传说几乎一样,都是虚构。”

不用说,当时距离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利曼 (Heinrich Schliemann) 真的在俯瞰达达尼尔海峡 (Dardanelles) 的山丘上发现特洛伊古城,还有十二年时间。他发掘出了迈锡尼  (Mycenae) 的宫殿,这里是希腊诸王之王阿伽门农  (Agamemnon) 的故乡,通过考古发掘,人们发现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的时代末期的一段,特洛伊和迈锡尼都是富庶强盛的城市。后续的发掘显示,特洛伊在公元前1200年后不久,毁于一场大火。在发掘现场还发现了抛石器等武器,说明特洛伊城被毁是敌军围城造成的。现场出土的一块有文字的陶土片,原来是赫梯  (Hittite) 国王与Wilusa之间的条约,而其中提到的这个Wilusa,又被确凿地指明,正是荷马笔下的伊利昂。因此可以推断,在条约中被称为阿拉克珊都 (Alaksandu) 的Wilusa君主,与荷马笔下的特洛伊王子,亚历山德罗斯。简而言之,格莱斯顿认为《伊利亚特》不只是毫无根据的神话传说,并不是他同时代的学者所想的那么荒诞。

然而格莱斯顿的观点有一个方面,今人与那个时代的人都一样难以接受:对荷马时代的宗教喋喋不休的谈论。格莱斯顿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被宗教狂热引入歧途的伟大人物,但就荷马研究而言,他在信仰驱使下,试图将荷马笔下的众神,与基督教的教义糅合在一起,结果尤为不佳。格莱斯顿认为,人类诞生时,人性已经受到了真神的启示。尽管这种记忆渐渐淡去,之后又被异教教条蛊惑,但人曾蒙神启示的印记仍然可以在希腊神话中观察到。因此他开始不遗余力地在荷马笔下的众神中,挖掘基督教的真谛。

《泰晤士报》写道,格莱斯顿用尽全部脑力,在奥林匹亚的殿堂里,探寻来自迦勒底的吾珥  (Ur of the Chaldees) 的亚伯拉罕,还有居于撒冷(Salem)的王麦基洗德(Melchezedek)的踪迹。例如,格拉斯顿认为,基督教上帝三位一体的传统,在希腊神话中就留下了痕迹 ,朱庇特(Jupiter)、尼普顿(Neptune)、普路托(Pluto)将世界划分为三部分的做法就说明了这一点。他声称阿波罗(Apollo)显示了基督本人身上的许多特质,甚至还主张阿波罗的母亲勒托(Latona),“象征着圣母玛利亚”。《泰晤士报》可没有觉得有趣:“他的意图非常明确,他接受了一个理论,不管这理论其实多荒唐,他都能通过论证使之显得值得尊重。真是聪明过头!”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29

版  次:1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97.6588